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之爭:愛無心?那是測字遊戲;恢復繁體字?能做,但沒必要!

2021-01-08 混沌評說

隨著中國經濟幾十年來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整體各方面實力快速上升;國人的自信也空前高漲,可以說,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帝,其他國家還不被大家放在眼裡。其中文化自信也是肉眼可見,國學熱、漢服熱等持續發酵,現在經常在街上看到身穿漢服的小姐姐。

於是一種聲音也大聲起來:簡體字破壞傳統之美,應該恢復繁體字!甚至還有人大代表提過相關議案。

這是個經久不息的話題,每隔幾年就會熱吵一番;就混沌的有限記憶而言,最早這個話題源自於本世紀初網絡的逐步普及,海峽兩岸的朋友相逢於網絡,不免就雙方各自的經濟、政體、文化等方方面面明爭暗鬥一番;其中繁體簡體之爭更是從未缺席。

一段相信是來自海峽對岸朋友的話廣泛流傳:漢字簡化後,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裡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

這近乎段子的一段似是而非的話,頗能迷惑不少人:說的有道理啊,無心之愛那是渣男的虛情假意呀……

別著急,這種拆字遊戲是測字先生最擅長的把戲;這不,我就從街口擺攤算命的瞎子大師哪裡得到了另外一段話:漢字簡化後,黨(黨)內無黑,團(團)中有才,國(國)含寶玉,愛(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醜(醜)無鬼,只不過臺(臺)無吉,灣(灣)無言。窮(窮)不躬,權(權)不佳,車(車)不行田,堅(堅)不稱臣。無鹿亦能麗(麗),無巫亦能靈(靈),無水亦能滅(滅),無火亦能勞(勞),無曲亦能禮(禮),無手亦能擊(擊)。辦(辦)事左右不辛苦,墾(墾)荒何必靠豺狼……

怎麼樣,同樣的字,就看你怎麼拆,怎麼去發揮了;所以這種測字遊戲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尚可,但若是作為恢復繁體字的理由,則近乎兒戲。

文字本身的職能是承載、傳遞信息;現在世界其他文字中的字母,幾乎沒有辦法獨自表達任何信息,必須若干個拼在一起,才能表明一定的信息;而漢字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六種造字方法,在承載信息方面獨步世界;即便是單個的字,甚至是部首與偏旁,也都能表達一定的信息,這是是字母、拼音化文字遠遠不能比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因為簡體字在字形、筆畫乃至部首偏旁上做了部分簡化,就單個的字而言,承載的信息確實比繁體字要少;但若是幾個字的組合,如詞組、成語、整句而言,則所表達信息毫無損失。甚至你打亂若干字的順序,完全不影響理解所承載的信息,如下圖:

如果不單獨提醒,上圖字是亂的,可能很多讀者都未必能發現,神奇吧?

簡體字和繁體字在多字、整句表達上面,沒有任何差別;只是單字上面,簡體字略有不如,但實際應用中,單字應用的場景非常少見,對普羅大眾日常生活、表情達意毫無影響;或許有文史專家會從字形筆畫來判斷文字起源及本意,但作為專家,知道、記住文字對應的繁體字不算是太高的要求吧?

簡體字造成的單字所承載信息的減少,跟它帶來的積極作用來比,則可以忽略不計。簡體字大大降低了識字的門檻,極大提升了學習效率;在當年那個文盲遍地、急需提升整體國民文化水平的的年代裡,這點非常重要。

很多人有個誤解,以為簡體字是當時生拉硬造出來的,是強力幹預的結果;混沌告訴大家,並不是。

其實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很多人已經苦於繁體字之繁瑣,自覺、自發的簡化某些字形,以求得快捷方便。到了清末、民國時期,民間大量流行這種簡化的字形,很多來往信件、題字可以證明這點。

但民間自行使用的簡體字沒有標準,同一個字,不同的人簡化的結果可能都不一樣;這造成了諸多混亂與不便。1935年8月,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就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試圖作出規範;新中國也多次規範簡體字,咱們現在通用的字是1986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工收錄2235個字。

可以說,簡化字是漢字在長期使用中自發形成的,如同歷史上漢字也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等演變一樣,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必然發展。

至於有人說繁體書法字富含藝術性,看著比簡體書法字美觀多了;這其中的奧秘,大概練過毛筆字的人都會明白。筆畫多的字更好發揮一些;筆畫多,字的間架就容易搭建;筆畫越少,越難把控,很多人如果功夫不到家或者初學,山字就寫不出山嶽聳立的神韻,永遠像個小土坡;畢竟,永字八法幾乎總結全了漢字筆畫結構,但沒解決筆畫少的問題……

其實大家也都發現了,雖然只學了簡體字,但看到繁體字報刊、書籍之類的,閱讀起來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困難和障礙,多讀幾遍就毫無阻礙。

