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那麼冷,為什麼藏族人民穿的藏袍會脫掉一隻袖子?

2020-12-27 大河旅遊

西藏,一直都是很多小夥伴們想去的地方,這裡有著我們嚮往的藍天白雲、有著不一樣的文化習俗等等,總而言之這裡有很多讓我們好奇的事物,大家都知道藏族人民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藏裝,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那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藏族人民的藏裝為什麼只穿一隻袖子?甚至兩隻袖子都不穿?

藏族服飾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是藏裝的基本特徵,因為地區不同,藏族服飾可能在用料、工藝上差別較大,但樣式上大同小異,我們也看不出區別在哪裡。那明明他們那裡因為高海拔的原因導致溫度有些低,為什麼他們還要那樣穿衣服呢?

這要先說到當地氣候了,藏族人民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到現在仍有很多居住在青藏高原,這裡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就在一天的時間裡,天氣也會有很大的變化,藏袍腰襟大,白天穿禦寒保暖,晚上就是鋪蓋。

另外,藏袍也非常方便他們白天做勞動,藏族人民放牧、幹活、農耕,如果覺得熱了,就會多脫掉一袖或雙袖,左右盤扎於腰間,這樣彎腰幹活也是十分方便,久而久之,這種脫一隻袖的裝束都成為了藏族服飾的特有風格。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氣候幹寒而多變,藏袍可以擋風禦寒,一天之中陰雲雨雹都有可能,藏袍使得藏族人民在這裡的生活變得方便,它的形成可以說凝聚了無數藏族人民心血,裡面有他們無窮的智慧在裡面。

小夥伴們,你們穿過藏袍嗎?感覺怎麼樣?

