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小字,可關注本公眾號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唐 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
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
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
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5星中文中心小學寫作基礎二班上周練習描寫美食,多數學員能結合切身體驗寫作,努力加強描寫,表達較好的情感。今天推薦蔡同學、於同學、高同學、陳同學、黃同學、甄同學、陳同學、盧同學的習作。感謝於同學提供配文圖片。
最美蛋糕(小學三年級 蔡同學)
這是我吃過的最美麗、最美味的蛋糕。
八月的一個星期四,媽媽過生日。我和家人想要給媽媽一個美好的生日,但又不敢到外面去給媽媽買蛋糕,就決定在家自己做一個蛋糕。媽媽最喜歡吃的蛋糕是草莓蛋糕,我們就到網上尋找草莓蛋糕的做法,又是查文字和圖片資料,又是看視頻。
媽媽生日那天,我、爸爸和弟弟興致勃勃地衝進廚房,準備做蛋糕。開始時,我們士氣高昂,興奮地把黃油融化,砂糖和麵粉都倒好了,雞蛋也放在碗裡了。打雞蛋時我們遇到難題,不知道怎麼才能把雞蛋打得顏色變得淡巴巴但又要蛋液厚厚的。弟弟想到一個辦法:不停地攪拌。於是,我們攪拌了半小時,攪拌得肩膀都酸得要命。爸爸對我們説:「不要放棄,我們會成功的。」我們再次不停地攪拌,可是雞蛋的顏色還是黃澄澄的。我説:「我再到網上去查一下怎麼把雞蛋打厚。」過了沒多久,我找到答案,原來是我們手忙腳亂時忘了把蛋液加熱。我興奮地告訴爸爸和弟弟:「把裝蛋的碗放在熱水裡。」果然成功了!做草莓蛋糕的一個大難題迎刃而解。
我們繼續做蛋糕。把白色的奶油做出來,再鋪在蛋糕上,一切都很順利,但在蛋糕上面用奶油寫字並不容易。我看視頻上別人寫得又快又好,就有點小看了擠奶油寫字。可是我連試了好幾次,擠出的奶油像是幾隻小蟲在蛋糕上爬來爬去,看起來根本就不像字。我不放棄,一直寫、一直寫,直到奶油都用完了也不肯罷休,終於寫好了我最滿意的一幅書法「傑作」——「媽媽,生日快樂」。
擺好草莓,插好蠟燭,大功告成了!
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蛋糕啊!厚厚一層奶油,上面擺滿鮮紅的草莓,「媽媽,生日快樂」幾個字特別可愛,五顏六色的蠟燭烘託出溫馨的氛圍。蛋糕聞上去有一些淡淡的奶香味,周圍也漂浮著濃濃的草莓氣味。蠟燭一根根點燃了,在我們唱著的生日快樂歌聲中,媽媽第一個吃蛋糕,她的眼角掛著晶瑩的淚花……
我們快樂地品嘗著蛋糕。蛋糕很柔軟,草莓酸甜酸甜的,奶油甜絲絲的,我的心裡更甜。做草莓蛋糕讓我體會到了媽媽做飯的辛苦。媽媽天天默默付出,從不索取回報。有一個會做美食的媽媽,我真幸福。
「姥姥牌」發糕(小四 於同學)
我出生在香港這個美食天堂,喜歡的食物不計其數,但我最喜歡的食物卻是香港買不到的,它是姥姥做的北方麵食,有紅棗發糕、包子、油條等。這些食品很常見,但我覺得是最美味的。
我和姥姥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能見的次數很少。每到新年或暑假我回去探望姥姥,她都會變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就說說姥姥做的發糕吧!那絕對是姥姥的「專利」,我給它命名為「姥姥牌發糕」。
