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tāo tiè)紋,獰厲的美!

2021-02-13 新疆玉

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館藏 東周饕餮紋鼎鑑範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武漢博物館 商 饕餮紋瓿

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狍鴞」即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述異經》說,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陳夢家則進一步說,饕餮就是蚩尤,劉持平先生的《青銅器饕餮紋質疑》則認為是神農氏。

東周饕餮紋模

後民間盛有龍生九子之傳說,明代的陸容和楊慎將饕餮列為龍九子之一,這已是一種附會了。陸容的《菽園雜記》中所記饕餮「性好水,故立橋所」,而楊慎的《升庵集》則記之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

河北博物院 商「 作父丁」饕餮紋銅卣

近現代的研究已經對這種獸面紋是否就是饕餮紋產生了質疑,只是由於長期以來的傳統稱謂才導致了饕餮紋的盛行。

現在的很多青銅器學家和古歷史學家都稱青銅器皿上的「布局為:以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成獸面形象,大眼、有鼻、雙角,通常沒有下唇。也有使用兩個夔紋對稱排列」的紋路稱為獸面紋而不再使用饕餮紋。

天津博物館 商 饕餮紋鐃

不管是饕餮紋或是獸面紋,商周青銅器上這種概括誇張的動物紋飾和造型都呈現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秘氣氛和力量,李澤厚先生稱之為「獰厲的美」。

它們之所以具有威嚇神秘的力量,是因為這些象徵符號指向了某種似乎是超世間的權威神力。

廣東省博物館 商饕餮紋銅觚

這些鑄造刻飾,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種無限的、原始的、還不能用概念語言來表達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觀念和理想,配上那沉著、堅實、穩定的器物造型,極為成功地反映了那進入文明時代所必經的血與火的野蠻年代。

廣東省博物館 商饕餮紋銅簋

商周青銅器的獸面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著神秘而肅穆的氣氛,但這些具有濃厚神秘色彩的紋飾具體代表著什麼意義,至今眾說紛紜。

西周早期德方鼎 饕餮紋

青銅器是殷商先民「尊神」意識的體現,周代則發展為「敬天法祖」,形成宗教、政權、族權三位一體的表徵。 大部分學者認為,商周統治者用青銅器紋飾的「猙獰恐怖」來表達王權的「神秘威嚴」,以表達其對政治權力、地位與財富的佔有,讓人望而生畏。奴隸主在這些可怖猙獰的紋飾中寄託了他們全部的威嚴、意志、榮貴、幻想和希望。

饕餮紋(商鬲)

張光直先生同樣認為「青銅便是政治和權力」,但他認為這些動物紋樣不是為了威嚇,而是為了與神溝通。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把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都歸結為神的力量,人們對神靈充滿敬畏之心,乞求神靈,取悅神靈,藉助神力以支配事物。因此「可以通神」的巫師有著極高的地位,巫師階層也就成為最初的帝王統治階層。

饕餮紋(「商」尊)

祭祀是巫師的特權,也是溝通人、神,使人間秩序神聖化的中心環節。巫師們利用青銅器上的動物們與神靈交流,因此這些怪異動物紋樣也就代表著神秘和權力。

另據陳公柔和張長壽先生研究,無身獸面紋的最原始形式,只是一對圓泡狀乳釘,以表示獸面的雙目,淵源可直溯到二里頭文化,後來逐漸增添鼻角口耳眉,成為器官齊備的獸面。

饕餮紋構成示意圖

眼目是獸面紋的主體,由於獸面紋一般其實只見有雙目,它原本應當源自史前的眼睛崇拜。史前彩陶上有成對眼目紋,玉器上有成對眼目紋。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有了標準的獸面紋,也有了獸面紋的簡化形式即眼目紋。

據湯惠生先生研究,薩滿教中的天神同時也是太陽神,太陽神往往被繪製成眼睛狀,因為在諸多古代神話中,太陽被稱為是「天之眼」。如波羅門教的太陽神,又稱「天之眼睛」或「世界的眼睛」。

