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靠一雙腿追上汽車,生俘一美軍軍官,事後回憶仍然心有餘悸

2020-12-14 史淚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志願軍先期入朝的6個軍配合入朝的志願軍第9兵團,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裝備上確實要優於我軍,但我軍的戰鬥意志,也是敵人所無法比擬的,而這一戰中,志願軍50軍生俘美軍一名軍官,後來這名軍官回憶起來這件事兒的時候,仍心有餘悸,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志願軍50軍在第二次戰役中,負責定州至院豐洞一線,從正面向博川方向進攻。在其他各部隊的配合下,穿插作戰打的非常成功,雖然敵人擁有飛機、大炮、坦克,但基本上被圍的聯合國軍,就難逃我軍的手心,由於聯合國軍各部倉皇逃竄,我軍的進攻作戰,逐漸轉化為追擊作戰,其中50軍149師446團也在不斷追擊當中。

雖然部隊經過連日作戰,已經十分疲憊,但446團仍然保持了較強的情緒,為了給部隊增強作戰能力,團長韋秀輝在朝鮮老鄉家裡,給每個戰士都買了一些辣椒,戰士們雖然是灰分睏乏,但是嘴裡叼著辣椒,想著前方敵人還在等著他們殲滅,立刻就被鼓舞了士氣。當然除了睏乏以外,天寒地凍的環境也是志願軍戰士需要克服的。

從朝鮮老鄉口中詢問了情況以後,446團開始涉水過江,由於天寒地凍,很多戰士都被凍的雙腳麻木,甚至上岸以後直接就結冰,但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全團愣是一個也沒有掉隊,一直感到了預定的作戰區域以後,446團才開始休整,毫不誇張的說,志願軍戰士用自己的一雙腿硬生生追上了聯合國軍的汽車輪子。

比較有意思的事兒,是在後來第三次戰役期間446團俘虜了一個美軍少校軍官,這個人是南朝鮮軍中美軍顧問,按照他的思維邏輯,他坐上汽車以後,基本上就不會被追上了才對,但事實上就是,志願軍戰士的頑強意志遠遠超過了他的想像,即便是看著他坐上了汽車,仍然堅持追趕在後面,由於心理過於慌張,導致車翻,他本人也在戰場上被俘。

志願軍戰鬥意志確實要比敵人要強得多,這也是我軍能在戰場上取勝的關鍵原因。

美國參戰老兵洛克曾在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中說了這樣一件事情,每當中國軍隊吹響衝鋒號的時候,中國軍人會迎著美軍的機槍往前衝,即使前面一排排的士兵被機槍掃射倒下,但是後面的士兵仍然會大聲喊著集體往前衝,似乎沒有人會懼怕死亡。

這樣的場面往往會擊潰美軍士兵的心理防線和戰鬥意志,這種可怕的場景,有時候依然會浮現在這名美國老兵的眼前,仍然讓他心有餘悸。雖然每個美軍士兵回憶的切入點都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中國軍隊的意志力的問題,往往戰鬥在分出勝負的關鍵時刻,或者是到了激烈的僵持階段時,這種場面會讓美軍戰士的心理防線和意志力失衡,致使整個戰鬥失敗。

韓戰(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由於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援助朝鮮人民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經過歷次戰役,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一帶,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韓戰是建國後打的第一場立國之戰,這場戰爭使美國蒙塵,從不願提及,卻讓中國軍隊聲名遠揚,韓戰起碼打出了二十年的和平,因此了解這場戰爭很有意義。

