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或能在人際傳播

2021-01-12 健康一線視頻網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朊病毒疾病研究所的John Collinge教授及其團隊將一種受到β-澱粉樣蛋白(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蛋白)汙染的生長激素注射到小鼠大腦中,觀察到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沉著。這一結果支持這樣的一個假設:在罕見的情形下,來自汙染的β-澱粉樣蛋白可能能夠在人際傳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種蛋白具有傳染性。

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Collinge團隊通過研究8名年齡在36至51歲之間的醫源性克雅氏病(iatrogenic CJD)患者的大腦,其中這些患者在幼年時接受從數千名屍體的垂體中提取出的生長激素注射,發現7人的大腦中都含有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β-澱粉樣蛋白沉著物,而且4人的大腦具有較高的β-澱粉樣蛋白沉著物水平(Nature, 10 September 2015, doi:10.1038/nature15369)。基於這一發現,Collinge團隊當時就提出β-澱粉樣蛋白能夠在人體之間轉移的想法。據英國《衛報》雜誌報導,在1958年至1985年間,大約3萬名兒童接受了從屍體垂體中提取出的生長激素注射來治療生長萎縮(stunted growth)。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790-y。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Collinge團隊證實當時的一些生長激素受到β-澱粉樣蛋白汙染。他們隨後將受到汙染的生長激素注射到經過基因改造後易受β-澱粉樣蛋白病變影響的小鼠大腦中。這些小鼠在大腦中產生了β-澱粉樣蛋白斑塊,然而,這種斑塊通常是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發現的。總之,這些研究結果提示著β-澱粉樣蛋白也能夠導致這種蛋白的沉著物在人類大腦中產生。

從那之後,合成生長激素取代了從人屍體的垂體中提取出的生長激素。但是,在未來為了阻止這種傳播發生,外科醫生應當更徹底地去除用於腦部手術的工具受到的汙染。

參考資料:

Silvia A. Purro et al, Transmission of amyloid-β protein pathology from cadaveric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790-y.

