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40萬發炮彈,打的美軍十分驚慌,後來全都寫在回憶錄裡

2020-12-23 漫步史書

眾所周知志願軍抗美援朝時期,在後勤補給,火力配備上,是普遍不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但是在很多參加過韓戰的美軍士兵事後的回憶之中,總是會形容志願軍火力如何如何的猛烈,是怎麼把他們打敗,雙方明明打的是同一場戰役,為何會出現與事實完全不同的兩種描述呢?對於這種現象。

美軍一四星上將後來評價:火力薄弱的中國人把我們打成傻子。

這名美軍四星上將名叫弗裡曼,這位美軍著名將領,韓戰時期曾參加過砥平裡戰鬥,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砥平裡戰鬥是我軍在進攻中,唯一一次比較吃虧的一次戰鬥,也是因為這一戰中弗裡曼頑強的擋住了我軍的進攻,才在戰後受到了表彰。

但在砥平裡作戰是,弗裡曼的第一感覺是:李奇微快把他們給忘記了。

弗裡曼率領的美第2師第23團曾多次與我軍交手,雙方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但由於美軍並不熟悉我軍的作戰套路,弗裡曼的23團白天作戰以後,晚上順理成章的進入休息狀態,結果被40軍359團突襲,23團一觸即潰,弗裡曼本人如果不是跑得快,想來也會被抓住。

之所以說美軍被中國人打成「傻子」,是弗裡曼評價上甘嶺戰役時的一句話,需要知道的是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雖然發射了40多萬發炮彈,但只相當於聯合國軍的四分之一,而且雙方在火炮口徑上,相差更是非常大,美軍投入的18個營的火炮,其中全部都是大口徑的重炮,而志願軍投入的12個營的火炮中,100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只有133們,只有美軍的十分之一。

可即便是如此,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還是有不少的美軍感到了恐慌,在如今所有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美軍士兵所寫的回憶錄之中,通常都能看到這樣的記載。

陣地上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能立刻引發美軍槍聲大作,有可能只是一個鐵盒子墜落到地上,立刻便能引發一場小規模的作戰,但實際上對面連一個人也沒有,直到某個軍官大喊一聲,停火吧別打了,這時候美軍士兵才會停手。

老兵表現尚且如此拙劣,就更不要說新兵了,根據後來的回憶錄中看到,經常無緣無故開槍的,大多數都是新兵,曾經有個新兵對著自家的坦克打了起來,每到晚上的時候,由於內心深處的恐懼,新兵都會無緣無故的彈坐起來,朝著自己想像出來的敵人開火,甚至於隨時會被別的部隊的戰士當作是敵人打死。

而美軍撤離陣地以後,他們的士兵基本上都耷拉著腦袋,眼神空洞,簡直不像是人形,甚至有記者看到了當時的景象,一顆炮彈在遠處爆炸以後,原本是四個人抬著的單架,在炮彈炸響的一瞬間,就扔下了擔架上的傷員去逃命,毫不誇張的說,志願軍用自己無與倫比的戰鬥意志,戰勝了在裝備上遠比他們更加先進的敵人。

