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古代男權社會,女人在波詭雲譎中崛起,那些處在權力巔峰的女人,有著怎樣的能力與無奈,秦宣太后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基礎,西漢呂后與丈夫劉邦較量臨朝聽政,楊玉環卻為大唐由盛轉衰背下黑鍋,孝莊太后贏在忍耐和堅持,她們影響或改變歷史進程
其實中國古代的歷史社會一直都是男權社會,在那樣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在那樣的社會環境的影響之下,作為女子受到的禁錮要比男子多上太多,哪怕是在春秋戰國或者是西漢剛剛開國的時候,女子的地位也是不如男性崇高,就更不用說在後來儒學發展成理學之後了。
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她得從一而終,更是讓女性身上的枷鎖越來越重,其實哪怕不在這樣的年代裡,那些登上了權力巔峰的女子,她們的身上也是有著糾結和無奈的,這或許並不是文化和文明的發展讓女性必須要守著溫婉和善良,而是在所有的女子心目當中所期望的就是平安喜樂的生活,或許在她們的一生當中也不願意去爭權奪利,但很多時候不爭不搶就意味著死亡。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日子,所有人都不願意過,所有人都想翻身做主人,不僅僅做自己的主人,也要做天下人的主人,所有的人都想能夠為自己而活一回,都不想成為被人利用的棋子,身為男子是這個樣子,身為女性更是如此。
而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在波詭雲譎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那些登上了權力巔峰的女人,她們又有著哪些能力和智慧?同時看一下當我們洞穿了歷史貫穿歲月的長河去無聲的嘆息的時候,她們的一生又是否像表面上那樣光彩奪目呢?
秦宣太后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基礎
秦宣太后重推商鞅變法,將秦國拉回發展的軌道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宣太后是歷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在秦國最終一統六國的進程當中,很多人都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當我們問起,秦國成為最為強盛的諸侯國得益於誰的時候?當我們問起,秦國最終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得益於誰的時候?
有的人說是商鞅,有的人說是秦始皇,卻極少有人提起秦宣太后這位女子,我們需要知道的歷史事實是,商鞅的變法只不過是讓秦國從積貧積弱的現狀當中解脫了出來,把秦國推向了戰國七雄的位置上,讓秦國有了能夠與其它的諸侯國一較高下的資本;在商鞅去世之後,秦國曾經多次偏離它變法的路線,這個時候正是秦宣太后在秦國的發展道路拉回了正軌。
而針對秦始皇,他確實功績非常的卓著,如果不是他,想必天下統一還要再等上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但是在他繼位的時候,秦國已經成為了天下最為強盛的諸侯國,山東六國已經不能夠再與秦國作對了.
當然,我們並不能說因為這樣的歷史事實,就否定秦始皇的功績,魏國在戰國初期的時候也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整個天下最為發達的諸侯國,但因為魏武侯之後後繼無人,魏國照樣衰敗了下去,所以這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那種世襲制環境當中。
秦宣太后發動了秦國歷史上最關鍵的幾場戰爭
我們也需要知道,秦始皇並不是讓秦國成為最為強盛的諸侯國的人選,在他之前經過已經是打下了很多的硬仗,啃下了很多的硬骨頭,不僅是把商鞅的變法推向了高峰,更是為秦國開疆拓土,鞏固了對巴蜀地區的統治,削弱了山東六國的實力,更是打贏了長平之戰,打倒了秦國東進道路上最為強大的敵人趙國,而做到這一切的人就是在這個故事當中的主角秦宣太后。
在秦宣太后的執政歷史當中,戰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彙,無論是伊闕之戰也好還是長平之戰也好,都與秦宣太后有著脫不開的關係,尤其是伊闕之戰,在那場戰爭當中,秦宣太后是力排眾議任用了武安君白起,也正是那場戰爭,白起斬首聯軍二十四萬人,極大的削弱了山東六國的實力。
同時她還平定了秦國長達三年之久的季君之亂,讓混亂當中無人遵守的商君之法重新出現在了大眾面前,讓商鞅的變法可以重新地推行下去。試問這樣的一位女子,她不該得到後來人的尊重嗎?