相關焦點

  • 揭示阿爾茨海默病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的結構 |《自然-通訊》
    論文標題:Cryo-EM structure and polymorphism of Aβ amyloid fibrils purified from Alzheimer’s brain tissue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作者:Marius Kollmer,William Close et.al 發表時間:2019/10
  • 澱粉樣β蛋白和tau蛋白在阿爾茨海默氏病中的協同作用
    澱粉樣β蛋白和tau蛋白在阿爾茨海默氏病中的協同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3 17:14:04 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Marc Aurel Busche等研究人員總結了澱粉樣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5】Nature: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很可能能夠在人際傳播doi:10.1038/s41586-018-0790-y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朊病毒疾病研究所的John Collinge教授及其團隊將一種受到β-澱粉樣蛋白(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的蛋白)汙染的生長激素注射到小鼠大腦中,觀察到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沉著
  • 阿爾茨海默(AD)新希望!禮來β澱粉樣蛋白抗體donanemab 2期臨床...
    donanemab是一種靶向N3pG(一種修飾類型的β澱粉樣蛋白)的單克隆抗體,研究數據顯示,在早期有症狀AD患者中,與安慰劑相比,donanemab治療顯著延緩了認知能力和日常功能綜合指標的下降。該試驗入組了272例患者,這些患者是根據認知評估以及澱粉樣斑塊成像和tau成像進行選擇的。研究的主要終點是從基線到第76周綜合阿爾茨海默病評定量表(iADRS)的變化。iADRS是一種臨床綜合工具,結合了認知測量工具——阿爾茨海默病評估量表認知子量表(ADAS-Cog13,認知能力),以及功能測量工具——阿爾茨海默病合作研究-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CS-iADL,功能能力)。
  • 老年痴呆能傳染?外科手術或可傳遞澱粉樣蛋白—新聞—科學網
    「我們發現β澱粉樣蛋白病理可以通過醫源性方式進行人際傳播。」領銜該研究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病學家John Collinge在日前舉行的電話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這種風險可能性很小,但我們迫切需要對此進行研究。」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能活多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這些,會讓大腦產生我們現已認識到的損壞神經突觸,並導致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特徵的黏性β一澱粉樣蛋白的形成。 2.這就是為什麼要用(逆轉、認知、恢復)個性化治療程序來對付這三大類可惡的威脅因素的原因。如果我們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消除這些潛在的隱患,大腦就不會被迫產生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β-澱粉樣蛋白。
  • 那些關於阿爾茨海默病身世的假說
    還有人可能知道阿爾茨海默病的顯微鏡下病理改變主要為神經炎性斑、神經原纖維纏結、澱粉樣血管變性。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腦萎縮?造成了神經炎性斑、神經原纖維纏結、澱粉樣血管變性呢?科學界其實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是目前主流的主要為三大假說。
  • 什麼標誌物,會成為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一選擇?
    不同於癌症、心臟級別等有明確的診斷表徵以及治療手段,阿爾茨海默病至今未有有效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儘管大量的研究報告顯示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Aβ)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病因,但是針對這一靶點的治療藥物無不在臨床試驗階段折戟。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經濟的非侵入式檢測標誌物,將非阿爾茨海默病痴呆病人排除在臨床試驗階段之外。
  • 你擔心自己會患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病嗎?
    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是未知的(如散發性),儘管年齡的增長和遺傳某些基因可能發揮重要的作用。重要的是,雖然有多個已知的遺傳基因與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因素相關,但遺傳這些基因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確保以後會患阿爾茨海默病。
  • 阿爾茨海默病怎麼治?
    阿爾茨海默病怎麼治 阿爾茨海默病到底是什麼 就像A.阿爾茨海默(Dr. A. Alzheimer)醫生自己所觀察到的,以他名字命名的此類疾病患者的大腦裡,顯示出有斑塊和神經原纖維纏結的情況。這些斑塊主要由β澱粉樣蛋白所構成。
  • 酗酒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會在更年輕的時候發病且症狀很嚴重
    酗酒可能在一種正常的腦蛋白轉變為一種生物流氓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潛在的角色,這種生物流氓在阿爾茨海默病中非常普遍。該蛋白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單音節名稱tau來識別的。在其正常構象中,tau蛋白被發現在神經元中調節軸突微管的穩定性。但在其異常的構象中,tau蛋白一直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徵之一,並構成了臭名昭著的「斑塊和纏結」病理學中的纏結。斑塊是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
  • 2020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前沿動態
    從膽鹼能假說、β-澱粉樣蛋白假說、到Tau蛋白假說等,不同的理論雖然都有一定的研究進展,但始終未能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真正福音。近些年來,隨著腦腸軸研究在帕金森、抑鬱症、自閉症各領域的突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轉移到腦腸軸方向上來,正在如火如荼舉辦的第34屆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就印證了這一點。
  •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24:42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團隊開發出可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選擇性協同清除外周澱粉樣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這些都會讓大腦產生我們現已認識到的損壞神經突觸,並導致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特徵的黏性β一澱粉樣蛋白的形成;這就是為什麼要用(逆轉、認知、恢復)個性化冶療程序來對付這三大類可惡的威脅因素的原因;如果我們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消除這些潛在的隱患,大腦就不會被迫產生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β-澱粉樣蛋白,因此,我們要努力防範威脅神經系統的分子靠近,讓它們離我們的大腦越遠越好。
  • ...發文,首次揭示小分子藥物識別阿爾茨海默病重要蛋白的結構基礎
    由於γ分泌酶是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複合物,這項工作為指導新療法的發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發生中,γ分泌酶已知能和其他酶一起,對澱粉樣蛋白的前體(APP)進行切割,產生β澱粉樣蛋白,後者則會聚集形成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性蛋白沉積。  因此,開發γ分泌酶抑制劑(GSI)或活性調節劑(GSM),通過控制這種關鍵蛋白的切割活性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一度被人們寄予厚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過去這類嘗試在臨床試驗中遭遇失敗。
  • 希森美康發布學術報告,以期創建一種用血液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
    - 相關內容已在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CTAD)會議上介紹 -希森美康集團(總部:日本神戶;董事長兼CEO:家次 恆;下文簡稱希森美康)和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日本東京;CEO:內藤晴夫;下文簡稱衛材)宣布,在2020年11月4日至7日召開的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CTAD)會議上介紹了用血漿診斷阿爾茨海默病(AD)方法開發項目的最新數據。
  • 記憶保衛戰: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獲進展
    現階段預防意義更大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症的一種,是一種神經退行性腦部疾病,潛隱起病,病程緩慢且不可逆,其早期病理特徵是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沉積。針對其病理特徵的藥物研發進展緩慢。「睡眠時,腦顱腔中會發生的改變是:膠質細胞的體積縮小,會騰出空間,而此時腦脊液就會灌注在神經組織裡,清除一部分代謝的垃圾物,而引起阿爾茨海默病的毒性物質β-澱粉樣蛋白也包含在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表示。
  • 《細胞》: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突破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收錄於話題#阿爾茨海默病相關52#結構生物學1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了解γ-分泌酶活性的調節機制,對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下一代γ-分泌酶抑制劑及調節劑的設計,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楊光輝、周瑞和郭雪飛是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施一公是通訊作者。
  • 還記得「起死回生」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試驗嗎?今天渤健向FDA提交...
    ,Ltd.)針對其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的治療藥物Aducanumab,已完成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新聞稿中稱,「一旦獲批,Aducanumab將成為首個能夠減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臨床衰退的療法,並將成為首個證明清除β-澱粉樣蛋白可以帶來更佳臨床結果的療法。」
  • 衛材展示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方面的管線產品的最新數據
    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Haruo Naito,「衛材」)在2020年11月4日至7日通過網絡會議形式舉行的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CTAD)會議上進行了7次報告,包括研究性藥物抗β澱粉樣蛋白(Aβ)原纖維抗體lecanemab(開發代碼:BAN2401)的最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