就今天而言,真要恢復繁體字,不是做不到,一兩代人、幾十年時間足矣,但真沒有任何必要性!做到書簡識繁,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漢字的繁簡之爭:「挽救傳統文化,得恢復繁體字!」「亂灶龜鬱你寫寫看!」
    衍至當下,海內承平,溫飽無虞,人心思古,關於繁體字是否該「翻身做主」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早在2008年,就有鬱鈞劍、黃宏等21位明星,聯名遞交一份「小學增設繁體字」的提案,理由是保住「中國文化的根」。次年,僑領潘慶林更是直接公布《恢復繁體字》議案,倡議花10年時間,分批廢黜簡體字,恢復繁體字。建言獻策,此響彼應,社會眾說紛紜。
  • 再讀流沙河老先生《正體字回家》一書,對於漢字的繁簡之爭的看法
    中國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了。自民國以來,從上到下,就是爭議不斷的,但是又找不到根本可行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就是各說各話。社會發展到當下,國家海內承平,老百姓溫飽無虞,自然就會人心思古,恢復傳統文化的浪潮非常的高。關於繁體字是否該「翻身做主」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
  • 繁體字,其實就在你身邊
    In 1935,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first batch of simplified characters, 324 of them in total, but widespread use of them were delayed until the 1950s'.
  • 簡體字已經用習慣了,那麼繁體字有恢復的必要嗎?
    要說完整表意,肯定是繁體字更為優秀,甚至象形文字那是頂尖,但是我們要看時代的發展和需要,而一部分人喜歡繁體字,一些老人的知識結構基於繁體字,這也沒讓人家硬改,至於病態地叫囂著繁體字就是優秀,就是Bigger,那只是借著繁體字的由頭找找存在感,文化,雖然可以通過形式體現,但是所有的精神都是內容更為重要一些。
  • 馮小剛:保住中國文化,得恢復繁體字!易中天:亂灶龜鬱你寫寫看
    次年,僑領潘慶林更是直接公布《恢復繁體字》議案,倡議花10年時間,分批廢黜簡體字,恢復繁體字。建言獻策,此響彼應,社會眾說紛紜。更為人所知的吶喊,來自馮小剛、張國立。2015年3月4日,作為「社會賢達」,他們在會上公開呼告恢復繁體字,民間一片喝彩聲。
  • 恢復繁體字?將漢字筆畫減少到十畫以內的目標是否切合實際?
    還有人覺得要是漢字能再簡單一些,筆畫再少一些,就更好了,寫起來就更省勁了。可有人卻不這麼想,有人覺得簡化字不好,應該廢除,應該恢復使用繁體字。您聽到恢復繁體字這種想法,可能立馬就會皺起眉頭,會說:啥人這麼想啊?這不有病嗎?放著簡化的,寫起來省事的漢字不用,非要去用那些筆畫賊多,寫起來賊麻煩的繁體字,榆木腦袋啊?
  • 馮小剛易中天懟上了:挽救傳統文化,得恢復繁體字!易中天:亂灶龜鬱你寫寫看
    時至今日,大家也許都要問:到底有無必要恢復繁體字?恢復它,到底是重文化的表現,還是無意義的瞎折騰呢?而且,如今的繁簡之爭,還存在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那些奉繁體字為「正朔」者,貶低簡化字的動因,往往只是出於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自認為逼格高,而用簡體字是「沒文化」的表現。如此一來,繁簡之爭,一揚一貶之間,往往捎帶私貨,暗含著「文化正統論」之爭,流毒所至,常蔓延於海外人士。
  • 誰在呼籲恢復繁體字?亂灶龜鬱你寫寫看!
    衍至當下,海內承平,溫飽無虞,人心思古,關於繁體字是否該「翻身做主」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早在2008年,就有鬱鈞劍、黃宏等21位明星,聯名遞交一份「小學增設繁體字」的提案,理由是保住「中國文化的根」。次年,僑領潘慶林更是直接公布《恢復繁體字》議案,倡議花10年時間,分批廢黜簡體字,恢復繁體字。
  • 最好的方式是讀他的書,我和我愛的《正體字回家》
    次年,僑領潘慶林更是直接公布《恢復繁體字》議案,倡議花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更為人所知的吶喊,來自馮小剛、張國立。2015年3月4日,作為「社會賢達」,他們在會上公開呼籲恢復繁體字,民間一片喝彩聲。
  • 不好啦,繁體字、簡體字,又雙叒叕打架了!
    「頭」對「頭」說:你沒做美容嗎?怎麼長了小豆豆?「飛」對「飛」說:你要兩飛才能升上去,我可是一飛沖天。「壞」對「壞」說:我可以說「不」,你呢?「歷」對「歷」說:有實力,才能成為歷史的主人。「麗」對「麗」說:沒有鹿,我照樣吸引人。「長」對「長」說:你已經封頂,怎麼往上長啊?
  • 測字姻緣算命實例分析
    用漢字算命的方法稱為測字,也稱破字、相字,拆字。測字就是以漢字加減筆畫,拆開偏旁或打亂字體結構,加以附會,以推算吉兇。在姻緣算命和婚姻算命中,有時通過測字也可以看姻緣配對情況的。 下面介紹一個測字姻緣算命實例。一天下午,一女士離婚後聽說老師測字姻緣算命很靈,就寫了一漢字「見」,求測姻緣情況。
