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紫千紅總是春」上一句是什麼?別以為只是寫景,其實充滿哲理

2020-12-09 書中清風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在這兩個年代他們分別將詩和詞這種題材發展到了極致。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這兩個朝代相互毗鄰,詩在唐代發展至巔峰,那麼在緊接著的宋代詩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其實雖然宋代詞大行其道,但是詩也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像陸遊、楊萬裡都是以詩成名的宋代文人,而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這些詞壇大家雖然是以詞成名,但是寫起詩來也是頗有造詣。

雖然宋詩傳承於唐詩,但是比起唐詩,宋詩也有自己的特別之處,相信讀過比較多唐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唐詩主要是以寫景抒情為主,而宋詩更多的則是論理,通過詩作將某些道理或者哲理傳遞給讀者。所以比起唐詩,宋詩也有著其別樣的理趣。而我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來自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一首高水平詩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上一句,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詩。

《春 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一首簡單的春遊詩,寫出了詩人春遊時所見及所思。天氣晴朗惠風和暢之際在泗水之濱踏春,無邊盛景讓人感覺到耳目一新,哪怕是等閒之人也能領略到春的面貌,在這一片奼紫嫣紅中處處都是春的氣息。如果簡單從寫景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雖然寫得也確實不錯,但還當不得高水平之作。但是宋詩的特點就是論理,所以這首詩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朱熹一生其實從未去過泗水之地,而這首詩寫得踏春之地正是泗水之濱,所以這首詩其實並不是寫景詩。朱熹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理學思想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而當時的朱熹對於孔子也是心有敬仰,而泗水之濱曾是孔子的居處,當時孔子在此講經釋文傳道授業。

有了這個大背景之後我們再去回看這首詩,所謂的尋芳泗水之濱其實是尋找聖人大道,而學海浩瀚總是新的東西讓人耳目一新,哪怕是等閒之人也能有幸沐浴在聖人的教化大道之下,畢竟孔子的學說豐富多彩,人人都能夠領略其中的教化。

不得不說朱熹這首詩確實高明,倘若沒有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了解去賞析這首詩,這就是一首簡單的春遊詩,但是當了解到那段歷史背景以後,那這首詩便是一首高明的哲理詩,但是又絲毫不露說理的痕跡,可謂是以理服人的典範。

