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紗燈、龍燈和絨花

2021-02-27 尋根雜誌

文 |李麗梅

原載《尋根》2021年第1期

南京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代代南京人,為這座有著深厚積澱的古城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所擷取的只是這萬花叢中幾朵盛開的奇葩。  

南京燈市,可以說年年有新招。春節夫子廟的燈節,能吸引數十萬遊人。近幾年的燈展品類繁多,製作材料不斷翻新,不僅保留傳統的竹扎紙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增添了聲光電控,可謂五光十色,萬象爭輝,引得市民爭相觀賞。

金陵燈市由來已久,明代時最盛。正月初八上燈,十八落燈。到了明末清初,時興一種「紗燈」,官宦商賈爭相懸掛,頗有富麗高雅之感。據明正德《江寧縣誌》記載:「上元作燈市,燈有楮練紗帛。」清《白下瑣言》記載:「彩帛燈,五光十色,尤為冠絕。」這種紗燈所用之紗為絲帛織成,薄如蟬翼,裱糊於竹木做成的框架上,內燃蠟燭,通明透亮。其形制有圓形、扁形、六面形、菱形等;大的高過人,小的不及三寸;紗燈上畫有仕女、歷史故事、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金陵名勝等,惟妙惟肖。尤其講究的是字畫出自誰手,愈是名聲高的價格愈高。金陵畫派中的魏之璜兄弟尤擅此道。他倆的畫畫工細、多設色,清雋淡雅,嫵媚至極,尤受人喜愛。金陵八家樊圻、高岑等亦躋身於此,得到不少達官顯貴之家的激賞。

新春燈節,時人樂於賞燈串遊,品評誰家的燈最奇巧最華貴。商賈無不利用這一大好時機,在鋪前廣置紗燈,招引往來顧客,甚至舉辦猜燈謎活動,猜中者即奉送本店的貨品。這不僅在十天燈節期間引得遊人不絕,門庭若市,也為新的一年「開張大吉,財源茂盛」開了一個好的兆頭。不可謂不是一絕招。

長樂龍燈,歷史悠久。相傳在北宋末年,高淳楊家村有個名叫楊義泰的農民,幼時讀過幾年私塾,略知詩書文理,擅長繪畫紙紮技術。深秋的一天下午,義泰在村邊大水塘垂釣,忽見西北方向烏雲翻滾,繼而狂風怒號,水塘波濤驟起。霎時,水面躍起5條巨龍,張牙舞爪,搖頭擺尾。須臾,龍潛水底,風平浪靜。義泰驚得失魂落魂,猛悟民間傳言:「夢龍得子,見龍必死。」他趕忙跪倒在地祈求神靈保佑:龍王啊!請別見責小人,若尊容再現,我定仿效紮成龍燈,於每年元宵燈節讓萬民觀瞻。誓畢,水塘中清波蕩漾,龍形果然再次浮現:黃龍居中,紅、白、青、黑四龍首尾銜接,圍繞黃龍昂首遊動。義泰見之,欣喜若狂。爾後逢人便道:「五龍的出現,是地方吉祥興旺的先兆。」還說自己已許願,每年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興龍燈,要請村上的父老兄弟多多資助。

翌年春節,村民紛紛捐錢、捐糧、捐物,由義泰根據記憶,親自設計並指揮工匠紮成了每條長二十多丈、直徑二尺的黃、紅、白、青、黑5條龍,龍身用竹扎布縫,綴以剪畫裝飾,共分24節。每節安裝一塊木板,板與板形成機械連接,運轉自如。尤其是龍頭的製作,別具風採,竹篾編織,蒙以綾羅、彩紙,上面鑲嵌各種飛禽走獸、花草蟲魚、古代人物群像,晚上點明燭火,更顯得千姿百態,形象逼真,令人目不暇接。參加盤龍的青壯年,按照每條龍的顏色著一色服裝,一律頭扎方巾,腿裹綁腿布,腳穿棉紗編織的荷花草鞋。

龍燈出動時,先放馬蹄炮和鐵銃,盤龍時有上千人參加,旗、鑼、鼓、鏡齊全,火把開道,燈籠分站出四門八柱。陣勢擺開後,由打珠員引導,各龍按順序旋轉數周后,擁簇著黃龍居中「打餅」,稱之為「稻堆餅」,預示秋收後稻堆的高低,以此祈求吉利。

