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下一句是什麼?也是8個字,一樣充滿哲理

2021-01-08 美詩美文

道家哲學裡有句話叫「大道至簡」,這4個字用在武俠中是無招勝有招的武學最高境界,用在詩詞中則是無一生僻字卻能流傳千古的經典。本期就和大家來說一說詩壇的「大道至簡」之作。

首先不得不說的自然是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靜,「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禪意,在詩佛的經典詩作中我們感受到至簡的力量。其次是白居易,無論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詩魔筆下極簡似乎就等於極美。

事實上,這種極簡之美並不是只有唐詩才有,在兩三千年前的《詩經》中我們也是見識過的。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四千多年前的極簡之作,詩名為《擊壤歌》。這首詩流傳於遠古時期,有學者稱其成形於堯帝時,是一位老人吟誦出來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首詩最開始是被收錄在東漢文人王充的《論衡》,全詩總共3句共23個字,開篇的8個字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自己時常掛在嘴邊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後一句是什麼,其實這後一句的8個字也是一樣的充滿哲理的。

詩的前四句其實描繪的是農人們的生活方式,因為先秦的詩歌基本都是寫來傳唱的歌詞,所以遣詞用字上講究朗朗上口,這首詩也正是如此。首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連用了兩個「日」字,簡潔明了講明了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而這8個字以如今的眼光來看,是完全符合人們的生物鐘的,這也就是為何在後來的數千年裡它仍然是適用的。

而次句「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則是細寫吃與喝。那時候的人們通過鑿井來獲得水源,通過耕田來獲得食物。兩個「而」字體現的是一種閒適而又自然的生活狀態,或許在當時吟詩的人們看來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但在如今常深陷浮躁的我們眼中,卻是一種最本質、最美好的生活體驗。

最後一句則可謂相當大膽了,人們生活規律自足,帝王權貴都與他們沒什麼關係,他們完全自得其樂。他們得到的糧食和水都是靠雙手的勞作所得,並非是君王貴胄的賞賜,所以心中才充滿著強烈的自豪感,也無懼無畏,這種出自內心的樸素自豪感令人震撼。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古代文學中很多詩都是沒有標點的,後世為了方便理解才添上標點為其斷句,這首詩也是這種情況。縱觀全詩,無一生僻字,句句通俗易懂,沒有比喻也沒有任何其它的修辭方法,但卻充滿著哲思和力量,可謂將「大道至簡」4個字發揮得淋漓盡致,實力詮釋什麼是古詩中的「無招勝有招」,這也是要其能流傳至今的最大原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美哉!

