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為兩代帝師的翁同龢,與光緒情同父子,卻評價他「令人恐懼」?
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和光緒皇帝的關係非常親密。翁同龢是江蘇常熟人,他是鹹豐六年的狀元,還曾經當過同治皇帝的師傅,做過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後來擔任了軍妓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翁同龢在光緒皇帝登基的第二年,就受命教授小皇帝讀書,那時,翁同龢四十五歲,而光緒皇帝才剛剛四歲。翁同龢曾經當過同治皇帝的老師,同治皇帝就很喜歡他的講授。
-
翁同龢其人
其父心存,鹹豐朝時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後授讀同治帝。長兄同書、次兄同爵,均官至巡撫。同治四年,翁同龢接替父業,入值弘德殿,為同治師傅,前後教讀9年。同治駕崩,光緒繼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慶宮,教授光緒讀書。兩朝帝師,翁同龢享此殊榮。翁同龢中狀元後,曾暫代刑部右侍郎。著名的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就是經翁同龢之手查明真相,得以平反的。
-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關係到底怎樣?
在慈禧授權下,這場變法很快就成為歷史,一些倡導改革者也付出血的代價。所以我們不得不說一下,這位清朝最得勢的女人到底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咋樣?從1868年到1898年這三十年中,慈禧太后始終如一的是大清帝國最高掌權者。之後就兩個皇帝,一個小皇帝同治,一個小皇帝光緒,叫做同光中興。同光中興給中國帶來工業化的進步,城市化的發展,這都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
翁同龢算不算奸臣?
……翁同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所做作為該如何評價?「剛正不阿,大清正臣」的清流人設話說,江南的翁家,可是晚清時期典型的名門望族,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就曾是鹹豐和同治的老師,翁同龢也沒有給父親丟臉,鹹豐6年考中了狀元。
-
光緒皇帝為何對自己的老師恨之入骨?
翁同龢中狀元後不久,便被授予陝甘鄉試副考官的職務。此後翁同龢一連擔任科舉考官數十年,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還曾子承父業擔任同治、光緒兩位帝王的老師,成為文人士子爭相推崇的"清流"領袖。翁家也因此進入極盛時期,當時的人評價翁家父子是"兩朝宰相,再世帝師,三子公卿,四世翰院",妥妥的高門望族。
-
維新變法才開始,正是用人之際,光緒為什麼罷免帝師翁同龢?
不論是慈禧那一派的人,還是光緒這一派的人,其實很多少人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翁同龢的排擠。而且這個時候變法已經展開,翁同龢雖然看似支持變法,可對於變法之事,還不如康有為半桶水。翁同龢又仗著帝師的身份,隱有凌駕於光緒之上的架勢,這必然非光緒所樂見。
-
同治帝死因揭秘:翁同龢日記,揭露真相,竟和她有關?
同治帝在位時期並不是一事無成,唯一讓世人銘記的是同治帝做了件事以至彪炳史冊——作為皇帝接見外國使者。在宮廷之中,多數情況下,事設機密,很難搞清真相,就如同同治帝的死因一般。據《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同治帝在同治十三年駕崩於北京紫禁城中,享年19歲,但是有眾多疑點,以至世人還在相互猜疑,眾說紛紜。
-
帝師翁同龢:厲害了我的國,完蛋了我的官
這是指翁同龢向光緒帝推薦了康有為,並多次建議光緒帝破格召見,可5月26日光緒帝向翁同龢索要康有為的維新變法著作時,翁同龢竟然說康有為不在自己朋友圈,早拉黑這貨了。光緒甚是詫異,Why?翁說康不是好人,「居心叵測」,並解釋說這是最近讀了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後的新認識。5月27日,光緒帝再次向翁師傅索要康有為的著作,翁同龢依然是,皇帝,我沒加他好友哈。
-
翁同龢
清鹹豐六年(1856)進士,授翰林院修撰,先後為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歷官刑、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等。中法戰爭中,主張抗戰,並支持劉永福黑旗軍保衛疆土。中日甲午戰爭時,又力主抵禦外侮,反對李鴻章求和。後舉薦康有為,支持變法維新,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削職回籍;十月又被下令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歸裡後,隱居虞山西麓鵓鴿峰墓廬。困頓七載後病故。
-
翁同龢不給李鴻章撥款購買軍艦,奕訢: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錯人!
大概也正因為如此,在翁同龢死後,光緒皇帝對翁同龢極為反感,甚至到了痛恨的地步。 其實,翁同龢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光緒的老師,而且也是同治帝的老師,其在晚清時期的影響力可見一二。
-
戊戌年中,帝師翁同龢為何被罷官?沒別的,就恭親王臨終一句話
戊戌年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就在光緒皇帝下「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維新的第4天,翁同龢被罷回籍。說起翁同龢人生的轉折點,還得從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那天說起。那一天,是光緒皇帝下詔變法的第四天;那一天,是翁師傅六十九歲的生日;那一天,久旱而初雨,「簾外雨潺潺」,是個好兆頭。
-
為什麼光緒帝、恭親王、醇親王、翁同龢、李鴻章那些人那麼怕慈禧太后?