長樂龍燈原為五色,清鹹豐間,因連年兵災歲荒,加之扎龍的費用負擔過重,故改為黃、紅、白三色龍,其規格仍舊。然而,製作更為精美華麗。

長樂龍燈曾先後在新中國成立初和20世紀70年代舉行過4次。1984年,長樂鎮的「長樂龍燈」首次進高淳縣城盤舞,引來人山人海,觀者如潮,儘管有燈籠、火把開道,也難以施展身手。

南京絨花是我國民間藝術中一朵瑰麗多姿的奇葩,深受國內外廣大群眾的喜愛和讚賞。

據南京著名絨花老藝人周家鳳的啟蒙師傅——六代絨花世家吳長泉的《絨花史料》抄本記載,南京絨花的製作在明清時代已具相當規模,康熙、乾隆年間為極盛時期。當時的三山街至長樂路一帶,曾稱為「花市大街」,為絨花、綾花、絹花、紙花的集中銷售市場。由於絨花諧音「榮華」,寓有吉祥祝福之意,民間「一事三節」(婚嫁喜事、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普遍有用絨花作裝飾的風俗,藉以祈福闢邪,增添節日喜慶的歡樂氣氛。南來北往的客商經常來南京採購絨花,供應各地城鄉人民生活的需要。

從品種來分,南京傳統絨花有鬢頭花、帽花、胸花、罩花、戲劇花等幾大類,銷路最大的是鬢頭花,最受婦女們的歡迎。

南京絨花的題材來自民間喜聞樂見的事物,運用吉利語言、諧音和藝術形象相結合的手法,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寄託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以傳統鬢頭花「萬事如意」為例,就是以萬年青、柿子、如意等實物藝術形象,諧「萬」「事」「如意」之音,寓意吉祥祝福。傳統絨藝工藝品「龍鳳呈祥」「龍鳳花燭」「龍鳳喜花」「龍舟」「鳳冠」等,則是運用「龍」「鳳」紋樣,經過藝人巧妙構思、精心設計而成的。其他如「福(佛手)壽(桃)雙全(古錢)」「金玉(魚)滿堂(塘)」「富貴(牡丹)雙餘(魚)」「喜(喜鵲)上眉(梅)梢」「麒麟送子」「鶴鹿同春」等絨花,也都是運用諧音組成的。

民間使用絨花作裝飾,在題材、寓意和內容方面,因事、因時、因人而異。婚嫁喜事用「萬年全福」「榴開見子」「麒麟送子」「鹿鶴同春」和「龍鳳」之類的絨花;春節用「連年有餘」「金玉滿堂」和各種「如意」之類的絨花;端午節以兒童為主,用「五毒虎」「老虎頭」和龍繩、香包、鴨蛋(或粽子)、彩絡之類的絨製品;中秋節用「兔子拜月」「喜牛望月」「四世同堂」之類的絨花。因人而異則是:姑娘戴「單事如意」「金魚跳龍門」,嫂娘戴「萬事如意」「百福雙全」,老太戴「福壽雙全」「事事如意」,孀婦戴淡黃或白色的一般絨花。

南京絨花歷經滄桑,興衰起伏很大,民國末年時,老藝人周家鳳儘管技藝超群,但飽受失業痛苦。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重視民間藝術挖掘、整理,南京絨花獲得新生。經過不斷創新,使原來專為民間「一事三節」用的鬢頭絨花等傳統產品,發展為題材廣泛的花鳥蟲魚、人物走獸及各種室內裝飾品,適應了人們美化生活的需要,而且產品遠銷日本、歐美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京絨花這一富有藝術魅力的民間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綻開更多更美的花朵。

