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國源遠流長,名山古剎更是數不勝數,更不要說遍布在廣闊大地上的 大小廟宇,得道高僧層出不窮,然而有些真正得道的 高人終身隱居在無名的山廟裡。
王宇是一名資深的驢友,在他的帶動下,本市的幾名驢友組成了登山團,爬遍了本市幾百裡範圍內的所有名山大川,他自詡為本市驢友第一人。
小年那天瑞雪紛飛,王宇急忙聯繫了其他幾位驢友,要組織一次雪中登山,因為他最近從另一位驢友口中得知,距離市區僅幾十公裡外的一座無名山峰上有一座寺廟,寺廟裡的僧人據傳是一位世外得道高僧。王宇一直想去拜訪,始終未能成行,今日正好來個雪中探望,也算了了一樁心願。
王宇的這一提議理解得到了其他幾位驢友的贊同,幾個人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了裝備趕往集合地點,待他們驅車來到山腳下時,幾個人抬頭望了一眼雪中的山峰,彼此對望了一眼,同一個聲音在他們的內心傳遞——這山也太不起眼了,對於他們來說,徵服這座小山太輕而易舉了,但是既來之則安之,就決定爬到山頂上去寺廟拜訪一下,幾個人把平時用的裝備都放在了車裡,因為他們覺得背著這些裝備上山有些多餘了。
山雖然不陡,但上山的路也僅有一條,全是青石鋪就的石階小路,由於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經破敗了,小路是依山而建,一面是山壁,一面是懸崖,山不高,懸崖自然也就不深,幾個人說說笑笑地開始登山,上山時的風景在瑞雪的掩映下倒也頗為壯觀,王宇心想,能欣賞到這山中的雪景,也算不虛此行。
待眾人登上山頂,見到了王宇口中所說的神奇寺廟時,眾人感到失望之極,廟的確是廟,充其量算一座小廟,廟門半掩,佛堂裡只供奉著一座叫不出名字的佛像,佛堂因為幾人的進入而顯得有些擁擠,幾個人正準備轉身離開時,一個灰袍僧人從佛堂後面走出來,輕聲說道:「眾位施主,前來就是緣分,何不喝上一口山茶歇歇腳再走?」
王宇仔細大量了一下這位僧人,怎麼也看不出他哪裡像得道高僧的樣子,灰色的僧袍有些破舊,臉上皺紋堆壘,目光渾濁,行動遲緩,面對老者的相邀,王宇等人也不忍拒絕,他們想喝口茶留點香火錢、歇一歇就走,灰袍僧人將 他們引到後堂,僧人為他們沏茶,隨後便上下打量起王宇,王宇被看的心裡發毛,自己摸摸臉,又低頭檢查了一下衣服,發現並無不妥之處,正要向僧人發問,灰袍僧人衝他擺了擺手,說各位先喝茶暫歇,我去去便來。灰袍僧人說著,便從旁邊的床底下拿出了一捆繩子背在背上,臨出門時又回頭意味深長的看了王宇一眼。
戴僧人出門後,幾個人邊喝茶邊議論老者的種種行為,總覺得有些古怪,等了十幾分鐘,也不見老者回來,便掏出來一些錢放在茶杯底下,紛紛起身離開,離開寺廟不遠,他們遇到了回寺的老者僧人,老者僧人見他麼離開,並不挽留,只是口誦佛號目送他們離開,眾人經過老者身邊時,王宇發現老者背著的那捆繩子不見了,面露疑惑的王宇走在隊伍的最後面,雪比來時更大了,下山時的雪景也有了另一番風味,眾人紛紛拿出隨身攜帶的手機或是相機拍照,在一個轉彎處,王宇為了拍山腰處的掛滿了白雪的青松,在尋找最佳角度 時,王宇的腳下突然一滑,手疾眼快的王宇抓住了石階的一從枯草,但由於融化雪水的潤滑作用,他還是順著山坡滑了下去,石階的旁邊就是山澗,雖然不深,但也有幾十米,其他隊友在王宇發出驚呼時,紛紛來救他,但為時已晚。
就當眾人團團轉時,半山腰處傳來王宇的喊聲,「我卡在一棵樹上了,你們快想辦法來救我呀」,其他人紛紛像往常一樣解身上的登山繩,此時卻面面相覷,登山前他們把所有的裝備都放在了車裡,幾個人身上一條繩子都沒有。
有人提議跑回山上的寺廟去借繩子,這時王宇的喊聲又傳來上來,「我看到一條繩子,你們幫我看一下上面栓的牢嗎?」眾人這才發現王宇滑下去的地方有一根埋在枯草裡的繩子系在了一個枯樹根上,幾個人齊心協力把王宇拉了上來。
大難不死的王宇把這條繩子盤好,收了起來,他認出來這條繩子就是老者背在背上的那條繩子,回家的路上,王宇 下定決定,等到穿暖花開時,他一定籌集資金,重新修繕山峰上的廟宇,因為他認定了那個老者僧人一定是一位 絕頂的世外高人。
(故事有真有假,切莫對號入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