姥姥說她做的發糕是獨家配方。外面賣的發糕通常用玉米麵,姥姥為了發糕口感更香甜更細膩,自創用南瓜面代替玉米麵。要先把南瓜蒸好,然後把蒸好的南瓜壓成泥,再把酵母、麵粉和南瓜泥加水和在一起,揉好面後發酵。姥姥說揉面是製作發糕的靈魂,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揉面的力道和手法很重要。如果面太硬,吃起來沒有彈性;如果面太軟,吃起來沒有口感。
南瓜面發糕說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很難。有一次,姥姥教我揉面,我笨手笨腳用了很大力,揉得手都疼了,卻把面壓成了餅。姥姥忍俊不禁,問我:「你這是要做比薩餅嗎?揉面不用過分用力,要有技巧,順著勁兒揉,手也不會疼。你還小,多試幾次就會了。」姥姥用幾分鐘的功夫,三下兩下就揉好了。揉好的面要發酵三個小時。記得第一次,我看到發酵過的面漲了好幾倍,特別驚訝,原來酵母的威力這麼大!最後一步就是把紅棗去核插在面上,既簡單又精緻,蒸它八分鐘,金燦燦香噴噴的紅棗發糕就出爐了,把它切成塊後,還會看到像蜂巢一樣。
看到出爐的紅棗發糕,我每次都像欣賞藝術品一樣。有時顧不上發糕還燙著,我就迫不急待大口大口地吃著。那味道!南瓜完美地和麵粉融合在一起,甜而不膩,咬在嘴裡非常有彈性,營養又好。平時吃飯慢吞吞的我,不到幾分鐘就吃了好幾塊,嘴裡直呼:「真好吃!真好吃!姥姥,你太厲害了!」忙乎半天的姥姥這時就顯得很有成就感,笑得合不攏嘴,一臉慈祥地看著我:「孩子,只要你喜歡吃,姥姥天天給你做!」這時,她額頭的無數皺紋好像也歡快地笑著,滿頭白髮也沉浸在幸福之中。
因為疫情原因,我今年無法回哈爾濱探望姥姥。媽媽學著姥姥做給我吃,當我在香港吃到發糕時,覺得就像在吃姥姥做的發糕。我也要學著做這道美食,讓「姥姥牌發糕」繼續傳下去,成為獨有的家族美食,讓它伴隨我們家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保佑我們興旺發達。
奶奶的三明治(小四 高同學)
我最愛吃美味的三明治了,可我說的不是店裡買的,而是奶奶親自給我做的三明治哦。
前段時間,我有點厭食,常常端起飯碗吃了沒幾口,就放下筷子不想吃了。奶奶看了很著急,就絞盡腦汁,變著花樣做好吃的,想讓我多吃點,今天煮麵條,明天包餃子,後天蒸包子……但我還是老樣子,沒胃口。
有一天,到了午飯時,奶奶大聲叫到:「涵涵,吃飯了,你看看奶奶給你做了什麼好吃的!」我慢吞吞地走到桌旁一看,驚喜地大叫:「哇,三明治!」只見桌上放著一個熱騰騰的三明治,烤得黃燦燦的麵包,裡面夾著綠油油的生菜,還有魚柳和芝士,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上面還用藍莓醬畫了一個笑笑臉呢!
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三明治,狼吞虎嚥地大口吃起來,魚柳香脆,芝士入口即化,生菜爽口,麵包焦香,我邊吃邊向奶奶翹起了大拇指。奶奶在旁邊盯著我看,顯得有點受寵若驚似的,又好像高興得手足無措。不一會,一塊三明治吃完了,我大聲問道:「奶奶,三明治還有嗎?」「有,有,你想吃多少都有!」奶奶連忙端著新烤好的三明治走過來,笑出聲來。我接過第二塊三明治,又三口兩口就吃完了,捧著脹鼓鼓的肚子說道:「奶奶,我們以後天天吃三明治好嗎?」「傻孩子,奶奶知道你最喜歡吃三明治,但天天吃三明治,還不吃厭了?」奶奶見我吃飽了,笑得更燦爛了。
後來奶奶告訴我,她偷偷學做三明治,費了好大功夫呢。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吃奶奶做的三明治。奶奶還不斷地換著花樣,這次吃魚柳芝士的,下次吃火腿黃瓜的。吃得我胃口大開,奶奶也笑開了懷。
上個月,奶奶有事回上海去了。因為討厭的疫情,她到現在還沒回來。我也好久沒吃到奶奶做的三明治了。我想念三明治,但我更加想念奶奶!
