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所有的90後:不要再依靠這4類人了,我們長大了

2020-12-23 情感大師約翰格雷

導讀:忽然發現,90後已經30歲了。我一直以為,自己還是眾人獨寵的孩子。歲月不饒人,當發現自己快30歲的時候,心裡更多的是傷感、還有孤單和寂寞。

每當自己一個人獨處時,就開始懷念各種美好,那些曾經的兄弟,已天各一方。曾經懵懂無知的少年時代,再也沒辦法回去。每每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之時,我開始深刻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能再依靠別人了。也想告訴所有的90後,這4類人,我們不要再依靠他們了。

第1類:家人和親戚

他們照顧我們30年了,也拼不動了。有很多回憶會欺騙我們,我也常常想著,我的父親還是壯年,但看到他們的時候,心在發顫。他們老了,開始變得嘮叨了,對我們的責備也增加了。

在外面打拼的日子,我很懷念這些場面,想被他們責罵,想再被父親追著打。但回不去了,言語成為他們的戒尺,話多顯出他們的無奈。

是啊,我們都長大了,他們打不動了。而我們隨時能打過他們,歲月催人老,父母開始承受老去,開始變得依靠我們。那些我們記憶中的親情,也開始淡化了。我們只會彼此祝福對方,因為生活,不得不分割。

就算我們再苦,依然有孝敬的能力,我們長大了,不要再依靠他們了,而是可以給他們依靠了。想家就常回去看看,有能力了就給他們付出。

第2類:曾經的老師

讀大學的時候,總能想起來,給高中的老師發簡訊,每到教師節、春節、重陽節,都想著能聯繫一下他們。但現在不同了,我們上班了,開始有自己的生活了,老師終將在回憶中抹去。

這麼說有點殘酷,可仔細想一想,縱使有千般感恩,可現實終究不允許。我們無法再次回去,坐不進去那個課堂,也無法再跟他們頂嘴。可離開他們,我們懂得了珍惜,這些老師,成為我們人生中的標杆。走過去,我們註定要找下一個標杆,畢竟人生總得往前看。

曾經的老師,我們依靠不了他們,我期盼著有一天,能在老師上課的時候,站在教室門口,等他下課。而我只想看一看他,或許再送張卡片。我們長大了,但依然想過來謝謝你。

第3類:過去的死黨

我們都有自己的朋友,從小到大,一起穿開襠褲的,一起在外住校的,一起上過晚自習的,還有大學裡一起瘋過的。這些死黨,我們也靠不上他們了,因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都在面臨難關,分不出力量照顧別人。

我們都很期盼,能一起吃頓燒烤,再追一次女生,還能戲弄一下老師。但我們回不去了,青春的回憶能伴隨我們一輩子,但不會再有第二次。

不要再依靠他們了,想哭的時候一個人回房間,想笑的時候發個朋友圈。生活註定會有一些孤獨,熬過去就是一種成長。

第4類:沒長大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完全的童年,需要被人照顧,需要得到關懷。在成長過程當中,或許在某個時間點,停止了成長,那個沒長大的自己,一直在伴隨著我們。

那時候知道,把自己這一面展現出來,可以求得安慰,可以被人關注。但現在不同了,我們長大了,需要成熟。那個留在心裡的小孩子,如果他出現了,你就照顧一下吧。

把曾經的自己當弟弟一樣對待,照顧他,也是幫助自己堅強。

90後們,我們長大了,告別懵懂無知的少年,迎接成熟勇敢的成年,享受當下的時光,是對我們最好的沉澱。愛惜光陰,一起成長,我們都是追夢人。

你是90後嗎?有沒有想對自己說的話?歡迎來留言!

本文由江佐媒郎原創,關注我,帶你一起學知識!

