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扎什倫布寺

2021-02-07 日喀則旅遊



在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我跟隨著轉經轉佛塔的藏族人民,在行走中期待著我的遇見:這裡,有著500多年歷史,全國六大黃教寺院,有世界最大的銅鑄強巴佛,57間經堂,3600多間寺院建築,常駐寺中修習800多位喇嘛,絡繹不絕前來朝拜的虔誠信眾和遊人們。



扎什倫布寺,也稱「吉祥須彌寺」,是西藏日喀則最大的寺廟。寺廟位於日喀則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格魯派的「四大寺」。這四大寺又與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並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寺院依山而築,佔地面積達十五萬平米,層層疊疊的寺舍經殿,深邃曲折的巷道,可以讓人走到腿軟。

同行的朋友感嘆:這不光是一座寺,還是一座城。



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皮膚黝黑的藏民們,繞著白塔周而復始的轉經。

很多人辛苦勞碌,把勞動所得換成錢物後,然後一路磕長頭前往他們心目中的佛的所在地,除了給自己留下少部分生活必需品,剩下的大部分錢物捐給佛教寺院。在他們的心中,信仰是生命中唯一的目標,所有的家庭生活、種作放牧等等最終都是為了敬獻給佛。



信仰的力量,可以讓信的人內心無比強大。



扎什倫布寺裡的僧舍、碎石道,古樸厚重。



停下來歇腳的老阿嬤,和一隻背對著我的貓。



沉思中的藏族老阿嬤。在西藏,經常看到很多的藏人,走路時身形佝僂,一瘸一拐,但是不影響他們堅定不移的轉經,磕長頭。



放下簡單的行囊,盤坐地上念頌經書的白髮老者,不知道從何而來,風塵僕僕。



誦經聲中,閉目養神的貓。



枝杈交纏的古樹下,行走不停的人。



強巴佛殿,殿裡就供著世界最大的強巴銅佛像,佛像高26.2米,肩寬11.5米,腳板長4.2米,手長3.2米,中指周長1.2米,耳長2.8米。殿內不讓拍照,各位自己想像吧。



大殿周圍的僧舍。



寺裡的窗戶都裝了布簾用來遮擋高原強烈的日曬,窗裡暗黑,風吹簾動,空曠神秘。



跟隨遊客進殿,一縷陽光亮瞎人眼。



精美的壁畫,雕飾。



大殿門口地面鑲嵌著佛教的萬字行符號,用的是綠松石和各種寶石,經年累月,磨的光亮。



拄拐的老阿嬤坐在階梯上休息。

高大雄偉的佛殿建築。



寺院後山轉經的藏族人民。



在高處可以望見日喀則城。



行走不便的轉經阿嬤,後面跟著小孫子。



擦肩而過的喇嘛和藏族人民。



最具藏傳佛教風格的佛殿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重疊交錯的建築。



寺院的宮牆依著山勢將整個諾大的扎什倫布寺圈成獨立的城堡。



手持經筒,目不斜視,步履蹣跚,執著前行,是虔誠的藏族人民們不變的形象。信眾的世界,是簡單而專注的世界。在這旅途中,在紛紛擾擾的塵世,我遇見了諸多有堅定信念的人。



在光影斑駁的僧舍巷道裡,也許下個轉角,會是另一種偶遇。



簾幕重重的後面,有怎樣非凡非俗的人生?



措欽大殿,是扎寺的主殿也是最大的建築,位於寺院的中間位置。迴廊式的經堂包圍著中間的小廣場,這是寺院節慶和佛事活動的中心,也是喇嘛們辯經的地方。



大殿底層大經堂中主供釋迦牟尼鍍金佛像,高3米,是由四世班禪為其師喜饒僧格而建。據說像體內有釋迦牟尼的舍利,還有根敦珠巴的經師西繞森格的頭蓋骨以及宗咯巴的頭髮。



主供佛像兩側為佛祖八大佛像。底層左側是1461年由阿里古格王出資修建的強巴佛殿,強巴佛高11米,兩側為四世班禪親手塑制的觀音和文殊像。



庭院中間豎立著高大經幡。



避開嘈雜的遊人,我獨自在寺中遊走,窄巷深深,靜寂無人。



遇見曲康吉,也就是四世班禪的靈塔殿。四世班禪羅桑曲吉(1567——1662)的這座靈塔殿堂,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時間,於公元1666年建成,靈塔高11米,花費黃金2700餘兩,白銀3.3萬兩,銅7.8萬斤,綢緞9000餘尺,此外,還有珊瑚、珍珠、瑪瑙、松耳石等共7000多顆。



