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AD)新希望!禮來β澱粉樣蛋白抗體donanemab 2期臨床...

2021-01-14 生物谷

2021年01月13日訊 /

生物谷

BIOON/ --

禮來

(Eli Lilly)近日公布了

單抗藥物

donanemab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AD)II期TRAILBLAZER-ALZ研究(NCT03367403)的結果。donanemab是一種靶向N3pG(一種修飾類型的β澱粉樣蛋白)的單克隆抗體,研究數據顯示,

在早期有症狀AD患者中,與安慰劑相比,donanemab治療顯著延緩了認知能力和日常功能綜合指標的下降。


TRAILBLAZER-ALZ是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多中心的2期研究,旨在評估donanemab治療早期有症狀AD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療效。該試驗入組了272例患者,這些患者是根據認知評估以及澱粉樣斑塊成像和tau成像進行選擇的。研究的主要終點是從基線到第76周綜合阿爾茨海默病評定量表(iADRS)的變化。iADRS是一種臨床綜合工具,結合了認知測量工具——阿爾茨海默病評估量表認知子量表(ADAS-Cog13,認知能力),以及功能測量工具——阿爾茨海默病合作研究-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CS-iADL,功能能力)。關鍵次要終點包括:從基線到第76周,ADAS-Cog13、ADCS iADL、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臨床痴呆評定量表項目總和(CDR-SB)評分的變化。其他次要

生物標誌物

終點包括從基線到第76周腦澱粉樣蛋白沉積和腦tau沉積的變化。


結果顯示,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從基線至第76周iADRS評分變化,donanemab組與安慰劑組相比,下降延緩了32%。與安慰劑相比,donanemab在測量認知能力和功能能力的所有預先指定的次要終點上也顯示出一致的改善,但在每個次要終點上沒有達到名義統計學顯著性。


通過靶向N3pGβ澱粉樣蛋白,donanemab治療已被證明能迅速導致澱粉樣蛋白斑塊的高水平清除,正如澱粉樣蛋白成像所測量的。在TRAILBLAZER-ALZ研究中,治療第76周,donanemab組患者顯示澱粉樣斑塊減少84個單位(按Centiloid量表測量),而基線檢查時為108個單位(低於25個單位是典型的陰性澱粉樣蛋白掃描)。在這項研究中,一旦患者的斑塊水平連續2次低於25個單位或任何一次低於11個單位,就停止donanemab治療,轉而接受安慰劑治療。


該研究中,donanemab的安全性與I期研究數據的觀察結果一致,觀察到了澱粉樣蛋白相關影像異常(ARIA),這與澱粉樣蛋白斑塊清除抗體一致。在donanemab治療組中,27%的受試者出現澱粉樣蛋白相關的影像學異常-水腫(ARIA-E),6%的受試者出現症狀性ARIA-E。

阿爾茨海默氏症-AD(圖片來源於:tecake.in)


TRAILBLAZER-ALZ研究的全部結果將在未來召開的醫學大會上公布,並在同行評審的臨床期刊上發表。禮來計劃與監管機構討論這些結果,以評估donanemab的下一步行動。目前,

禮來

也正在開展另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多中心2期研究TRAILBLAZER-ALZ 2(NCT04437511),評估donanemab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療效。此外,針對已入組TRAILBLAZER-ALZ的患者開展的另一項研究TRAILBLAZER-EXT也正在進行中。


禮來

疼痛和神經退行性變副總裁Mark Mintun醫學博士表示:「我們對donanemab作為阿爾茨海默病一種潛在治療方法的這些積極發現感到非常高興。我們期待與全球監管機構討論TRAILBLAZER-ALZ研究數據和下一步行動。此外,我們致力於在第二個關鍵研究TRAILBLAZER-ALZ 2中複製和擴展這些重要發現。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尋找解決這一毀滅性疾病的方法,我們為我們在這一領域取得的進展和科學進步感到自豪。這些積極的結果給我們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希望。」


禮來首席科學官、禮來研究實驗室主席Daniel Skovronsky醫學博士表示:「

禮來

公司發現的這種清除斑塊的獨特機制和抗體,有潛力在有限時間給藥後提供高水平的持久性澱粉樣斑塊清除。結合我們在澱粉樣蛋白和tau成像方面的專業知識,這使我們能夠進行一項試驗,以測試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澱粉樣蛋白斑塊減少到健康人掃描中所見的水平,是否可以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出現臨床意義的減緩。我們今天獲得的積極結果讓我們對donanemab充滿信心,並支持其快速和深層清除斑塊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力。」

