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史話一:奮三世餘烈而成「小霸」的鄭國,竟沒被他放在眼裡

2020-12-14 騰訊網

前面兩篇文章咱們講了宋國的兩篇「史話」,一篇寫了好戰的宋殤公想侵佔邾國疆土,卻被鄭莊公圍了自己的大本營。另一篇則是殤公連續發兵報復鄭國,看似以拿下了長葛而獲勝,實際上卻又是被姬寤生給算計了。正因如此,鄭莊公完全掌控了戰爭的走勢,也就沒有必要再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宋國的行動上了。於是,姬寤生選擇在兩次長葛之戰中間的空檔,對外又進行了一次示威性的徵伐,而這次攻伐的對象便是此前也參與過圍困鄭國東門戰鬥的陳國

對長葛之戰走勢胸有成竹的鄭莊公

那說到這裡,恐怕又有朋友要發問了,作者「閒敘」你既然說這次是鄭莊公發起的一次示威性徵伐,為什麼把這篇「史話」算在陳國頭上呢?難道是「陳國史話」一直沒有開篇,所以特意拿這篇做個開始?另外,你之前也說過了,陳、蔡兩國在當時圍困鄭國的四國當中屬於脅從,莊公已經不打算跟他們計較了,怎麼這次又要攻打陳國了呢?

您別說,這幾個問題還確實挺有針對性的,所以在下也要逐一解釋一下。首先,把這篇「史話」算在陳國頭上,並不是因為一直沒有開講「陳國史話」,而是因為《左傳》所記的這次攻伐,有關鄭國方面的記載很簡單,僅「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這樣簡單的一句。反倒是後面關於陳國為何會被攻打的解釋要豐富得多,所以要把這篇文章寫作「陳國史話」。其次,陳、蔡二國的確是當時圍困鄭國東門的幫兇,本不在莊公必須要報復的名單上。但是,現任的陳國國君一個「豪橫」的表現,愣是惹惱了鄭莊公,無端引來了這次麻煩。那既然說到了陳國,並且這又是該國的開篇「史話」,我就先給大家簡述一下陳國的國君傳續,好引出今天的主人公陳桓公媯鮑。

《左傳》中有關「鄭伯侵陳」的記載

陳國,在前面寫「建國錄」的時候已經介紹過了,他們是舜帝的後人建立的封國,國姓為媯,媯滿是該國的首封國君。媯滿離世後,陳國共傳代11次,把「接力棒」交到了陳桓公手中。而這11次傳代中,雖沒有什麼大的波瀾,但也有過兩次兄終弟的傳位:其中一次發生在第2次傳代,由媯滿另一個兒子媯皋羊繼承了哥哥媯犀侯的君位,成為第三任陳侯——陳相公。另外一次發生於第9次的傳代中,由陳夷公媯說的弟弟媯燮繼位為侯,成為第十任國君——陳平公。

陳國首封國君媯滿的雕像

只不過,這兩次兄終弟及的後續結果稍有不同,第一次兄終弟及後,陳相公最終又把國君之位還給了哥哥的兒子媯突,讓他成為了第四任國君陳孝公。而第二次發生兄終弟及傳位後,可能是陳夷公真的沒有子嗣,所以陳平公便將爵位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媯圉,也就是咱們今天的主人公媯鮑的父親——陳文公。這樣看來,陳桓公媯鮑能夠繼承國君之位還是有幸運成分在的,要不是他的爺爺媯圉有機會成為陳侯,他恐怕也沒資格跟鄭莊公平等對話了。那今天的主人公陳桓公已經引出了,咱們就一點點展開這場鄭、陳交戰的故事。

陳桓公媯鮑,在咱們之前講過的故事中也有過出場「鏡頭」。不知大家可還記得,衛國的退休大夫石碏大義滅親剷除叛臣之時,所聯絡的陳侯便是陳桓公。當時,陳桓公不僅幫助衛國生擒了兩個叛賊姬州籲和石厚,還很有禮節地請來衛國的使者,讓他們親手處決本國的逆賊。這樣的表現讓媯鮑顯得既通曉大義,又注重禮節,真是一位十分不錯的陳侯,應該算是陳國之幸了。可是,有著這樣高光時刻的陳桓公,偏偏在對待鄭國的態度上出了問題。

石碏大義滅親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細節,鄙人稱這次鄭國的入侵為「示威性」攻伐,而不是「報復性」攻伐。其原因就是鄭莊公此次攻打陳國並不是為了報「東門之仇」,完全是因為陳桓公對他甩臉子,還不把鄭國放在眼裡。所以,莊公想給陳桓公一點顏色看看,讓媯鮑明白此時的鄭國有多麼強悍,這才出兵教訓了一下陳國。那陳桓公到底是什麼時候得罪的莊公,又是怎麼給莊公甩臉子的呢?