相關焦點

  • 美軍傾瀉190萬發炮彈,無人倖存?志願軍勝招:到地下去!
    在上甘嶺戰役中,聯軍方面動用的105mm口徑以上的重炮總數達到288門,出動飛機支援達2200架次,總計190多萬發炮彈和5000多枚炸彈落在上甘嶺這個約為3.6平方公裡的山頭
  • 動輒就是幾十萬發炮彈!志願軍承受的火力強度有多大?
    消耗了76毫米坦克炮彈6萬2000發、105毫米榴彈炮彈40萬1000發、155毫米榴彈炮彈8萬4000發、203毫米榴彈炮彈1萬3000發,此外美軍步兵師還打出了11萬9000發迫擊炮彈和近1萬8000發無後坐力炮彈。美國空軍還出動了842架次支援,投下了250噸炸彈。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沒打贏?他們至今也沒搞懂
    導言:美軍至今沒搞懂,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為何愣是沒打贏?抗美援朝戰爭從1950年7月10日開始,經過初期的艱苦戰鬥,志願軍已經逐步適應了美軍的戰鬥模式。在長達九天的時間中,範弗裡特發射了36萬發炮彈,炮彈的消耗了是美軍規定彈藥消耗值上限的五倍,他對於炮彈的有一種近乎於狂熱的喜愛。上甘嶺戰役美軍為何沒有打勝上甘嶺地區是一個只有3.7平方公裡的地方,在範弗裡特看來,小區域重點打擊,配合雨點一般的炮彈,再適合不過了。
  • 當年志願軍擊敗美軍,真的是靠「人海戰術」?看看美軍怎麼說
    當年志願軍入朝作戰時,美軍不論是裝備還是後勤等條件都要比志願軍優越的多。志願軍在極為艱苦的情況下,逼美軍在板門店籤署和平協議。在當時來說簡直可以被稱為奇蹟,以至於很多西方人認為志願軍之所以能夠戰勝美軍,就是依靠「Human wave attack」翻譯過來就是人海戰術衝擊,事實真的如此嗎?
  • 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戰後,美國國內的一些軍史專家以沙盤推演和電腦模擬等方式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復盤,得出的結果都是美軍大勝。但事實卻是慘敗了,那麼為啥會失敗呢?這些人就開始找原因了。當時美軍的武器裝備是佔據絕對優勢的,這方面自然沒有藉口可找,那麼就只有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上下手了。最終美國人得出了上甘嶺戰役慘敗的原因,那就是志願軍使用了「人海戰術」。
  • 炮管融化才準停,美軍宣稱原州炮擊殺傷三千餘人,志願軍卻未記錄
    抗美援朝戰史中,一個謎案就是美軍宣稱的「原州炮擊」。在美國但凡涉及到韓戰的書籍基本上會提到這段「光輝」戰史,筆者瀏覽了美軍幾個步兵和炮兵部隊的官方戰史,也均有提到。但奇怪的是,中國方面不論是官方公開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還是部隊內部出的一些戰史,以及戰爭親歷人員寫的回憶錄均未明確提及該事。那麼事情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 零下40度死守陣地,129名志願軍凍成「冰雕」,美軍莊嚴敬禮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出兵抗美援朝,志願軍雖然將敵人阻擋在國門之外,但是由於武器裝備落後,在沒有空軍、海軍的掩護下,損失也非常慘重。整個上甘嶺戰役中,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美軍總共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航空炸彈,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成為一片焦土。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還沒打贏?他們至今沒搞懂
    這場戰役的美軍指揮官,是時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的範弗裡特,提起他,大家不會陌生,因為一個「範弗裡特彈藥量」讓他在戰場上聲名大噪。在1951年夏季攻勢的大愚山和白石山地區戰鬥中,範弗裡特集中了100多門大口徑重炮,每公裡正面火力密度50門,在9天時間裡發射了36萬發炮彈,美軍平均每門炮發射了2860發,每天要打300多發炮彈。此後這種高消耗彈藥量作戰被稱為「範弗裡特彈藥量」。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抗美援朝,中國炮兵異國亮劍:400000發炮彈,消滅美軍13000人
    在著名的1952年10月到11月的軍事行動中,我軍發射400000發炮彈,消滅美軍13000人。說實話,當時的美軍是全世界實力最強的軍隊。儘管美軍經過戰後的大裁軍,但是,當時的美軍依然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機械化部隊、海軍和空軍。
