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是在提到消費的時候,卻還不如美國3.3億人所擁有的消費能力。很多人都以為消費能力和人數是有關係的,其實不然,GDP總量擺在那裡,1個人消費和10個人消費,其實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不過這一次,我們主要來談談兩國居民的消費問題。
其實我國居民不是沒有消費能力,而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消費能力被房子所「剝奪」了。這些年來,房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在提升,而且房價也是越來越高,在人們的支出構成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房地產,也就是說,我國居民其實是比較喜歡買房子的,那麼,美國人又喜歡在什麼方面消費?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去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59672億美元,而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高達62375.57億美元,差距不是很大,僅有2703億美元。但是從美國的消費品構成來看,美國的食品消費僅有7699.77億美元,而零售消費高達54675.8億美元!你也可以理解為,美國居民更偏向於購物。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3.3億人的消費能力要超過我國14億人了。一般來說,美國的居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轎車,有些家庭可能還不止一輛,而我國,雖然汽車的普及率也非常高,但是當下買不起汽車的人還是比較多的。而且美國的「貧困居民」的檔次和我國也不一樣,我國居民如果貧困,那就真的是貧困,而美國居民的貧困,可能還能跟得上一個普通收入的家庭。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人均GDP就是我們的幾倍,看待貧窮的標準當然也就不一樣了。其次,美國的居民根本沒有儲蓄的習慣,而且非常喜歡超前消費,我國的超前消費觀念就是從這些國家傳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的主導觀念是存錢,而美國居民的主導觀念是消費。
最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美國居民其實不需要為了房子而發愁,美國的佔地面積和我國是一個級別的,但是人口數量卻只有3.3億人,他們的房子再怎麼炒,也沒有辦法炒上去,你可以理解為他們壓根不缺房子。換句話說,如果按照我國的房子數量來看,僅僅需要向3.3億人提供,那麼房價還會高嗎?
所以美國的居民更熱衷於購物消費,而我國居民在購物消費者一方面,也不是沒有興趣,而是沒有能力。很多人買一套房子就已經感覺到壓力巨大了,更不要說消費了。如果不考慮我國的房價,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可能就會是另外一個量級了。
總的來說,美國居民的消費能力的確很高,但這是有原因的,而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單單只是房子這麼簡單。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