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在這兩個年代他們分別將詩和詞這種題材發展到了極致。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這兩個朝代相互毗鄰,詩在唐代發展至巔峰,那麼在緊接著的宋代詩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其實雖然宋代詞大行其道,但是詩也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像陸遊、楊萬裡都是以詩成名的宋代文人,而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這些詞壇大家雖然是以詞成名,但是寫起詩來也是頗有造詣。
雖然宋詩傳承於唐詩,但是比起唐詩,宋詩也有自己的特別之處,相信讀過比較多唐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唐詩主要是以寫景抒情為主,而宋詩更多的則是論理,通過詩作將某些道理或者哲理傳遞給讀者。所以比起唐詩,宋詩也有著其別樣的理趣。而我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來自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一首高水平詩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上一句,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詩。
《春 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一首簡單的春遊詩,寫出了詩人春遊時所見及所思。天氣晴朗惠風和暢之際在泗水之濱踏春,無邊盛景讓人感覺到耳目一新,哪怕是等閒之人也能領略到春的面貌,在這一片奼紫嫣紅中處處都是春的氣息。如果簡單從寫景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雖然寫得也確實不錯,但還當不得高水平之作。但是宋詩的特點就是論理,所以這首詩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朱熹一生其實從未去過泗水之地,而這首詩寫得踏春之地正是泗水之濱,所以這首詩其實並不是寫景詩。朱熹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理學思想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而當時的朱熹對於孔子也是心有敬仰,而泗水之濱曾是孔子的居處,當時孔子在此講經釋文傳道授業。
有了這個大背景之後我們再去回看這首詩,所謂的尋芳泗水之濱其實是尋找聖人大道,而學海浩瀚總是新的東西讓人耳目一新,哪怕是等閒之人也能有幸沐浴在聖人的教化大道之下,畢竟孔子的學說豐富多彩,人人都能夠領略其中的教化。
不得不說朱熹這首詩確實高明,倘若沒有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了解去賞析這首詩,這就是一首簡單的春遊詩,但是當了解到那段歷史背景以後,那這首詩便是一首高明的哲理詩,但是又絲毫不露說理的痕跡,可謂是以理服人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