這本《決戰朝鮮》中對韓戰的戰爭細節,包括很多戰場照片都進行了展現,全景式再現了韓戰歷史風雲,全面揭開了韓戰很多封存的檔案謎團。

相關焦點

  • 美軍「開國元勳師」遭重創,老兵回憶:中國人的手榴彈戰術太可怕
    未曾想在雲山地區一頭撞上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志願軍第39軍原系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其前身可追溯到紅15軍團和新四軍第3師,是東北野戰軍五大主力縱隊之一,是人民解放軍赫赫有名的王牌軍之一,可謂一隻勇猛無敵的「東北虎。」
  • 志願軍罕見一幕:搶著上車,汽車都被壓壞,朝鮮人卻很感動
    門前站著一群朝鮮人民軍戰士,有男有女,那裡可能是一所戰地醫院。看樣子朝鮮軍人知道志願軍部隊要路過此處,早早守候著。門口擠滿了人,院子裡的人則騎在牆上,有的站在凳子上露出身子,都揮動著軍帽,高喊歡迎口號。志願軍官兵也喊話答覆,歡呼聲匯成一片。李國治說,不少朝鮮軍人跑過來跟他們握手,有的人用生硬的中國話連連說「辛苦了!」
  • 難以忘卻的偉大勝利|「這一仗打得很過癮」志願軍老兵回憶與美軍在...
    「入朝的時候,主要就是用炮,咱們沒有更好的裝備對付美軍。」1950年10月19日傍晚,文擊率炮1師入朝作戰,炮2師、炮8師同時出動。「這是中國炮兵第一次以師以上規模出國作戰。」老將軍回憶,「當時志願軍的火炮大都是戰場上繳獲的,型號多、射程近、威力小,主要是『騾馬炮兵』。美軍完全是摩託化,敵我實力懸殊。
  • 志願軍傳奇一兵:一人拖住美軍一個師八小時,榮立特等功!
    1951年5月25日,志願軍第27軍80師239團7連奉命在昭陽江南岸麟蹄至自隱裡公路旁的390高地上,構築防禦工事阻擊美軍,掩護大部隊向北漢江以北安全轉移。 4班長譚炳雲接到的命令是率全班扼守昭陽江南岸的字口城以北陣地,打擊敵人坦克。
  • 韓戰最後一戰,這支美軍部隊被志願軍一頓暴揍,軍旗都被搶了
    與美軍第555榴彈炮兵營的作戰,只是順帶之舉,搶走他們軍旗,也只是順帶之舉。這也導致了在戰後志願軍老兵的回憶文章裡面,對這一段戰史,只有寥寥數筆。除了時間和番號,沒有其他什麼細節了。
  • 當年志願軍擊敗美軍,真的是靠「人海戰術」?看看美軍怎麼說
    當年志願軍入朝作戰時,美軍不論是裝備還是後勤等條件都要比志願軍優越的多。志願軍在極為艱苦的情況下,逼美軍在板門店籤署和平協議。在當時來說簡直可以被稱為奇蹟,以至於很多西方人認為志願軍之所以能夠戰勝美軍,就是依靠「Human wave attack」翻譯過來就是人海戰術衝擊,事實真的如此嗎?
  • 大膽穿插,奇襲包抄,志願軍這一整套戰術,讓美軍無法理解
    直至戰鬥多時,39軍才在戰場上抓到了一個俘虜,這個俘虜卻是個「大鼻子」,後來詢問之下,才知道對面的敵人是美軍騎戰第一師,這一來39軍的戰鬥意志更加濃厚,紛紛亮明刺刀,想要和號稱精銳的美軍幹一架,隨即39軍各部展開了大膽的穿插,這一穿插之下,頓時將對面的美軍打蒙了,由於不知道志願軍來了多少人,美軍且戰且退。
  • 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團建制美軍,料得年年腸斷處,冰血夜,長津湖
    11月27日下午4點30分是志願軍向長津湖美軍發起總攻的時間,很多戰後倖存的美軍心有餘悸的回憶起那個恐怖的夜晚:刺耳的軍號聲突然響起,霎時間滿天的信號彈升空伴隨著四面八方傳來的「沙沙」聲,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志願軍戰士單薄的膠鞋踩在雪地裡的聲音。
  • 志願軍老兵回憶,目睹冰雕連,血戰上甘嶺,見識了戰鬥力最強美軍
    提起戰爭歲月,讓我難以釋懷的,不是堅持在運河兩岸的遊擊戰爭,不是艱苦卓絕的淮海戰役,不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觀場面,不是追敵日行百裡的京、滬、杭戰役,更不是在十裡洋場的上海插上解放的旗幟,而是那場每次與老戰友見面總是痛心疾首、悔恨不已的戰役——長津湖戰役。
  • 美軍將領回憶:終於明白什麼叫無法戰勝
    戰爭最後美軍將領克拉克在籤訂停戰條約時感嘆:「我是第一個沒在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的美國將領」。甚至當時美國國內也普遍認為神話已經破滅,美軍並非所向無敵。那麼美國人究竟是如何看待韓戰呢,原美軍上校馬丁回憶韓戰時說道自己終於明白了什麼叫無法戰勝。
  • 為追上敵人,志願軍脫掉鞋子在雪地裡狂奔,腳後跟被凍爛