原來,在四國圍困過鄭都東門以後,鄭莊公已經認清了這次鬧劇的主謀和主攻為衛、宋兩國。因此,姬寤生只做了報復衛、宋兩國的計劃,並決定放過陳、蔡他們。只不過,陳、蔡兩國確實是被鄭國放過了,但莊公仍然擔心自己在報復衛、宋之時他們會來幫忙,便向他們派出了使者,表示棄怨修好。想通過這樣的外交手段牽絆住陳、蔡兩國的手腳,阻斷衛、宋兩國的援兵。可當鄭國的使臣到達陳國後,陳桓公的態度不僅非常冷淡,還不同意講和,讓場面十分的尷尬。

當雙方僵在那裡相持不下之時,一位名為五父的陳國大臣站了出來,以「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為理由勸說陳桓公,希望他改變主意,答應與鄭國講和。按說,五父的這番話挺有道理的,桓公如果能認清形勢、順水推舟答應了鄭國請求,也就相安無事、萬事大吉了。可是,媯鮑偏偏就在這裡犯了「豪橫」的毛病,否定了五父的提議,還侃侃而談說出了自己的一番道理

《左傳》中五父勸陳桓公與鄭講和的記載

桓公認為:當今天下,在陳國周圍,能對陳國產生威脅,或者說陳國應該提防的國家只有衛、宋二國。鄭國根本掀不起什麼波瀾,桓公自己都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所以,一個「弱國」因為「害怕」而向自己求和,陳國何必同意這樣的請求,而得罪了衛、宋兩個「強國」呢?因此,陳桓公再一次拒絕了鄭國的提議,不同意與之講和。致使鄭國使臣憤憤地離開了陳國,將媯鮑的回覆及態度一一告知鄭莊公。

莊公得到了這樣的答覆,怎麼能咽得下這口惡氣鄭國現在不能說稱霸天下吧,但在中原一帶可以說暫無敵手。就算此前被衛、宋等四國圍困了東門丟了顏面,那也是事出有因,無暇搭理四國而已。並且,莊公通過堅守城池,迴避了四國大軍的鋒芒,其實並沒有讓鄭國受到太大的損失,無非就是丟了點穀子罷了。沒想到,這竟然讓陳桓公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鄭國是「弱國」,不值得與陳國交好。那姬寤生肯定要有所行動,至少要讓媯鮑了解鄭國現在的實力

這才有了隱公六年五月的這次鄭國侵陳的戰爭,鄭國以一場完勝好好地教訓了一番陳國。並且,這場大勝剛好發生在鄭、宋兩次長葛之戰中間的空檔期,莊公可以如此見縫插針地發動另一次戰鬥,應該也算是他對宋國的攻伐早就成竹於胸的一個佐證吧。陳桓公也因為自己的錯誤決定,被左丘明好一番奚落,認為他丟棄了善舉,又助長了惡行,才釀成了陳國大敗的結局

盲目「豪橫」的陳桓公

但是在鄙人看來,《左傳》的這個評價似乎有點過於嚴苛了。陳桓公的決定雖然鑄成了大錯,但他真算不上是「抑善揚惡」,頂多就是眼光不行、誤判了對手的實力而已。媯鮑只看到了立國較久的衛、宋兩國比較強大,卻忽視了僅僅立國三代,就奮三世餘烈而成「小霸」之氣的鄭國,讓他成為這場戰鬥後被世人詬病的對象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方便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歷史內容,作者「閒敘春秋」將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內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陳桓誤判、陳國傳代概述、兩次兄終弟及、平公一脈承爵、媯鮑繼位、鄭國請和、五父勸諫、桓公拒絕、鄭莊侵陳、左傳、惡評桓公。

