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肅穆 氣度恢宏 —— 翁同龢書法欣賞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今蘇州常熟)人。字叔平,號松禪,別署均齋、瓶笙、松禪、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
鹹豐六年(1856年)考中狀元。同治、光緒帝師。翁氏在朝40多年,晚清政壇的重要人物。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參與了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以及對英、法、德等國的交涉和近代銀行開設、鐵路修建、新式大學堂興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他向光緒帝舉薦康有為等進步人士,被康有為譽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因捲入「帝黨」與「後黨」的政治鬥爭被慈禧太后罷官。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間,處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他為當時轟動全國、百餘年來家喻戶曉的楊乃武與小白菜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
清楊守敬《學書邇言》對這位雄視晚清書壇的巨擘稱許:「松禪學顏平原(顏真卿),老蒼之至,無一雅筆。同治、光緒間推為第一,洵不誣也。」譚鍾麟對翁字推崇備至:「本朝諸名家,直突平原(顏真卿)之上,與宋四家馳騁者,南園(錢灃)、道州(何紹基)、常熟(翁同龢)而已。」譚延闓、澤闓兄弟曾刻成《春及草廬藏翁氏墨跡》行世。
他深得顏真卿書法之精髓,寫出具有自己個性的書法藝術作品,從而形成了翁字的獨特書風,成為晚清頗具影響的書法家。翁氏晚年曾說「寫大字,始悟萬法不離回腕納懷,此外皆歧途。」所作行書,筆力沉鬱,氣度恢宏,別具雍容肅穆之致。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夠兼收眾長—特別是錢灃的方法—有時還摻入些北碑的體勢。把顏字和北碑打通了。這是翁同龢的特色。」
常熟博物館藏翁同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