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常說的「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是什麼意思

2021-01-19 勇哥讀史

臺灣作家高陽的歷史小說《玉座珠簾》裡,有這麼一段話:

慈禧太后見她沒有下文,是有點不置可否的神氣,便不敢造次。她還不甚了解恭王福晉的脾氣,只聽說她因為家世貴盛,父祖又都是封疆大吏——「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督撫在地方上,唯我獨尊,儀制貴重,是京官所萬趕不上的,所以恭王福晉有闊小姐的脾氣。萬一說出要留大格格在宮裡的話來,碰她一個軟釘子,叫自己以太后的身分,如何下得了臺?

長篇評書《興唐傳》第43回裡,也有類似的描述:

俗語說得好:「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您別看我這個潼關大帥,外府的小小總兵,都比在這潼關有財源。

那麼,「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來看「在京的和尚」。

清朝入關前後,對佛教採取了禮遇的態度。順治皇帝愛好參禪,先後召京師海會寺憨璞性聰,浙江玉林通琇、木陳道忞等來到皇宮說法。順治皇帝還封玉林通琇為「國師」。康熙皇帝南下視察期間,經常居住在名山巨剎裡,賦詩題字,撰制碑文。雍正皇帝去世後,他曾經居住過的雍親王府,被改為佛教寺院——這就是保留至今的雍和宮。

受歷代皇帝的影響,清朝僧尼的待遇和地位都比較高。居住在京城裡的和尚,與各路權貴來往密切,真正是「談笑有高官,往來無白丁」。同治、光緒年間的北京賢良寺住持法安和尚,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名公巨卿常來常往,還主持辦理了孝欽皇后和光緒皇帝死後的誦經道場。

就像《如此官場》裡所說:「自從佛教流傳京裡頭,盡有幾個有腳力的和尚,不但結交王公大臣有些權柄,連宮裡頭多甚敬重。」

你想升官嗎?去找和尚!你想發財嗎?去找和尚!

其次來看「出京的官」。

清朝在政治、經濟、社會架構上,學習和借鑑明朝的模式。明朝實行官員低俸制度,清朝官員的俸祿也很低。正一品的文官,每年的薪俸也只有180兩銀子,加上180斛祿米,養家餬口都成問題。正一品的文官都是如此,更別說俸祿更低的其他官員了。

因此,清朝時期的京官,日子過得很是「寒磣」。曾國藩當年在北京當京官,總是入不敷出,一度還要借錢過年。

而一旦京官出了京城,那就是另外一番樣子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京官外放為督撫一類的封疆大吏,自然是威風八面,錢財滾滾而來。就是外放為布政使、按察使、學政一類的省級官員,有撈不完的油水。最差勁的,外放為府縣官員,也是「山裡無老虎,猴子稱霸王」,有大把撈錢的機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你以為是說來玩兒的?

地方官員的收入來源,大致有兩樣。

一是養廉銀。這是京官沒有的收入。地方官員的養廉銀,根據本地經濟情況,有高有低。但督撫級別的地方官員,每年拿上一兩萬兩銀子的養廉銀,不算稀奇。劉銘傳擔任首任臺灣巡撫時,養廉銀算比較低了,每年也有1萬兩銀子。

二是陋規收入。京官的陋規收入,只是地方官員敬獻的各種炭敬、冰敬、別敬等。地方官員的陋規收入就廣泛得多。它們有的來自下屬,有的來自同僚,有的來自對老百姓的吃拿卡要。

京官出京後,手頭一下子就變闊綽了。曾國藩當京官時,窮得借錢過年;一旦當了地方督撫,立即就變成了京官們的「財神爺」,每年都要寄數萬兩銀子進京,送給那些苦哈哈的京官們。

