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司馬懿,上方谷卻突下大雨,難道孔明也有出錯的時候嗎

2020-12-22 希望的燈不熄滅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表達了「不學無以廣才」的思想。出茅廬前,曾苦學二十餘年,才有「伏龍」之名,流芳千年。儘管沒人能做到精通所有方面的知識,但所謂「技多不壓身」,涉獵廣泛總有好處。

在我國歷史上,以「智」為代表的人物,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諸葛亮。文壇上有《隆中對》《出師表》和《誡子書》;文壇上有東吳口才,舌戰群儒,曹魏氣死王朗;軍事上有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科技上有孔明燈,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等等,即使沒有被《三國演義》神化,諸葛亮也不愧為三國之首屈一指的才人。

從27歲出茅廬,到53歲病逝,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蜀漢的四面楚歌而奮鬥,而這一次,蜀漢的勝利和失敗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仔細算一算諸葛亮一生所經歷的戰爭,就會發現他對火攻頗有心得。剛開始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在博望坡進行的。關羽,張飛,趙雲,劉備麾下的猛將,都對他頗有不服氣,不得已以劉備令劍威服眾人,將曹軍引入林中火燒之,大敗曹惇,燒掉了他的主帥。這場戰役不僅成功地擊退了敵人,為劉備贏得了安息之地,更贏得了關羽、張飛等人的尊敬,奠定了自己在蜀漢的地位。

博望坡之戰夏侯惇敗北後,曹操親自領兵伐之。諸葛亮假意放棄新野,撤至樊城,曹軍先鋒曹仁一見城內無人,便引軍入城。出乎意料的是,當夜,諸葛亮趁風,下令兵士在西邊、南邊和北邊三門放火,曹仁領亂軍往東門衝去,衝出東門後,又遇上趙雲、糜芳、關羽、張飛截殺,死傷無數。

《赤壁燒圖》

諸葛亮所有的火攻之戰,最著名的還是赤壁之戰。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諸葛亮、周瑜也少有聯手,趁曹操用「索連舟」,黃蓋以苦肉計詐降,用幾十艘裝滿易燃物的小船衝撞曹軍的船隻,還有諸葛亮「借」來的東風,風助火,燒得大敗曹軍,曹操更是割須棄袍而逃,被稱為百萬的曹軍死傷大半,最後只有幾十人隨曹操返回。這一戰役為三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諸葛亮的作用不容忽視。諸葛亮一連三次用火攻敵,也是俗語「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由來。

提到諸葛亮七擒孟獲,也有用火攻擊敗刀槍不入的藤甲軍的情節。這是諸葛亮火攻制勝的經典戰例。可是這個世界畢竟沒有百試百靈的辦法,諸葛亮再聰明,再善用天時地利,也有失敗的時候。計算錯的對象正是他的人生敵人——司馬懿。

曹魏之所以能夠多次抵擋得住諸葛亮的進攻,一方面是因為蜀國後方糧草運不過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司馬懿始終守住了天險。建興十二年(蜀漢)春(公元234年),諸葛亮再次帶兵35萬人駐守祁山,司馬懿在渭水一帶部署四十萬人,雙方大舉決戰。戰爭期間,諸葛亮用計策將司馬懿引進了一個葫蘆狀的山谷——上面是谷地,當司馬懿全軍入谷後,諸葛亮立即將谷地堵住,並投入火把引燃乾柴,從而引燃早已在谷中埋藏的火藥、乾草等。

正在司馬懿以為自己和兩個兒子都要戰死此處時,上圖穀雨突然下起了大雨,司馬懿只好順利殺掉了自己。他曾經這樣感慨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是司馬懿真的因為運氣而逃出生天嗎?劉備明明精通天文,善於預測天氣,為何他沒料到火燒司馬懿時,上方谷地就下起了大雨,這是天意,還是諸葛孔明的失策,還是另有隱情?事實上,這也是因為諸葛亮對地理知識的欠缺。

上谷兩旁地勢高、中間低,極不利於空氣流通。谷內一旦著火,靠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與上方的冷空氣碰撞,相差過大,形成強對流風,同時柴草等燃燒產生的煙塵又為水蒸汽提供凝結核心,加快谷上水汽的凝結,形成了狂風驟雨、大暴雨的景象。所以,這次逃出上方谷地而生,並不算是司馬懿的幸運。

真應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的是,戰爭剛結束不過幾個月,諸葛亮便積勞成疾,與世長辭。在追擊的過程中,司馬懿雖然掉下了「死諸葛驚走活仲達」的笑話,但也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對手。雖然蜀漢有名將姜維,但畢竟在地位、信任君王、調兵遣將等方面都不如諸葛亮,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也沒能繼承父業。諸葛亮死後二十年,司馬氏便輕視蜀漢,邁出了一大步。

《警世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書至時而恨少,事至時而知難。」諸葛亮已是才華橫溢,但還存在著未曾涉獵的知識盲區,何況是普通人。所以「活到老,學到老」是很重要的,不要等到急需某一方面的知識時,才發現自己對此一無所知。

