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發現夏代遺址,出土「真龍」後,西方考古家:夏朝不存在

2021-03-02 歷史王朝興衰

洛陽發現夏代遺址,出土「真龍」後,西方考古家:夏朝不存在

說起我們國家的歷史,大家都知道,5000這個數字,但是也就僅限於這個數字了,幾乎很少人會知道這個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即便是知道的人也是說不清楚的,我們只知道歷史書上的第一個朝代,也就是起源於三皇五帝那個時期,而他距離現在就有5000多年,所以才有了這個時間的定義。而至於人類歷史是如何開始的呢?在西方,他們認為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條件,一個是文字的出現,另一個是城市和幫派的出現,而西方非常懷疑,我們國家的長歷史,那是因為我們國家至今為止都沒有出土過超過5000多年的文字,而僅僅是發現了非常少量的屬於那個時期的遺址。

西方的一些人呢?就會質疑我們國家的歷史,先是在清朝末,明朝初的時候編出一個中華西說法,大體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國家的人的祖先其實是西方人用這樣一個說法來使我們國家那些沒有知識文化的人相信,然後達到統治我們國家的目的,但是呢,在民國後期,我們國家的一些專家就發現了歷史的遺蹟,而這些遺蹟呢要比西方的古巴比倫還要古老,存在的時間還要長所以那個說法也就消失了。

但是那些西方的學者並沒有止步,更大的動作又來了,這次它們不斷地刪減我們國家的歷史,提出了我們國家歷史最多,就應該從西周開始算,因為在他們看來前面的國家都是我們國家的人自己想像出來的,而且如果說真的有也頂多是文化的時期,並非是能用文字撰寫出來的歷史。

一直到上個世紀初,我國發現了甲骨文證明商朝是存在的,而且與歷史上記載的一致,這些甲骨文不但幫我們印證了歷史,還驗證了史書記載的準確性,但那些西方的學者,醜惡的嘴臉並沒有因此停止他們又覺得中國的夏朝不存在,於是我們國家的人又不服氣了,就決定挖出夏朝的遺址來,讓他們瞧瞧於是,他們來到傳說中夏朝人經常活動的區域,然後進行了研究和挖掘,那個時代哇,覺得工具還非常落後,只能依靠洛陽鏟,但是就是用了這個工具,找到了,距離現在有那麼長時間的夏朝遺址,又在隨後的工作中呢,我們在黃河附近,又發現了好多屬於那個朝代的東西,在這麼多些東西中,最讓人意外的就是一件名為綠松龍的寶貝,因為他是龍,通常大家都知道,龍是我們國家的象徵,這就更進一步證實了夏朝的存在。

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一條名為「綠松龍」的文物,這件文物出土意義極為重大。因為龍是中華文化的圖騰象徵,遺址中出土這「真龍」後將逐步的證實這便是夏朝的遺址。不過,儘管二里頭被國內學者認為就是「夏墟」,但西方的學者還是堅持說「沒法證實這便是夏朝都城,夏朝依然不存在」。

可是希望的那些專家依舊不承認,我想他們都不承認,卻也改變不了這個朝代真正存在過的意義吧,人家不承認,那是因為他們國家本身就沒有什麼文化的底蘊,歸根結底就是對於我們國家的羨慕嫉妒。

古墓,指的是有史以來已經死亡的人的墳墓,一般是指那種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價值的的墳墓。亦譯古冢。特指歐洲大陸史前時期的墓地,古墓中一般中國的比較有歷史研究價值。

在秦漢時期,上行下效,多是覆鬥式的墓葬,覆鬥就是說封土堆的形狀,像是把量米的鬥翻過來蓋在上面,四邊見稜見線,最頂端是個小小的正方形平臺,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過中國的多了一個邊,卻與在南美發現的「失落的文明」瑪雅文明中的金字塔驚人地相似。這中間的聯繫,就沒人能推測出來了。

魏晉時期巨大厚實的山石砌成拱形,縫隙用麻魚膠粘合,這樣的石墓在西夜遺蹟附近十分常見。十九世紀早期,歐洲的一位探險家曾經這樣形容:「沙漠中隨處可見的石墓,有大有小,數不勝數,有一多半埋在黃沙下面,露出外邊的黑色尖頂,如同縮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讓人嘆為觀止。」

