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三兄弟分別報效了三個不同國家,其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2020-12-23 老wu侃國學今用

諸葛三兄弟分別報效了三個不同國家,其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有個哥哥諸葛瑾可能你們在電視劇中也聽說過吧?你知道他們還有個堂弟叫諸葛誕?這諸葛三兄弟還分別選擇了報效不同的三個國家,而最後的結果又會是怎麼樣呢?下面給大家細細說來。

一。《世說新語》中關於諸葛三兄弟的介紹

[原文]: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①。

[注釋]弘量:宏大的氣量。[譯文]諸葛謹和弟弟諸葛亮以及堂弟諸葛誕都有很大的名望,各在一個國家任職。當時,人們認為蜀國得到了其中的龍,吳國得到了其中的虎,魏國得到了其中的狗。諸葛誕在魏國,和夏侯玄齊名;諸葛謹在吳國,吳國朝廷官員佩服他的寬宏大量。

二。諸葛三兄弟各自概況

三國時期,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稱為「龍虎狗」。這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被稱為龍;諸葛瑾報效東吳,做了孫權謀士,被稱為虎;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被稱為狗。

諸葛三兄弟

諸葛亮(公元181——公元234年),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曾隱居於鄧縣隆中,並讀了大量的書籍,結交名士,品評時事,人稱其為「臥龍」。207年,在徐庶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幫助自己,實現統一。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即著名的「隆中對策」,劉備的迅速崛起,都是與他的規勸和具體幫助分不開的。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任丞相。223年,劉備死,劉禪即位,諸葛亮被加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輔佐劉禪,治理蜀國,死後追諡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

2.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由於孫權姊婿弘諮的推薦,諸葛瑾才正式成為孫權帳下的一員,從而邁上仕途。

222年,孫權受封吳王,封諸葛瑾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同年,孫權稱王,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諸葛瑾

諸葛瑾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其子諸葛恪也在東吳官至太傅。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

3.諸葛誕(?~258)三國時期魏將,字公休,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豐之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堂弟。初以尚書郎為榮陽令,累遷御史中丞尚書,是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徵東大將軍。與夏侯玄、鄧颺、田疇友善,俱有聲名,並稱為四聰。

各為其主

甘露元年(256)冬天,東吳欲進攻徐堨(今安徽含山西南),諸葛誕力量足以應敵,但為保護自己,他請求朝廷派兵十萬助守壽春,又要求加固沿淮的防禦工事。朝廷暗中得知諸葛誕對朝廷心存戒惕,念其勞苦功高,便想調他入京任職,哪知詔書到,諸葛誕更加恐慌,遂舉兵反叛。

三。不同的選擇,同樣的結果

諸葛三兄弟在三國紛爭的時代,選擇了分散投資不同的三個國家,應該沒有多大風險性(畢竟雞蛋還是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好),不管哪個政權一統天下,都不影響諸葛家族的發展。那麼這樣的選擇達到了他們起初的目的了嗎?又給他們帶來了怎樣的結果呢?

隆中對策

1.諸葛亮遇到了劉備,成為蜀漢的奠基人物,在劉備去世後,年紀輕輕的諸葛亮就已經執掌蜀漢軍政大權,先後主持多次北伐,然而在五十四歲時因為長期操勞而病重,最後一命嗚呼。

臥龍山

2.諸葛瑾在孫權稱帝後,擔任東吳大將軍,領豫州牧,在東吳政權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諸葛亮在蜀漢的影響力。在夷陵之戰期間,蜀漢與東吳開戰,由於諸葛瑾與諸葛亮的關係,有人詆毀諸葛瑾與蜀漢暗通曲款,孫權表示,我與諸葛瑾是神交,不是他人所能挑撥的。241年,諸葛瑾病故,死時六十八歲,死前命人葬禮應該簡單進行。

3.諸葛誕長大的時候,諸葛瑾與諸葛亮已經在東吳和蜀漢都闖下一片天地,按照道理來說投靠他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諸葛誕還是依靠自己的實力,在曹魏政權打拼出一片天地。後來因不滿司馬師兄弟擅權,在壽春地區招兵買馬,蓄養死士,遭到司馬師的忌憚,想要將諸葛誕調入京城再對其動手,諸葛誕於是在壽春發動叛變,結果兵敗被殺,而且被夷滅三族。

綜上所述:諸葛三兄弟一致選擇為不同的國家打工,卻都沒有達到他們起初的目的,只是得到了同樣的結果:精忠報國但壯志未酬。

四。留給後人的啟迪

諸葛三兄弟這種「不同的選擇,同樣的結果」的事實,留給後人的啟迪如下:

1.要想找理想的工作且爭取良好的地位,必須要自身努力,根據實際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老闆。

2.既然選擇了服務對象,就一定要忠心為主,即便是親戚,也要不詢私情,公而忘私,應該遵守職業道德,鞠躬盡瘁。

3.要想善始善終,不中途而廢,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態與健康的體魄做保證,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對作者上述的觀念你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討論交流!