相關焦點

  • 上方谷火燒司馬懿,天降大雨時,諸葛亮為什麼不放箭?
    這一戰,司馬懿屢戰屢敗,形勢對蜀漢一片大好。尤其是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誘敵之計,被困上方谷,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火灼燒,幾乎絕望。如果不是天不佑蜀漢,突降大雨,司馬懿及其魏軍就交代在上方谷了。有三國迷們提出疑問,天降大雨時,為什麼諸葛孔明不放箭?下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簡要分析如下。
  • 諸葛亮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為何大雨過後後,卻阻止部下追殺?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一生都在貫徹這一為人原則。諸葛亮一生戰功赫赫,少有失手,上方谷一戰是他最大的敗筆。諸葛亮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時,本以為勝券在握,但是沒想到天降大雨。瓢潑大雨將火熄滅,諸葛亮卻阻止部下用箭射殺司馬懿,於是司馬懿逃之夭夭。神機妙算諸葛先生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幼年時跟隨叔父在荊州定居。
  • 上方谷之戰,為何諸葛亮不將司馬懿圍剿?難道真是因為一場大雨?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註上方谷之戰,為何諸葛亮不將司馬懿圍剿?難道真是因為一場大雨?三國時代,在以曹操、劉備等人為代表的老一輩梟雄落幕以後便沒有之前那麼精彩了,而這段時間唯一的亮點就是在西北戰場上,孔明和司馬懿兩位頂尖選手展開了多次巔峰對決,他們兩人,一攻一守,將戰爭的智慧發揮到了極致,雖然我們知道最後的結果是司馬懿贏了,但並不代表他就更強,其實孔明在曾經有一次絕佳的取勝機會,那就是上方谷火燒魏軍,可惜突然下起大雨澆滅的山火,司馬懿也得以逃脫。
  • 上方谷之戰,孔明火燒司馬懿,卻突然下雨,諸葛亮真輸給了天意?
    上方谷之戰,諸葛亮火燒司馬懿,卻突然下雨,諸葛亮真輸給了天意?
  • 諸葛亮於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為何大雨滅火後,阻止部下用箭射殺?
    其實未必,很多時候戰爭真的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若少了運氣的成分,很可能會慘遭敗北。在《三國演義》的描述裡,諸葛亮是一個直通神靈的謀士,他可以掌握天象變化規律。可正因為他極度相信上天旨意,做事謹小慎微,不會逾越半點界限,他未能扶持阿鬥興復漢室。奠定蜀國失敗的是與司馬懿在上方古的一戰。在這一戰中,諸葛亮於上方谷火燒司馬懿,卻在大雨滅火後,阻止部下用箭射殺。
  • 孔明坐鎮上方谷火攻司馬懿,天降大雨後,為何阻止部下用箭射殺?
    我們都知道,在打仗的時候,光靠武將是不足以百戰百勝的,謀士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各路勢力都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也都籠絡了很多屬於自己的謀士。後來到了三國時期,有些謀士的名氣聞名天下,比如曹魏手下的荀彧、郭嘉、司馬懿;東吳孫權手下的四大都督;巴蜀劉備手下的諸葛亮、龐統、法正等等。
  • 上方谷之戰,諸葛亮火燒司馬懿時突降大雨,他為何不放箭?
    上方谷之戰是諸葛亮北伐戰役最經典,最接近勝利的一場戰爭。
  • 諸葛亮精通天文,又可以呼東風,為何火燒上方谷時沒能算出大雨?
    司馬懿這一招確實管用,堅守不出,就是拼國力,而蜀漢與曹魏相比,國力肯定是要稍弱的。迫於無奈,諸葛亮決定使出計謀,將司馬懿引入上方谷,一把火燒死司馬懿,則曹軍群龍無首,容易被打敗。
  • 陷入上方谷絕路,司馬懿靠天降大雨死裡逃生,諸葛亮為何失算?
    這其中,最有可能取得戰績的一戰是諸葛亮首次北伐,出其不意的攻打曹魏,當時雍涼之地震動,天水、南安等直接投降,而已馬謖失街亭結束,此後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姜維都無法給曹魏造成巨大威脅。但是在演義中,諸葛亮曾經把司馬懿逼入上方谷絕境,而姜維則把司馬昭圍於鐵籠山。當然,這樣的優勢並沒有對歷史造成有意思的改變,畢竟屬於演義情節。
  • 諸葛亮沒有燒死司馬懿,只因為說了這樣一句話
    說起三國裡諸葛亮最後的最大對手就是司馬仲達,老司馬和諸葛亮那是百年不遇的天敵,諸葛亮出師北伐唯獨最鬧心的一個人就是司馬懿。為了能把老司馬給弄死,這諸葛亮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了。用了很多的計策,出師北伐了十年但是最後卻竹籃子打水了。既然說諸葛亮神機妙算,那為什麼最後卻失敗了呢?