客家八刀湯(小五 陳同學)
我的家鄉——廣東紫金,是個山青水秀的地方。那裡有許多特色美食,如蛋皮春捲、芋頭扣肉⋯⋯但是我最喜歡的是遠近聞名的八刀湯。
八刀湯有點像豬雜湯,選取豬身上最好吃的八個部位:豬心、豬肝、豬腰、豬肺、膈山衣、豬脷、粉腸、豬頸肉,每個部位各取一刀,故稱八刀。把八種原料加上少許生粉、糖、鹽等調味料,放進家鄉山泉水中煮熟,一碗八刀湯便煮好了,依口味再加上白糊椒粉和蔥花,真的是香氣撲鼻。這碗湯看似做法非常簡單,其實最講究豬肉的鮮味。為了保證豬肉新鮮,勤勞的廚師們每天都要淩晨三時起床,開始宰豬。
來,嘗一口八刀湯吧!熱騰騰的八刀湯,不時散發出濃濃的豬肉香味。一旦八刀湯放在你面前,就會令你垂涎三尺,沒有人能夠抵擋住這香甜美味的誘惑。吃一塊膈山衣,十分鮮甜爽口,濃濃的肉汁邊滲透到你口中。來一口湯,剛喝下去,一股暖流便會經過你的肺腑,倍感舒適。喝完了,口中還會傳出淡淡的肉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我來到家鄉的湯麵店,點一碗八刀湯,坐下慢慢品嘗,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有的人一邊喝湯,一邊跟對方談天說地;有的人急著叫外賣,想趁八刀湯還熱的時候趕緊回家和家人分享;還有的人喝完一碗,忍不住叫第二碗呢!這其樂融融的環境,實在有別於大城市裡的速食店。
當你下次來到我家鄉時,一定要嘗嘗又新鮮又熱騰騰的八刀湯。我愛八刀湯,更愛我的家鄉和勤勞的鄉親們!
鹹魚茄子煲(小五 黃同學)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愛上了鹹魚茄子煲。
我小時候不喜歡吃茄子。有一次聚餐,媽媽的朋友點了一份鹹魚茄子煲。她說很好吃,推薦我嘗嘗。我心裡很不願意,但為了不掃別人的面子,所以還是嘗了嘗。咦!不錯呀,茄子味道鮮香,口感綿軟,又辣又鹹,特別下飯。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吃茄子了。
茄子有不同的種類。最常見的是長茄,也有矮茄和圓不溜秋的圓茄,它們都穿著豔麗的紫色外套,裡面成米白色。茄子本身味道清淡,但它特別吸油吸味,常用味道濃鬱的鹹魚、醬料一起烹製,例如:鹹魚茄子煲、紅燒茄子、釀茄子和烤茄子等,而我最喜歡吃的是鹹魚茄子煲。
鹹魚茄子煲的做法非常簡單。我們家的做法通常是這樣,首先把削了皮的茄子切成長條形,準備一些魚豆腐,最好也切成長條形,把茄子和魚豆腐跟蒜爆炒,撈起放入沙鍋,放幾片洗乾淨的鹹魚,加適量的水,蓋上蓋子燜一會,之後加入醬油和豆瓣辣椒醬調味,上桌前撒上蔥花,一道美味的鹹魚茄子煲就完成了。
每當媽媽做了鹹魚茄子煲時,我便會只吃這道菜,不讓其他食物影響我的味蕾,津津有味地享受它。
爸爸告訴我:「鹹魚茄子煲是廣東非常受歡迎的家常菜。無論在五星級酒店還是路邊的大排擋,都能吃到它。當人們不知道點什麼菜時,往往不會拒絕,來一份鹹魚茄子煲。現在你也這麼喜歡,真是家常美味代代傳啊!」
家鄉餃子(小四 甄同學)
西邊過來一群鵝,撲通撲通跳下河,卻被人家端上桌。這就是我最喜歡的食物——餃子了。其中,我最愛吃韭菜豬肉水餃。
那年春節,我們陪媽媽返鄉過年。媽媽是北方人。在北方,過年吃餃子是傳統的習俗。那是我第一次到北方,既好奇又興奮,一盼放鞭炮,二盼包餃子。
