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再炒天宮一號2018年將"撞"地球落點"無法預測" 專家闢謠

2021-01-18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圖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結構示意圖。(新華社記者 曲振東 編制)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2012年6月18日、2013年6月13日,天宮一號分別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環球網1月3日報導)針對所謂已「失控」的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於2018年「撞」向地球的炒作,西方媒體已炒過不知多少輪,而在2018剛開年,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網站等西方媒體再次炒這個讓中國人感覺很無聊的舊聞。中國航天專家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天宮一號失控是西方媒體的謠傳,它將受控墜落在南太平洋指定海域。

美媒的報導內容與前幾次如出一轍,甚至直接把去年10月的舊聞「復讀」一遍。例如強調,8.5噸重的天宮一號正加速下降,預計將於2018年墜入地球。儘管該飛行器的大部分結構將被再入大氣層過程中摩擦產生的高溫燃燒殆盡,但仍可能有部分殘骸砸向地面。這將給北緯43度到南緯43度之間墜落區域的國家和民眾帶來恐慌。文章無中生有地宣稱,「中國已失去對天宮一號的『控制』」「最終落點仍『無法預測』」,以此來渲染風險。

《紐約郵報》網站稱,天宮一號的大部分墜落區域都是海洋,但也有可能落在附近的人類居住區。只要萬分之一的殘骸落入人口稠密區,將會造成人員受傷或建築受損。更危險的是天宮一號攜帶的劇毒腐蝕性化學燃料等有害物質也可能會隨之墜落,將對墜毀點的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危及落區人畜安全。

相比之下,一些亞洲國家比西方媒體更冷靜。《南洋商報》網站報導稱,馬來西亞國家航天署負責人發布公告稱,天宮一號墜落在馬來西亞國境內的概率只有0.09%。他表示,「殘骸對包括飛行在內的地球活動帶來破壞的概率很低。」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航天專家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完成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只要是在受控條件下返回大氣層,是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的,而中國官方從沒有發布過天宮一號「失控」的消息,外媒的相關報導是謠傳。據該專家介紹,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完成飛行任務後一般會在地面控制下墜入南太平洋指定海域。該專家強調,中國在這方面已有一定經驗:

多年之前,嫦娥一號就曾在完成任務後受控撞向月球表面,中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飛行任務結束後經地面飛控工作人員決策,實施主動離軌,通過幾次降軌控制,受控墜落於南太平洋指定區域。而天宮一號也會採取這樣的模式,通過幾次太空制動,控制好它的速度以及相關軌道,而且天宮一號在重返大氣層過程中,大部分部件將會燒毀,燒不掉的部件才會受控墜落在南太相關海域,這個過程中並不會產生大型的殘骸以及劇毒物質,中國會最大程度降低對地面的影響。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後發現,該網站最新公布的天宮一號軌道狀態每周公告顯示,2017年12月17日至24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86.5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272.6公裡、遠地點高度約300.4公裡、傾角約42.85度),姿態穩定,形態未發生異常。記者還對比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前一周的軌道狀態,當時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89.1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278.7公裡、遠地點高度約299.6公裡、傾角約42.81度)。從這兩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天宮一號一直處於受控下落的狀態之下,中國相關機構也在密切關注該太空飛行器的狀態。

