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中醫醫共體打造共享醫療新時代

2020-12-18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福州12月8日電 近年來,面對中醫藥服務能力不足、衛技人才不足等問題,安溪縣在不斷完善政策環境的基礎上,以中醫藥服務為突破口,由安溪縣中醫院牽頭,組建中醫聯盟,通過「聯盟+共享」的新模式,形成了以「縣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所為網底」的中醫藥服務網絡,讓優質醫療資源實時上下互聯共享,充分發揮分級診療制度實效。

今年7月,《醫改藍皮書: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20)》發布,安溪縣中醫院「組建中醫聯盟,實現協作共享」的做法,作為地方經驗與案例被寫入該書。

組建聯盟 打破信息壁壘

近日,安溪縣龍涓鄉的患者陳某興因左鎖骨骨折合併糖尿病到當地衛生院就診住院。由於病情複雜,龍涓鄉衛生院醫生用手機發起會診申請,病人的相關信息即刻被發送到安溪縣中醫院骨科主任手中。雙方醫生經過商榷,很快敲定了治療方案。

為盤活全縣中醫藥服務資源,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真正發揮實效,2018年,安溪縣打造中醫醫共體,由中醫院牽頭與全縣33家醫療機構籤約,組建覆蓋全縣醫療機構的中醫聯盟。「除了縣中醫院,聯盟單位包括24家鄉鎮衛生院、4家縣級醫院、5家民營醫院。」安溪縣中醫院院長李朝暉介紹。

中醫聯盟成立以來,安溪縣中醫院積極打破信息壁壘,通過信息之間的及時聯通,推動聯盟單位更加緊密高效地協作。「聯盟單位之間已初步建立大病、難病會商會診機制,基層單位遇到棘手的問題,可以隨時通過移動視頻媒介,與縣中醫院醫生聯繫,共同會商會診。」李朝暉介紹,如今,像陳某興這樣的疑難雜症會診在安溪已成常態。

安溪縣還建設了縣域醫療衛生信息一體化技術平臺,全縣醫療機構共建共用一個數據中心,通過統一數據管理平臺、統一便民服務模式、統一檢查結果互認,解決群眾健康信息碎片化、孤島化等問題。

「以前,我們去村裡給慢性病患者做隨訪,由於各個單位之間信息不通,要收集一堆資料做不少準備工作。如今,只要打開軟體『口袋病例』,就能隨時查看患者的病例,檢查結束後現場就能更新信息,所有的工作審批通過系統就能提交,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安溪縣中醫院副院長、尚卿衛生院院長林錦德介紹。

織密網絡 共享醫療資源

「以前,我吃中藥要到幾十公裡外的縣城拿藥,如今,人在鄉鎮就能拿到由縣中醫院代煎的中藥。實在是太便利了!」 說起縣中醫院的「共享藥房」,安溪縣長卿鎮的患者蘇某花連連點讚。

原來,蘇某花近日在長卿衛生院就診中醫。醫生通過中藥代煎管理服務平臺,將處方上傳至縣中醫院的中藥房,代煎中心工作人員煎煮中藥,再交由物流公司配送,48小時內即送達鄉鎮衛生院,再由專人通知蘇某花前來領藥。

以往,中藥材短缺、藥事服務運行成本高,成為阻礙安溪基層中醫藥服務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為此,安溪通過創新「網際網路+中藥」服務模式,在中醫聯盟內實現中藥飲片統一採購、統一煎煮、統一配送,搭建起覆蓋全縣的共享藥房,並推出送藥上門服務。截至8月底,共享藥房已配送中藥飲片處方2528張、14113帖;代煎中藥處方59975張、261471帖,其中來自鄉鎮的有9350張、49507帖。

除了共享藥房,安溪縣中醫聯盟還通過開展「師帶徒」及中醫藥傳承工作,組建中醫專家庫,共享名醫資源。「今年5月,我們柔性引進楊叔禹教授等專家名醫,每月到縣中醫院坐診、帶徒、教學指導,為中醫聯盟培養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幹,來自全縣醫共體分院的13名優秀業務骨幹與楊叔禹教授建立了師徒關係。」李朝暉介紹。

藉助「師帶徒」平臺,讓縣級醫院優質師資下沉融入醫共體合作單位中。此外,安溪縣還探索建立聯盟內醫療人才互助共享機制,通過引進來帶、送出去修、走下去傳、集中來學等方式,加強基層人才培養、促進業務水平和能力提升,實現人才共享。「縣中醫聯盟通過人才、技術深度融合,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上下貫通、共建共享,構建起了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效就醫的新秩序。」安溪縣衛健局局長魏中南表示。

帶活基層 落實分級診療

9月初的一個早晨,「安溪縣中醫聯盟」微信群收到一條緊急救援消息。當天8點40分左右,安溪縣尚卿衛生院收治了一位無明顯誘因出現下腹部疼痛伴暈厥的34歲女性患者。由於患者出現休克,隨時會因腹腔內大出血危及生命安全,尚卿衛生院立即通過信息一體化平臺,將患者轉診到上一級醫院。