相關焦點

  • 諸葛三兄弟分別效力於魏、蜀、吳三大勢力,為什麼沒成最後贏家?
    那麼小的那些給大世家子弟效力的世家子弟,他們則會把他們所有的人脈分別派遣到他們所認為有前途的不同勢力當中。不僅諸葛亮三兄弟分別效忠魏蜀吳。荀彧家族叔侄兄弟不也效力於袁紹和袁術兩方陣營當中嘛。這樣一來不管是哪一方諸侯獲勝,他們都會是最後的勝利者。這也是他們必勝的不二法門。
  • 諸葛家族有三兄弟,為什麼分別投靠了不同的人?三人結局怎麼樣?
    諸葛家族確實有這三兄弟,分別為蜀漢丞相諸葛亮、東吳大將軍諸葛瑾以及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三人分別投效魏蜀吳且對三方的貢獻不同,因此南朝劉義慶在《世說新語·品藻》中評價這三兄弟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 諸葛亮還有兩兄弟,三人為何分別投靠了三個不同的國家?有何目的
    而在東漢末年,由於混亂,天下三分為三個勢力。東漢滅亡之後,三勢力就正式的建立成了三個國家。而這三個國家分別為:魏國、蜀國、吳國。 而在三國之中,最出名的莫過於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了。他聰慧過人,幫助蜀國贏得了非常多的豐功偉績,而他的一些計謀,後人也都學習效仿。然而諸葛亮還有其他兄弟,而這兩個兄弟的謀略都和諸葛亮一樣,只不過沒有諸葛亮有名而已。
  • 諸葛家族三兄弟又為什麼被稱為「龍虎狗」?
    被稱為「龍虎狗」的諸葛家族三兄弟都是三國時期的人物,有的更是有著赫赫威名。這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親兄弟)以及從弟諸葛誕(同族兄弟)。諸葛三兄弟「龍虎狗」之稱,出自《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 三國時期,為何諸葛家族三兄弟分別投效魏蜀吳?大家族的智慧不得不服
    然而我們都只知道諸葛亮,卻不知諸葛家其實是有三個兄弟的,他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在東漢末的時候,諸葛家族其實是琅琊望族,但凡和琅琊沾上邊的,那必定是才智雙絕的人,所以諸葛家在當時的名聲也是十分響亮的。 諸葛亮去做了劉備的軍師,但他的哥哥諸葛瑾卻效力於孫權,而弟弟諸葛誕卻身處於曹營,難道他們兄弟三人也反目了?其實不然,他們三人的感情非常好,至於三人分屬於三個不同陣營,其實是有原因的。
  • 諸葛家族三兄弟為何要分侍三國?都效忠一方勢力,豈不是更好?
    2021-01-15 12:56:40 來源: 麵包的小跟班 舉報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三個兄弟分侍三國
  • 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有諸葛兄弟,有人在背後操控嗎?答案一目了然
    有細心的讀者發現,在魏蜀吳三家勢力中,諸葛三兄弟分別效力三家。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有諸葛兄弟,是有人在背後操控嗎?答案一目了然。諸葛亮是三兄弟中最有才能的一個,他受劉備三顧茅廬的禮遇,出山輔佐劉備,幫助劉備得了荊州,又拿下了益州,建立了一番基業,可以說是成就了劉備的創業夢想。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是超越了五虎上將。
  • 諸葛三兄弟,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誰的後代更牛呢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前言導語聊到三國,我們就不得不說下諸葛亮這個「千古名相」,而在三國時期,不光諸葛亮的名聲很大,諸葛家的三兄弟但是小編既不想聊諸葛亮,也不想聊司馬懿,因為這兩人盛名在外,沒有人不知道,今天要跟大家聊得是諸葛三兄弟的後代如何。
  • 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個陣營,是有人在背後安排嗎?答案很明顯
    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個陣營,是有人在背後安排嗎?答案很明顯 諸葛家族出了三位了不起的人物,分別是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 《世說新語》中說:「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這裡「龍」指諸葛亮,「虎」指諸葛瑾,「狗」指諸葛誕。
  • 諸葛三兄弟分投三國,是兄弟失和,還是諸葛家族早有預謀?
