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學裡有句話叫「大道至簡」,這4個字用在武俠中是無招勝有招的武學最高境界,用在詩詞中則是無一生僻字卻能流傳千古的經典。本期就和大家來說一說詩壇的「大道至簡」之作。
首先不得不說的自然是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靜,「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禪意,在詩佛的經典詩作中我們感受到至簡的力量。其次是白居易,無論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詩魔筆下極簡似乎就等於極美。
事實上,這種極簡之美並不是只有唐詩才有,在兩三千年前的《詩經》中我們也是見識過的。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四千多年前的極簡之作,詩名為《擊壤歌》。這首詩流傳於遠古時期,有學者稱其成形於堯帝時,是一位老人吟誦出來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首詩最開始是被收錄在東漢文人王充的《論衡》,全詩總共3句共23個字,開篇的8個字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自己時常掛在嘴邊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後一句是什麼,其實這後一句的8個字也是一樣的充滿哲理的。
詩的前四句其實描繪的是農人們的生活方式,因為先秦的詩歌基本都是寫來傳唱的歌詞,所以遣詞用字上講究朗朗上口,這首詩也正是如此。首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連用了兩個「日」字,簡潔明了講明了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而這8個字以如今的眼光來看,是完全符合人們的生物鐘的,這也就是為何在後來的數千年裡它仍然是適用的。
而次句「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則是細寫吃與喝。那時候的人們通過鑿井來獲得水源,通過耕田來獲得食物。兩個「而」字體現的是一種閒適而又自然的生活狀態,或許在當時吟詩的人們看來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但在如今常深陷浮躁的我們眼中,卻是一種最本質、最美好的生活體驗。
最後一句則可謂相當大膽了,人們生活規律自足,帝王權貴都與他們沒什麼關係,他們完全自得其樂。他們得到的糧食和水都是靠雙手的勞作所得,並非是君王貴胄的賞賜,所以心中才充滿著強烈的自豪感,也無懼無畏,這種出自內心的樸素自豪感令人震撼。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古代文學中很多詩都是沒有標點的,後世為了方便理解才添上標點為其斷句,這首詩也是這種情況。縱觀全詩,無一生僻字,句句通俗易懂,沒有比喻也沒有任何其它的修辭方法,但卻充滿著哲思和力量,可謂將「大道至簡」4個字發揮得淋漓盡致,實力詮釋什麼是古詩中的「無招勝有招」,這也是要其能流傳至今的最大原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