  • 火燒上方谷,如果諸葛亮成功的除掉了司馬懿,那北伐能否成功?
    如果諸葛亮真的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父子,那真的是給當時的曹魏給予了巨大的打擊,以三國演義的設定來看,當時的曹魏沒有人能阻擋住諸葛亮,諸葛亮的北伐是真的可以成功的!具體原因請看下方分析!火燒上方谷在三國演義中,火燒上方谷發生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期間。
  •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上方谷」,在歷史上真有其事嗎?
    在滷城大敗的司馬懿狂奔六十裡,退回上邽,再也不敢出戰了。諸葛亮再次包圍祁山堡,主力追司馬懿到上邽,兩軍再次進入對峙。但形勢已經逆轉,因為諸葛亮提前破壞了上邽的屯田,魏軍就地補給困難,大量糧食必須從幾百公裡外的關中運送而來,但是去年關中大旱,糧食歉收,曹真伐蜀,又消耗掉了不少軍糧。
  • 諸葛亮火燒魏軍30萬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主公且放寬心」,然後孔明在博望坡設下埋伏,把夏侯惇引入埋伏圈,舉火燒之,魏兵死傷大半,夏侯惇倉皇逃走。第2把火是火燒新野。夏侯敦被燒得大敗而歸,曹操大怒親自領兵討伐新野。第3把火是著名的火燒赤壁。火燒赤壁不完全是諸葛亮的功勞,孫劉聯軍殺得曹操屁滾尿流,魏兵死傷達十萬之眾。第4把火是火燒葫蘆谷。
  • 諸葛亮絕未料到一場對流雨救了司馬懿的命!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率35萬蜀軍將士北伐中原,魏軍都督司馬懿也調集兵馬準備迎戰。諸葛亮一邊積極備戰,一邊親自察看戰場地形。當他來到渭河以南,發現上方谷地形特殊,心中大喜,立刻想出了一條妙計。 原來,上方谷位於兩山之間,入口狹窄,只能容一人一馬通過。而谷內地勢低洼,能容納上千人。
  • 上方谷之戰,諸葛亮再怎麼神機妙算,也鬥不過天
    三國時期,九州大地狼煙遍地,各路諸侯紛紛趁勢而起,以此來成就各自的一番事業,所謂的亂世出英雄,諸葛亮與司馬懿可謂是那時當之無愧的頂尖謀士。諸葛亮利用軍糧將司馬懿和大軍引入上方谷內,然後立刻命人封鎖谷口,用火燒之,眼看全軍就要覆沒,但是卻突降大雨,將大火澆滅,這個時候司馬懿趁其不備逃出了谷口,致使諸葛亮無功而返。
  • 諸葛亮每天吃飯三四升,司馬懿:孔明不久於人世
    公元234年,諸葛亮發動了人生最後一戰,大舉伐魏。這一戰前期,蜀軍非常順利,和魏軍的作戰中屢戰屢勝,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尤其是上方谷之戰,諸葛亮將司馬懿父子三人引入包圍圈,採用火攻之計,差點將魏兵燒成灰。然而,天降大雨,司馬懿逃出升天,丟了渭南大營後,便下令無論諸葛亮如何挑釁,都禁止出戰。
  • 諸葛亮臨死前一戰,差點燒死司馬懿,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被神化過的人物,赤壁之戰時,擺神臺借來東風,才讓周瑜的火攻之計成功,把曹操的水軍燒得個一乾二淨;之後又攻略荊州、益州,北上與曹操爭奪漢中。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關羽率軍北伐,可惜被東吳孫權背後「捅刀子」,兵敗被殺。
  • 諸葛亮火燒幾十萬藤甲兵都不皺眉頭,為什么子午谷奇謀卻讓其難受
    諸葛亮前半生一直在為劉備創造基業,從未出世時給劉備提供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決策,到跟隨劉備之後火燒博望坡、幫助周瑜借來東風等等一系列鞠躬盡瘁的事基本上諸葛亮都做完了,甚至在七擒孟獲的時候,諸葛亮做了一生中最為傷天害理的事——火燒藤甲兵。諸葛亮當時在和天賭,就賭一把劉禪能夠將大漢光復。
  • 諸葛亮把司馬懿圍困在上方谷,為什麼不殺,真是因為下雨嗎?
    而在魏國諸葛亮遇到了他一身的大敵,雖然司馬懿並打不過諸葛亮,但是他的死守政策成為諸葛亮北伐路上的一大絆腳石。而諸葛亮裡北伐勝利最近的一次就是上方谷之戰,好不容易就能將大敵司馬懿消滅,之後魏國中人並沒有人可以擋住北伐的大軍。但是天降大雨使得一切計謀都變得沒有了意義。
  • 諸葛武侯徵戰一生,火攻頻繁,為何在火燒藤甲兵時說必損陽壽?
    無論是評書演義還是有關漢末三國的正史,孔明善於用火攻是最為出名的人物沒有之一。據統計孔明的火攻歷史有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軍、火燒上方谷共五次,其中火燒赤壁中孔明是策劃者,周瑜是實施者,細算起來孔明有四次半用火。除去火燒藤甲兵,其他四次無一不是與曹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