【參考資料:《玉座珠簾》《興唐傳》《如此官場》《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老北京人常說「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是什麼意思
    比如,老北京人常說的「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是什麼意思呢?先看「京涿州」。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面積約742平方公裡,三國名人劉備、張飛,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都是從涿州走出來的。
  • 老北京人說的「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是什麼意思呢?
    在老北京有這樣一句話叫作:「東城富西城貴,北城窮南城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明清的時候,北京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東南西北劃分的是比較清晰的,這句話最早是出自於清末的一個學者,震鈞的《天咫偶聞》這本書當中的。
  • 清朝的九品屬什麼級別?
    我們經常以九品芝麻官來形容一個官員的官職很小,事實上九品已經是官員裡面級別最低的官了,那麼清朝的九品到底低成什麼程度呢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中央官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京官,分為文官和武官兩大類。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此話什麼意思?四百年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因為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算人跑了房子和家還在呢。而我們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的理解也正是如此,那麼這句話究竟從何而來?意思又是否真如我們所理解的呢?事情得從一個傳說說起:明朝萬曆年間,河北滄州某地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住著一個和尚。
  • 清朝一品官員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哪些特殊的待遇?
    俸祿清朝一品官的年薪為180兩白銀,恩俸每月可得數十兩白銀,同時清制京官領雙俸,正俸一兩兼支米一斛,即180兩可支米180斛,且大學士俸米可再加一倍,即可支米260斛。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收入,暗地裡京官每年還能得到由地方官孝敬的豐厚的冰敬與炭敬,少則數十金,多則數百金。
  • 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這句北京俗語是什麼意思?
    一些清朝、民國時期流傳下來的順口溜,則能夠幫助我們更加了解那個時代的市井風貌,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在眾多俗話中,"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可以說是比較特殊,因為它不單單說的是北京的情況,還連帶著臨近的天津、保定,在短短十幾個字裡就介紹了三地的特點和情況。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美國人常說的"gotta"是什麼意思?
    gotta=have got to 不得不gotta 必須;不得不gotta是老外常說的口語縮略語,全稱就是have got to,這個縮略語的意思就是不得不。
  • 農村老人常說「官三民四漁五」,該如何理解?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日子過得可是真快,晃一晃今天都臘月二十三了,在我們農村裡常有「五祀」之說,而灶神爺屬於其中之一,我們口中常說小年的民俗大部分就是為了「祭灶」,為的是讓其「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雖然只是一種民俗習慣,但象徵著農民朋友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家了解就好。
  • 算命常說的大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
    1、算命中的大運,流年是什麼意思?2、大運與流年對命局有什麼影響?很多朋友來向易火求測時,常常對大運與流年是什麼感到疑惑,今天易火給大家普及一下概念,不涉及大運流年的推導方式,因為沒必要,也太專業。本文只是想給大家一種大體的概念,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防礙理解即可!
  • 北京俗話「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是什麼意思?
    明末清初時,北京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話,叫「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北京、天津、保定三地人的不同性格。「京油子」,這難道不是說北京人油腔滑調,會抖機靈嗎?「衛嘴子」,這難道不是說天津人嘴皮子好使,口若懸河嗎?「保定府的狗腿子」,這難道不是說保定人喜歡在官府衙門當差嗎?其實,這種理解是大錯特錯的。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
  • 民間故事:和尚知府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山西有個男子名叫王樹勳,此人做過書生,當過道士與和尚,又還俗成了知府,一生經歷極為豐富,堪稱清朝唯一,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聊聊他的故事。王樹勳在乾隆末年參加進士考試失敗,一氣之下在京城的道觀木蘭院出家做了道士,後來他覺得做道士沒有意思,於是跑到憫忠寺,剃去頭髮做了和尚。憫忠寺的香火很旺,很多達官顯貴都來這裡上香禮佛,王樹勳在這裡認識了很多貴人,也撈了不少香火錢,成了一個有身價有人脈的和尚。
  • 尚書一上聯:「和尚和尚書詩,因詩言寺」,小和尚下聯絕了!
    尚書一上聯:「和尚和尚書詩,因詩言寺」,小和尚下聯絕了!被稱之為「對聯天子」的朱元璋,對於對聯可謂是喜愛的很,雖說朱元璋和尚出生,算是個沒多少文化的人,但是唯獨卻偏愛對聯,當時要求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員家中必須貼上對聯,而朱元璋又是經常喜歡微服私訪的皇帝,經常有事沒事的就去自己大臣的家中看看其家中的對聯寫的如何。
  • 瓜娃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四川人常說的口頭禪之一了解下
    瓜娃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四川人常說的口頭禪之一了解下時間:2020-04-24 14:0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瓜娃子什麼意思什麼梗?四川人常說的口頭禪之一了解下 瓜娃子通常是四川地區範圍內,人們一種常說的口頭禪之一,貶大於褒,一般指罵人傻瓜,或對親近之人的戲稱(多用長輩對晚輩或者情侶之間),同時,在四川話裡,瓜也可以做形容詞,相當於傻,笨。 成都人說誰   原標題:瓜娃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清朝的制臺、撫臺、臬臺、藩臺、道臺、府臺、學臺各是多大的官?
    要說到清朝官場尊稱問題,不得不提我國源遠流長的敬稱文化。所謂敬稱,其實就是在單純的稱呼上附加感情色彩,以此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崇仰之情。在日常人際交往中,稱呼對方的父母子女都要加「令」字,這是揄揚對方的意思;如果說到自家老婆兒子則往往滿嘴都是「拙荊」、「犬子」,謙抑自身以表達對對方的尊敬。
  •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防備藩王最合適?
    明清兩朝是中國歷史上君主集權達到巔峰的兩個朝代,其中尤以清朝做的最好,基本上我們在歷史上熟悉的什麼「藩王」、宦官幹政、外戚幹政等等現象都沒有出現,只不過在早期出現過像鰲拜這樣的權臣。而像明朝因為藩王問題還搞出了靖難之變,這就是因為對藩王的處置不當導致的。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什麼意思?四百年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這種混蛋既然被和尚看到了,就不會坐視不管。和尚氣得立刻上前喊道:「阿彌陀佛,光天化日之下,搶奪平民婦女的制度是什麼?罪,罪。」說完這句話,邪惡的師父瞥了一眼,原來是個和尚。他也沒當回事。他不耐煩地說:「你這個和尚,別多管閒事,今天這位少爺要娶這個姑娘,你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滾出去吧!」和尚怎麼會怕他呢?
  • 清朝正一品大官,能夠享受什麼福利?有一點令現代人羨慕!
    清朝正一品大官,能夠享受什麼福利?有一點令現代人羨慕!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範進中舉的故事,範進科舉屢次不中,年僅中旬,終於中了進士,這不中不要緊,中了進士之後,卻瘋掉了。而範進之所以會瘋掉,其一內心的壓抑終於得到釋放,其二是進士有很多福利,不但不用交賦稅,而且也能從朝廷領到很多的福利,所以把他高興瘋了。
  • 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進京​是什麼意思?
    問: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進京是什麼意思?  答:就是沒什麼緊急的事情不要出京,沒什麼大事件不要進京的意思。建議廣大市民朋友在京過大年,非必要不出京,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減少人員聚集,加強個人防控,同舟共濟,攜手同心,盡最大努力切斷疫情的大範圍傳播,成就小家和大家的共同安全,確保度過一個歡樂平安的春節。
  • 清朝知府、道臺、巡撫、提督、總督都是什麼官?哪些官算封疆大吏
    有網友很好奇,清朝的知府、道臺、巡撫、提督、總督,這些在清宮劇中常見的官職,到底都是什麼官?人們常說的封疆大吏,又究竟是什麼官?他們都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官?這些官職都是清代地方官,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清朝的地方行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