關鍵詞雲圖簡史

相關焦點

  • 春秋「小霸」鄭國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人說春秋時的鄭國是「小霸」(與春秋五霸相比),春秋前期的鄭國很是強大,包括陳、蔡、衛等國,甚至有時候齊國、魯國等大的諸侯國都要跟隨鄭國東徵西討,鄭國的實力由此可見非常強勁。自春秋時立國,鄭國雖一直並未能稱霸各諸侯國,但在春秋時期也留下了濃墨重彩。
  • 齊國史話五:僖公走向小霸的重要一步,組織了少一國的三國盟會
    上一次「齊國史話」,咱們講的是齊前莊公滅祝試霸的故事。記得當時還是平王剛剛繼位的時候(即平王三年),而現在,咱們早已送走了在位五十一年的平王,進入了桓王的時代。
  • 鄭莊公為什麼被稱為春秋小霸?因為他一箭射中了周天子!
    這一人事上的變動,使得鄭莊公對周桓王產生了不滿。鄭莊公在得到自己被罷免的消息後,就不再前去朝覲周天子,也不再履行自己的職責。這使得周桓王對鄭莊公愈發不滿,於是,在這一年的秋季,周桓王率領蔡國、衛國、陳國的軍隊討伐鄭國。
  • 東門之役將鄭國拖入了中原混戰,徹底改變了鄭國的戰略方向
    宋穆公是繼承他哥哥宋宣公之位,穆公病重,他要將國君之位還給哥哥的兒子公子與夷,而穆公自己的兒子公子馮,早年在鄭國當人質,害怕公子與夷即位後對自己不利,就逃到了鄭國,鄭國收留了他。鄭莊公還打算出兵幫助公子馮回宋國奪回國君之位。
  • 衛國史話五:州籲之敗,並非輸在石碏的大義滅親,而是他咎由自取
    因此,在他處心積慮之下,先是給衛國招來了鄭國這樣的強敵,又趁桓公去朝覲新天子登基的時機,率「衛亡人」在途中襲殺了兄長。隨後,州籲更是以武力控制住了衛國都城,又用自己的兇悍壓制住了群臣,自立成為新一任的衛國國君。
  • 蘭之香蓋一國,春秋時期諸侯國之一的鄭國君主,世人稱他蘭草轉世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鄭國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國君姬姓,初都鄭邑(今陝西渭南華州),後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在一段時間之內,強大的齊國也對鄭國禮讓三分,曾跟隨鄭國討伐宋國,甚至求助於鄭國。莊公時代鄭國內部肅清了反叛勢力,外部滅了許國,敗了宋國,還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鄭莊公小霸」。
  • 繻葛之戰:周天子率領大軍徵討鄭國,結果如何?
    繻葛之戰,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鄭國在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北)大敗周室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對於發生在春秋初期的繻葛之戰,直接暴露出周王室虛弱的實力,從而推動了春秋五霸時代的到來。一具體來說,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滅亡西周后,東遷洛邑的周天子名義上保留著天子的地位,但實際地位已一落千丈。
  • 鄭國史話廿:舉3國之力,攻打2座城邑,其背後還隱藏著很多真相
    前三次的文章,不管是「史話」,還是「番外篇」。「閒敘」一直帶著大家逗留在魯國,陪您看了看魯桓公所遇到的喜事、戰事、受朝事,算是把這兩年間(即周桓王十四至十五年)魯國國內發生的故事基本講完了。那今天,咱們就要離開這裡,並趕往鄭國一趟,去看一場差點兒被忽略的戰事。因為,魯國的史官們在寫魯桓公七年(即周桓王十五年)的歷史時,只記載了春、夏兩季。
  • 諸侯國史話卷枠八:從7個方面來分析,看鄭莊公如何贏得繻葛之戰
    鄭國就算是「小霸」之國,真的強到以1敵5都能輕鬆獲勝的地步了嗎?顯然這些問題值得好好去分析分析。那咱們閒話也不多說了,馬上去挖掘一下「繻葛之戰」鄭國大勝背後的因和果。可是,實際情況是鄭國在決定不朝之前,是桓王先削奪了莊公的卿士之職。就算削職是由於姬寤生偏袒齊國,先欺負了紀國,那也沒到把莊公一擼到底的地步。顯然,這其中有桓王的私心在作怪,他想藉機報復鄭莊公,並要把鄭國帶給朝廷的威脅徹底剪除。因此,桓王主動徵討鄭國,所打出的旗號就是莊公違制。
