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評書演義還是有關漢末三國的正史,孔明善於用火攻是最為出名的人物沒有之一。據統計孔明的火攻歷史有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軍、火燒上方谷共五次,其中火燒赤壁中孔明是策劃者,周瑜是實施者,細算起來孔明有四次半用火。除去火燒藤甲兵,其他四次無一不是與曹魏有關。博望坡、新野、赤壁三把火,更是燒掉曹操數十萬大軍,那為何諸葛亮不說「損陽壽」之事。其實這也很好理解!
首先就是站的立場不同了,站在蜀漢的立場上,曹操是欺君罔上的奸賊,是漢室的大敵。而劉備身為漢室皇叔,是漢室正統。曹操的兵馬都是奸賊的幫兇,對他們動手,用再惡毒的手段,也不為過。即使燒死的幾十萬曹軍裡存在無辜的人,但他們選擇做了曹魏亂臣的幫兇,就等於站在正義的對面,即使火攻有傷天和,但在諸葛亮眼裡這一時之痛,之是為了換來長遠的國泰民安,所以下令火燒他們不足以憐惜。更何況何況當時劉備身為最小的諸侯根本沒能力與曹操硬鋼,而曹操一派就是數倍與劉備方的兵力,也只能只能用計謀應敵,所以燒死他們完全沒有負罪感。
而反觀火燒藤甲兵一戰,孟獲一黨本身就是雲南大山裡的土著人。他們並不像曹操那樣是要代漢自立,僅僅是威脅到了蜀漢的國家穩定。加上本來就是土著,是當地的地頭蛇,怎麼可能願意受到禮法約束。所以他們並不是諸葛亮必須消滅的仇敵,而是諸葛亮想要收復安撫的子民。尤其藤甲兵,一開始並沒有參與造反,只是被孟獲搬來做救兵,可以說沒什麼大罪。雖然陣前交鋒本來就有死有傷,但畢竟燒之不忍。
其次火燒藤甲兵不止是一次戰役,更是一次亡族滅種的戰爭,只此一戰烏戈國被完全燒絕了,孔明火攻當中最毒狠的兩次戰役其中一次就是火燒藤甲兵。在翻看孔明的火攻歷史中,火燒上方谷和火燒盤蛇谷是兩次不留活口的毒計,要知道自古兵家講究「圍三開一」目的是網開一面給對方不想打仗的士兵留出活路,也是為了防止對方絕地反擊。但是上方谷和盤蛇谷根本沒有留出活口,屬於一條毒計。
只是上方谷的司馬懿比較幸運,天降大雨得以活命。但是藤甲兵卻沒有這麼幸運了,藤甲兵作戰雖然英勇,但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藤甲遇到烈火等於自帶汽油桶,燒起來真是十死無生。更關鍵的是土著人兵民一體。藤甲兵是烏戈國所有的,3萬藤甲兵幾乎就是這個國家的所有成年男性全部的總和。所以也就是說,諸葛亮在盤蛇谷一把火,不僅打贏了戰役更是直接烏戈國就絕種了。滅人種族,這確實是比普通的戰場殺人更大的罪孽。
所以總的來看,雖然武侯徵戰一生,火攻頻繁,但其他幾次在他看來都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手段,唯獨火燒藤甲兵是屬於自己人鬧彆扭,卻下了死手,而且將較與別的火攻,火燒藤甲兵更狠更毒,直接導致了烏戈國絕種了,孔明正是出於這樣的心態才感慨出「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