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詩,是古往今來公認的詠梅絕唱。梅花,是文人無法逾越的「鴻溝」,梅花的高潔、傲立,幾乎讓每個詩人都為之癲狂。之前我們已經談過不少有關於梅的詩詞,今天再來欣賞一首「賦梅」詞,就是辛棄疾的《瑞鶴仙》。
雁霜寒透幕。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溪奩(lian)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豔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瑤池舊約,麟鴻更仗誰託?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聲畫角。
濃霜浸透了窗戶的帷幕,現在是月色朦朧,殘雪未融。梅花以結冰的溪水為鏡,想學人梳妝打扮,卻學不會人的半點嬌媚富豔之態。霜寒中的梅花,依然是玉潔清瘦,月光下,仿佛是一位籠沙佳人。若是梅花是在春風中盛開,它嫣然一笑,百花也亦失色。
寂寞啊,我的故鄉在哪裡?在雪後的園林,水邊的樓閣中。雖然有瑤池的舊約定,但書信該託付給誰捎去?蝴蝶們只知道尋桃問柳,南枝上的梅花開滿了也沒發現。黃昏下的梅花,也只能獨自傷心,獨奏到天明。
這是一首詠梅詞,在天寒地凍中,梅花盛開。在結了冰的睡眠上,梅花對鏡梳妝,卻還是那麼冰清玉潔,沒有沾染到人間的媚俗。溪奩是以溪水為鏡。「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這兩句是在描寫梅花的外表。「玉肌瘦弱」這是指梅花清瘦,蘇軾有詞曰「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龍綃」指鮫綃,傳說中海中鮫人織的一種名貴的紗,宋徽宗在《宴山亭》中寫道:「裁翦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不過宋徽宗當時寫的是杏花。「東風」指的是春風,梅花開在寒冬,這裡是辛棄疾在想像,想像春風中的梅花,回眸一笑,則百花失色。
「寂寞,家山何在?」獨自開在溪邊的野梅,它的故鄉在哪裡,在雪後的園林,水邊的樓閣。這是化用了林逋的《梅花》:「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才橫枝」。這一問,不僅僅是在感嘆梅花的失意,也是辛棄疾在感慨自己的失意。「瑤池舊約」,那是梅花和天上的仙人的一個約定,如今梅花還是淪落在這個地步。這種懷才不遇,恰恰指的就是辛棄疾自己,說的就是他政治上的失意。「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粉蝶太過輕薄,只知道尋桃問柳,根本擔不起重任,這樣的粉蝶,竟然還對盛開對梅花視而不見,甚至是不屑一顧。梅花無奈,也只能獨自傷心,吹奏《梅花落》的悽音。「畫角」指古管樂器。
辛棄疾是在借梅花來比喻自己,他的孤獨寂寞、失意無奈,都借著這首詞表現了出來。他是如梅花般清雅高潔的人,靈魂卻是寂寞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