相關焦點

  • 90後單親爸爸帶4歲女兒騎行拉薩,送給女兒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作為父母,需要定力和智慧,想想我們的童年,記憶中有很多美好的細節和朦朧印跡.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經歷,陪伴孩子成長是一種幸福。最近,網絡上一位90後單親爸爸引起很多人熱議,這位奶爸帶著4歲的女兒騎車去拉薩,歷時71天,行程4139公裡,送給了孩子一個不一樣的童年生活。
  • 「90後」的湖北戰「疫」故事:我們長大了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福州4月13日電 (黃鴻峰 葉秋雲)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上下勠力同心、決戰疫情,福建派出多批次醫務人員支援湖北,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共派出385名醫護人員,其中有120名是「90後」。圖為高磊寄語。
  • 堅挺的90後說:「我們長大了,這次換我們來保護你們。」
    現在還有人抱著那麼多的偏見來對待這個逐漸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的90後嗎?他們不僅親手撕掉了時代給他們貼上的標籤,更是向所有人證明了,只要社會需要,他們也會是社會最堅實的力量。洛陽的4名90後女護士,在到達武漢的第一天,就統一剃了光頭。「看著光光的頭髮是有點不習慣。」90後的她們,本該留著一頭飄逸的長髮,穿著漂亮的長裙,和閨蜜在一起喝著手中的奶茶的。
  • 鄭州市中心醫院閆芳:90後的我們一夜長大
    河南的青年群體,對夢想的執著與努力,造就了這片熱氣騰騰的中原大地。映象網特推出《向上吧!河南青年》五四青年節特別策劃,以「戰『疫』青年」「河南好人青年榜樣」「青年企業家」等青年人為主,以「靠譜青年」「有志青年」「敢夢青年」等為關鍵詞,探索河南新青年的精神內核。
  • 夜讀丨送給所有很累的人!
    一堆的數字,逼著我們前進,一堆的責任,逼著我們背負。小的時候,我們想著人生痛痛快快活一回,長大了才明白,所有的痛快,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我們以為的順風順水,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背負沉重。而如今,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看見的不是我們依靠的人,而是依靠我們的人。甭管夜裡有多麼輾轉難眠,早上都必須生龍活虎。甭管心裡有多少苦水難咽,人前都必須雲淡風輕。人到中年,沒有人能代替你,生活的種種,我們必須得學會自己背負,自己勇敢!
  • 這是一隻屬於海洋的腕錶,送給所有熱愛遠航的人
    海魂·向死而生  「現在有氣象預測,我們航行一般都可以錯開或者繞過海上的風暴。但是德雷克海峽終年狂風怒號,掀起長達十米二十米的巨浪,激烈拍打著船隻。萬噸輪船,也像是一葉扁舟。大自然的力量,從來不是我們人類可以抗衡的。」  「最危險的時候,我已經做好了和船一起沉入海底的準備。
  • 仁戰酒:90後長大了,酒桌文化還能「苟延殘喘」嗎?
    然而,作為世界三大酒文化發源地的中國傳統酒文化,真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嗎?  本文將帶你回顧在中國泱泱五千年的傳承當中,逐漸被遺忘的真正的「酒文化」......  變味兒了的「酒桌文化」  前段時間有個很熱門的話題一度衝上熱搜:90後長大了,酒桌文化還有存活的土壤嗎?
  • 【Uncle drew】永遠不要看不起那些不起眼的人,送給所有熱愛運動,並有夢想的人.
  • 這「4方面」可以看出,不要拒絕長大!
    這「4方面」可以看出,不要拒絕長大! 1.情緒的穩定性 情緒情感是對於外界而做出的一種態度體驗,我們的情緒會依靠外界的情景去產生或者轉移,而這種體驗的產生是基於你對於事情的看法和意志而產生的
  •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擊戰中 我們看到90後、00後長大了——最美...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擊戰中,我們看到90後、00後長大了——最美青春勇擔當  多難興邦。舉國「戰疫」中,有一群人格外閃亮——他們面容還稚嫩,卻爭先「逆行」;他們肩膀欠寬厚,卻勇挑重擔。都說他們是「蜜罐」裡泡大的一代,可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充分展示出責任與擔當。
  • 不要讓子女從事這3類工作,給再多錢也別幹,堅持再久也沒前途
    因此有很多剛畢業出來的大學生就像隨便找個工作應付一下,但是,即使是現在就業困難,家長也決不能讓孩子從事這幾個行業,即使再多的錢都不能做!1.對自己身體健康有害的工作有些人,年輕時,拿生命換金錢。等到你老了,拿錢換命,那是最不划算的。體質好,本身就是比最大的財富。
  • 男女比例失衡嚴重,00後出生的這類男孩,長大後很容易娶不到媳婦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現在90後的婚姻基本上處於一個尷尬期女性少男性多,而女人結婚意願還是普遍比較低的,因此儘管90後已經到了適婚年齡,但是結婚的人數卻一直呈現出一個走低的趨勢,近幾年來結婚概率也一直下降。
  • 何為長大:只因明白需依靠自己從「心」開始
    ,有的人說:「當自己發現身邊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時候,發現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感覺自己好像長大了。」,從這些答案不難看出來,很多男人長大的過程,往往都是在經歷過一些困苦和煎熬,突然之間就長大了!就好像自己頓悟了一樣,心裡很突然的在那一瞬間就明白了。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所以,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得意了!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 90後:我們長大了,這次換我們上!
    17年前的春天,非典肆虐,那個時候90後大多都在上小學,是祖國的新希望。17年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有這樣一群90後,他們積極響應號召,主動回到各自崗位,積極投身戰「疫」一線,爭當疫情防控「急先鋒」,彰顯了新時代年輕幹部的新擔當新作為。
  • 戰「疫」中最美的90後:我們長大了 讓我們守護你們
    夏家衝社區「90後」們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組成戰「疫」一線的青春方陣。「90後」社區工作人員沈慧在小區出入口測量、登記出入人員體溫。你們現在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2月28日晚上八點,沈慧在社區簡單地吃過晚飯後,又開始在轄區逐一排查。「苦嗎?苦!難嗎?難!但是再苦再難都要上。苦是一種擔當,難是一種修煉,敢於到『吃勁』的崗位上鍛鍊,成長才不會缺鈣,青春才能無悔。」沈慧笑著說道。
  • 90後這代人是被無數神作餵大的
    對於90後來說,這無異於是令人驚喜又感慨的消息。 90後,是被魔法世界和神奇寶貝環繞著長大的一代人,帶著這些幻想,等待那隻送來霍格沃茨入學通知書的貓頭鷹,也等待成為被選召的孩子。 而在這些兒時的夢想逐漸遠去的2020年,這兩則消息,就好像是來自遙遠童年的一束光,來拯救並不順心的今天。
  • 人過了50歲,最好的依靠,是這三個人
    人過50歲,進入了下半場的生活,不要因為即將邁入老年,就頹廢不前;不要因為年華驟然失去,就拒絕幸福。人過了50,我們即便生活再困窘,有這三個依靠,也足夠幸福!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取悅自己,保持身體健康,心情愉悅,不要為瑣碎累壞了自己!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遲了
    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也就是說,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有這4個表現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那麼是哪4個表現呢?
  • 90後的留守兒童們都長大了,您們卻成了孩子!致我的爺爺奶奶
    90後的我們處於一個時代飛躍的年代,當時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鄉兩極分化巨大的差異吸引著我們的父母進城打工掙錢養家。而使我們獲得了一個新名詞—留守兒童。90後的我們處於一個尷尬的年代,同時也是留守兒童最多的年代;父母的外出使爺爺奶奶成了我們童年最多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