在石階上坐下來,打開手機搜索扎寺的內容,才知道,作為格魯派寺院,扎什倫布寺有著嚴密的層級和管理制度。扎寺設三級組織。最基層的一級為彌村,較大的彌村也稱康村,是按僧人家鄉的地域劃分的。第一彌村約有100名僧侶,由其中資歷最老者任長老並設執事委員會,管理一般事務。



若干彌村組成一個扎倉,各扎倉有自己的佛殿、僧侶和轄屬的土地、牧場、房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扎倉有顯密之分,札寺的鐵桑林、夏爾孜和吉康是研習顯宗經典的扎倉,阿巴扎倉是密宗扎倉。



扎倉的主持人藏語稱作堪布,一般須由考取「格西」學們的喇嘛,並經西藏地方政府任命才能充當。

小巷子深處,呼吸老師和小喇嘛邂逅。



管理全寺的最高一級機構是喇吉,由首席委員一人和若干名委員組成,下設分管寺院莊園、財產、財務等僧官數名,格貴二人,翁哉一人。



堪布會議廳的最高首領是班禪在師,由其總理後藏政教大權。其下是堪廳首席長官扎薩喇嘛,代表班禪大師理政。班禪大師和堪廳扎薩喇嘛也是札什倫布寺的最高領導.

