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2020-12-18 騰訊網

在這個社會中,因為長期的文明發展,也產生了許多固化的階級。人們從一出生就註定了他所處的階級,基本上是伴隨一生的,除非你能遇到天大的機遇,才有機會提高自己的社會階級。由於社會階級差距極大,所以有了高考的存在,可以說高考是一次最公平的機會,留給底層階級孩子的一次躍遷。

由於清朝是以八旗作為核心,其族人大多數為滿人和蒙古人後裔,所以在入關後,漢人的地位可以說急轉直下。尤其是以漢人貧農來說,其地位更是處在社會最低處。雖然他們沒有高考,但是有著科舉制度的存在,才給了漢人貧農一次翻身的機會。

通過科舉制度,許多漢人開始走向清朝的政壇,其中晚清四大名臣,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然而,他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到底能享受什麼待遇?

清朝官員等級制度由來

清朝作為遊牧民族入關,還無法完全的控制並且治理明朝留下的廣袤土地,於是他們一直沿用了許多前朝的制度,就是為了加快統治,實現穩定。其中,清朝的官員制度,就是一直沿用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舊讀zhěng)、從(舊讀zòng)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

可以說,能夠成為這「九品十八級」中的一員,就算是真正的領皇糧了。其他沒有能夠入選的官員,通常被稱為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在這十八級中,也有分成文官和武官的區別,因為職能不同,所以享受的待遇和權力也不相同。

在所有的「九品十八級」中,正一品的官員可以說是所有官員的巔峰,擁有絕對的權力,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正一品也是漢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峰,到達這個級別的官員,無一不是震動一方的封疆大吏。其中,正一品的文官有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等稱謂;正一品武官則有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伊犁將軍等稱謂。

我們所熟悉的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都是屬於正一品的朝廷官員,他們在晚清的時候,手中握有巨大的權力,足以影響朝綱。

正一品大員享受什麼待遇?

清朝官員在擔任職務,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也享受著朝廷給予的待遇。通常這個待遇被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叫做「俸祿」,是有銀兩組成;另一個則叫「祿米」,是用糧食來組成。這樣的組合方式,不僅能夠保證朝廷命官能夠正常的生活,同時也有錢銀去購置生活所需。

《戶部·俸餉》:清朝官員的待遇由「俸祿」和「祿米」兩部分組成,嚴格按照官員的等級發放。

其中,正一品的官員,每年能夠從朝廷領取到的俸祿為俸銀180兩和祿米90石。要怎麼理解這個數字,可以用一些參考系作為參照,便於大家的理解。清朝的「一石」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8千克,一兩白銀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來看相當於170元人民幣,那么正一品大員一年的工資就是30600元外加2520千克糧食。

在如今物價頗高的今天,很多人會覺得這30600元的工資,應該完全負擔不起一個朝廷一品大員一家人的開銷。但是,朝廷所發放的2520千克的糧食,正好能夠彌補這個不足。這樣的糧食數量,可比一般的家庭來得高。

不過,也正是這樣的低薪資,才導致清朝的官員想方設法的去多弄銀子,在朝廷的各個位置,都有一群等待餵食的貪官。直到雍正開始實行「養廉銀」制度,才稍微緩解了一些貪汙的風氣。

小結

可以說,朝廷一品大員一年的收入,超過普通家庭數倍不止,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況且,身為朝廷命官,手中握有許多權力,這才使得無數的讀書人,想要成為朝廷命官,為這個目標而奮鬥終生。