  • 春秋史話:鄭國是如何在秦、晉、楚大國夾縫中生存的?
    鄭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周平王東遷之後,鄭國一度十分蠻橫,幹出了搶割麥子、箭傷周王的事情。但是,隨著齊、晉、楚、秦諸大國的崛起,鄭國地位急劇下降,淪落成小國。特別是由於地處衝要,楚軍北上、晉軍南下,鄭國都要應付、都要挨打,甚至遠在千裡之外的秦國也打著鄭國的主意。我們在說楚莊王「問鼎中原」時,曾經說過一件事情。
  • 擁有強大商人集團的春秋小霸,為何會成為第一個被滅的春秋大國?
    於是,他們兵分兩路,奚施星夜奔告鄭國,要他們早作準備;而弦高則挑選了十二頭肥牛,並以四張熟牛皮做為引禮,裝成鄭使前往秦軍犒師。結果,弦高及時在滑國(今河南偃師市西南,在鄭都新鄭西一百公裡處)附近堵住了秦軍,為了不讓人誤會他吃了熊心豹子膽攔路搶劫,他特意讓手下夥計們高舉「熱烈歡迎盟軍路過」的橫幅,並高聲叫道:「東道主鄭國有使臣在此,願求一見!」
  • 平息外亂,反抗周朝控制,攻伐諸侯成就春秋小霸
    諸侯群雄割據,鄭國毗鄰周國,地處政治地理中心,具有地理優勢;又因國內重農興商,兼具經濟優勢;在內政外交上政策清明,攘外安內,遠交近攻,成就春秋小霸的重要地位。鄭莊公帶領鄭國稱小霸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內有母親偏心、胞弟叛亂;外有周朝制裁、諸侯徵伐。在這樣險峻的情況下,鄭國在鄭莊公的治理下,經濟實力增強,國內政治穩定,在自保的同時,還能使周王朝威信掃地;討伐宋衛、結交齊魯,建立戰略聯盟,解除後顧之憂。消除內患,克段於鄢鄭莊公寤生,有一個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共叔段。
  • 陳國政變
    在西周時代,陳國從胡公到平公,已傳九世,十一任陳侯,國強民富,百姓安居樂業,和鄰國關係和諧,周平王東徒後,陳國國力也逐漸衰弱,陳國也由大國退為二流國家。陳桓公執政三十八年,晚年龍體欠安,疾病纏身病而亂作,鄰國時常侵犯,百姓紛紛逃往他國。魯桓公五年春,陳桓公病逝。按照傳統,應該是陳桓公長子太子免即位。
  • 鄭國史話十四:莊公與天子做了樁互惠的買賣,把「王命」落實成真
    這些土地不僅離都城雒邑比較遠,還相對來說地形比較複雜,土地利用率不高,以周王室目前的實力很難控制住這一大片區域。反觀鄭國拿出的這四處土地,倒都是緊鄰雒邑的肥美之地。桓王會樂意拿出這麼多邊遠之地來交換這四處土地,一方面是便於自己控制,還有一方面當然是希望鄭國的疆域不要離都城太近,以保證自己的安全。而鄭莊公會同意這樣的條件,當然也是覺得自己沒有吃虧。畢竟桓王拿出來的是三倍於自己的一大片土地,這「便宜」不佔白不佔。
  • 韓國間諜水工鄭國修水渠,竟陰差陽錯的幫了秦國!
    他就留了個心眼,在工地的民伏之中,派進了自己的親信,命他們密切監視鄭國的舉動,有可疑情況隨時稟報。轉眼之間,水渠動工已經一年有餘。由於工地需要大批勞力,當年準備送去當兵的壯丁全部被送上了工地。錢花得就更多了,不僅花掉了準備用來擴充軍隊的專款,就連軍隊正常的糧也常常因水渠工地急需而被調走。秦國原來準備打的幾個大仗都因此不敢開戰。就是這樣,鄭國還不斷派人到京城來,要人要錢要糧。
  • 鄭國史話十九:大公子再度拒婚,是真有志氣,還是他不夠成熟?
    予以為,姬忽表面上來看是真的有志氣,可細細一琢磨,反倒顯得他不夠成熟。您若問這到底是為什麼,是如何看出公子忽不成熟的?我要先給大家再多講一段史料,以此來佐證在下的看法。這件也寫在史書中的事情出自於《史記》,說的是姬忽這次領兵援齊時,莊公還給他安排了個副手,即此前多次提到過的,也擅長領兵和謀略的祭仲。
  • 從鄭國分封到鄭伯克段:周代鄭國早期歷史新論
    而鄭莊公從擊敗共叔段開始,就迅速成為打敗中原無敵手的春秋小霸。那麼,鄭國在「鄭伯克段於鄢」之前經歷了怎麼樣的歷史,才能取得這樣卓越的成就呢?《左傳》鄭國初封於岐周《史記·鄭世家》為我們敘述了鄭莊公即位前的鄭國史。
  • 西周滅亡後,東周還持續了那麼多年,為何周王室沒人能一統天下?
    第二個因素:宗室內亂 周幽王帶著對諸侯的怨恨駕鶴西去了,周平王看似繼承了父親的大位,成了下一任天子,但是,他的影響力卻是非常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