但這位女子的人生道路也不是十分的順遂的,她曾經被送到燕國做人質,在她回來的時候,她的丈夫秦惠文王已經去世,而後來為了秦國的發展,她又不得不委身於義渠君,讓後來人對她多有詬病。這樣的一個女子,她雖然有著極高的成就,但是她同時也有著太多的糾結和無奈,不過無論如何,歷史的長河總是將她銘記了下來,而千千萬萬的後來人也得益於她的功勳。
西漢開國皇后呂雉,與自己丈夫劉邦較量最終成為皇太后臨朝聽政
後來,時光飛速的流轉,呂雉在經歷了清朝末年的動蕩以及楚漢爭霸之後,成為了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后,她開始了與自己丈夫劉邦的較量,並在與劉邦的較量當中拉攏了蕭何、張良、樊噲、陳平等等開國重臣,在楚漢爭霸的過程當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最終坐上了皇太后的位置。
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她卻終其一生不知道真正的情感是什麼?鐵血成為了她的習慣,也讓她認為她終其一生就是一個冰冷的人,讓她認為她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她用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來刺激自己的兒子,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像她和她的丈夫那樣成為一個鐵血君王而不是一個能夠被自己的私人感情而困住的君王。
卻不曾想這樣過分的刺激讓劉盈失去了自我,讓他開始鬱鬱寡歡無所作為,曾經的呂氏在動蕩不安當中失去了自己,在波詭雲譎的宮廷鬥爭當中明白了丈夫的無情,好不容易步步為營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卻又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兒子,我們無從去評說這個女人的一生到底是悲哀的還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將感情和權力來做一個對比。
在某些人看來,真情是她們一生所要追逐的最美好的東西,而在另外一部分人看來,權利是至高無上的,可是無論是感情還是權力,都只不過是人的欲望的,而這些東西一旦與欲望夾雜在一起,就失去了最原本的純粹,最終無論是什麼樣的結局?都難以冠之完美二字。
東漢鄧太后在外戚專權的朝代,留下流傳後世的美名
再後來,到了東漢的時候,昭君不賂畫工而出塞,鄧太后因為自己的美貌與智慧而成為了東漢的第一皇太后。事實上,東漢是一個外戚專權非常嚴重的朝代,在這個朝代裡,隨著皇后和皇太后的更替,不同的家族隨之登上歷史的舞臺,無論是我們上述所說的鄧太后也好,還是後來的亡國太后王政君也好,在波詭雲譎的政治生涯當中,這詭異複雜的後宮爭鬥當中,她們其實都是失敗者。
不過相比於最終王政君的結局,鄧綏還是一個比較令人羨慕的女子,同時她也是一位非常具有執政才能的人,雖說東漢時期外戚專權非常嚴重,但鄧在綏執政的時候,鄧氏家族卻是非常的安穩,沒有任何一個人憑藉鄧綏作為皇太后的權勢就敢胡作非為,就連她自己兄長的兒子犯了錯誤都要受到對應的懲罰。也正因如此,鄧綏才成為了東漢歷史上評價最好的太后,以美名而名傳後世。
但曾經的她也備受當時皇后的打壓,在後宮的鬥爭當中受盡欺凌,不過還好,她還有著翻身的機會,她還有著皇帝的寵幸,她還有著她的鄧氏家族可以為她做為支撐。
追求愛情的楊玉環,卻為大唐由盛轉衰背下黑鍋
而後來的故事當中有一個叫做楊玉環的女子,她只能夠成為大唐王朝由盛轉說的罪魁禍首,沒有人真正的去了解她到底做過什麼,也沒有人在意,她只不過想要追求她心目當中完美的愛情的心思,總之,大唐盛世就是在她與唐玄宗期望的愛情當中結束的,所以她不得不背負下這個黑鍋。
馬嵬坡的那一夜應該是楊玉環一生當中最黑暗的一夜,那裡不再有華清池溫暖的泉水,不再有為了博她一笑而不遠萬裡送來的荔枝,不再有唐玄宗對她的寵愛,只有在她面前無可奈何的帝王,只有賜給她的白綾,只有她將要終結的人生。
事實上,在楊玉環的故事當中,她並沒有做錯,身為一個女子,她不能去掌控天下的局勢,同時她也不能過多的去影響君主的行為,有人說唐玄宗在認識楊玉環之前是何等的聖明,而在認識楊玉環之後怎麼就變得或於用奢靡了呢?這難道不是楊玉環的錯嗎?可是將一個王朝的覆滅歸結在一個女子身上,這是何等的玩笑?