相關焦點

  • 文化名人訪談|讓傳統紗燈重新煥發生機——訪古紗燈傳承人張振祥
    真正接觸到紗燈,是在張振祥工作以後。那時,他從事的是河口村的團支部宣傳工作,經常下鄉,這讓他接觸到了一些民間手工藝人。有一次,他在走訪過程中看到一盞舊時留下的精美紗燈。他說:" 我一下子被那惟妙惟肖的古紗燈震撼了。在時代的大浪淘沙中,昔日燈會美輪美奐的紗燈很多已經遺失,有幸保存下來的一些紗燈和製作技藝變得十分稀有和珍貴。所以我決定復原這項傳統的工藝。"
  • 富察皇后:通草絨花,不御珠翠
    絨花不僅外觀上雍容華麗,還諧音「榮華」,正合中國祥瑞文化,因而得到了貴婦們,特別是宮女們的喜愛,故此絨花又得名「宮花」。劇中《延禧攻略》的絨花飾品均出自南京絨花傳人趙樹憲先生的團隊。趙樹憲先生的團隊位於南京老城南甘家大院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內,這位「守藝人」幾十年如一日的用雙手保持著南京絨花的技藝。南京絨花是真絲手藝品系以蠶絲染色成絨再用鋼絲勾條製作而成。絨花的製作過程全部為手工操作,非常繁瑣。絨花產品有胸花、如意、鳳冠、龍船、丹頂鶴、萬年青等等,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 江南文脈、歷史傳承丨南京絨花
    絨花,一種以蠶絲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的手工藝品,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於禮儀事項、民俗節事以及日常生活中。絨花,諧音「榮華」,譽有吉祥之意。每逢「一事三節」(即婚嫁喜事和春節、端午、中秋),民間均有佩戴絨花的習俗。它像是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傳承千年,歷久彌新。簪花習俗歷史悠久,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簪花是指將花朵插戴在鬢邊、髮髻或冠帽上的一種裝飾方式。
  • 「中華龍鄉」重慶銅梁舉辦龍燈藝術節 龍舞龍燈迎新年
    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閃耀的燈光營造祥和的節日氣氛。 馬佳欣 攝中新網重慶1月3日電(馬佳欣)璀璨絢麗的中華龍燈秀、鐵水流星的銅梁火龍表演……「中華龍鄉」重慶銅梁區2日晚舉辦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式暨亮燈儀式,喜迎2020年新春佳節的到來。
  • 龍燈舞在運河邊
    張秀芳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興濟鎮南街曾有張氏五兄弟痴迷龍燈,他們的龍燈表演堪稱一絕。有一年,五兄弟帶著龍燈隊應邀去唐官屯表演。他們是從大運河裡乘船去的,當載著龍燈和演員的船隻到達唐官屯碼頭時,運河岸上已經擠滿了人。船上響起了激昂的鑼鼓聲,五兄弟全部上陣,一條金黃色的巨龍以「龍浮水」的表演套路,徐徐從波濤翻滾的運河中遨遊上岸,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 板板龍燈慶元宵
    2月19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這天,龍潭河鎮的老百姓齊聚一堂,舞起了有數千年歷史的板板龍燈,祈福祝願祖國「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隨著一陣鏗鏘鼓聲,而這個由500多人一起參與,長約500米的板板龍燈猶如一條火龍,在黑夜中閃閃發光,在8名傳習人高舉的「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排燈牽引下,龍燈呈現出一幅又一幅氣勢磅礴、精美絕倫的圖畫。
  • 喜氣洋洋看龍燈 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
    紅紅火火賞龍舞 喜氣洋洋看龍燈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本報訊 (記者 王亞同)好似赴了一場龍舞的盛宴,又像走進一個彩燈的海洋——1月2日晚,由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銅梁區人民政府舉辦的第二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暨亮燈儀式在銅梁區玄天湖舉行,吸引了數千名觀眾賞龍舞、觀龍燈。
  • 我的龍燈我的年——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背後的故事
    名稱:我的龍燈我的年——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背後的故事 發布:2020-01-07 11:22
  • 歌唱家魏金棟、陳俊華搭檔演繹經典《絨花》
