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對Arm的收購震蕩行業。中國的半導體企業擔心這項收購一旦完成,Arm會失去其中立性,英偉達則將與半導體企業形成不對等的競爭關係。
2020年9月14日,英偉達正式宣布將從日本軟銀公司手中全資收購Arm,它為此支付的總價最高可達400億美元。英偉達將向軟銀支付總計215億美元的英偉達普通股和120億美元現金。同時,英偉達將向 Arm 員工發行價值15億美元的股本。此外,在 Arm 達到特定財務績效目標的前提下,軟銀可能會獲得最多50億美元的現金或普通股。
軟銀在2016年收購Arm的時候,付出的代價是320億美元。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晶片產業人士認為,英偉達與Arm的400億美元併購案溢價不算高,對前者來說是「特別好的一筆生意」。
這樁收購對中國,甚至是全球的晶片企業來說,可能並不是好消息。
Arm的業務是授權其指令集或者微架構(具體形式是一些文檔和代碼)給予晶片設計公司,並收取相關費用。目前,Arm佔據了移動終端領域90%的市場份額,採用其架構的晶片數以百億計。不管是蘋果生態,還是谷歌安卓系統上運行的各類應用,都要與底層的Arm指令集相兼容。
Arm不生產晶片,這是它保持技術中立,取信合作方的關鍵因素。這也是它能夠與晶片企業、應用開發公司、以及硬體設備公司共同構築全球範圍內龐大生態體系的原因。但這樁併購令Arm的技術中立地位遭到質疑。
「英偉達和Arm的合併對整個業界,對全世界晶片領域是不好的,因為Arm確實將喪失中立。它的很多客戶是英偉達的競爭對手。」一家中國晶片公司的CEO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這家晶片公司同樣採購了Arm服務。
此前英偉達多次嘗試進入移動通信晶片領域,不過均鎩羽而歸。英偉達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失敗,部分原因是它將業務重心放在了圖形處理器(GPU)領域。晶片企業高層擔心,收購了Arm的英偉達一旦重啟在移動通信晶片業務的攻勢,其他晶片公司將無所適從。
「英偉達通過得到Arm,扼住了現在所有移動終端晶片廠商的脖子。這恰恰是它過去十年間想進入而一直沒能進入的領域。」一家國內移動通信晶片企業的高層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當然,是否做(移動終端晶片)取決於它公司的戰略。一旦想做移動終端晶片,它進入的門檻更低了,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位晶片企業高層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晶片公司是國內的頭部企業,且與Arm的合作超過了十年時間。
英偉達官網上披露的文件稱,收購完成後將「延續 Arm 的開放式授權模式,保持其客戶中立性,並利用英偉達技術擴展Arm的IP授權組合」。
這一表態不足以打消晶片企業的疑慮。「我們不好判斷,英偉達具體用什麼方式來保證Arm客戶的信心。」
英偉達與Arm的這筆交易需要獲得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監管部門的批准,英偉達預計交易將在約18個月內完成。
「監管機構應該會廣泛收集各方意見,再決定是否批准。但是站在產業角度,我們還是比較憂慮的。」這位晶片企業高層表示,對於這樁併購案帶來的潛在風險,「晶片產業應該都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基本的理解」。
出於反壟斷的考慮,國內和國外的監管機構都曾否決晶片領域的重大交易。2018年,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博通對高通1170億美元的收購,中國的監管機構也未放行高通對恩智浦的440億美元交易案。
「這次我猜也不會批的」,上述晶片公司的CE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