  • 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在這43天的血戰中,美軍共向我軍陣地傾瀉了190多萬炮彈,火力強度超過了二戰最高水平,猛烈的炮火將上甘嶺炸成了光禿禿的山丘,山頭都被削低了兩米!而我軍還擊的炮火總共才只有40萬發,還不及美軍的四分之一。除了火力佔據絕對優勢外,上甘嶺戰役中美韓聯軍投入的總兵力高達6萬多人,比我軍多出了一萬餘人。
  • 鐵道兵卻擅長拆彈,志願軍郭金升再次利用,將炮彈「還給」美軍
    面對敵人的咄咄逼人,同時也是要以戰爭促使停戰,數以千計的志願軍鐵道兵部隊,和自發地朝鮮群眾開始與敵人進行時間賽跑,夜以繼日,前赴後繼,當敵人進行空襲時候,我們就在周邊等待。那時候,狡猾的美軍看到我軍不斷增強的修復道路的能力,於是在投放炮彈的同時也暗暗地放下了很多定時炮彈,由於這些炮彈的時間的不確定性,貿然前往修復說不定就會被炸到,不去修復,敵人的計謀又得逞了。在接連發生很多志願軍士兵被炸死炸傷後,郭金升的到來緩解了這些情況。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謠言主要集中在志願軍的傷亡數字上,有8千、1萬、2萬等說法。最離譜的是一直流傳了十幾年,近來又突然非常火爆的「砥平裡戰鬥,志願軍5萬參戰部隊,陣亡3萬餘人,拋下1萬多具屍體」。不少網站還用《人海打不過火海——半島不可迴避的一場失利》,《這場被隱瞞近40年最慘烈的韓戰,終於可以說了》等標題反覆炒作,其中部分文章的閱讀量已經達到幾十萬,造成了惡劣影響。
  • 為什麼志願軍會傷亡1萬多人?
    僅僅一天之內美軍就向我軍陣地傾瀉了30萬枚炮彈,並出動飛機250架次,投下了500多沒航空炸彈,密集的炮彈高達每秒6發。猶如雨點般傾瀉的炮火把山頭給削了2米,躲在坑道中的志願軍戰士被強烈的衝擊波震得口吐鮮血,有的甚至被震死。 炮火整整傾瀉了一天,美軍地面部隊先頭2個步兵營以及韓軍一個營認為炮火轟炸差不多了,就發起衝鋒。
  • 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每秒有6發炮彈落下
    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每秒有6發炮彈落下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給中國人以及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上甘嶺戰役,戰鬥慘烈程度空前高,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作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
  • 結果:志願軍殲敵2.5萬
    根據當天的指揮所桌子上的天氣報告顯示,這一天的的上甘嶺陣地,本來是一個萬裡無雲的晴天,可是在後來參戰人員的回憶錄中,大多數都描述那是一個灰濛濛的陰天。這是為何?皆因當時的天空,已經被炮火掀起的塵土,炸彈炸平巖石所升起的屑泥所掩蓋著,太陽也被激烈的戰鬥蒙了眼睛,整個上甘嶺陣地迴響著的只有不斷地槍炮聲。
  • 志願軍39軍如何重創美軍騎八團?美軍:他們走過來和我們握手
    志願軍入朝之後,打的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19日—1950年11月24日)就是個漂亮的「露臉戰」。39軍乾脆利落地將美軍騎一師騎八團打得失去了戰鬥力,這個團人員損失大半,騎八團三營幾乎被全殲。後來倖存美軍在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無不心有餘悸的表示:我們以為他們是友軍,剛握手完,他們就把營指揮所給端了!
  •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的「零敲牛皮糖」,為何讓美軍哭爹喊娘?
    美軍一打炮,志願軍就躲坑道,炮火一停又鑽到戰壕裡,大大浪費了美軍成千上萬噸炮彈,而志願軍傷亡非常小,氣得美軍咬牙切齒。 然而,美軍也不是等閒之輩,他們更有構築陣地工事的料,比起志願軍手中的鎬錘,現代化的機器更快更省力,一座座鋼筋水泥築成的碉堡,見竿立影遍布美軍陣地。
  • 美軍: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人民日報》中對上甘嶺戰役曾如此報導:「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役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
  • 志願軍血戰長津湖,王牌27軍是用什麼武器重創美軍的?
    後來又相繼改編為山東兵團炮兵團、華野特種兵縱隊炮兵第4團,後來則是解放軍炮兵第16團,是一支機動炮兵部隊,曾長期與27軍配合作戰。 9兵團入朝作戰之時,炮兵16團亦配屬給了27軍,由該軍直接掌握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