    不過,我們平時聽到的大多是獨唱或合唱,以男女聲二重唱的方式來演繹《絨花》,就比較少見了。 視頻:魏金棟、陳俊華《絨花》(天天把歌唱) 在舞臺上,著名歌唱家魏金棟、陳俊華便曾多次搭檔合作《絨花》。魏金棟的歌聲深情柔暖,陳俊華的嗓音甜美細膩,賦予了歌曲別樣的韻味,帶給人無限遐想。
  • 《延禧攻略》令妃魏瓔珞的絨花頭飾
    在劇中,瓔珞是包衣出身,設定還是宮女逐漸上位的故事,所以前期宮女造型最多,但巧的是各宮的宮女裝束和衣服都不太一樣,所以看起來還是豐富好看的,而且宮女服裝一點也不醜!宮女的造型基本上都是後面一個紅色的大蝴蝶結,前面是兩側絨花,右邊的像櫻花又有點像雛菊。
  • 龍驤虎步 諶家龍燈耀未來
    鄉愁——諶家背篼龍(二)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37年,諶氏譙陽堂入川始祖之一益智公攜妻彭氏、子安遠,從湖南安化酉州出發時,用背篼把老家的「龍王」神牌、龍燈龍頭和龍尾,背到了四川,落業於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臺縣觀音場爛泥溝(今三臺縣西平鎮新廟爛泥溝),並將「龍王」、龍燈等神器供放於家宅。
  • 龍燈化學——聚焦農戶需求,守護作物健康!
    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龍燈環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成立於1995年。主要從事植物保護產品業務,為龍燈環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製劑加工供應中心之一,是中國農藥行業首家獲得CNAS國家實驗室認證和首家獲得德國GLP國際實驗室認證企業,同時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並被國家指定為博士後工作站。主要從事除草劑、殺菌劑、殺蟲(蟎)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化產品及特殊功能性肥料的研製、開發及營銷業務。
  • 老重慶|銅梁龍燈知多少?元宵節到了 這組年畫版銅梁龍燈陪你過節
    ▲作畫中的秦廷光▲《銅梁龍燈》封面40幅繪畫作品五年完成74歲的秦廷光從小痴迷美術,1962年進入川美附中,和羅中立是同學,1980年還在川美進修。畢業後,秦廷光分配到銅梁電影公司和銅梁報社從事美編工作。
  • 龍燈炫彩 邀你一睹風採
    鐵水飛濺,中華龍舞……昨晚,聞名中外的龍鄉銅梁奇彩夢園成為歡樂的海洋,非遺龍舞展演亮相首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開幕暨亮燈儀式,祭龍取火、魚龍歡騰、火樹銀花、龍舞九天等系列節目精彩紛呈。首屆重慶銅梁中華龍燈藝術節將持續至2月19日,是市民體驗龍文化、喜慶過年的好去處。
  • 龍燈頭上五色青唷!好的唷!
    龍燈進主家大門,頭人先向接燈的主人鞠躬作揖,主人還揖後將紅包交與頭人。頭人根據紅包份量掌握該不該講吉語,講多少吉語。頭人講吉語的時候,龍燈就進堂屋了。  頭人唱道:「龍燈頭上五色青唷!今天來到高親門呀!
  • 浮山東關龍燈沿革
    據我縣政協文教文史委員會編撰的《浮山民俗覽要》登載:東關的龍燈最有名,從正月十五要耍到二月二龍抬頭,耍龍燈的都是青壯年,動作如行雲流水,如長虹臥波,似電閃雷鳴。龍燈象徵中國龍,象徵龍騰虎躍,象徵直掛雲帆濟滄海。  所謂龍燈,即龍和牌燈。
  • 龍燈化學深挖產品價值,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
    現代農化服務是應用現代新技術,按照作物種植全程解決方案的模式開展實現示範,為規模化種植者提供滿足其個性化和本質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以實現作物種植者的價值。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登記、生產、市場和技術支持為一體的農化製劑公司。秉著"專業服務,優勢互補,服務全球"及"開拓創新,持續改進"的理念穩步向前發展。
  • 殺蝽蟓,保幼果——龍燈勁勇助您豐收有望
    蝽蟓危害葉片蝽蟓危害致使荔枝葉片脫落 龍燈勁勇對多種害蟲不但可以快速擊倒,還有較長的持效期,對蝽蟓有很好的殺滅效果,下面就讓我們走入荔枝椿象防治的現場,見證龍燈勁勇是如何輕鬆殺蝽蟓的吧!龍燈勁勇配成1500倍液
  • 獻禮龍燈藝術節 銅梁本土畫家秦廷光新作將於春節面世
    《銅梁龍燈》也即將亮相啦!《銅梁龍燈》由40幅繪畫作品組成,大部分作品以龍頭、龍身和舞龍人為主,提煉了龍舞中的精華部分,頗有年畫喜慶熱鬧的味道。為了更好更貼切的還原銅梁龍燈中的精髓部分,秦廷光做足了功課,他翻來覆去地觀看演出,一遍遍查看史料。
  • 龍燈化學——為農民提供豐富的產品組合及優質的技術服務!
    近年來農化行業流行的一個熱詞叫做「作物解決方案」,概括來說,作物解決方案即綜合解決作物整個生長發育乃至成熟期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病蟲草害問題,同時幫助和保障種植業者提高作物產量、提升作物品質、增加種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