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山
據廣西新聞網報導,近日,賀州市警方偵破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追回在賀州出土的被盜掘文物21件。
這起案件中,被盜文物年代久遠、數量眾多,其中3件甚至是廣西首見的珍貴文物,是研究廣西「越文化」的重要物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研究和文化價值。試想,如果案件不破,它們淪為「價格昂貴的古玩」流入市場,對於歷史文化而言,將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近年來,隨著線下的古玩收藏、古物投資不斷升溫,與文物有關的違法犯罪新聞也屢見報端。一方面,文物高昂的市場價格,使文物交易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吸引一些人鋌而走險;另一方面,線上流行文化對公眾的錯誤引導,也誘導相當一部分人對「盜墓獵奇」「一夜暴富」存有嚮往和衝動。
一段時間以來,線上各類「鑑寶」節目盛行,其中的一些節目打著介紹歷史文化的名號,實際上卻圍繞著文物價格大做文章,標榜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文物價格、突出「撿漏」「以小博大」等買賣文物的過程,給觀眾造成「買賣文物是發財之道」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以盜墓為題材的小說、影視、遊戲作品興起,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無形中激發了無知獵奇者的犯罪衝動。其中,盜墓小說成為網絡文化的一股潮流,「摸金校尉」「土夫子」成為一些年輕人的偶像,「摸金符」「洛陽鏟」成為流行符號,光怪陸離的虛構世界,吸引不少現實中的模仿者。一些作品名為「探墓冒險」,實際內容卻是介紹盜墓「方法論」。
2017年,湖南警方曾偵破一起大型盜墓案,盜墓者身份主要是迷戀盜墓小說者和鑑寶節目人。其團隊成員遍及9省30多個市,作案多起。他們通過網絡集結在一起,組團流竄各地盜挖古墓。這起典型案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線上盜墓文化對文物犯罪的影響力。
對於盜墓、倒賣文物等犯罪行為,必須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予以嚴厲打擊,決不手軟、決不姑息。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流行文化對文物犯罪的「煽風點火」。打擊盜墓,不僅要在現實中與犯罪分子較量,還要把戰場延伸到線上,與宣揚盜墓和文物犯罪的不當觀念進行較量,還原盜墓行為的犯罪本質,打消人們對盜墓等文物犯罪不切實際的想像,同時普及文物保護的法律常識,講好保護歷史文化的故事,從根源上遏制文物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