試問一個經歷了風風雨雨的王朝,一個在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當中獲勝的君主,一個創造了開元盛世的帝王,他執政風格的轉變以及他人格的轉變真的就只是緣由於一個女子嗎?在男權社會當中,男性受到的包容要比女性多上態度,也正因如此,紅顏禍水就成為了男子推卸自己身上責任的一個藉口,並且這個藉口百試百靈。
可是無論如何?曾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玉環,確實在馬嵬坡香消玉殞,她人生的功過和是非也在那裡被劃上了句號。事實上,後來有許許多多的人去批判她,可是在此之中,又有多少人想要成為她那樣的人呢?那個集萬千寵愛的楊貴妃又曾經是多少人羨慕的對象呢?
孝莊太后無美貌,能力不超群,卻贏在了忍耐和堅持
筆者注意到,上面提到的這些女上面這些人有的性格強悍,有的執政能力強盛,也有的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而這一切,大清的孝莊太后都沒有,雖然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身為大清國母的孝莊太后是非常厲害的一個女子,但事實上她的性格卻始終都不夠強悍,無論是自己的丈夫還是自己的兒子她都無可奈何。
她的丈夫皇太極曾經為了她的姐姐海蘭珠憂傷過度而去世她無可奈何,後來她的兒子也為了一個女子瘋狂,甚至有人說,順治這一生都在跟她的母親擰著幹,而對於這一切,她同樣憤怒卻又無奈,無論是丈夫、情人、兒子、江山,她都沒有太多的能力去強加約束。
當然總有人為她辯解,說她受到的環境限制太多,但事實上,真正的強者是可以操縱環境的人,而不是環境所操縱的人,她可以開山劈水遇鬼殺鬼,而被環境所限制的人始終是強悍不足的。
毫無疑問,孝莊太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或許她是一生最大的勝利就是贏在了時間上,自己的丈夫為了自己的姐姐瘋狂又怎麼樣呢?自己的姑母曾經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又怎麼樣呢?她贏得了時間才是贏得了永恆的勝利,孝莊太后一共活了75歲,在康熙26年才去世,她親眼見到了康熙盛世的蒸蒸日上,享受著孫子帶給她無限崇高的尊號,皇太極、多爾袞、順治、康熙前期的功業都歸於她一身。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她長久的壽命才讓她擁有了這些榮譽,她是含著笑離開這個世界的。不過布木布泰雖然不夠狠,但是她是能夠忍,她的忍耐,她的周旋,她的拖延,為康熙皇帝的成長贏得了時間,也成就了大清王朝。自此之後,她也被奉為大清國母,在她身後數百年裡,依舊有人在傳唱著她的傳奇。
綜述
筆者認為
,除了上述所說到的這幾個人,還有許多的女子曾經在歷史當中滑向過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說女皇武則天,比如說曾經施展美人計的西施,又比如說在文壇上非常出名的李清照、魚玄機、薛濤等人,慈禧,這些人的存在都讓歷史更加的豐富多彩,這些女人或多或少都影響著歷史進程。
當然,這些人的一生也同樣都是歷經坎坷的,我們無從得知她們在享受人生或者享受權利的時候是一個怎樣的心態?我們也不知道歷史到底給予了她們怎樣的眷顧,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才讓我們後來人有著可以去窺探的歷史故事,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讓古代的男權社會不那麼的單調。
而她們的身上所流傳出來的那種精神以及某些品質,也是我們需要去揣摩的,甚至在幾千年前,她們終其一生需要去追求的東西也是我們現在無比期盼的,在廣袤的歷史長河當中,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都是一粒塵埃,相比於歷史而言,我們太過於渺小,但是哪怕如此,我們也要活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人生。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全唐史》、《清史稿》、《漢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