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前的新軍罕見上色照:穿現代軍裝留辮子,還有山西閻錫山

2021-01-10 越南古與今

進入20世紀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為了維持統治在半殖民地的背景下開始所謂莫清末新政,其中對後來中國歷史影響最為重要的清末改革就是清末軍隊改革,出現的清末新軍最後影響中國幾十年。圖為清末新軍。

1905年當年清廷下旨,改變原來的綠營和南北洋海軍,建立新軍。其中以袁世凱練兵,造就了清末新軍主力,因為當時袁軍大本營在北洋大本營天津,因此這些新軍也被稱為北洋新軍,後來成為北洋軍閥。

新軍改革最顯著特徵就是軍服改革,1905年頒定新軍服制是清末軍事改革的一個起點。據《練兵處奏定陸軍服制指》載:大禮服仍遵舊制,新軍軍服分為禮服和常服兩類,軍禮服仍戴翎頂豺緯帽,軍禮服軍常服操帽各項,品以三等析為九級。

1910年,已經快滅亡的清政府頒布了《奏議:禁衛軍大臣奏訂禁衛軍服色章記折》,清軍禁衛軍服全面西化,放棄象徵滿洲文化的頂戴,改用歐式軍帽。官長穿皮靴,士兵頭戴軍帽。

清末新軍這些軍服模仿德日融入中國傳統,不過主要是對歐式軍隊制度汲取,是非常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軍服。