【參考文獻:《清史稿》、《戶部·俸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清「正一品」的官員,一般都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最普遍的工資待遇,當然便是她們從官府能夠領取的薪水了。在這一點,能夠把清代官員分成京官和地方官兩大類。這二者是不一樣的。京官的薪水有二兩。一種是正俸,一種是恩俸。正俸便是京官們的俸祿和俸米。這是以順治年間為國際慣例。但是充分考慮那時候財政苦悶,因此 給官員定好的正俸並不高。官府還經常逼著官員捐獻俸祿,彌補財政不夠。
  • 清朝一品官員一年的俸祿有多少?說出來你別不信,也許還真沒你多
    而相對來說,清朝官員分成九品十八級,在結構上更加清晰明了。通過各種電視劇的薰陶相信很多讀者都知道,九品芝麻官其實在這個制度下就是一員小官,品階低,待遇也一般。那麼當時最高級別的一品大官,他們的待遇怎樣呢?有沒有什麼特權呢?怎樣才能當上一品高官呢?
  • 清朝「一品官員」拿多少工資?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既然是「三年清知府」,我們就從清朝著手了解官員的俸祿。清朝從入關之後,在官制上並沒有做多餘的創新和改革,還是延續了漢人千年使用的「九品正中制」,官位越高,品級越大,最大品級便是我們常說的「一品大員」了。要知道的是,一品之中,還分為正、從兩個品級,從一品自然沒有正一品的官高。
  • 清朝正一品大官,能夠享受什麼福利?有一點令現代人羨慕!
    清朝正一品大官,能夠享受什麼福利?有一點令現代人羨慕!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範進中舉的故事,範進科舉屢次不中,年僅中旬,終於中了進士,這不中不要緊,中了進士之後,卻瘋掉了。而範進之所以會瘋掉,其一內心的壓抑終於得到釋放,其二是進士有很多福利,不但不用交賦稅,而且也能從朝廷領到很多的福利,所以把他高興瘋了。
  • 清朝一品官員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哪些特殊的待遇?
    俸祿清朝一品官的年薪為180兩白銀,恩俸每月可得數十兩白銀,同時清制京官領雙俸,正俸一兩兼支米一斛,即180兩可支米180斛,且大學士俸米可再加一倍,即可支米260斛。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收入,暗地裡京官每年還能得到由地方官孝敬的豐厚的冰敬與炭敬,少則數十金,多則數百金。
  •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在古代的時候,幾乎每一個讀書人都希望能夠有所成就,都希望自己能夠當官,但是不同的官員,所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清朝的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等,最高的是正一品,也就是傳說中的一品大員,要成為正一品的官員並不容易,據說清朝正一品的官員很少,大約只有15人,因此,正一品官員的待遇還是很好的,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的好奇!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  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清朝各級官員的工資收入,放今天相當於多少人民幣?說出來別不信
    同時根據官員級別的不同,工資水準也各有不同,滿清將官員分為九個品級,在這九個品級之中又設正、從之別,但正品與從品僅僅是官位職能上的差異,在工資方面還是相同的。 「未入流」說的就是比九品官還要小的官員,像驛丞、禮部鑄印局大使、百長等等,他們也是官身,與普通的吏員不同,算是清朝廷最為底層的基礎官員,通常不是走科舉之路得以為官,也就是說大部分都是沒有學歷的那一種
  • 清朝一品官職有多大
    在古代,對於官員等級的劃分,每個朝代都不一樣,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的「九品十八級」制度,每一品的官員還有正和從的區別,這一套制度是根據前朝的官員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改善而得到的,最小的就是九品官員,等於現在的一個縣級的官員,最大的就是正一品了,不過正一品的官職有不少,每個官職的地位其實也都是不同的。
  • 清朝的九品屬什麼級別?
    我們經常以九品芝麻官來形容一個官員的官職很小,事實上九品已經是官員裡面級別最低的官了,那麼清朝的九品到底低成什麼程度呢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中央官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京官,分為文官和武官兩大類。
  • 清朝的一品官職,權力根本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大
    清朝時期最小的就是九品芝麻官兒,也就是縣一級別的單位官員,最大的就是正一品官職了!即便如此,官職的地位還是有所不同。清朝時代的正一品文官,首先就是所謂的太師太傅和太保。說白了就是太子的老師,但是這一個官職就是虛的,一切都是為了皇帝的面子著想,你想想,如果皇帝的老師是二品,那皇帝的面子往哪擱?
  • 【周末讀史】中國古代官員的工資待遇
    至於說待遇高低,這個只能平均比較,因為品級不同,俸祿差異會很大。但從總體上來看,唐宋兩朝的官員工資待遇較好,尤其是唐朝玄宗時期和宋朝仁宗開始及之後的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各代,都比較好。相對最低的就要數明朝,以至於後人在修《明史》時竟得出了「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而清朝雖然在正式工資上向明代看齊,但各級各類補貼非常多,所以至少要在明朝之上。
  • 清代正一品,相當於現今什麼級別?皇帝、爵位和品級並不是一回事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為實現中央集權,在明朝舊制的基礎上,創設了一整套有別於前朝歷代的官制體系。清代官制分「九品十八級」;分京官、地方官兩套官員體系。其中,正一品乃係清代乃至前朝歷代官員等級的最高級別。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除了太師太傅,恐怕大部分你都沒聽過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所以對於清朝的了解一般來說都是要遠遠高於其他封建王朝的。眾所周知,清朝近300年歷史一共出了12位皇帝,但是清朝的官員卻是不計其數。最小的九品芝麻官可謂是每個地方都有,但是一品官就不見得多了。
  •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位列一品官銜比總督還高,實權卻比縣令還低
    根據兵種的不同,提督也分為陸軍提督,水師提督,提督按理說應該能負責軍政大事,而且提督是正一品的高官,這應該有著更大的權力,實際上,提督實在很憋屈,不僅沒有什麼實權,還處處受人掣肘。清朝這麼做,還是為了要削弱官員的權力,清政府能把集權做得這麼到位,就是靠著這些官員相互牽制。
  • 清朝人常說的「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是什麼意思
    您別看我這個潼關大帥,外府的小小總兵,都比在這潼關有財源。那麼,「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來看「在京的和尚」。清朝入關前後,對佛教採取了禮遇的態度。順治皇帝愛好參禪,先後召京師海會寺憨璞性聰,浙江玉林通琇、木陳道忞等來到皇宮說法。順治皇帝還封玉林通琇為「國師」。康熙皇帝南下視察期間,經常居住在名山巨剎裡,賦詩題字,撰制碑文。
  • 清朝官職排名,正一品到正九品,從一品到從九品,和珅就是正一品
    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的官員你了解嗎?今天整理給大家看看!關於清朝的官員,大家耳熟能詳的官員就是和珅,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
  • 清朝官員的仕途升遷,哪一級最難跨越?從「四品」升「三品」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大清官員分九品十八級,想升到正一品,身體要好還得活得夠久
    清朝的內閣制,沿襲了明代時期的官制,並且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改良」。 除了太師、太傅、太保這一類虛職外,清朝官職一共分為九品,按照正常情況,每個人的晉升時間都不同,例如從一品升到正一品,陳廷敬花了20年的時間,劉墉則是16年。那麼,從一品升到正一品到底是有多難?
  • 清朝官員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代知府現代是什麼級別?
    清朝的官員級別和現在的官員級別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而且都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職權管轄範圍大概來推測一下。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準,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個特殊品級,即超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