相關焦點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其藝術特點,可謂短章蘊藏,概括凝練,全歌只有二十三個字,比一首七絕形式還要短小,但包含內容卻很豐富。 全歌五句,分上下兩層表達。前四句為一層,是敘事。頭兩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概括地敘述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的作息時間。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如此這般,單純自然。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下一句?3000年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看來這位老人還是個老頑童呢。唱的什麼呢?無名無姓,姑且稱為《擊壤歌》。擊壤歌先秦:佚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第一句上來就說到了自己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句話已經深深地融入進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只有老人寫出的這種平實樸素又切中絕大多數人生活現狀的句子也能如此流傳。太陽出來就開始幹活,太陽下去就回家睡覺休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19首經典山西民歌美不勝收!
    於堯天舜日之時就有傳錄的,如《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南風歌》:「南風之燻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詩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風》、《唐風》共十九篇,大部分採自山西。山西一百多個縣,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民歌。據有關方面統計,現在已經收集起來的民歌達兩萬餘首。
  • 李雪琴一句左拐也是一種右拐引共鳴 她才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轉圈...
    李雪琴一句左拐也是一種右拐引共鳴 她才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轉圈大王」時間:2020-09-24 12: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雪琴一句左拐也是一種右拐引共鳴 她才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轉圈大王 是終點也是起點左拐也是一種右拐,李雪琴才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轉圈大師,不愧是高材生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時辰養生法助您健康養生
    巴馬長壽之鄉的老人一年四季就以太陽的起落為標準,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天天如此,習以為常,自然形成規律的作息。古人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最旺,當令「值班」, 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日出時太陽光因為受到地球大氣層灰塵的影響而產生瑞利散射,所以這時的天空會瀰漫著霞氣,然而日出的霞氣較日落的淡雅,這是因為日出時大氣層裡的灰塵較日落時為少。日落,指太陽徐徐降下至西方的地平線下的過程,亦即是夕陽時分,而確實的定義為日面完全沒入地平線下的時間。
  • 晚唐高僧一首經典的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這也正是詩僧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但是讀來朗朗上口,裡面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從中可以感悟一二,那麼一定是會有幫助。唐朝的詩人在創作中其實是很少會融入哲理,它不像後來的宋詩,只是一味地側重於哲理,唐詩它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有一些詩人,他還是喜歡融入進自己的思想,從而使得作品充滿了哲理,這也使得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哲理,而黃櫱禪師這首詩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這首詩只是描寫了一個小小的牧童,但是每一句都很唯美,還充滿了詩情畫意,整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但是寫得又是活靈活現,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呂洞賓的才華,還有才情也是無人能及,最後由於看淡的世事,選擇了去到終南山修行,後來我們都知道,他修行成功,還與另外七人成仙。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後面還有很有哲理的8個字,為何少有人提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並不在那個「一」字,而在於那個「失」字。失誤一次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誤的是致命的那一次。而且這個成語,我們通常只看到了前面這部分,忽略了後面還有八個字。而真正的精髓,其實在於後面8個字。這8個字就是「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八個字富含哲理,也十分重要。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六言絕句,通篇充滿了哲理,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劉禹錫,字夢得,被後世稱為「詩豪」,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的詩自成一派,寫得也是很有趣,特別是他後期的作品,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其實唐詩它主要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劉禹錫的人生經歷豐富,受盡了苦難,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是與眾不同,由於早年間參與了「永貞革新」,這一場原本轟轟烈烈的改革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 諸葛亮富有哲理的名言,僅24個字,做到的人,必會贏得長久的成功
    如果讓大家去想諸葛亮這富有哲理的24個字名言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想不到,畢竟諸葛亮富有哲理的名言太多了。而且能湊上24個字的名言,卻有些難。更何況大家都沒有數字的習慣。那麼大家是什麼樣的名言會讓做到的人贏得長久的成功呢?記得富蘭克林說過一句名言,「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這五個字來表達——我沒有時間。」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但是不著一個愁字!
    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朱熹的理學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他的學說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大部分以說理為主,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
  • 「萬紫千紅總是春」上一句是什麼?別以為只是寫景,其實充滿哲理
    其實雖然宋代詞大行其道,但是詩也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像陸遊、楊萬裡都是以詩成名的宋代文人,而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這些詞壇大家雖然是以詞成名,但是寫起詩來也是頗有造詣。雖然宋詩傳承於唐詩,但是比起唐詩,宋詩也有自己的特別之處,相信讀過比較多唐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唐詩主要是以寫景抒情為主,而宋詩更多的則是論理,通過詩作將某些道理或者哲理傳遞給讀者。所以比起唐詩,宋詩也有著其別樣的理趣。
  • 北宋文豪用鴻雁比喻作詩,充滿哲理,成語「雪泥鴻爪」出自此詩
    在他的《定風波》中一句「一衰煙雨任平生」中,就能看出蘇軾對人生豁達的態度。今天我們要欣賞蘇軾的另一首詩,以鴻雁作比喻,詩的立意新穎,僅首聯就禪意十足,充滿了哲理,讓人感慨無限。《和子由澠池懷舊》 北宋 蘇軾 澠(miǎn)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在我們普通人心中,他是遙不可及的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在文壇巨匠心裡,他也是神一般的存在。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根本讀不夠。
  • 王士禎不容錯過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唯美,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初春濟南作》。那這首詩也是王士禎的傳世名篇,後人對於這首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不僅寫出了新意,也寫出了初春時節不一樣的春色美得。整首詩只有短短的幾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每一句都美得令人驚豔。雖然只是一首隨興之作,詩人信手拈來,卻成就了詩人的一世美名,直到今天這首詩,也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
  • 40句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說盡人生哲理,總有一句觸動你!
    詩詞,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有一些詩詞富有哲理,能夠啟迪人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富有哲理的詩詞名句。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2、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3、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杜甫《戲為六絕句》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風花雪月,春夏秋冬,平淡無奇的8個字,合在一起卻成了千古名句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宋代有一位高僧,將春夏秋冬、風花雪月這樣最常見的八個字全部都放在一句詩歌中,還寫下了一個思想深刻的千古名句,讓人不得不佩服詩人的神來之筆。歷代的詩人群體當中,詩僧群體一直是個特殊的存在。詩僧們有自己特殊的身份,他們首先是僧人,之後才是詩人,因此寫的詩歌也與普通的文人們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往往是帶有深刻的禪理和哲理意味。
  • 「美人如玉劍如虹」上一句是什麼?也是7個字,卻沒有霸氣只有淚
    本期筆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句:美人如玉劍如虹!這句話風靡文藝圈多年,被不少電視劇、小說直接拿來當成名字。從字句上來看,這7個字確實夠美。將美人和劍作對比,一柔一剛;再用如玉和如虹兩個比喻,充滿了美感。從《己亥雜詩》的風格,我們不難發現龔自珍雖只是個一生不得志的文人,但其心中卻自有一股浩然正氣,而這句風靡文藝圈的「美人如玉劍如虹」就出自其31歲時寫的《夜坐》,與這句詩中體現出的霸氣不一樣,它的上句卻很苦,可謂字字是淚。
  • 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既是一首寫景的詩,又是一首蘊含哲理的詩。 此詩詩蘇軾在神宗元豐七年從黃州貶至汝州途中,與友人一起遊玩廬山時候所作。第一二句,從廬山的正面看,廬山是一座山嶺,從側面看廬山一座山峰,無論從遠近看,還是從高低處看,廬山給人呈現出不同的樣子。這是詩人遊玩廬山總體給人的印象,簡單的十四個字,就把千姿百態的廬山美景呈現給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