粗粗的了解了扎寺,繼續前行。路過的黃教喇嘛,頭戴著黃色雞冠帽。



拐進一處小院,有位喇嘛抱著貓微笑著,還給我留下了微信號,讓我回來把他和貓的照片發給他。

回來以後給了他照片,然後時不時的可以在朋友圈裡看到他發的佛教圖文,只是全藏文字,咱看不懂。



迎面的牆面窗口,有年輕喇嘛埋頭玩著手機。



大如鍋盔的門鐺



資深的老喇嘛。



來來往往



步履匆匆,厚重的老牆與步子輕快的喇嘛

天邊的白雲,似乎就掛在寺院的屋角。



炙熱的陽光,灑滿扎什倫布寺



黃昏外出歸來的喇嘛。

逐漸散去的遊客。

回復空寂的寺院。

這時,如果有歌聲,應是呢呢喃喃的梵音,在我們緩緩遠離的身後縈繞。高原的晚風拂過,帶著淡淡的藏香氣息,一如佛的不舍,和送行。

相關焦點

  • 《西藏地平線》: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是中國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寺院,位於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明正統十二年(1447)由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興建。後四世班禪羅桑確吉堅贊加以擴建。寺中錯欽大殿可容2000人誦經,殿中有釋迦牟尼像,兩邊有根敦珠巴與四世班禪立像。大殿兩側為彌勒殿與度母殿。寺的西側有大彌勒殿,高30米,甚宏偉。
  • 天空之巔西藏行(十七)——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今天我們在日喀則遊覽了藏傳佛教寺院扎什倫布寺等景點。      早上9點出發,經過江孜縣中心,「英雄城」的紀念碑巍然屹立。     我們立即遊覽了藏傳佛教寺院扎什倫布寺。       到四世班禪羅桑曲吉擔任扎寺池巴(住持)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從此,扎什倫布寺成了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須彌」。
  • 當扎什倫布寺遇上避暑山莊……
    為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避暑山莊」展於9月16日在承德博物館開幕。此廟成為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之後又一座「班禪駐錫之所」,又稱「班禪行宮」。河北梆子《六世班禪》劇照而此次展覽,就以六世班禪在承德覲見乾隆帝為主線,以其在承德的活動為重點,集中展示了保存在今天的承德避暑山莊及須彌福壽之廟、北京故宮博物院、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等地的大量相關珍貴文物
  • 扎什倫布寺|歷代班禪駐錫地,後藏的心臟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是西藏永恆的明信片,如果非要選出一座可與之媲美的建築,也許就只有扎什倫布寺了。有人說,扎什倫布寺是後藏的心臟。確實如此。此後,歷代班禪大師大多居住在扎什倫布寺內,扎什倫布寺也就成為了班禪啊大師的駐錫之地。扎什倫布寺 · 文 物扎什倫布寺是西藏地區少數幾個保存較為完好的寺院之一,寺內保存了大量完好的西藏地區古代佛教藝術珍品。
  • 拜謁扎什倫布寺!不遠千裡,追尋的究竟是什麼?
    拜謁扎什倫布寺來源:衛輝慢生活 青山拜謁扎什倫布寺是很久就有的願望,地處偏遠加上高原路途艱難,一直無法成行。適逢到拉薩遊玩,仍惦記著扎什倫布寺,終於找到了機會。日喀則的名氣來自扎什倫布寺,那是班禪的行宮,是黃教最有影響力的寺院。扎什倫布寺由一世達賴喇嘛修建,最初的一百多平方米的佛堂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四世班禪壯大發展了寺院。那麼達賴喇嘛創建的扎什倫布寺,怎麼扯上班禪喇嘛了呢,這要從宗喀巴大師說起。
  • 十一世班禪參加扎什倫布寺高級辯經
    中新社日喀則10月15日電 題:十一世班禪參加扎什倫布寺高級辯經中新社記者 路梅近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協西藏分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扎什倫布寺參加高級辯經活動。
  • 扎什倫布寺
    四月初的周末,沿著珠峰路騎小黃車西行三公裡就是著名的扎什倫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西藏的四大寺院、中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它座落在城西尼色日山東面,前面是廣闊的扎寺廣場。扎寺背後的山又叫吉祥須彌山,寺也稱吉祥須彌寺,須彌山,佛教裡傳說中的大山,張老師的個性籤名「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見微知著,小中見大,很是有水平。
  • 身處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藏傳佛教的重要寺院,堪比布達拉宮
    人們說起西藏,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布達拉宮。但其實,在西藏,佛教寺院多如牛毛,與布達拉宮地位平等的並非沒有,比如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寺是中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與拉薩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青海塔爾寺、甘肅拉卜楞寺並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到西藏旅遊的,多停留在了拉薩或者去了海拔較低的林芝,向西的話最多也就是去看看羊卓雍措,很多人不知不覺中就把日喀則給忘了。日喀則是西藏西南最大的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
  • 扎什倫布寺文創品牌扎什吉彩精彩亮相2020中國服貿會