(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處:Lilly's Donanemab Slows Clinical Decline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Positive Phase 2 Trial

相關焦點

  • 禮來中期試驗顯示阿爾茨海默症藥物有效 專家稱靶點仍待商榷
    2021年阿爾茨海默症藥物有望迎來突破。禮來公司周一表示,其實驗性阿爾茨海默氏症藥物多納單抗(Donanemab)的試驗表明,該藥物對早期疾病患者認知和功能綜合指標的下降速度減緩了約三分之一。這一消息推動禮來當天股價大漲近12%。
  • 首個Tau抗體臨床試驗失敗 阿爾茨海默症Tau藥物還有哪些希望?
    他補充道,儘管致力於澱粉樣蛋白的藥物在臨床上一直失敗,但這些試驗獲得了對疾病進展、生物標誌物和試驗設計的來之不易的見解,這些都可能推動未來的成功。靶向tau蛋白到底行不行?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基本假設是,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幾十年的緩慢而穩定的積累是有毒的,並且會導致細胞死亡和疾病。針對tau蛋白的情況相似,但又不同。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阿爾茨海默氏症(AD)佔痴呆症的大部分,幾十年來,唯一可用的治療方法是試圖恢復大腦中神經遞質水平的藥物,但這類藥物只能對症治療,並且最多只有適度的效果。多年來,研究人員主要集中精力研究AD在大腦中可見的物理表現,即細胞外澱粉樣斑塊和最近的細胞內tau蛋白纏結。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全方位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根據「澱粉樣蛋白假說」,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Aβ)的產生引發了一系列導致AD臨床症狀的事件。此外,羅氏正在「前驅期」或「非常輕微的早期」AD中測試另一種單抗crenezumab,該藥之前在2個3期試驗失敗後曾被擱置。 與此同時,新一代的藥物正試圖通過不同的機制來減少Aβ,其中包括禮來的donanemab,這是一種主動免疫療法,旨在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並破壞Aβ,該療法正在進行2期試驗,將於2021年公布。
  • 揭示阿爾茨海默病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的結構 |《自然-通訊》
    論文標題:Cryo-EM structure and polymorphism of Aβ amyloid fibrils purified from Alzheimer’s brain tissue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作者:Marius Kollmer,William Close et.al 發表時間:2019/10
  • Nature: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或能在人際傳播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朊病毒疾病研究所的John Collinge教授及其團隊將一種受到β-澱粉樣蛋白(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蛋白)汙染的生長激素注射到小鼠大腦中,觀察到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沉著。這一結果支持這樣的一個假設:在罕見的情形下,來自汙染的β-澱粉樣蛋白可能能夠在人際傳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種蛋白具有傳染性。
  • 還記得「起死回生」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試驗嗎?今天渤健向FDA提交...
    此次申請提交包括了III期EMERGE試驗、ENGAGE試驗,以及1b 期PRIME試驗的臨床數據。在此項申請中,Biogen同時申請優先審評資格。一旦獲批,Aducanumab將成為首個能夠減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臨床衰退的療法,並將成為首個證明清除β-澱粉樣蛋白可以帶來更佳臨床結果的療法。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3】Science子刊:β澱粉樣蛋白才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元兇!它劫持去甲腎上腺素信號來激活病理性的GSK3β/tau級聯反應doi:10.1126/scitranslmed.aay6931在一項新的臨床前研究中,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重要缺失部分。
  • ...全球批准用於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僅2類4種 用於改善患者臨床症狀
    現階段預防意義更大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症的一種,是一種神經退行性腦部疾病,潛隱起病,病程緩慢且不可逆,其早期病理特徵是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沉積。針對其病理特徵的藥物研發進展緩慢。「睡眠時,腦顱腔中會發生的改變是:膠質細胞的體積縮小,會騰出空間,而此時腦脊液就會灌注在神經組織裡,清除一部分代謝的垃圾物,而引起阿爾茨海默病的毒性物質β-澱粉樣蛋白也包含在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表示。新療法探索雖然阿爾茨海默病更愛糾纏上了年紀的人,但其實在中年甚至青年時期(30~50歲),就可發現疾病冒頭的端倪,或是輕度認知障礙(MCI)。
  • 澱粉樣β蛋白和tau蛋白在阿爾茨海默氏病中的協同作用
    澱粉樣β蛋白和tau蛋白在阿爾茨海默氏病中的協同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3 17:14:04 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Marc Aurel Busche等研究人員總結了澱粉樣
  • 衛材展示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方面的管線產品的最新數據
