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 造跡者疑似馬門溪龍類

2021-01-12 騰訊網

光明生物圈【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 造跡者疑似馬門溪龍類】2020年12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發現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發現描述了4個足跡點約99個蜥腳類恐龍足跡,長度從22釐米到99.3釐米不等。所有足跡點的足跡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尺寸,都被歸為雷龍足跡。其中,中、小尺寸的足跡為該地區首次報導。從此前記錄的骨骼化石來看,昌都地區的恐龍動物群與四川中侏羅世的蜀龍動物群類似。科學家認為,這批大、中、小三種足跡的造跡者體長對應為22米、10米和5米,其中大型足跡的造跡者很可能屬於中晚侏羅世廣泛分布於中國西部的馬門溪龍類。(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蕾 馬門溪龍類復原圖為張宗達繪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光明日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西藏昌都發現疑似馬門溪龍類足跡群
    光明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張蕾 通訊員王董浩)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發現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足跡保存於昌都地區的中侏羅統察雅群紅色泥質粉砂巖或紅色粉砂質泥巖中,含足跡地層的巖性以及原生沉積構造和無脊椎動物遺蹟指示了濱湖相的沉積環境,說明這些恐龍曾經活躍於古昌都湖周圍。
  • 西藏昌都發現疑似馬門溪龍類足跡群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發現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足跡保存於昌都地區的中侏羅統察雅群紅色泥質粉砂巖或紅色粉砂質泥巖中,含足跡地層的巖性以及原生沉積構造和無脊椎動物遺蹟指示了濱湖相的沉積環境,說明這些恐龍曾經活躍於古昌都湖周圍。
  • 重慶發現正在小跑的恐龍足跡 「造跡者」或為中國龍
    6月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個地方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馬門溪龍的靜好歲月
    今天展示的是一個泛用性的沙盤,先看圖咱們再聊~主題是歲月靜好,成年馬門溪龍帶著小龍來溪邊吃喝,岸邊三角龍一家也在吃喝,遠處森林裡也有一些素食恐龍在吃喝。雖然咱恐龍不多,但玩過很多年麥克法蘭。原型師肯定會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做出來的東西會有他的表達,可能是一種情緒,可能是一種狀態,也可能是一個故事,而玩家拿著模型是能感受到這種表達的。這隻馬門溪龍屬於PNSO恐龍博物館系列,復原圖和模型原型應該都是趙闖做的,也就是說藝術性和科學性都值得玩家揣摩。
  • 重慶發現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內發現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圖為歌樂山卡巖塔足跡特徵。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據介紹,該足跡群位於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共有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
  • 馬門溪龍、梁龍、雷龍和腕龍,傻傻分不清?
    這四類恐龍都屬於蜥腳類大型恐龍,樣子乍看起來差不多。 馬門溪龍:如果一隻恐龍脖子很長,出奇的長,相當於整個身體的一般,看起來很不協調,而且可以抬起,頭部略有凸起,那麼是國產的馬門溪龍。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新疆發現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
    《科學通報》2020年第18期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的論文「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上最大的亞洲足跡」。新發現的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其中大型足跡為一新種:牛氏亞洲足跡,是世界上亞洲足跡屬中最大的類型。
  •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第一梯隊)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第一梯隊)誰是最大的恐龍?當然是蜥腳類恐龍!那麼能夠問鼎最大蜥腳類恐龍寶座的又有哪些恐龍呢?巨型蜥腳類恐龍的體型排行又是什麼樣的呢?相信這類的問題一直是恐龍愛好者們老生常談的問題啦。
  • 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證據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由攀巖愛好者在重慶主城區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組織相關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導:日前,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首次在福建省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該足跡群位於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共有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其中,第一層表面包含7條行跡(GLS-T1–T7)共計由32個足跡組成,另有12個孤立的足跡;第二層共計2個孤立的足跡。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重慶歌樂山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跡群 | 邢立達供圖作者 |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展覽部主任責編 | 高佩雯清晨的陽光灑滿湖面,一隻恐龍開始了一天的覓食之旅。它邁著悠閒的小碎步,想起昨天發現的一個小水窪,一些魚兒因為湖水漲落被留在那裡。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正在「小跑」
    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什麼是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最初指的是一種較大的(長約為35cm)三趾型兩足行走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的屬名,這種獸腳類恐龍最早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下侏羅統地層。
  • 涼山這地方發現大規模恐龍足跡群......
    俄比解放 吉克衣各 封面新聞記者 徐湘東 肖洋曾多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涼山州昭覺縣,再次發現大規模恐龍足跡群。12月5日,昭覺縣文管所原所長俄比解放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三比羅嘎村,之前多次發現恐龍足跡的礦場,因礦石開採爆破,再次暴露出新的大面積恐龍足跡群,面積上萬平方米。足跡中,還發現了一些新的恐龍種類。
  • 貴州茅臺鎮發現中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恐龍足跡群
    釣魚臺酒業的蜥腳類恐龍足跡,這是一對典型的前後足跡。邢立達 圖貴州茅臺鎮發現中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恐龍足跡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地質大學獲悉,8月10日,該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地學期刊《Geoscience Frontier》(地學前緣)上。
  • 這條恐龍的皮膚化石都還在
    滄海桑田,當年稱霸地球的恐龍,如今早已滅絕,人們唯有通過化石可一窺其當年風採。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楊氏馬門溪龍化石。馬門溪龍是目前世界發現的個體最大的恐龍之一,而自貢這件馬門溪龍化石,不僅保存有完整頭骨,還是中國首次發現有皮膚(印痕)化石的蜥腳類恐龍。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震驚專家:恐龍迷娃的世界,由恐龍繪本開啟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各位家長見識到了興趣對孩子的影響。這位小男孩從小就喜歡恐龍,在國慶期間隨父母回到通江老家,在背後的山石上發現了恐龍足跡,並準確說出了恐龍類別。北京專家判斷,這確實是距今1.3億年前的恐龍足跡。更讓專家及家長們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竟然是一位5歲的小男孩。原來小男孩從小就對恐龍特別著迷,看了特別多的恐龍資料。
  • 奇臺傅山龍——又一國產巨龍型恐龍問世
    現今全世界中生代地層廣泛分布著巨龍型類蜥腳類恐龍,從侏羅紀時期一直延續到晚白堊紀,個體差異較大,從數米到30多米,種類各種各樣,有大約90屬,是一支演化非常成功的蜥腳類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