當天10點20分左右,該名患者被送達安溪縣中醫院。早已做好準備的縣中醫院多學科聯合醫療團隊快速接診,查明患者因宮外孕導致輸卵管破裂進而大出血,當即為患者行「左側輸卵管切除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目前已康復出院。整個轉診急救過程上下配合密切,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合理調控和引導患者的住院流向,安溪縣中醫聯盟建立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

對於聯盟內單位無法開展的檢查、檢驗項目或急危重症病人,通過安溪縣域醫療衛生信息一體化技術平臺,聯盟單位只需將擬前往安溪縣中醫院檢查或治療患者的轉診單拍照上傳至「安溪縣中醫聯盟」微信群,微信群專職管理員會立即聯繫患者,並協調開通綠色通道。而對於慢性病患者,則主動下轉到基層衛生院,將門診下放到村衛生所,通過開展送醫下鄉進村、送藥上門入戶活動,在合理分流病人的同時也為患者省去往返縣城就醫之累。

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通過中醫聯盟,安溪全縣實現雙向轉診4930人,其中,上轉2720人,下轉2210人,並呈穩步提升態勢。

「依託信息一體化平臺,安溪縣醫共體上聯省市專家會診系統,下接基層醫療機構,真正落實分級診療,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能力。」魏中南說,這實現了「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病人不動醫生動」「醫生病人雙下沉」的目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福建安溪:打造產業扶貧樣板 贏取脫貧攻堅勝利
    同時依託「茶莊園+」拓展旅遊新業態,扶持創建10個「茶香人家」,茶旅結合,村美民富。茶文化博物館、制茶技藝體驗中心、「茶香人家」農家樂……安溪特色茶莊園讓遊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聽得到故事、品得出茶文化的淵源與傳播。「茶莊園+」每年吸引消費者120萬餘人次,年旅遊收入12億元。現下,安溪正全力打造「海絲茶源,烏龍聖地」農業文化遺產展示名區。
  • 中國電影資料館項目落地安溪
    中國電影資料館領導、安溪縣領導和電影行業相關專家教授以及各級媒體記者匯聚一堂,共享盛世電影美學盛宴。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現場,安溪縣縣長吳毓舟與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代表雙方進行籤約, 安溪電影大數據產業發展迎來全新時代。
  • 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時代 切勿將公眾變成「透明人」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但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健康醫療大數據在應用過程中,常涉及對基因信息、生物識別數據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加工等行為,由此帶來的與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衝突越發凸顯。
  • 泉州安溪青年黨員 勇當疫情防控排頭兵
    防控疫情,泉州安溪青年黨員從不缺位。他們逆流而上,奮戰在最前線,用行動踐行初心,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號角吹響,面對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充實疫情防控工作力量、緩解抗疫一線工作壓力,安溪縣委組織部發動該縣各級黨支部、黨員幹部和黨員青年聞令而動、果斷出擊,一張青年黨員疫情防控大網迅速拉開,一大批青年黨員凝聚成「守護茶鄉」的熊熊火焰,散開成全縣各個小區、村落的一顆顆閃亮的星。
  • 構建長三角醫療一體化新格局 新虹橋國際醫學影像診斷共享
    人民網上海4月18日電 近日,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即時影像診斷共享服務平臺——上海美中嘉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以「雲慶典」的形式直播了機構運營啟動儀式。這是繼中心藥房藥品配送平臺與病理檢測平臺投入運營後,又一共享服務平臺的入駐落地,標誌著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主要共享服務平臺搭建完成並順利投入運行,醫療檢驗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 泉州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
    同時,還推廣蟲害防治等綠色防控新技術,推行「兩留」(茶樹留高、梯壁留草)、「兩禁」(禁用「非準入」農藥、禁用除草劑)、「兩減」(減農藥、減化肥),每年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5萬畝以上。不僅如此,實施「生態提升」工程,推行「山長制」,持續推進茶山生態修復工程,每年實施茶山生態提升3萬畝以上,治理茶園水土流失8000畝以上……質量安全是茶葉的生命線。
  • 佳雯寵物醫院智慧賦能,遇見未來,打造「雲」時代寵物新醫療主題...
    (原標題:佳雯寵物醫院智慧賦能,遇見未來,打造「雲」時代寵物新醫療主題新聞發布會)
  • 今天,福建日報頭版再次點讚安溪!這回說的是…
    編者按繼12月1日,福建日報頭版刊發《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的報導,點讚我縣茶業富民的做法後(點擊:茶業),今天(12月6日),福建日報頭版再次刊發《安溪:全方位打造優質均衡教育新高地》的報導,聚焦我縣加大教育事業投入,全方位推動教育事業發展,打造優質均衡教育新高地的做法。
  • 威泓「急救雲」平臺,構建網際網路+醫療急救新時代
    威泓醫療歷經多年的市場調研和深入研發打造的威泓「急救雲」平臺是基於「網際網路+」, 深度融合了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醫療急救管理與服務平臺。善威車載遠程急救雲系統,基於醫療急救雲平臺、音視頻交互系統、北鬥/GPS定位、生命體徵監測、急診超聲檢查、急救病歷管理等系統,提供了車內視頻監控、遠程音視頻交互會診,急救病歷、生命體徵數據和急診超聲圖像上傳共享等功能,滿足了急救調度中心及專家醫院對急救現場移動遠程監測的需要
  • 安溪清水巖寺→新北三峽祖師廟:有安溪人的地方就有清水祖師