相關焦點

  • 饕餮紋,獰厲的美!
    東周饕餮紋模後民間盛有龍生九子之傳說,明代的陸容和楊慎將饕餮列為龍九子之一,這已是一種附會了。陸容的《菽園雜記》中所記饕餮「性好水,故立橋所」,而楊慎的《升庵集》則記之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河北博物院 商「 作父丁」饕餮紋銅卣近現代的研究已經對這種獸面紋是否就是饕餮紋產生了質疑,只是由於長期以來的傳統稱謂才導致了饕餮紋的盛行。
  • 「饕餮紋」
    獸面紋有的有軀幹、獸足,有的僅作獸面。「饕餮紋」是後人的稱呼。產生背景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遊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tāo tiè)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青銅器常見紋飾。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故也稱獸面紋。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慾的象徵。是龍的第五子。
  • 饕餮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
    饕餮(tāo tiè)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青銅器常見紋飾。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故也稱獸面紋。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慾的象徵。
  • 王蒙說自己耄耋加饕餮,何謂耄耋?何謂饕餮?和蘇東坡有啥關係?
    何謂饕餮(tāo tiè)?不照搬網絡百科了,因為讀者會自己查閱。其實對饕餮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和引申。我總有種將饕餮和暴殄天物關聯起來的想法,都有貪吃、貪多無厭、揮霍浪費、令人髮指的感覺,其實二者不同,暴殄天物是個標準的貶義詞,若理解得好一點頂多形容自己時有些自謙之意。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然而, 這種「紀念碑性」的「禮器之道」, 卻在「紀念碑」之「物」的歷史化過程中遮蔽了「羊鼎」宏大的歷史敘事意義, 甚至將具有「獰厲之美」的羊紋饕餮誤識為面目猙獰、貪婪恐怖的化身。商武丁時期, 青銅「以文為貴」向「以素為貴」轉變後, 世俗化宴樂攻戰圖逐漸取代了饕餮紋的地位, 羊圖騰紋飾便從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消失。
  • 饕餮紋為什麼又被稱為獸面紋
    雖然近年來,大家對於饕餮紋的研究越來越多,對於饕餮紋的產生也有著更深的造詣。但是仍然有許多科學家對於饕餮紋就是曾面紋而產生了許多的質疑。但是,鑑於人們長期以來對於饕餮的稱呼,才使得獸紋開始了它的盛行,這也直接的說明了饕餮紋為什麼又被稱為獸紋。
  • 饕餮紋爵斝:餘鏽存香 青銅煌煌
    現藏於銅陵博物館的饕餮紋爵、饕餮紋斝以其精美的造型和悠長的歷史而享譽一方,被稱譽為「銅陵博物館鎮館之寶」。銅陵,1983 年 12 月的一天,天尚亮,雲未舒,中國古老的青銅文化仍在與這片土地交纏廝磨。這組商代前期的酒禮器、國家一級文物——饕餮紋爵、饕餮紋斝從銅陵幾千年的銅礦地中解凍出土。饕餮紋爵,通高 23 釐米,形似鳥雀,流(倒酒用的流槽)至尾長 18.9 釐米,直壁平底,菌狀單柱,柱頂飾渦紋,三角錐足,腹部饕餮紋,上下一周連珠紋,以弦紋作界欄,饕餮紋以鼻梁為基準線,兩邊為對稱的目紋,一側有供手提拿的鋬,下有三足。
  • 中國紋,美的驚魂
    中國紋樣自古就是美的驚魂天上漂浮的祥雲空中飛翔的群鳥地上錦簇的花叢因此,龍紋是中國古代延續時間最長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種類最多的傳統紋樣根據龍的不同動態分為二龍戲珠紋、團龍紋坐龍紋、行龍紋、雲龍紋草龍紋等千變萬化的形態
  • 體驗服更新 | S9賽季皮膚饕餮登場、11位英雄被調整,新增夢奇動畫音效,萌到你了嗎?
    S9無畏之靈,太乙真人-饕餮即將登場S9賽季皮膚:無畏之靈,太乙真人-饕餮,這兩個字肯定不少小夥伴不會讀,拼音:tāo tiè,默默地讀三遍,請記住它。以後別人要是問S9賽季皮膚是什麼?太乙真人的饕餮,如果不會讀,會很尷尬的。
  • 貔貅、饕餮、椒圖、犼,這些很像龍的神獸,究竟是不是龍的兒子
    饕餮、貔貅、犼、椒圖等到底是不是龍子。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在古代,九代表虛數,表示很多,一直以來流傳出的龍生九子之說,都沒有明確說出是哪九子。其意思也顯而易見,是說龍生的兒子有很多,但每一個都成不了龍。直到到了明朝,明朝有個皇帝叫朱佑樘,他非要較真的想要知道,龍生九子,到底都有那九個兒子。內閣大學士李東陽給了朱佑樘明確的說法。龍之九子也在那一時候有了明確的種類。
  • 上古四大兇獸(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注意這些關鍵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於西方不容置疑,而窮奇也是被舜驅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驅逐的還有黃帝的不才子「渾沌」;顓頊的不才子檮杌;以及「饕餮」三族,作為怪獸的「渾沌」,「桃杌」,「饕餮」也無一例外地出現在西方,其中饕餮位於西南一些,但想來離被稱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遠。
  • 燭龍、饕餮、夔牛到底誰更厲害?
    饕餮饕餮tāo tiè,四兇之一。傳說軒轅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山海經有云:"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亦有傳說為「龍生九子」的九子之一。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最後把自己都給吃掉了。
  • 饕餮到底是什麼?
    饕餮紋的存在其實是宋代金石學興起後人們對夏商的誤解!大家看四個圖吧,都是商代早期器物上的:這四個紋飾都選自《夏商周青銅器研究·夏商篇上》,是最早的所謂饕餮紋或獸面紋,第一個和第二個都是商代的獸面紋扁足鼎(不是一個器物),第三、第四個都是獸面紋爵上的(也不是一個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