相關焦點

  • 青藏文化 藏袍介紹!
    在藏區甚至在繁華的城市街道,會看見很多藏族朋友們都穿著藏袍,它們有的很漂亮、有的很厚很特殊、但是你了解過這些藏袍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藏袍的基本特點是大子裡面還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色布鑲邊。
  • 藏袍為什麼要露一隻胳膊在外面?
    ,還能看到我們藏族人民穿的藏服也十分有特色。      走在拉薩街頭,你會發現不管男人還是女人,老人還是小孩子,傳統的藏族服飾都是只穿一個袖子,左袖是穿著的,而右袖是露在外面的,注意並不是沒有右袖,而是右袖沒有穿在身上,是扎在腰間的,相信你們一定十分好奇,為什麼他們的衣服要露一隻胳膊在外面呢?
  • 藏袍是藏族傳統服飾,為何當地人都喜歡露出右胳膊穿,難道不冷嗎
    藏袍是藏族傳統服飾,為何當地人都喜歡露出右胳膊穿,難道不冷嗎每個地方的生活習慣都是不一樣的,先不說各個國家之間的習俗,就在我們國家,不同的地方也有著極大的差別,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服裝了。藏族的服飾可以說是非常有特點的,很多人即便是沒有去過藏族生活的地方,也一定在書本或者是電視上看到過藏族的服飾,全部都是一隻胳膊露在外面。
  • 青藏文化 藏族服飾習俗簡介
    藏族服飾習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生產、生活方式對眼飾的形成和發展也有影響。藏族的服飾習俗的傳承,往往與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發展史緊密相連,體現著民族的集體智慧,蘊含著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 穿藏袍的穆斯林(組圖)
  • 藏族的分支(二)安多藏族
    因為那曲藏族就是三大分支之一的安多藏族的代表,而昌都藏族就是另一個重要分支康巴藏族的代表。今天就說說以那曲藏族為標本的安多藏族的性格及他們的生活。      安多藏區位於青藏高原的北部及東北部,範圍包括西藏北部,青海除玉樹的大部,甘肅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北部的阿壩藏族自治州大部。居住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的藏族人,我們稱為安多藏族。
  • 藏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變遷
    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一般寬約二、三十釐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1)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
  • 藏服為何只穿一隻袖子,看到鄧倫的穿法瞬間就明白了
    而在綜藝節目中的鄧倫也有其獨特的天分,常常會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鄧倫在許多綜藝節目中也是廣受觀眾喜愛的一位嘉賓。 雖然這裡海拔有三千多米,許多嘉賓都出現了高原反應,不過為了宣揚節目正能量公益的主題,嘉賓們還是深入了基層了解了當地人民關於香格裡拉的故事。其中鄧倫等人就進入了當地的一家名族服飾店,體驗了一把藏服。
  • 青藏文化 藏族服飾200多種!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都較完整。藏裝整體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嘉絨,是藏族一個特殊的地方支系,主要指居住於川西北高原的岷江上遊西岸流域與大小金川一帶的藏族居民。
  • 藏族小夥丁真爆火全網!56個民族傳統服飾--藏族服飾設計!
    安多的藏袍樣式大體可分為氆氌袍、羔皮袍、羊皮袍、羊毛袍和單褂袍等。為了點綴藏袍,往往會穿襯衣,分大襟和對襟兩種。此外,他們還會身著許多配飾,如頭辮飾、項胸飾、指腕飾、衣袍邊飾等。牧區婦女尤為注重頭飾,會將辮梢的辮套作為裝扮的重點。  安多藏族服飾體現的是安多藏族同胞對生活與美好的執著追求,也美化和壯大了藏族的服飾文化。
  • 大麥:在青藏高原拓荒的混血兒
    2013年,在安徽蚌埠的禹會遺址據說也發現了距今約4500年的龍山時代的大麥遺存。雖然大麥在中原地區從來就沒有成為第一等的主糧,但多少形成了一定的栽培規模,如果它是在本土馴化的,那當然仍然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大麥的本土起源,對於藏族的歷史敘事就更重要了。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稞長期以來都是唯一可以廣泛種植的穀物,因此藏族很早就依賴青稞作為主糧,還形成了很多美麗的神話傳說。
  • 青藏高原犛牛帶給現代社會的啟示
    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氣候變遷而南移至中國青藏高原地區,並適應高寒氣候而延續下來,演化為現代犛牛。很久之後,姑娘上天去了,她留下的唯一的兒子,成為了藏族塔拉克氏族的祖先。這是一則文化寓意相當深厚的民間故事,其中暗含藏族對於自然的認識,隱喻著藏族先民的犛牛馴化史,以及與犛牛建立的親人般的共生關係。把自己的族源和犛牛聯繫起來,不僅僅因為犛牛是藏族生活中不可分離的夥伴;而且,牧人從犛牛那裡獲取了一種與雪域高原相符的審美觀、生活觀和精神支撐。
  • 李德全:青藏高原賦
    西羌南下,佛陀北上,雪域高原,血雨腥風。象雄文明,雪域先祖之智慧;雍仲本教,青藏佛教之初衷。若乃松贊幹布,崇文尚武,弘揚佛法,文治武功。吐蕃雄起,贊普橫空出世;西域博物,躍馬縱橫馳騁。雄霸天下,西討東徵。異域連理,睦鄰和平。文成公主,化身度母。心懷慈悲,普度蒼生。爾乃水復山重,愁化日月山,一條唐蕃古道;風餐露宿,淚成倒淌河,萬縷別恨離情。依依故鄉柳,晻晻夕陽紅。巍巍布達拉,遙遙長安城。
  • 藏袍-西藏的前世今生
    穿上的無論是康巴族或是傳統的藏袍,包裹著的也不過只是前世與今生。或許由於藏民帶路,或許由於我穿上買的藏袍,連藏民都以為我是藏民了。不遠不近的距離,看著天葬師的操作,我沒有任何感悟與懼怕,也沒改變任何人生觀、世界觀,一切如此自然。旁邊一大堆體型碩大的禿鷲,靜靜候列。突然覺得,人的軀體,最終無存;所有的悲痛,不過也只是禿鷲靜候的美食而已。不知是旁邊煨的桑太嗆,還是連日休息不好的身體在5000米海拔、沒吃早餐的情況下的高原反應,某種難以言語的感覺盤旋在喉嚨。
  • 奢華的土特產——高原高山中密藏
    還有糌粑,這是只有青藏高原才有的美食,而且配上酥油茶就是一絕。糌粑像炒麵,但不是炒麵,是由一種炒熟的青稞粒磨製而成。糌粑,藏語音譯,意為"炒麵"。藏族民間傳統食品。其製作方法是將青稞曬乾炒熟後,經過水磨加工即成糌粑。根據口味,磨成粗細不等,也可去麩皮磨成精製糌粑。糌粑又分青稞糌粑,豌豆糌粑和混合糌粑幾種。
  • 用一生來認識青藏高原 這本讀不完的「天書」
    之後,暖牧冷飼模式逐漸在當地推廣開來,以前羔羊出欄至少要3年,現在羔羊當年出欄,周轉快、賣價高,上世紀80年代末,畜牧業一度成為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亮點。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科研的處女地」  紮根青藏高原,這不僅是生活的選擇,更重要的是事業的選擇。
  • 青藏高原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青藏高原,我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世界屋脊」、「第三級」和「青康藏高原」是世人賦予我的別名。
  •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為什麼這麼高?原來是被「擠」出來的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為什麼這麼高?原來是被「擠」出來的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世界之最,排名第一的東西才會被人熟知。就像我們知道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卻少人人知道位於中國新疆與巴基斯坦交界處的K2,是世界第二高峰。不過這個也不奇怪,因為這是人類的共性。
  • 藏族人與水獺:千年後的道歉
    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主要是歐亞水獺。藏族人與水獺淵源頗深,獺皮服飾也曾在藏地風靡一時,這使得水獺在三江源地區幾乎絕跡。本世紀之初,在一些有識之士的呼籲下,這一延續千年的傳統幾乎在一夜之間不復存在。而新世紀年保玉則的居民們,在反思過去對水獺所犯下過錯的同時,也在為三江源水獺的保護不懈地努力著。「嗯?誰在叫我?」
  • Jony J的老婆竟是一位藏族美女,「藏袍合照」曝光,我犯花痴了
    很多人只知道Jony J的顏值很高,然而看到Jony J老婆的樣子後瞬間移不開眼睛了,不得不說美女配帥哥這句話說的很沒錯,但是讓我們沒想到的是Jony J的老婆還是一位藏族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