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志願軍先期入朝的6個軍配合入朝的志願軍第9兵團,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裝備上確實要優於我軍,但我軍的戰鬥意志,也是敵人所無法比擬的,而這一戰中,志願軍50軍生俘美軍一名軍官,後來這名軍官回憶起來這件事兒的時候,仍心有餘悸,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志願軍50軍在第二次戰役中,負責定州至院豐洞一線,從正面向博川方向進攻。在其他各部隊的配合下,穿插作戰打的非常成功,雖然敵人擁有飛機、大炮、坦克,但基本上被圍的聯合國軍,就難逃我軍的手心,由於聯合國軍各部倉皇逃竄,我軍的進攻作戰,逐漸轉化為追擊作戰,其中50軍149師446團也在不斷追擊當中。
雖然部隊經過連日作戰,已經十分疲憊,但446團仍然保持了較強的情緒,為了給部隊增強作戰能力,團長韋秀輝在朝鮮老鄉家裡,給每個戰士都買了一些辣椒,戰士們雖然是灰分睏乏,但是嘴裡叼著辣椒,想著前方敵人還在等著他們殲滅,立刻就被鼓舞了士氣。當然除了睏乏以外,天寒地凍的環境也是志願軍戰士需要克服的。
從朝鮮老鄉口中詢問了情況以後,446團開始涉水過江,由於天寒地凍,很多戰士都被凍的雙腳麻木,甚至上岸以後直接就結冰,但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全團愣是一個也沒有掉隊,一直感到了預定的作戰區域以後,446團才開始休整,毫不誇張的說,志願軍戰士用自己的一雙腿硬生生追上了聯合國軍的汽車輪子。
比較有意思的事兒,是在後來第三次戰役期間446團俘虜了一個美軍少校軍官,這個人是南朝鮮軍中美軍顧問,按照他的思維邏輯,他坐上汽車以後,基本上就不會被追上了才對,但事實上就是,志願軍戰士的頑強意志遠遠超過了他的想像,即便是看著他坐上了汽車,仍然堅持追趕在後面,由於心理過於慌張,導致車翻,他本人也在戰場上被俘。
志願軍戰鬥意志確實要比敵人要強得多,這也是我軍能在戰場上取勝的關鍵原因。
美國參戰老兵洛克曾在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中說了這樣一件事情,每當中國軍隊吹響衝鋒號的時候,中國軍人會迎著美軍的機槍往前衝,即使前面一排排的士兵被機槍掃射倒下,但是後面的士兵仍然會大聲喊著集體往前衝,似乎沒有人會懼怕死亡。
這樣的場面往往會擊潰美軍士兵的心理防線和戰鬥意志,這種可怕的場景,有時候依然會浮現在這名美國老兵的眼前,仍然讓他心有餘悸。雖然每個美軍士兵回憶的切入點都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中國軍隊的意志力的問題,往往戰鬥在分出勝負的關鍵時刻,或者是到了激烈的僵持階段時,這種場面會讓美軍戰士的心理防線和意志力失衡,致使整個戰鬥失敗。
韓戰(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由於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援助朝鮮人民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經過歷次戰役,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一帶,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韓戰是建國後打的第一場立國之戰,這場戰爭使美國蒙塵,從不願提及,卻讓中國軍隊聲名遠揚,韓戰起碼打出了二十年的和平,因此了解這場戰爭很有意義。
這本《決戰朝鮮》中對韓戰的戰爭細節,包括很多戰場照片都進行了展現,全景式再現了韓戰歷史風雲,全面揭開了韓戰很多封存的檔案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