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為帝,建立了三國之一、繼承東漢的漢朝政權。不過由於各種原因,劉備和諸葛武侯建立的漢朝政權在歷史上有四個名字,分別是:西蜀、蜀國、蜀漢、季漢。
「西蜀」和「蜀國」是從曹魏和西晉立場出發的名稱,因為他們不承認劉備建立的政權為漢朝。蜀漢則是相對中立的名字,綜合了雙方的立場。那麼劉備和諸葛武侯建立的漢朝為什麼會被稱為「季漢」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劉備和諸葛武侯一生都認為自己建立的漢朝政權是西漢和東漢的正統繼承者,從來沒有放棄統一天下的志向。按照劉備和諸葛武侯的想法和立場,他們肯定是不接受「蜀漢」這個名稱。
「季」在古代表達順序的時候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是「伯仲叔季」,也就是第四或者老四的意思。不過漢朝在季漢建立之前只有西漢(前漢)和東漢(後漢),「季漢」的「季」肯定不是第四或老四的意思。
第二種是「末代」或者「最後」的意思,比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有一首樂府詩名叫《漢之季》,這裡的「季」就是「末年」的意思。按照這個意思,「季漢」就是「最後的漢朝」,應該是最接近劉備想法的名稱。
另外,「季漢」最早出自《三國志》收錄的《季漢輔臣贊》。不過在三國之後的官方史書和傳統文獻中,劉備建立的漢朝政權基本被稱為「蜀」或者「蜀漢」,「季漢」是近現代才逐漸興起並使用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