    文 | 書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除了要面對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外,還要克服朝鮮惡劣的氣候,很多戰士都被凍死了,凍傷的更多,戰士孫漢英就因為凍傷落下了終身殘疾。當時美軍飛機日夜盤旋在志願軍頭頂,把運輸通道橋梁都給炸毀了,志願軍後勤物資運不上來,戰士們隨身帶的乾糧吃完後,餓了只能吃點雪,實在餓得不行了就去地裡找一些朝鮮人民挖剩下的土豆生吃,而且為了和機械化的美軍拼速度,志願軍通常每天要行軍200多裡地,很多戰士走著走著就一頭栽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
  • 志願軍40萬發炮彈,打的美軍十分驚慌,後來全都寫在回憶錄裡
    眾所周知志願軍抗美援朝時期,在後勤補給,火力配備上,是普遍不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但是在很多參加過韓戰的美軍士兵事後的回憶之中,總是會形容志願軍火力如何如何的猛烈,是怎麼把他們打敗,雙方明明打的是同一場戰役,為何會出現與事實完全不同的兩種描述呢?對於這種現象。
  • 沒有制空權的志願軍是如何對付美軍空襲的?
    美軍第5航空隊的軍官們在一次向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匯報時,把空中封鎖交通線的戰役稱作「絞殺戰」。後來,范登堡在華盛頓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也用了這個代號。從此,絞殺戰的說法便深入人心了。
  • 志願軍39軍如何重創美軍騎八團?美軍:他們走過來和我們握手
    志願軍入朝之後,打的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19日—1950年11月24日)就是個漂亮的「露臉戰」。39軍乾脆利落地將美軍騎一師騎八團打得失去了戰鬥力,這個團人員損失大半,騎八團三營幾乎被全殲。後來倖存美軍在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無不心有餘悸的表示:我們以為他們是友軍,剛握手完,他們就把營指揮所給端了!
  • 美軍眼中的志願軍兩大神跡:炸不毀的上甘嶺和惹不起的中國飛行員!
    美軍出動大量飛機對鴨綠江以東以南地區反覆轟炸,1950年10月-1951年7月志願軍發動五次攻勢作戰期間,朝鮮北部所有鐵路、公路都遭到美軍地毯式轟炸,我軍全軍(不是全志願軍,而是整個人民解放軍)只有10000餘輛汽車可供運輸,在朝鮮一下子損失了3000多輛,幾乎喪失了機動運輸能力。
  • 志願軍一個連阻擊美軍三個師,血戰六小時,蘇聯將軍看到後淚目
    我們為什麼能取得韓戰的勝利,靠的就是志願軍捨生忘死的精神。松骨峰戰鬥是第三次戰役中一次著名的戰鬥,我們課本裡學的《最可愛的人》就出自這次戰鬥。志願軍在這次戰鬥中,以一個連的兵力阻擊裝備精良的美軍六個小時。這些最可愛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 美軍瘋狂增援砥平裡,步兵騎坦克上強衝志願軍防線,全成了活靶子
    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重新組織一支坦克特遣隊,利用部隊23輛坦克,讓一1個步兵連騎在坦克上,再配4個工兵必要時排雷,另以一輛卡車跟在最後收容傷員。這一任務落到了3營L連身上,但立即遭到了營長特雷西和連長巴雷特的反對,這樣做,騎在坦克上的步兵都成了活靶子,無異於去送死。
  • 韓戰,美軍看到志願軍為何會害怕?志願軍的衝鋒號代表什麼?
    當時的中國還是處於新中國剛成立的階段,本在就處於恢復期的中國原本對於支援朝鮮都採取消極的態度,但是美軍對中國的挑釁徹底讓中國決定出戰,最終中國帶著接近300萬名的志願軍奔赴到了朝鮮的戰場。我們也都知道那個時候的美軍肯定是不把我們中國的軍隊放在眼裡的,美國的軍隊擁有著先進的武器,精良的部隊,在他們看來我們志願軍對他們來說基本上不造成任何的威脅。
  • 志願軍27軍:美軍王牌的剋星
    志願軍240團3連連長、指導員倒下了,副連長和20多名戰士倒下了,3連倖存的官兵仍拼命地往上衝,復仇的子彈射向了美軍、復仇的手榴彈投向了美軍、復仇的刺刀捅向了美軍。「北極熊團」固守的第二座院落被攻克。在3連衝向「北極熊團」固守的第三座院落時,只剩下16人。
  • 韓戰,美軍並不懼怕和志願軍夜戰,只是打不過而已
    美軍警戒陣地的功用以前給大家介紹,但是這個警戒陣地卻稍有不同,除了擔負正常的任務外,另有一個功能是掩護美軍坦克襲擊志願軍陣地,因此非常討厭。志願軍四十七軍141師423團決定用一個班,採取夜襲的辦法首先敲掉風樹洞東側高地,打破美軍「品字形」結構,以後再根據情況攻打另兩個小高地。任務交給了7連3班,加強一挺輕機槍和一門60迫擊炮,由7連副連長郭文宣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