到姥姥家時,已經是大年三十的下午了。一進門,就看見姥姥正忙著攪拌一盆肉和擀一些麵皮。我問:「姥姥,這是什麼?」姥姥微笑著說:「先讓你猜猜。」接著便說:「西邊過來一群鵝,撲通撲通跳下河,卻被人家端上桌。你猜是什麼食物。」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是什麼。媽媽忍不住說:「是餃子。」
我也拿起擀麵杖,擀起麵皮來。咦?姥姥的擀麵杖到我手裡咋變成燒火棍了?我折騰一番後,擀了一個不規則形狀的皮出來。媽媽大笑不已。姥姥看著我滿身滿臉都是麵粉,安慰道:「第一次能擀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多練習就會擀好了。」嘿!擀麵杖在我的手裡越來越聽話了。我還學著包了幾個餃子,只是包的餃子樣子都很醜。
門鈴一響,明明哥哥一家人也來團年了!我們將餃子端上桌。姥姥和姥爺說:「誰吃到最多硬幣,誰今年就最幸運。」團年餃子是我最喜歡吃的韭菜豬肉餡餃子。那又香又多汁的餡料,加上不薄不厚的餃子皮,簡直是人間美味!一口咬下去,又熱又鮮美。明明哥哥瞟了我一眼,我倆達成默契,開始比賽吃餃子。媽媽說:「慢慢吃,慢慢吃。」但我倆正鬥得酣呢,哪裡聽得進去?我靈機一動,想出一條妙計,說:「我飽了!」明明哥哥似乎也飽了,放慢了速度。可是,我出其不意一口氣吃了六隻。吃著吃著,我吃到兩個硬幣!吃到最後,我肚皮都快撐破了,也贏了明明。
姥姥說,餃子其實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當時餃子可是藥材呢!餃子餡料也很豐富,數不勝數。
餃子現在寓意為一家團圓。我真希望每年都可以吃姥姥親手包的「一群鵝」,也希望我們一家永遠都團團圓圓。
北京鹵煮火燒(小六 陳同學)
在我的家鄉——北京,有一道小吃叫做鹵煮火燒,這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美食。
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第一次看見鹵煮火燒,只覺得它看起來很噁心,因為它裡面含有豬腸和豬肺,呈棕色狀。可是,鹵煮火燒咕嚕咕嚕在大鐵鍋裡煮著,香味撲鼻,辣椒和肉看起來都很鮮美,旁邊的人個個吃得滿嘴流油、欲罷不能,又讓我不由自主地咽著口水。
我抵禦不了鹵煮火燒的誘惑,但心理上的障礙一時又克服不了,要動第一筷子,內心好掙扎呢!媽媽看見我愁眉苦臉,就打趣地對我說:「要知道鹵煮火燒的滋味,你得親口嘗一嘗。它只是視覺上有點欠缺,但吃起來非常香!」聽了媽媽的話,我趕緊夾起一塊肥腸,看見裡面的白油,瞬間就覺得這玩意兒一定油膩死了,趕緊又放下了。
我看到湯裡有一個菱形狀的餅,於是就問媽媽:「媽,這是什麼玩意兒?」她回答道:「這是火燒,把一塊大餅切成菱形塊狀,再把它放進鍋裡和豬大腸、豬肺一起煮,煮出來的餅特別軟爛,因為它吸走了一部分的湯汁,吃起來真香!」我夾起一塊火燒,它的樣子看起來還比較正常,我就一口咬下去……嗯嗯嗯!我的天老爺啊,這是什麼神仙味道!軟爛的餅再配上鮮美的湯汁,口感太好了,讓我陶醉得竟無法自拔。
吃完那塊火燒,我又看了看那塊肥腸,情不自禁地夾起了它,把它放入口中……嗯嗯嗯!這Q彈的口感再加上鹹鹹的肉汁兒,味道美到無法形容!