相關焦點

  • 日媒炒作天宮一號明年初將墜入大氣層 稱落點"無法預測"
    示意圖: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編制)(環球網9月21日報導)據日本Gigazine網站19日報導,最新預測稱,已完成任務使命的中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或將於明年1月前後一個月墜入大氣層。報導還用所謂的「中國對天宮一號已『無法控制』」「最終落點仍然『無法預測』」等說法來渲染風險。
  • 專家:天宮一號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 堪稱完美
    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就此正式謝幕。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邢強計算預計,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天宮一號殘骸有沒有可能墜落陸地?為什麼要採取無控方式回歸?
  • 再見,天宮一號:中國空間站將大概率於本周墜落地球
    據外媒報導,我國天宮一號太空站目前正以2.8萬公裡的時速環繞著地球大氣層飛行,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儘管地球大氣層和太空交界區域空氣稀薄,但這足以減緩其飛行速度。國外航天界人士表示,天宮一號很可能將於4月1日,也就是愚人節墜落地面。
  • 天宮一號掉哪兒各國都沒猜準 有必要打撈嗎?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天宮一號完美回家 殘骸墜入南太平洋
    專家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經計算預測,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或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一號殘骸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天宮一號」踏上歸途,那些憂慮不值一提
    在「天宮一號」圓滿完成預期任務後,狀態一直保持很好,在地面人員精心照料下,它在高度約370-400公裡的軌道上繼續運動,成功延長壽命2年。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終止了數據服務。打個比方,假設生活中的這個場景:你在自己家窗臺上看到鄰居正在小區裡散步遛狗,他始終在你的視線範圍內,你也能準確描繪出他的移動路徑,然而當你打他手機時,對面傳來的卻是「對不起,您撥打的用戶暫時無法接通」。「天宮一號」的情況就是這樣,我們無法遙控它,但是它也沒有亂跑,沒有失蹤,更沒有打滾,通過光學、雷達等方式完全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監控。因此,「天宮一號」並未完全失控,只是不能進行受控再入大氣。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熱層大氣:天宮一號命運的幕後推手
    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拍攝的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 | 圖源:Fraunhofer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中國航天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全面完成使命任務兩年後,再入大氣層,幻化成一道絢爛,散落在了南太平洋。
  • 專家解讀天宮一號再入疑問: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 堪稱完美...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會員、「小火箭」工作室創始人邢強表示,此次天宮一號再入堪稱「完美」,落區也正處於太空飛行器扎堆墜入的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區域。邢強計算預計,8噸左右的天宮一號,將產生1~1.5噸左右的殘骸墜入大洋。天宮一號殘骸有沒有可能墜落陸地?為什麼要採取無控方式回歸?就天宮一號再入的相關問題,航天專家向新京報記者進行了解讀。釋疑1:天宮一號為何採取無控方式再入大氣層?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微信公號製作)  北京時間4月2日8時15分左右,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完成使命,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它的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航天專家說,天宮一號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 我叫「天宮一號」,2年前我重返地球家園……
    兩年前的今天2018年4月2日我回家了我叫天宮一號你們還記得我嗎天宮一號發射在即,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月「天鏈一號03星」發射成功「天鏈」兄弟組成的天基測控網可以讓地面更長時間看到我2013年6月20日我變身為「太空教室」的那40分鐘在距離地球
  • 天宮一號墜入南太偏僻海域 長眠「太空飛行器公墓」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終結了幾周來部分外媒圍繞天宮一號命運的喧囂,這些媒體擔憂的、甚至是渲染的「失控太空飛行器威脅地球」的場景並沒有出現。
  • 中國天宮一號或失控墜落地球?專家說:NO
    近日,有報導稱中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原型天宮一號短時間內就要返回地球,因為「機械故障失去控制」,今年內就要墜毀在地球上。報導中還說:衛星撞地球將造成多少傷害呢?如果墜落在人口密集區就糟了!由於中國方面公開的資訊仍不透明,計算不出墜毀的衝擊力和位置,唯一可知的是墜落將發生在今年內,引起各國人心慌慌。這篇報導是極其不負責的,完且是唯恐天下不亂。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反駁。天宮一號發射升空「由於中國方面公開的資訊仍不透明,計算不出墜毀的衝擊力和位置,唯一可知的是墜落將發生在今年內,引起各國人心慌慌。」事實果真如此嗎?
  • 天宮一號為什麼會再入?會不會砸到人?這些問題你可能想知道
    航天的落點要怎麼預測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國外航天機構也曾做過多次預測,這些預測中,與最終天宮一號再入的時間和地點相比,有的「失之毫釐」有的「差以千裡」。 事實上,像這樣的大型太空飛行器自由再入大氣層時,落點預測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文/觀察者網風聞社區】最近(準確地講,是2018年4月2日0815時間),中國第一個實驗太空艙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進入近地軌道7年以後,終於「回來」了。你的名字傳誦千秋,你的功勳永垂不朽儘管天宮一號已化為傳奇逝去,但是此前圍繞於其的風波卻並未平息。
  • 專家析大型太空飛行器再入點預測:世界性難題 比預測洲際飛彈難得多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隨後,「天宮一號」接受了眾多小記者的視頻採訪。 以下,是文字實錄。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2018年4月2日,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將返回地球,墜入大氣層燒毀。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 荷蘭專家預測:地球將在50年後變成「烤爐」,人類可能將無法生
    但是地球的生態卻隨著我們的發展愈發的惡劣。在生物出現前,地球經歷了多次劇烈的自然演變,形成了我們現在生活得非常完善的的地球生態圈。但是隨著人類工業廢氣排放和能源消耗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地球的生態已經遭受了極其嚴重的破壞。荷蘭專家預測:地球將在50年後變成「烤爐」,人類可能將無法生存。
  • 天宮一號掉哪兒 為什麼各國都沒猜準?
    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誰都沒能預測準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