    提起諸葛亮,大家都會記得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那個「決勝千裡之外」的臥龍,那麼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為孫權門下,從弟諸葛誕在曹魏做將軍,諸葛三兄弟分投三國,各為其主,又是什麼原因呢?有人要說了,人各有志。此話不錯,人的志向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從史冊上來看,諸葛三兄弟全都出仕為官,諸葛亮主內政,諸葛瑾、諸葛誕主謀將和前鋒。即使三人同為一主,也有自己發揮的餘地;他們兄弟三人卻為何各自挑選了不同的主公呢?公元192年,諸葛亮12歲時,諸葛瑾19歲,這一年他們的父親諸葛矽去世;兩年後,叔父諸葛玄收養了諸葛亮及其弟妹,兄長諸葛謹則是帶著繼母去江東討生活去了。
  • 諸葛瑾和諸葛均,作為諸葛亮的兄弟,為何分別效忠吳國和魏國?
    諸葛亮還有兩兄弟,他們家不像司馬家族一樣一起輔佐一個君主,而是分別效忠吳國和魏國。或許很多人以為是三兄弟鬧矛盾,其實這才是諸葛家族真正的高明之處。蜀國得其龍諸葛亮是家中的次子,天賦最高。歷史評價諸葛亮三兄弟,認為蜀漢得其龍。東吳得其虎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玄曾經做過豫章太守,諸葛瑾出仕後諸葛玄推薦他到豫章任職。當時孫策正在進攻江東,諸葛瑾想北上投奔曹操,恰好淮南袁術封住了從江東到中原的道路,諸葛瑾在廬江停頓半年。孫策拿下吳郡後優勢很足,大有一舉平定江東的能力,諸葛瑾隨即前去投奔,但不受重用。
  • 三國時期,諸葛亮三兄弟為何要投靠三個不同的陣營?
    漢武帝設立察舉制的目的,就是想要各地州府不分貴賤給國家推薦各種人才。這個制度開始是可以的,給國家確實推薦了些人才。可惜到後面,慢慢地被門閥世家大族控制。到了三國時期曹丕登位,接受了九品中正制。從這一刻開始,寒門被徹底阻擋了為官之路。官員一直都被門閥世家所壟斷,形成門閥政治。在隋唐科舉制出現之前,士族家族佔據了中國政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諸葛亮三兄弟被稱為龍虎狗?他們分屬魏蜀吳,是為了分散投資麼
    三國時期,諸葛三兄弟,被稱之為龍虎狗,其中龍指的當然是臥龍諸葛亮,而虎指的則是江東重臣諸葛瑾,至於狗就比較特別了,指的是曹魏的諸葛誕。這三兄弟,雖然屬於同宗,都是琅琊諸葛氏的同宗兄弟,甚至於諸葛瑾和諸葛亮還是親兄弟。可是他們卻分別投效了三個不同的國家。
  • 太湖三胞胎攜手參軍報效國家
    9 月17 日,兄弟三人一同穿上軍裝,從徐橋鎮實訓基地出發,正式走進軍營,報效祖國。面對軍營生活,三胞胎滿懷信心。三胞胎兄弟乍看上去,長相、身高、體型幾乎一模一樣。據徐橋鎮實訓基地的教練介紹,他們身體素質都很好,三人訓練成績名列所在班的前三名。
  • 《新世界》中三個「門」,卻也寓意了三兄弟的最終結局,細思極恐
    《新世界》中三個「門」,卻也寓意了三兄弟的最終結局,細思極恐!這三兄弟前往掮客兼特務柳如絲家裡耍橫,但卻被對方派軍隊直接把三人全部抓走了,當時徐天還想囂張一下,但險些被槍斃,當然劇情肯定不可能就這樣結束,三個人在廣場被冷凍了一會之後,看管他們的士兵離開,而金海也是提出三人出來試探一下,分三個門回家,分別是南池子,午門,天安門。
  • 十國中有三個兄弟跟趙匡胤三兄弟類似,卻得到了不同的結局
    五代十國是一個戰亂紛繁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真正實現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狀態,五代由於說的比較多,也都比較熟悉了,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最後被趙匡胤收入囊中,建立了大宋王朝。
  • 報效造句和解釋_報效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報效(bào xiào)。近義詞有:酬謝,效力。報恩效力;酬謝。[郭沫若《南冠草》:「將來國家需要你,總要有好的身體才能夠報效國家。」][巴金《滅亡》:「結果商會會長報效了二十萬元軍餉,買回了自己底自由。」]報效參考例句:1、我們要立志報效祖國,為國爭光。2、我長大以後也要學班超投筆從戎,報效國家。
  • 諸葛亮三兄弟,一龍一虎一狗,誰的後代更牛?可惜不是諸葛亮
    古代的門閥士族總喜歡兩邊下注,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家人,兄長諸葛瑾在東吳做官,諸葛亮在蜀漢做官,弟弟諸葛均在曹魏做官,三人分別為各自的勢力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儘管後來蜀漢和東吳被殲滅,但諸葛氏依舊存在,甚至因為能幹頗受朝廷重用。
  • 諸葛亮「龍虎狗」三兄弟,蜀得龍、吳得虎、魏得狗,為何無一善終
    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也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到了諸葛亮這裡,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官三代了。因為諸葛亮的父母都離世的早,所以他才跟隨叔父諸葛玄到了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便在隆中隱居了起來,後來也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