然後,我就一口火燒,一口肥腸,一口豬肺地吃起來,一會狼吞虎嚥,一會細細品味,幸福的味道讓我的味蕾爆炸了。我一刻也停不下來,直到把所有的鹵煮火燒灌進肚子,最後意猶未盡地歎了一聲:「真香!」
鹵煮火燒最早來源於清代宮廷小吃「蘇造肉」。「蘇造肉」是乾隆皇帝遊江南時御用廚師發明的,用五花肉煮製而成。舊時一般老百姓吃不起五花肉,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來代替。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最早做鹵煮火燒,將豬腸、豬肺等放進盛有鹵湯的大鐵鍋裡煮,再加入火燒同煮,隨吃隨盛。依食客口味輕重,加蒜泥、醬汁豆腐、辣椒油、韭菜花、香菜等調料,鹵煮火燒吃起來就更有滋有味了。
吃過一次後,我就被鹵煮火燒徵服了。以後每到北京的小吃店,我必吃一碗鹵煮火燒。北京是普通老百姓的北京,鹵煮火燒是老百姓的美食。我愛北京,我愛平民美食鹵煮火燒!
第一次學做菜(小五 盧同學)
今天,我第一次學做菜,學會了做番茄炒蛋。
中午,媽媽帶我進廚房說:「鍵豫,你應該學會煮你的第一道菜了。不能長大了,將來離開媽媽去生活,還煎個蛋、下個麵條都不會。」一聽到這話,我既興奮,又緊張。我很想嘗試一下做菜,但又怕做不好。
我先把番茄和鷄蛋拿出來。我以為隨邊拿一個番茄就可以了,但媽媽告訴我,要選一個嫩嫩的沒那麼硬的番茄。原來這也有學問。我把砂糖、鹽、番茄醬和蒜頭都拿出來。媽媽教我先把番茄切開。我特別緊張,很怕不小心切到手。但我還是鼓起勇氣去切。我開始切的時候,媽媽笑著説我把刀拿倒了,我也難為情地笑了。慢慢,我學會了切菜的正確方法,覺得沒啥好害怕的,越切越輕鬆。
之後我打了三個鷄蛋,把蒜頭壓了壓並切碎。把所有材料準備好了之後,我把鍋放在火上,等鍋熱了之後,把油放進鍋裡,然後把打好的鷄蛋放進去炒,再把蒜頭、番茄放進去,最後放調料,炒了一下,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蛋就做好了。
我吃了幾口,覺得挺好吃的,只是有些太甜了。媽媽也嘗了嘗,一個勁誇我做得好吃。以後,我就知道怎樣炒番茄炒蛋了。
媽媽說得對,我越來越大了,不能做一個離開了媽媽就不知道怎麼生活的人。我要儘快學會做很多事,增強獨立生活能力。
5星中文中心致力於幫助香港中小學生提高中文科水平,重點輔導寫作和文言文。目前開設有小學綜合基礎一班(週四)、小學綜合基礎二班(週六)、小學綜合進階班(週一);小學寫作基礎一班(週五)、小學寫作基礎二班(週二)、小學寫作進階一班(週五)、小學寫作進階二班(週日)、小升中文言文銜接一班(週六)、小升中文言文銜接二班(週四)及中學寫作基礎班(週四)、中學文言文基礎班(週五)。
5星中文中心(香港)
Level 5 Chinese Cente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