大清十二帝,入關前有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入關後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雖然不在其列,但我覺得她是個兼職皇帝,本來想兼三朝來著,最後只兼了同治、光緒兩朝,但是若跟那十二個較高下,排座位,我覺得十三人中,可以選出前六強: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慈禧。
-
若光緒一直討好慈禧,等到慈禧死後再變革的話能成功嗎?為什麼?
當然,百日維新的失敗,其實不是敗在慈禧手中,而是敗在了光緒自己的手中。光緒未變法前,滿朝文武除了死忠於慈禧的頑固派,其他大臣包括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封疆大吏都是支持光緒親政的,可以說光緒是眾望所歸。慈禧會歸政,多半是因為李鴻章、曾國藩等朝中重臣多是傾向支持光緒親政所帶來的無形中的政治壓力。
-
翁同龢在世時的士林評價竟然那麼不堪
而翁同龢站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帝黨中堅,自然也代表正義。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後世人評價往往各取所需,以政治立場來取捨。而在當世時,時人對一個重要人物,更著重於他的人品,他的功過。簡而言之,翁同龢是甲午之戰的重要推手。他如此做並非愛國,而是因為翁氏家族和李鴻章的私怨。據說是早年李鴻章在曾國藩幕府時,因為翁同龢之兄翁同書任安徽巡撫時,錯用苗沛霖,而擬稿參劾,翁同書幾乎喪命。
-
最後的士大夫翁同龢 國曆獨家
至此,世人方才知曉了翁同龢的死訊。此時,距離翁同龢開缺回籍已有6個年頭。自戊戌政變事發之後,他被判「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不準滋生事端,以為大臣居心險詐者戒」,直至去世,這項嚴厲的處分仍沒有撤銷。而據《申報》描述,翁同龢「彌留時,猶口吟感懷絕句一首,激昂慷慨,猶有心存君國之思焉」,令人唏噓不已。翁同龢是一個複雜的人。
-
同樣是傀儡皇帝,漢獻帝都敢暗殺曹操,為什麼光緒不敢暗殺慈禧?
漢獻帝是東漢的末代皇帝,也是傀儡皇帝,沒有實權。他本身能夠做皇帝就是董卓的功勞,可以說從他頭一天做皇帝開始,就開始了漫長的傀儡生涯。董卓伏誅後,又被他的部將給控制了,好不容易擺脫後,又開始依附曹操。可以說漢獻帝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
-
翁同龢:勉為其難的悲情政治家
後來又將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一事,也劃到了翁同龢的頭上,不過,這個早就被後人認證為子虛之事;所以,翁同龢還是替朝廷很背了些黑鍋。「翁同龢授讀以來,輔導無方,……至甲午年中東之役,信口侈陳,任意慫恿。辦理諸務,種種乖謬,以致不可收拾。今春力陳變法,密保康有為,謂其才勝伊十倍,意在舉國以聽。翁同龢濫保匪人,已屬罪無可逭。」
-
李蓮英在慈禧和光緒之間,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都幹過哪些事?
身為皇帝的光緒帝,如此屈尊等一個「閹豎」,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演習一完事,忍不住火氣的光緒帝便勃然而起,下令「廷杖李蓮英四十」。其實,李蓮英這樣做,有故意激怒和羞辱光緒的意思,目的就是為了擴大帝後之間的矛盾,只不過他沒想到光緒帝真敢讓他遭受皮肉之苦,所以挨了板子的李蓮英必然向慈禧哭訴,並添油加醋地妄稱皇帝對太后亦「有怨望之心」。
-
雍容肅穆 氣度恢宏 —— 翁同龢書法欣賞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今蘇州常熟)人。字叔平,號松禪,別署均齋、瓶笙、松禪、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因捲入「帝黨」與「後黨」的政治鬥爭被慈禧太后罷官。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間,處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他為當時轟動全國、百餘年來家喻戶曉的楊乃武與小白菜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
-
翁同龢勢力比李鴻章家族差遠了,戶部尚書更是沒權
作為封建社會官員,「個人恩怨」是必然的,但因為翁同龢的個人勢力沒有李鴻章家族勢力大。翁同龢不會以卵擊石。從家族勢力講,二人可不是差得一星半點兒。翁心存(1791—1862),歷任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授體仁閣大學士,同治帝的老師。但同治元年就故去了。翁同書(1810—1865)曾任安徽巡撫,1861年被曾國藩參劾後發配伊犁,1863年被留在甘肅都興阿軍營效力。1864年被封為四品頂戴,1865年去世後官復原職,諡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