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志願軍抗美援朝時期,在後勤補給,火力配備上,是普遍不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但是在很多參加過韓戰的美軍士兵事後的回憶之中,總是會形容志願軍火力如何如何的猛烈,是怎麼把他們打敗,雙方明明打的是同一場戰役,為何會出現與事實完全不同的兩種描述呢?對於這種現象。
美軍一四星上將後來評價:火力薄弱的中國人把我們打成傻子。
這名美軍四星上將名叫弗裡曼,這位美軍著名將領,韓戰時期曾參加過砥平裡戰鬥,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砥平裡戰鬥是我軍在進攻中,唯一一次比較吃虧的一次戰鬥,也是因為這一戰中弗裡曼頑強的擋住了我軍的進攻,才在戰後受到了表彰。
但在砥平裡作戰是,弗裡曼的第一感覺是:李奇微快把他們給忘記了。
弗裡曼率領的美第2師第23團曾多次與我軍交手,雙方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但由於美軍並不熟悉我軍的作戰套路,弗裡曼的23團白天作戰以後,晚上順理成章的進入休息狀態,結果被40軍359團突襲,23團一觸即潰,弗裡曼本人如果不是跑得快,想來也會被抓住。
之所以說美軍被中國人打成「傻子」,是弗裡曼評價上甘嶺戰役時的一句話,需要知道的是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雖然發射了40多萬發炮彈,但只相當於聯合國軍的四分之一,而且雙方在火炮口徑上,相差更是非常大,美軍投入的18個營的火炮,其中全部都是大口徑的重炮,而志願軍投入的12個營的火炮中,100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只有133們,只有美軍的十分之一。
可即便是如此,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還是有不少的美軍感到了恐慌,在如今所有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美軍士兵所寫的回憶錄之中,通常都能看到這樣的記載。
陣地上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能立刻引發美軍槍聲大作,有可能只是一個鐵盒子墜落到地上,立刻便能引發一場小規模的作戰,但實際上對面連一個人也沒有,直到某個軍官大喊一聲,停火吧別打了,這時候美軍士兵才會停手。
老兵表現尚且如此拙劣,就更不要說新兵了,根據後來的回憶錄中看到,經常無緣無故開槍的,大多數都是新兵,曾經有個新兵對著自家的坦克打了起來,每到晚上的時候,由於內心深處的恐懼,新兵都會無緣無故的彈坐起來,朝著自己想像出來的敵人開火,甚至於隨時會被別的部隊的戰士當作是敵人打死。
而美軍撤離陣地以後,他們的士兵基本上都耷拉著腦袋,眼神空洞,簡直不像是人形,甚至有記者看到了當時的景象,一顆炮彈在遠處爆炸以後,原本是四個人抬著的單架,在炮彈炸響的一瞬間,就扔下了擔架上的傷員去逃命,毫不誇張的說,志願軍用自己無與倫比的戰鬥意志,戰勝了在裝備上遠比他們更加先進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