    扎什吉彩受邀亮相西藏.日喀則展臺,這是服貿會西藏唯一的展臺。坐落在日喀則城西尼瑪山東面的扎什倫布寺,為歷世班禪大師的駐錫地,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西藏的四大寺院之一,是西藏重要的佛學、文化藝術中心。扎什吉彩是扎什倫布寺的唯一文創品牌,傳承三個世紀,面向世界,傳承藏文化古老技藝,傳播藏族精湛藝術,傳遞扎什倫布寺的吉祥祝福。
  • 扎什倫布寺的其他打開方式| 遺產擷英
    今天就我們帶著這些入藏的背景知識,一起走進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扎什倫布寺。對藏傳佛教略有了解的童鞋一定知道,扎什倫布寺是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與拉薩三大寺(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並稱格魯派四大寺。扎寺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由一世達賴根敦朱巴大師主持興建,該寺自四世班禪後成為日喀則乃至後藏地區的宗教和政治活動中心。
  • 扎什倫布寺造像在清乾隆朝宮廷的特殊地位——以「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展出的兩組造像為例
    圖一 銅無量壽(或無量光)佛像扎什倫布寺藏扎什倫布寺,坐落於今天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始建於1447年
  • 走進扎什倫布寺之前,這份佛像文化知識請裝進兜裡!
    走進扎什倫布寺主持修造佛像時九世班禪大師才三十一歲民間傳說大師精通大小五明有著極高達藝術修養如今扎什倫布寺精彩絕倫的金剛舞隨著後藏黃金時代的開啟扎什倫布寺成為新的藝術中心開始向各地輸送精美的「扎什琍瑪」作品 03
  • 〓北京保利丨封面〓首博「黃春和」老師撰稿「馬逸風」老師精彩講解丨17世紀西藏扎什倫布寺密集不動金剛
    故宮博物院的部分藏品上附有三世章嘉國師「認看」(相當於鑑定)記錄的黃籤,黃籤上的記錄一律稱此類造像為「扎什琍瑪」,意為來自西藏扎什倫布寺的銅造像,其中「扎什」為扎什倫布寺的簡稱,「琍瑪」意為銅。如上舉銅鍍金金剛亥母像上就附有如此記錄的黃籤(圖4-2)。
  • ...乾隆|須彌福壽之廟|扎什倫布寺|嘎巴拉|天母|班禪額爾德尼|臺北...
    中國西藏網訊 六世班禪羅桑•貝丹益喜是傑出的藏傳佛教領袖、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公元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禪赴京朝覲拜賀乾隆皇帝70大壽,這是自康熙皇帝冊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之後,第一位進京朝覲的班禪,是五世達賴喇嘛進京朝覲之後又一富有深遠歷史意義的盛事。
  • 上汽榮威冠名贊助《須彌福壽:扎什倫布寺遇上避暑山莊》展
    近日,上汽榮威正式宣布支持並冠名贊助「故宮博物院 承德避暑山莊 慶祝紫禁城600年《須彌福壽:扎什倫布寺遇上避暑山莊》展」。此展由故宮博物院、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扎什倫布寺、承德市文物局聯合主辦。是去年年底作為故宮博物院拉開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展覽序幕的「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的續展之一。故宮與承德避暑山莊,一個被稱為清朝的「冬宮」,一個被稱為清朝的「夏宮」,兩宮是歷史文化交匯共鳴的代表。
  • 一路向西——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那天來的時候,剛好遇上了藏曆15,這裡可謂是人山人海,都是來朝拜。據說這天是「窮人節」。我們跟隨著藏民一路順時針的方向走著。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是在轉山。真難為了我的體力。爬山真是件體力活。
  • 班禪駐錫之地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周圍築有宮牆,宮牆沿山勢蜿蜒迤邐,周長3000 多米。寺內有經堂57間,房屋3600間,整個寺院依山坡而築,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陽,殿宇依次遞接,疏密均衡,和諧對稱
  • 世界最大鍍金銅佛:扎什倫布寺強巴佛
    直到現在,扎什倫布寺以及強巴佛的莊嚴和肅穆還歷歷在目,儘管在一年之後的今天才發出了這期節目,但我認為一點都不晚。來到扎什倫布寺,一定要去朝拜那座氣勢恢宏的大佛,在寺院西側有一座高達三十米的宏大殿宇,這就是節目開頭提到過的強巴佛殿,藏語叫做「強巴康」,強巴佛就是漢地佛教的彌勒佛。在佛教中,強巴佛是掌管未來的未來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視。
  • 故宮院刊︱六世班禪東行前乾隆宮廷與扎什倫布寺的交往
    初看之下,它們無論是開臉形象、身體造型以及蓮座的雙層蓮瓣、上層蓮瓣中央凹下的樣式,還是鎏金厚重的工藝特點,以鑲嵌松石為主的裝飾風格等,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扎什倫布寺造像的特徵;但考究細節又會發現:無量壽佛雙手捧寶瓶為珊瑚製成;五葉佛冠鑲嵌寶石為水晶、紅寶石;背光火焰紋的處理更為規整、柔和,背光上也嵌飾了松石,且所有造像使用的松石色澤均一,質地極佳。這幾點則是很難在習見之扎什倫布寺造像中看到的。
  • 十一世班禪在扎什倫布寺舉行佛事活動
    圖為十一世班禪回抵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攝影:王淑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西藏分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從拉薩回抵日喀則扎什倫布寺,舉行了一系列佛事活動。圖為十一世班禪在扎什倫布寺禮佛 攝影:王淑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十一世班禪朝拜了扎什倫布寺主要佛殿並在扎什倫布寺為廣大僧眾傳授和開示《納唐百法》隨許密宗灌頂,在扎什倫布寺觀摩僧人《因明學》顯宗教法立宗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