    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Haruo Naito,「衛材」)在2020年11月4日至7日通過網絡會議形式舉行的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CTAD)會議上進行了7次報告,包括研究性藥物抗β澱粉樣蛋白(Aβ)原纖維抗體lecanemab(開發代碼:BAN2401)的最新數據。
  • 記憶保衛戰: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獲進展
    現階段預防意義更大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症的一種,是一種神經退行性腦部疾病,潛隱起病,病程緩慢且不可逆,其早期病理特徵是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沉積。針對其病理特徵的藥物研發進展緩慢。「睡眠時,腦顱腔中會發生的改變是:膠質細胞的體積縮小,會騰出空間,而此時腦脊液就會灌注在神經組織裡,清除一部分代謝的垃圾物,而引起阿爾茨海默病的毒性物質β-澱粉樣蛋白也包含在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表示。
  • 100餘年來 全球批准用於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僅2類4種 用於改善患者...
    現階段預防意義更大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症的一種,是一種神經退行性腦部疾病,潛隱起病,病程緩慢且不可逆,其早期病理特徵是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沉積。針對其病理特徵的藥物研發進展緩慢。「睡眠時,腦顱腔中會發生的改變是:膠質細胞的體積縮小,會騰出空間,而此時腦脊液就會灌注在神經組織裡,清除一部分代謝的垃圾物,而引起阿爾茨海默病的毒性物質β-澱粉樣蛋白也包含在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表示。
  • 「九期一」國際三期臨床完成首例患者入組 中國阿爾茨海默新藥能否...
    該臨床試驗預計在2025年結束,隨後,九期一將開啟在歐美地區的註冊上市工作。在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上,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教授、九期一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方案主導設計者兼首席科學家傑弗裡庫明斯(Jeffrey Cummings)向全球科學家在線分享了九期一國際Ⅲ期臨床的框架設計、臨床研究進度等。
  • 阿爾茨海默(AD)診斷重磅!首個tau病理成像劑-禮來Tauvid(flort...
    AD的神經病理學診斷需要證明腦內同時存在β澱粉樣神經炎斑塊和tau-NFT。值得一提的是,Tauvid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批准的在大腦中成像tau-NFT的診斷劑。Tauvid在2項臨床研究中進行了評估。在研究1中,64例認知正常和受損的終末期患者同意接受Tauvid成像並參與死後腦捐贈計劃,他們的死前Tauvid掃描的讀者解讀(reader interpretation)與屍檢時的tau病理學(基於對掃描結果封盲的獨立病理學家提供的評分)進行了比較。
  • 美國FDA批准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三期臨床試驗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7日電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官網27日發布消息指出,從綠谷製藥獲悉,4月8日,綠谷製藥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文件通知,已批准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英文名:Sodium Oligomannate)國際多中心Ⅲ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被批准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IND
    從綠谷製藥獲悉,4月8日,綠谷製藥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文件通知,已批准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英文名:Sodium Oligomannate)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IND,該註冊自4月3日起正式生效。
  • 什麼標誌物,會成為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一選擇?
    不同於癌症、心臟級別等有明確的診斷表徵以及治療手段,阿爾茨海默病至今未有有效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儘管大量的研究報告顯示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Aβ)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病因,但是針對這一靶點的治療藥物無不在臨床試驗階段折戟。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經濟的非侵入式檢測標誌物,將非阿爾茨海默病痴呆病人排除在臨床試驗階段之外。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要多早開始?科學家重新定義「早期」,治療事半功倍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阿爾茨海默病(AD)會造成記憶力下降、認知衰退等問題,而早在臨床症狀出現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前,患者的大腦中就已經悄悄發生一連串的病理性變化,包括大量β澱粉樣蛋白(Aβ)的沉積。
  • 人腦進化或與AD原理有因果關係?|腦科學頂刊導讀026期
    頂刊導讀目錄 1,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認知和神經精神症狀的網絡定位2,阿爾茨海默症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解釋風險基因座然而,APOEε4與tau病理(AD的另一種主要蛋白病)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爭議。本文主要研究確定APOEε4與tau病理之間的關係是否由與β澱粉樣蛋白的局部相互作用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