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的一天傍晚,太陽已經落山,52歲的日本藝術家曾根裕(Yutaka Sone)結束了他在福建惠安縣崇武鎮一個石雕廠裡一天的工作。他關掉滑輪機,從一堆白色大理石石材當中站起來,一頭長髮和黑色的 Pink Floyd 樂隊T恤上都沾滿了白色粉末。
曾根裕《雪豹花園》的製作,影像由四方當代美術館提供
整個下午,我們都在這家瀰漫著石粉的石雕廠裡度過。有一個對石材進行初期切割和加工的廠房幾乎完全被粉末覆蓋,夕陽西下時,陽光透過幾扇破碎的玻璃窗照射進來,在寬闊的室內形成了丁達爾現象。
崇武鎮「古藝」石雕廠內,圖片由本文作者拍攝
「很無聊吧,」曾根裕走過來對我們說,語速比平時慢些,好像還沒有回過神來。在剛剛過去的幾個小時裡,他埋頭在自己的白色大理石世界裡,幾乎沒跟任何人講過話。這時候,他突然注意到了正在拍攝素材的四方當代美術館的攝影師,立即走上去說:「你看,我們都是坐在地上雕刻的,所以你的相機位置要放低一點,要比七十年代搖滾樂手拿吉他的位置還低!」說著,他半蹲下來,兩手像猩猩那樣垂在身前,演示起「七十年代搖滾樂手」彈吉他的樣子,並唱起了 Rolling Stones的《Brown Sugar》。「日出屬於藝術,日落屬於音樂!」他大聲說,隨即爆發出一連串大笑。我們知道,他已經從工作時的夢遊狀態中甦醒過來了。
崇武鎮「古藝」石雕廠內擺放的石雕樣品,圖片由本文作者拍攝
曾根裕的個展「黑曜石」即將在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舉辦,這是他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個展,因此,他近一個月一直在這個位於石雕廠裡的工作室中籌備。曾根裕出生在日本,但是最近三十年基本過著四海為家的生活,在洛杉磯、墨西哥、安特衛普、南京和崇武幾處穿梭,不會在任何一個地方停留超過三個月以上。惠安崇武有上千年的石雕技藝歷史,如同以陶瓷聞名的景德鎮一樣,這裡是石雕之鄉。鎮上遍布石雕廠,從巨大的觀音菩薩到招財貓,街上各種石像林立,頗為魔幻。而曾根裕跟這家「古藝石業」的廠長蔣智賢認識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九十年代第一次合作之後順利之後,曾根裕就把所有的石刻雕塑放在這裡完成。
曾根裕個展「Island」現場,圖片由 David Zwirner 紐約畫廊提供
小曼哈頓,Little Manhattan,2007-2009,圖片由 David Zwirner 紐約畫廊提供
在墨西哥,曾根裕創作栩栩如生的巨大藤編香蕉樹,營造出熱烈的熱帶景象;在崇武,他用白色大理石創作純淨的冰雪世界。他的大理石雕塑基本不加打磨,表面的顆粒感就像新落的雪花,讓這種肅穆的紀念碑材料變得溫柔浪漫。在「島」系列作品裡,曾根裕和崇武的石匠們一起,從整塊大理石中雕刻出香港、曼哈頓和威尼斯的城市模型,每一座樓房都清晰可見,有的細長如鉛筆芯,幾乎一碰就斷。若是盯著那些細小而真實的建築去看,很快就會迷失在一片白雪皚皚的城市裡。「我想構建一個不存在的人類世界,」曾根裕說。
這種夢幻世界的感覺,在「遊樂園」系列中更為明顯。大理石將旋轉木馬、摩天輪、海盜船等遊樂場設施定格在它們旋轉飛起的一刻。在作品《電影院》中,他還用一整塊實在的楔形石頭,表現老式放映廳裡的光。這些看上去寫實、具象的雕塑因為雪白的色調而顯得超出日常,如同一個理想世界的模型。
雪豹花園,2014-2016,圖片由四方當代美術館提供
羅馬遊樂場,Amusement Romana,2004,圖片由 David Zwirner 紐約畫廊提供
這個靜謐的世界似乎能代表一種心理狀態。曾根裕是我見過的最衝突的一個人,平時似乎血液裡自帶酒精,大腦自動分泌多巴胺,但只要工作起來,就能立即進入冰雪王國。在此次個展海報上,一隻幼年猴子正入迷地用雙手團一個雪球,那就是曾根裕本人正在做他的大理石雕塑。在他看來,雕塑是比繪畫更原始的創造衝動。「繪畫是愛好,雕塑才是身體性的(physical),」曾根裕邊說邊控制不住地舞動身體。每天早上,他把繪畫當作一種熱身運動,等到感覺從心裡傳遍了全身,他才開始雕塑;睡覺之前,他會再通過繪畫平緩自己激烈跳動的心臟,如同一個訓練有素的運動員。「木雕也不夠狠,石頭才硬核!」他又補充說。
大概是因為太過熟練,雕刻的時候,曾根裕的手和大腦是分開的:手在塑造現實模型,大腦在塑造未來的雕塑;等到手中作品完成,大腦中的模型轉移到手裡,被騰空的大腦又開始塑造新的東西。「雕刻的時候,我在同時經歷三種時間,客觀時間,我自己感受的時間,和石頭形成的時間。」他的意思是,石頭的形成經歷千百萬年,從一塊巨大的石材外側逐漸向內切割,如同正穿越古老的時間。「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他兩眼發亮,用手指著自己的腦袋,「這種時候就是純粹的冥想,誰他媽還會去想展覽的事情啊!」
曾根裕在崇武工石雕廠裡,圖片由四方當代美術館提供
收工以後,曾根裕一直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換了身衣服來到餐廳和我們一起吃晚餐。因為心臟和血壓問題,曾根裕不能沾染油膩食物和酒精,但他一邊就著白開水吃水煮青菜,一邊比桌上所有人都率先達到了高潮。這位白天剛在工廠裡對付完幾噸重的石頭、總把「硬核」掛在嘴邊的藝術家,突然掏出套著粉紅色手機殼的手機,播放起七八十年代搖滾樂現場——我還注意到,他設置了一個二次元少女桌面。某個時刻,曾根裕突然沉靜了下來,思索起自己在開幕時應該穿什麼衣服。據說,曾根裕在自己展覽的開幕式上一定得穿一套香奈兒女士套裝。「男裝太呆板了,我不喜歡,我喜歡非常陽剛的,或者超級漂亮的東西,」他以前曾在採訪中這麼說過。
曾根裕(Yutaka Sone)穿著2017年的香奈兒夾克,© Andreas Laszlo Konrath
不過,穿衣打扮畢竟不是雕刻,他很快就從沉思中跳了出來,繼續彈起了空氣吉他。「日出屬於藝術,日落屬於音樂!」他又說了一次,「Make the government Dance!」
展覽海報中玩雪球的猴子,就是曾根裕本人正在做大理石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