本田飛度是一款非常知名的車型,因為這款車型便宜的價格和在同級中比較強勁的發動機動力,在市場中有買發動機送車的稱號,車主也稱自己為跑車車主。不過那已經是換代之前的事情了,換代之後的飛度是否還能維持那些為人稱道的優勢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飛度這款車型,看看在換代之後有了哪些變化吧。
首先飛度在外觀上的變化是比較大的,這款車型在設計上本來就與大眾polo或者是寶馬mini這樣的小型車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之處,車頭和車身之間的連接非常平滑,看上去有點像是一臺縮小版的麵包車。
飛度的前臉設計在換代之後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首先是在大燈組的設計上,使用了圓潤的大眼設計,讓車頭看上去呆萌有神。日本的設計師是根據日本的國犬秋田犬的造型,來設計的新飛度外觀造型,這讓這款車型看上去非常可愛。相比於上一代車型,這一代車型會更受女性消費者喜歡一些。
從側面看,正如我前面所說的,車頭與車身之間的過度非常平滑,讓這款車型看上去不是那麼凹凸有致。觀察這款車型的A柱部分會發現一共有兩根A柱,更靠前的一根其實不起到A柱的受力作用,作用是支撐擋風玻璃,讓駕駛座的視野更加寬敞。
飛度的輪轂尺寸最大只有16英寸,不過放在這款小型車上並不顯小。而車型使用雙色拼接的輪轂設計,細節還是比較豐富的。
車尾的設計與前臉相呼應,尾部的線條一改前臉的圓潤,顯得非常硬朗,而尾燈的面積同樣很大,與前臉的設計相呼應。這款車型的車身尺寸為4109*1694*1537mm,軸距為2530mm,尺寸不是很大。
飛度的內飾往往以簡配著稱,首先在材質上基本使用的是硬塑料材質,而在設計和布局上則基本上以實用性為主。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是非常對的,在材質簡單的情況下設計得更加實用,消費者就用將注意力放在實用性上,如果明明材質不行,還非要設計得高端豪華,只會讓人感覺彆扭和尷尬。
內飾的配置也是非常簡單的,沒有自動駐車而是使用手動剎車,中控屏幕高配車型上才有。杯架放在兩邊的空調出風口前面起到保溫和冷卻的作用,這也是預算不足的無奈之舉。不過儀錶盤上倒是全系安裝了一塊7英寸的彩色液晶儀錶盤,這項配置對駕駛很有幫助。
座椅材質也是全系使用織物座椅,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乘坐舒適性還算比較舒適。不過即便是頂配車型上座椅也只能手動調節,倒是有點說不過去。乘坐空間方面,一般選擇飛度的消費者後排都是比較少坐人,而後排擠一擠也是能夠坐下的。
尾門的開口角度還是很大的,取放物品比較輕鬆方便,在後排座椅不放倒的情況下放置一個較大的行李箱也是沒有問題的,放置更大件的物品也可以通過放倒後排座椅解決。
動力方面,飛度使用一臺1.5L自吸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31匹,峰值扭矩為155牛米,在同級中屬於比較頂尖的水平。同級polo使用一臺1.5L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13匹,相比於飛度還差一些。而因為飛度這款車型的整備質量並不是很高,只有1.1噸左右,所以駕駛過程中的動力儲備還算是比較強勁的。
新款飛度相較於上一代飛度的區別就在於車架號不再是過去的GK5,這對於喜歡飛度"跑車"的消費者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遺憾。但是因為GK5而選擇飛度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方面的變化沒有什麼影響。而新飛度在車身尺寸等方面的變化也不是很大,外觀設計還變得更加可人了,所以飛度如果要維持過去的銷量並沒有什麼問題。實際上這兩個月飛度的銷量都上了萬臺,達到了一年多以來最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