清朝滅亡前的新軍罕見上色照,軍隊士兵穿現代歐式軍裝,卻留著大辮子。

清末中國軍人老照片:全面模仿西方建立的新軍,這支清朝原本希望挽留政權的軍隊最後後成為推翻清朝主力。

清末身穿新軍軍裝的閻錫山。

清朝滅亡前的新軍上色照。

相關焦點

  • 100年前的老照片:清末身穿新軍軍裝的閻錫山,「中國飛彈之父」
    100年前的老照片:飛彈之父,破敗不堪的明孝陵,每一張都罕見清朝皇宮女人的照片!晚清,由於男子的辮子很長,講究的人一周洗扎一次,普通人一個月輪不到一次,那到底有多髒?有傳教士日記記載:氣味讓人嘔吐,上面結滿密密麻麻的蝨卵,夏天根本不能靠近… 1908年,福建。漳州一個衣衫襤褸的盜賊,被反剪雙手綁在縣衙門口的柱子上!他乾癟的辮子也被懸起,釘在了柱子上!對於他的命運,不得而知,也許就像一隻螻蟻。
  • 晚清新軍到底能不能打?看看訓練舊照,再看看那新式軍裝,你會懂
    晚清新軍到底能不能打?橫向對比的話他們是當時中國裝備最精良、訓練最嚴格的部隊,尤其以北洋新軍為最強,這是新軍的訓練舊照,看看這些照片在看看原有的清軍,再看看他們此時穿的軍裝,就知道新軍和舊部隊相比精氣神已經大為不同。
  • 這位北大教授在清朝滅亡後依然留辮子穿馬褂,真正的原因讓人淚目
    清朝滅亡後,他選擇繼續保留自己的辮子,繼續穿清朝的長袍馬褂,很多人因此指責他的這種行為是「愚忠」。北大的學生在教室裡嘲笑他的辮子,他回復道:「我的辮子在頭上,你們的辮子在心裡」,頭上的辮子固然可笑,心中的辮子才真正貽害蒼生。
  • 在山西的時候,閻錫山當了40年老大,為何他手下的晉綏軍沒人作亂
    但是當時全國最有名的就是西北軍馮玉祥將軍了,此人本是清朝的淮軍兵丁,卻倒戈了清朝、之後又倒袁世凱、倒段祺瑞、倒吳佩孚........等等,時人戲稱為「倒戈將軍」。 也許是由於他的帶頭作用,倒戈他的部下也非常多。即使如此,馮玉祥將軍依然堅持抗日,從未改變,很是讓人佩服。但是,民國時期還有一位「奇才」,他反叛的次數幾乎可與馮玉祥將軍相比,可是他的部下卻對他忠心耿耿。
  • 太現代化,裝備煥然一新,仔細看那軍裝,中西結合典範
    這真的是清朝的部隊?雖然清軍給人的印象大多不好,但在清朝即將滅亡的前幾年也幻想過重新振作,統治者不惜花重金聘請德國教官,引進德國練兵方式訓練新軍,還在制度上進行改革,就連裝備、軍裝也向西方看齊,現代化程度讓人意想不到。
  • 清朝的男子都留著辮子,他們是怎麼洗頭的?
    現如今有著很多的古裝電視劇,在眾多的古裝劇當中,關於清朝的電視劇是最容易分分辨出來的,只要一看裡面男性留著的髮型,我們就可以分辨出當時的時代是清朝還是其他的歷史時期。其中的道理好玩君自然不需要多說,那就是因為清朝的男性,普遍都留著長長的辮子,這是其他的朝代所不具備的。
  • 閻錫山拳打曹吳,手抓張勳辮子軍,腳踢馮玉祥,為何只怕袁世凱
    他打聽到山西新軍第四十三混成協協統(相當於旅長)姚鴻法的父親任陸軍部侍郎,因而他繞道北京,以日本留學生的身份拜見他,並且百般奉承,因而得到賞識。 回去之後的閻錫山因為有姚鴻法及姚鴻法的父親做靠山,仕途因此一帆風順。做了山西陸軍小學堂教官幾個月就被升為監督。
  • 清朝男人髮型的由來 清朝男人為什麼要留辮子?
    清宮戲一直是電視螢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也從中了解到了清朝是要留辮子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從滿人入關以來,中國男人的髮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也一直被西方人侮辱為豬尾巴,那麼這個清朝為什麼要留髮呢?明萬曆二年,努爾哈赤的祖父及父親被明軍所殺。
  • 新軍中走出的民國大佬(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70)
    起義失敗,蔡鍔因年紀尚小,被志士黃澤生強留於家中未直接參加起義得以倖免。此後,蔡鍔將名字由「艮寅」改為「鍔」。回日本繼續學業的蔡鍔於1903年11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蔡鍔同一屆畢業者中,還有後來鼎鼎大名的蔣百裡(方震)。當時,清政府編練新軍的事業正搞得紅紅火火。
  • 清末新軍:偉大的「背叛者」(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9)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在武昌首義,拉開了徹底埋葬清王朝的序幕。但「德不孤,必有鄰」,武漢新軍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除去北洋軍大部之外,全國其它省份新軍幾乎群起相應。如果純從軍事層面講,清朝是被自己一手招募,一手豢養,一手訓練的新軍所埋葬。
  • 民國的能人,為什麼閻錫山可以在山西統治這麼多年
    辛亥革命發生之後,山西同盟會員閻錫山於1911年10月29日在太遠發起起義,太原最後被起義軍佔領,佔領了山西的清朝官衙。
  • 在強制命令留辮子的清朝,禿頂的人該怎麼辦?
    公元1644年,剃髮令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震醒了所有的漢人,代表著孝之始也的傳統和發不能損的觀念讓漢人百姓喊出「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的口號,而滿清朝廷則針鋒相對下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可見在當時要想活命首先就得看你頭上有沒有辮子,要是沒有說明你不支持朝廷的法令,小命堪憂啊!這樣問題就來了,禿頂和光頭人士在要求剃髮的清朝要該怎麼辦?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傳教士回憶:味道聞了讓人吃不下飯
    自從滿清入主中原以後,就逼迫百姓穿滿清的衣服,還要留滿清的髮型,這就是歷史上的剃髮易服,清朝的髮型是歷朝歷代中最醜的,不僅要將男子前顱上的頭髮全部剃掉,還要在後腦留一撮長發,最後辮成一個細長的辮子,因為滿清一直在關外,所以他們的習俗其實還有很多未開化,之所以留這樣的髮型,就是為了不洗頭。
  • 山西王閻錫山,假如他能夠投誠的話,他將會得到什麼待遇?
    我們都知道,閻錫山的地盤是山西,而在抗日戰爭時期,山西也是我軍活動的主要區域,所以抗日戰爭爆發後,我黨接受蔣介石的改編,先是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但不管是第八路軍還是第十八集團軍,我軍名義上都成了國軍的序列,而且還被劃到了第二戰區,名義上接受第二戰區司令部的指揮,而當時第二戰區最高司令長官是誰呢?就是閻錫山。
  • 清朝最早剪掉辮子的人——程璧光
    很多人認為,清朝人主動剪掉辮子是在辛亥革命期間,其實早在辛亥革命前6個月,就有人帶頭剪掉了辮子,而且這個人還是清朝官員,他就是清末海軍新軍官員程璧光。晚清新軍甲午戰爭中,程璧光帶領的廣丙號與日軍英勇作戰,曾經重創日軍西京丸號,差點擊斃日軍海軍中將樺山資紀,程璧光還在戰鬥中受重傷。
  • 閻錫山為什麼打不出山西?
    一年所得必須留三分之一作災害疾病之預備,生活始能保險。我們對比一下閻錫山的軍閥同行,可以更清楚的理解這一現象。1911年,山西新軍發動起義,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統治,28歲的閻錫山(時任山西新軍第86標標統,團長)被推舉為山西都督,成為一方諸侯,起點可謂相當之高。
  • 清朝滿族人為何都剃頭留辮子?
    相信留過長頭髮的人都知道,長頭髮打理起來是非常麻煩的,再加上缺乏古人洗髮露以及護髮素的滋潤,因此很多人的頭髮是又黃又枯的,但是即便如此,古人也不會輕易的去剪頭髮,甚至於動頭髮的人還會遭受非議。 那麼,清朝滿族人為何都剃頭留辮子?
  • 清末新軍:偉大的「背叛者」
    從講武堂畢業後,多數學員都到新軍中任下級軍官,自然而然把革命思想帶進了軍隊。而大名鼎鼎的蔡東坡(蔡鍔)當時是雲南新軍第19鎮第37協的協統。 江寧(南京),清朝廷還沒倒臺,駐防在那裡的第9鎮中很多士兵就剪了辮子。不剪的,會被人罵作「豚尾奴」。 在湖北新軍中,革命黨人的活動是極其隱秘的,但進步書刊在官兵中的傳播卻更普遍和廣泛。
  • 閻錫山執掌山西40年,晉綏軍一度達30萬,該部戰鬥力究竟如何?
    而且從官方稱呼上來論,晉綏軍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稱呼,但唯獨他們的長官沒有變,他就是閻錫山,說起來閻錫山能執掌山西40年,很大一部分程度,靠的就是手裡的軍隊,以閻錫山本人商人的精明能幹,晉綏軍在他的手中,也吃不了什麼虧,每次軍閥混戰,閻錫山總能撈點好處。
  • 山西王閻錫山:抗戰後失去地盤,他如何重新崛起?
    閻錫山,國民黨陸軍上將,著名晉系軍閥,人稱「山西王」,在蔣介石上臺後,為了自身實力不被削弱,一直都在和老蔣作鬥爭。在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抵抗紅軍勢力的滲透,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示了很大支持,與此同時,還建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青年救國團」等團體拉攏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