  • 馮小剛:想救傳統文化必須恢復繁體字,易中天回亂灶龜鬱會寫嗎
    如今,眾多文化界名人在呼籲恢復繁體字,從馮小剛:"想救傳統文化,必須恢復繁體字!"的吶喊,到易中天:"亂灶龜鬱會寫嗎 "的揶揄。 那麼,是這些文化人在借著"復興傳統文化的東風"譁眾取寵,還是真的到了摒棄簡體字之時,恢復昔日的繁體字勢在必行? 一、繁簡之爭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四大發明流傳至今,四大發明有兩個是與書寫有關,印刷術和造紙術,可見自古以來我華夏民族對於文化和書寫的渴望。
  • 測字、取名:用繁體還是簡體好?
    大陸用的都是簡體字,港澳臺用的是繁體字;其他國家的中文報紙大部分用的是繁體字,當然也有用簡體字的,比如新加坡。日前,從美國赴臺灣工作的汪女士一則微信引起了鄭博士的注意,她說:一臺灣朋友談大陸漢字改革,語驚四座: 「漢字簡化後,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裡無郎。
  • 公眾人物曾提議恢復繁體字和漢服,是否可以如願?
    當前,全民素質大大提高,應該恢復使用繁體字,保留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功能。第二,當前科技迅猛發展,電腦輸入法已經十分完善,許多人幾乎不再手寫漢字,每個繁體字可以由電腦敲出來,有效杜絕了繁體字難寫的劣勢。若恢復繁體字,並不會增加人工成本。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有人力挺繁體字,理由無外乎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繁體字不僅具有文化意義,還具有藝術的價值等等。有人則認為簡體字書寫便捷,辨識容易,符合現代語言文字的發展方向,應當在全世界的華人中大力推廣,甚至應該繼續簡化下去。
  • 臺大學集資開發「搶救繁體字」手遊
    大家好,全新一期的臺灣包袱鋪又開張了~我是經常利用K歌機會學習繁體字的麥霸撩叔~兩年前,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與一家科技公司共同開發了一款號稱「拯救繁體字」的手遊。如今,該項目已初具雛形,目前正在網絡集資。利用這個契機,研發團隊進行了一波強力宣傳和推廣,並表示,他們希望能捍衛繁體字,召喚文學魂。
  • 專家:研製"通用規範漢字表"時曾想恢復幾個繁體字
    這樣做不但衝擊了我們正常的語文課,還帶來教育環境的不安寧,對我們的基礎教育並非助力。  有的成語比賽,不是去講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而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啟發對手,成語裡有一個「九」,他用「十減一」去啟發,有一個「牛」字,他用「帶犄角的」的去啟發,把一個精煉、精彩、涵義深刻的成語搞得支離破碎,還有什麼傳播文化的意義?更有甚者,現在的廣告亂改成語成風。
  • 現代社會還有必要學習繁體字嗎
    前言:很多人都認為:現代社會主體使用的都是簡體字、主流使用的也都是簡體字,認為沒必要再學習繁體字了。筆者認為:現代社會還是有必要學習繁體字的,繁體字是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應該儘可能的學習繁體字。世界上多個地區依然使用繁體字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現代社會使用繁體字的人群很少了,使用繁體字的國家地區也很少了。其實不然恰恰相反,現代社會使用繁體字的人群依然很多,現代社會使用繁體字的國家地區也依然很多。平時我們的春聯對聯、書法篆刻、手書題詞使用的是繁體字,文物古籍、歷史古蹟使用的也是繁體字,姓氏異體字、特殊需要等情況下使用的也是繁體字。
  • 繁體字情侶遊戲名字,情侶繁體字遊戲名字
    有些人總是喜歡追求與眾不同,在現在這個簡體字的時代也有一些人喜歡追求不一樣的東西,比如繁體字做遊戲名字,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兩個字的情侶繁體字遊戲名字,一起來看看吧。82、緣噥 | 湢淺83、囀裑 | 蘺閞84、苝笙 ⑦ | 遖鳶 ⑨三個字的情侶繁體字遊戲名字很多遊戲玩家在給自己的遊戲起名的時候也喜歡使用繁體字,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三個字的情侶繁體字遊戲名字,喜歡可以進來看看。
  • 中小學生識讀繁體字?給學生增負,你的良心不痛嗎
    中小學該不該進行繁體字識讀教學?權威回復來了:①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②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③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目前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