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在《中國藥典》(2015版)收載,肉蓯蓉(荒漠)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帶鱗葉肉質莖。花期5-6月,果期6-8月。主產於新疆、內蒙古阿拉善盟,甘肅、寧夏也有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有作為食品原料使用歷史,主要方法為燉肉、炒菜、泡茶、泡酒等;按照傳統習慣正常使用,未見不良反應報導。
中國古代乃至近現代所有對肉蓯蓉藥理藥性的研究都是荒漠肉蓯蓉。
國家對瀕危物種的認定也是特指荒漠肉蓯蓉。
國家衛生計生委局2018年發布的藥食同源名目中的肉蓯蓉也是特指荒漠肉蓯蓉。
「沙漠人參」肉蓯蓉,又名金筍、地精、俗稱「大芸」,為列當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主要生長在新疆、內蒙、甘肅、青海等地日照強烈、極端乾旱、土壤貧瘠的沙漠裡。肉蓯蓉無根,無葉,也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靠寄生在梭梭的根上生活,其植株的肉質莖部分是名貴的補腎中藥。
每年4月,肉蓯蓉進入生長高峰期,也是違法分子盜挖盜採的高峰期,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違法者甚至不惜阻撓執法,與執法者發生正面衝突。
肉蓯蓉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補藥上品。歷代藥書如《本草綱目》、《本草經集注》、《名醫別錄》、《圖經本草》等都有記載。《神農本草經》謂:「肉蓯蓉,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養五臟,益精氣,久服輕身」。《本草綱目》稱其「補而不峻,溫而不熱,暖而不燥,滑而不洩」,故有「從容」之號。在歷代補益性處方中,肉蓯蓉出現率第一,在抗老、防衰類方劑中僅次於人參。由於肉蓯蓉獨特的生長習性和極高的藥用價值,其被歷代醫家稱為「沙漠人參」。
肉蓯蓉為名貴中藥,有經濟價值。它也是古地中海殘遺植物,對於研究亞洲中部荒漠植物區系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肉蓯蓉由於被大量採挖,其數量已急劇減少。據調查,每千株寄生植物梭梭中,僅有7株肉蓯蓉。又因梭梭是駱駝的優良飼料和當地群眾的燃料,因此過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也促使肉蓯蓉處於臨危的境地。專家建議,應建立較大面積的以保護肉蓯蓉為重點的梭梭保護區,嚴禁砍伐梭梭和採挖肉蓯蓉,並積極進行人工繁殖,擴大其分布區。
芸商自有基地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古「月氏國」所在地。荒漠肉蓯蓉的培育技術利用中國礦業大學生態功能材料研究所教授張增志研究的超分子滲膜通過蓄水滲膜接種「沙漠人參」肉蓯蓉,不但比傳統方法節水70%以上,解決了用水困難的問題,而且可使地下溼度恆定。新技術獲得近百項國家級專利。過去受人工繁育技術制約,採用傳統的種植方法,荒漠肉蓯蓉成活率不及10%。我們使用的新技術,使荒漠肉蓯蓉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還在。目前芸林生物是全球唯一實現荒漠肉蓯蓉量產的公司。
補腎壯陽功效:肉蓯蓉能抑制「陽虛」症狀的出現,減少死亡率、防止體重減輕、糾正「陽虛」動物的耐寒力等。
抗寒、抗疲勞和抗衰老:小鼠服用肉蓯蓉、淫羊藿等助陽藥後可使其禦寒能力明顯提高,顯示肉蓯蓉有提高動物禦寒能力的作用。
潤腸通便的功效:肉蓯蓉能顯著提高小鼠小腸推進度,縮短小鼠通便時間,能有效對抗阿託品的抑制排便作用,同時對大腸的水分吸收也有明顯抑制作用,從而起到使肉蓯蓉促進糞便的溼潤和排出,具有確切的「潤腸通便」作用。
調節循環系統的功效:肉蓯蓉具有保護缺血心肌的作用;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擴張外周血管、降壓、抗脂肪肝和抗腫瘤等多種藥理活性。同時,肉蓯蓉還具有保護肝臟,改善性功能障礙、改善健忘等作用。
肉蓯蓉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在歷代補益性處方中,肉蓯蓉出現率第一,在抗老、防衰類方劑中僅次於人參。各家醫書對其功效均有記載:
1、《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症瘕。
2、《藥性論》: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赤白下。
3、《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洩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4、《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5、《本草匯言》: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婦人衝任失調而陰氣不治,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洩,故有從容之名。
6、《玉楸藥解》:肉蓯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燥。凡糞粒堅小,形如羊屎,此土溼木鬱,下竅閉塞之故。谷滓在胃,不得順下,零星傳送,斷落不聯,歷陽明大腸之燥,煉成顆粒,秘澀難通,總緣風木枯槁,疏洩不行也。一服地黃、龜膠,反益土溼,中氣愈敗矣。肉蓯蓉滋木清風,養血潤燥,善滑大腸,而下結糞,其性從容不迫,未至滋溼敗脾,非諸潤藥可比。方書稱其補精益髓,悅色延年,理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非溢美之詞。
……
傳說中,肉蓯蓉是天神派神馬賜給成吉思汗的神物。歷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戰」是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各部時的一次重要戰役,金明昌元年,鐵木真的結拜兄弟札木合,因嫉恨鐵木真的強大,聯合泰赤烏等十三部共三萬人,進攻鐵木真。鐵木真得報後,集結部眾三萬人,組成十三翼迎敵。雙方大戰,鐵木真失利,被圍困於長滿梭梭林的沙山,飽受飢餓,筋疲力盡。札木合當眾殘忍地將俘虜分七十大鍋煮殺,激怒了天神。天神派出神馬,神馬一躍到成吉思汗前面後,仰天長鳴,將精血射向梭梭樹根,然後用蹄子趵出了像神馬生殖器一樣的植物根塊,成吉思汗與部將們吃了根塊,神力湧現,衝下沙山,一舉擊潰了札木合部落,搶了財物和女人,為統一蒙古奠定了基礎。從此,成吉思汗拉開了一個徵服歐亞大陸的時代。
在日本,幫助中年「壓力男人」保持和恢復自信的,是由中國進口的肉蓯蓉。由於信奉它的非凡功效,有些日本的中年男人,甚至把它當做神物,供上案桌頂禮膜拜。在家庭,日本人用肉蓯蓉泡茶、煲湯;在藥店,他們可以買到肉蓯蓉的膠囊或者藥丸。可是,中國男性對從尋常中藥店就可買到的肉蓯蓉,卻很少知曉。由於它非凡的壯陽保健功效,我國少數民族還將它稱為」鎖陽王「。
傳說,先有的蓯蓉後有的沙漠,因為蓯蓉吸盡了大地的精華,萬物的靈氣,所以才使大地變成了沙漠。蓯蓉頑強的生命力,賦予了它神奇的功效。肉蓯蓉生長於荒漠之中,性溫,具有補腎陽氣的功效。古代醫學著作中已有記載,稱「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洩,有從容緩和之貌,故名蓯蓉」。
唯一原料:自有基地——巴丹吉林沙漠生產的荒漠肉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