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們為了「看風景」,
男生們為了看「看風景的美女」,
於是有一大群人走出戶外……
哦不,其實我們大多數人跑步是為了健康而非職業,但運動中一不留神就會受傷。想掌握處置傷情的知識?來,這裡有一本跑步寶典送給你!
跑步時膝蓋有可能被擰傷——受壓、扭動,甚至扭傷。 一般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膝蓋擰傷也會導致身體不平衡,關節發緊,無法用力等問題。
馬上回到車上或家裡,用 R.I.C.E.療法處理患處:
R——rest 發覺自己身體拉傷或是扭傷了之後,坐下或者躺下舒緩受傷的部位。
I ——ice 用毛巾將冰袋(一包冰塊或是凍豆子)裹住,敷於受傷的部位20-30分鐘;冰塊不要直接接觸皮膚。前3天每2小時冰敷一次。
C——compression 在受傷部位的上下關節處捆綁加壓帶,如果是腳踝扭傷,可從腳趾到膝部都綁上加壓帶。
E——elevation 抬高受傷部位,將其固定在較高的位置上。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無法止痛要立刻去看醫生。
手指抽筋:將手握成拳頭,然後用力張開,再迅速握拳,反覆數次;
手掌抽筋:用另一手掌,將抽筋手掌用力壓向背側,並做振顫動作;
手臂抽筋:將手握成拳頭並儘量屈肘,然後再用力伸開,反覆數次;
小腿或腳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腳趾,用力向上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小腿的膝蓋上,幫助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抽筋的大腿與身體成直角,並彎曲膝關節,然後用兩手抱著小腿,用力使它貼在大腿上,做振顫動作。
踝部扭傷是指腳踝韌帶被過度拉伸或撕裂,此時,腳踝部位會出現腫脹、疼痛的症狀。而導致這一損傷的原因多是路面不平、鞋子不合適或腳放置的位置不合適等。
輕度的踝部扭傷可通過冷敷、抬高腳踝、用繃帶將腳踝裹住以及充分的休息治癒;而中度扭傷則需要在腳踝處打上行走管型石膏;如果扭傷程度已經達到了重度,則必須藉助外科手術或物理治療。
跟腱炎也是跑者經常飽受的的痛苦之一,這是由於跟腱拉伸過度所造成的。跟腱一旦發炎或撕裂,腳踝後部、足跟之上的部位均會出現疼痛症狀,並會隨著跑步進行而加劇;肌腱外層皮膚上會出現小面積的淤青和腫塊。
產生跟腱炎後,跑者應減少常規跑量,儘量避免速度訓練或上山跑,在跑步後應及時進行冷敷。
水泡幾乎是所有跑者都曾經歷過的跑步損傷,這些因為摩擦而在皮膚表面隆起的小水泡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卻會讓人十分痛苦,劇烈的刺痛感不僅讓人難以忍受,還會改變跑者的步態,從而導致腿部和臀部遭受更為嚴重的損傷。
處理這些水泡的辦法是利用經消毒的針頭將水泡中的組織液擠出,再用碘酒消毒皮膚及周圍,貼上創可貼即可。
而如果想要儘可能的避免磨出水泡,你需要選擇一雙合腳的鞋以及無縫的速幹襪,在跑步前也可以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塗抹凡士林或貼上防磨膠帶。
除了上述這些最為常見的跑步損傷之外,跑者在跑步過程中還有可能遇上各種各樣的損傷,我們很容易發現,除了自身缺陷之外,大部分的損傷都是由於錯誤的跑步姿勢或是過度的訓練所造成的。
因此,跑者們在跑步過程中,除了享受跑步所帶來的樂趣與益處之外,還應該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身體、理智地把握跑步的強度與量。
寄語:做一個健康的跑者,跑步過程中要與帥哥美女一路相隨,損傷就不要相隨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