    據小吳介紹,由於全世界的清水祖師廟都是從安溪清水巖分爐出去的,因此大家皆以清水巖寺為尊,每逢春節等重要節慶都會來此頂禮膜拜,其中尤以來自臺灣的信眾最多,例如「新北三峽祖師廟、金門太文巖寺、臺北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等等,與我們的交流都很頻繁。」
  • 臺灣人才集聚福建安溪 「第一資源」成產業「加速器」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臺灣人才集聚福建安溪 「第一資源」成產業「加速器」 中新社福州8月4日電 題:臺灣人才集聚福建安溪 「第一資源」成產業「加速器」作者 黃瑤瑛 吳清遠「臺灣工具機領域尖兵陳志明的到來,為企業注入了新活力。」
  • 融創醫養產業持續加碼 打造醫療康養服務新體系
    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表示,希望與清華大學和青島市政府共同建設「健康中國」的青島樣本,未來能在更多的城市落地,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普惠性醫療服務。  攜手清華共建「健康中國」青島樣板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為指導路徑,倡導社會、行業和個人多層次廣泛參與,推動健康產業消費升級,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鼓勵模式創新。
  • 瑞金醫院集團與上海聯通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基於5G的應急醫療...
    未來,雙方將共同承建國家級新基建領域項目「基於5G網絡特大型城市區域智慧醫療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由上海聯通負責開展基於5G新型網絡架構的智慧醫療技術研發,並建設雲網融合的5G醫療專網,雙方共同實施基於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遠程應急救援、航空醫療救援指揮、遠程實時多學科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高清遠程示教、遠程移動查房等智慧醫療應用及平臺建設,為上海打造平戰結合的城市立體應急救援網,實現遠距離、多層面、跨專業應急救援協同響應,以及智能化輔助決策、智慧高效指揮調度。
  • 惠普和聚賢集團合力打造國際數字媒體產業基地落戶安溪
    該項目由惠普公司、聚賢集團等合作,落戶安溪,致力於打造亞洲最大的數字影視城、帶動文化創意等上下遊產業發展。  泉州市市委書記黃少萍、泉州市市長鄭新聰、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管委會主任楊彪、泉州市副市長李建輝,以及惠普集團、聚賢集團的相關人士等出席啟動儀式。  2010年11月14日,由商務部投資60億元以上的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在安溪龍門鎮啟動建設。
  • 安溪:靠自己骨頭長肉 撬開貧困絆腳石
    「這幾年,我們舉全縣之力,發揚『靠自己骨頭長肉』的精神,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用『四個根本性轉變、一個創新性提升』書寫了脫貧攻堅的安溪答卷。」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縣長吳毓舟說,至去年年底,安溪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村已全部脫貧退出,茶鄉經驗做法得到國務院扶貧辦肯定,小康路上的「安溪樣板」在全國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 安溪這項工作很出彩!中宣部專刊介紹!
    「戲劇宣講」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一文,對我縣發揮高甲戲劇團優勢,探索「戲劇宣講」模式,打造一支特色「文藝輕騎兵」,深入基層宣講的創新做法和典型經驗。↑↑↑舞臺劇《靠自己的骨頭長肉》參加全省「我看脫貧攻堅新成就」——八閩離退休幹部舞臺劇展演,榮獲金獎。
  • 閩東北四市一區協同發展:共建共享 打造民生幸福圈
    四市一區籤協議,共建企業招聘服務聯盟。  9月,線下招聘「重啟」,四市一區聯合在榕招聘高校畢業生,京東方、新大陸、寧德時代新能源、南平太陽電纜等59家用人單位攜優質崗位參會,吸引超2000名求職者參與。其中,678人達成就業意向,56家企事業單位招到較滿意的人才。
  • 共享經濟大聚合時代來臨
    這個行業洗牌重塑過程中,出現兩個比較典型的項目案例: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野蠻生長時代,以OFO、摩拜為代表的共享單車鋪遍大街小巷,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正視社會責任,信用體系完善的青桔、美團和哈囉單車。相比之下,共享充電寶賽道在早期死於盲目規模擴張的創業公司也不在少數。隨後,才形成了包括聚美集團旗下街電在內「三電一獸」的頭部梯隊行業領軍。
  • 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也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接受採訪時表示:「安溪以茶為媒,持續發展壯大富民產業,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茶產業鏈條從『一葉』向『大業』轉變,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共享經濟大聚合時代來臨 聚美優品陳歐這次押對寶了嗎?
    (原標題:共享經濟大聚合時代來臨 聚美優品陳歐這次押對寶了嗎?)方案提出,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數字貿易、零工經濟,支持新零售、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員工、遠程辦公、"宅經濟"等新業態,疏通政策障礙和難點堵點。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鳳霞,在此前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疫情在對部分共享經濟領域產生較大負面衝擊的同時,也對部分共享經濟領域的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刺激"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