相關焦點

  • 春光明媚: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是充滿朝氣的季節。冰雪在春光中悄然消融,溪流在春日淙淙流淌。天空像重新清洗過一樣,湛藍得令人心怡。春天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富有生命力,自古文人就有大量歌詠春天的詩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1、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詩人眼中的春天
    說起春天,就讓我想到了一首詩,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而其中「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是歷來被傳為名句的。說到這,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首詩了吧?我們今天就要來欣賞朱熹的這首詩。朱熹,中國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是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 萬紫千紅總是春!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只要心有所往,所見皆為美景 重逢之際,《經典詠流傳》迎來了新的希望 傳唱人韓庚以一曲充滿生機和力量的《
  • 萬紫千紅總是春:點開推送,收穫春天的詩意
    萬紫千紅總是春:點開推送,收穫春天的詩意 2020-04-26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嘉賓王立群點評:朱熹是中國著名的理學家。理學家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研究性理和哲理,所以理學家寫詩往往多是寫理。但朱熹非常巧妙地把哲理的內容和感性的方式結合起來。朱熹寫的這首詩是很有哲理的,他還有一首詩《觀書有感》同樣如此。其寫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 漲知識:「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可不是寫春天的詩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首詩歌就是朱熹的《春日》。詩歌的最後兩句我們都非常的熟悉:「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也就是說,春天來到這個世界當中,處處都有春的氣息,誰都可以輕易看出來春天的面貌。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春天的景致。
  • 如何拍攝出「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唯美意境?
    當中不乏有託物言志的,不過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只關注詩詞字面上的意思,照樣還原出詩詞所描寫的景色就可以了。歷史背景啊,詩人的心情啊,詩詞的寓意什麼的……那是文史領域應該深挖的內容。攝影領域的創作者,照著詩詞拍攝出來畫面原本的內容就行了。畫面構思「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 如何拍攝出「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古詩意境?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詩面很好理解,暖暖的春風,五顏六色的春色,那麼就尋找這些畫面拍攝吧。拍攝思路萬紫千紅是比較鮮豔的色彩,個人感覺如梨花和白梅花不適合來表現,因為色澤太清淡。可以試著用二次曝光,拍攝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萬紫千紅畫面。除了單純地拍花卉,我們還可以借景寓情,多帶一些有意境的環境元素。比如古建築前的花卉,比如有小橋流水春花開的場景。還可以在畫面中拍攝進人物和動物,讓春景更加充滿生活的氣息。
  • 共讀國學 |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原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注釋:春日:春天。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尋芳:遊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東省。濱:水邊,河邊。無邊:無邊無際。光景:風光風景。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東風:春風。
  • 春消息,春天的詩詞在這裡: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消息,春天的詩詞在這裡: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一路繁華雨鶯啼,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天,是個耐人尋味的季節,不同於夏天的悶熱,不同於冬天的刺骨,更別於秋天的蕭瑟,它總是那樣充滿生機,充滿綠意。憶裡的春天,是孩童時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讓我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潤 ;是學生時代老師一句句關心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 ;是朋友的一份份慰藉,讓我感受到了陽光的撫慰;是工作時同事的一聲聲鼓勵,讓我感受到了春風的柔和。如果說春天是一首歡快的四季曲,那麼陽光便是靈動跳躍的音符。
  • 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意盎然的時候總是會想起她,她在叢中笑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味分南北,八面玲瓏麵食是北方人的主食,麵條更是主打的家常飯。我有段時間,閒來無事,常去蘇杭兩地轉悠,確發現杭州等地竟然吃的多是麵條!杭州吃的爆鱔面,吃陽春麵,辣肉麵,雙菇面,大排面等。
  • 李雪琴一句左拐也是一種右拐引共鳴 她才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轉圈...
    李雪琴一句左拐也是一種右拐引共鳴 她才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轉圈大王」時間:2020-09-24 12: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雪琴一句左拐也是一種右拐引共鳴 她才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轉圈大王 是終點也是起點左拐也是一種右拐,李雪琴才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轉圈大師,不愧是高材生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下一句是什麼?也是8個字,一樣充滿哲理
    首先不得不說的自然是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靜,「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禪意,在詩佛的經典詩作中我們感受到至簡的力量。其次是白居易,無論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詩魔筆下極簡似乎就等於極美。事實上,這種極簡之美並不是只有唐詩才有,在兩三千年前的《詩經》中我們也是見識過的。
  • 亂花漸欲迷人眼,萬紫千紅總是春,7首春天之詩,總有一首觸動你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本文7首中唯一的宋詩。歷史上,整體而言,宋詩比唐詩更具理趣。因此,朱熹此詩也是7首中理性最強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首詩並不是寫實的,朱熹並未真正去到"泗水",只是仰慕偶像孔子在這裡講學,才如此寫。名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也不是僅僅為了描繪春天的豐富色彩,而是說,如果領悟了真理,掌握了規律,就可以看見問題的本質,抓住主要矛盾。
  • 萬紫千紅總是春,「萬」字飛花令來了!
    (唐—杜甫《春望》)6.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7.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8.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 北方天寒地凍雪花飛,南方茂名的粵龍山卻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一片千畝花海,以三角梅為主,連綿成片,讓整個粵龍山一片熱情似火,溫暖如春。千畝花海中,不僅以量佔優,還以質取勝,其中古樹形態萬千,造型之奇,布局之妙,放眼當今各大類型市場,絕對首屈一指。這就是茂名粵龍山的驚豔之處,在冬日裡,依然能萬紫千紅總是春。友情提示:粵龍山鄉村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高州城東的謝牛嶺山腳下,總面積約8000畝,該地由連綿起伏的山體、坡地、荒廢的山塘水坳組成。
  •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臨淄人民廣場傾聽花開的聲音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如果是一個地道的臨淄人,問:去哪裡遊玩最有意思,回答中機率比較高的必定有區政府人民廣場。這個廣場自建立至今,歷經數次改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剛建立之初,空曠無物,只有豎立的幾個路燈,再看今天的廣場美麗如畫,成了名副其實的公園。
  • 詩中的哲理,熠熠生輝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譯文: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
  • 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首詩誤解了多少年
    今日在老師朋友圈看到他書寫的書法作品,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宋代朱熹的一首詩,其後兩句,更是人人皆熟知的詩詞名句。從字面上看,這首詩是作者春遊泗水時寫的。王相的《千家詩記》認為這是一次春遊之作品。從作者的生平來看,這首詩所描寫的泗水春遊是不現實的,是虛擬的。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籤訂《紹興和約》。宋金以淮水為界。隆興元年(1163),張浚北伐,又敗於符離。從此,主和派得勢,抗戰派銷聲。宋孝宗回國後,南宋朝廷稍有穩定,東南地區局部和平,金人也只得暫時在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