唐代開山為陵,工程龐大,氣勢雄渾,這也和當時大唐盛世的國力有關,唐代的王陵到處都透著那麼一股捨我其誰天下第一帝國的風採。

往期精彩回顧:

南京挖出神秘圖紙,戳穿歷史謊言,乾隆:鄭和下西洋只是傳說

戰國大墓現9米盜洞,出土稀世神劍,考古家:又一個科學未解之謎

陝西挖出一尊銅鼎,銘文推翻司馬遷的記載:我們誤解了匈奴2000年

相關焦點

  • 夏朝存在的兩條鐵證,史書記載的明明白白,可惜西方學者視而不見
    夏朝,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傳說由大禹或大禹之子啟建立,距今約有4000餘年,後為商湯所滅。然而,由於夏朝史料十分匱乏,考古未能一錘定音,至今沒能確認夏朝文字,二里頭遺址只是疑似夏墟,於是西方學者數百年來一直否定夏朝,根本不承認中國歷史上存在過夏朝,認為這是中國人虛構的王朝。
  • 從東北到西南,考古家不斷出土「真龍」,莫非龍真的存在?
    但古往今來,一直都沒有人見過龍真真實的模樣,很多人都認為其實龍根本不存在,所有的圖騰全部都是人們自己臆想出來的。一直到上世紀時期,考古專家從東北到西南不斷出土真龍,人們才疑惑莫非龍真的存在?「中華第一龍」的出土,證明龍在古代時期是真實存在的俗話說中華民族發展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時間了,但我國的圖騰文化卻不僅僅只有五千年而已,被譽為我國圖騰的「中華第一龍」距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時間了,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成長曆程。
  • 西周史密簋出土,銘文揭秘夏朝失蹤真相,網友:西方雙重標準
    夏朝是我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王朝,而我國也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根據現有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考古學者將夏朝的起始年代劃在了公元前2070年左右。但遺憾的是,確切自證夏朝的文字目前並未發現,即使是在被認為是夏遺存的二里頭遺址,也沒有找到「夏」作為一個朝代標記出現。
  • 夏朝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專家:肯定存在過,但可能不在中國
    眾所周知,華夏文明五千年,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我遙遠的夏朝了解少之又少。由於史料的缺失和年代的久遠,夏朝的歷史似乎總是被人遺忘。漸漸的,讓人質疑夏朝是否真實存在過。 尤其是一些國外史學家,對於夏朝的存在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們聲稱夏朝肯定存在過,但可能不在中國。
  • 夏朝是什麼時候建立的?它是真實存在的嗎?你了解嗎
    夏朝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王朝 , 由於夏朝距離現在歷史久遠,而且也沒有任何的原始文字記載夏朝的存在,所以有些人認為夏代是不存在的。據史書記載,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現過夏部族與周圍其他部族之間爭奪聯盟首領的頻繁戰爭。夏部族大約是在中國古史傳說中的顓頊以後逐漸興起的。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經過及考古歷程,介紹了皇城臺、外城東門等地點的最新考古成果及綜合研究進展,並對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述評和反思,以期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發掘者認為,石峁遺址存在兩種不同時期的文化類型,早段與客省莊二期文化同時,晚段與內蒙古大口二期文化同時,而石棺葬中出土的玉器當屬於後段[9]。此次發掘對明確石峁遺址的文化內涵與性質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關於遺址規模、性質及玉器埋藏環境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 2020年夏代探索新成果:追跡夏代,解讀中華文明密碼
    1月9日至10日,在洛陽偃師舉行的「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2020年工作總結交流會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說,二里頭遺址是該項目最重要的支撐遺址,在此召開會議可以就二里頭遺址的最新發現進行現場交流與論證。正如劉海旺所言,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為止夏文化探索中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出土遺物最豐富且等級最高、所代表的生產力水平最先進、時代特徵最明顯、性質最明確的都邑遺址之一。
  • 歷史不需要外國人承認!西方人為何死活不認中國夏朝的歷史
    目前博弈的關鍵點是「夏朝」,西方一直指責我們的夏朝是神話傳說,所以不承認。20世紀30年代以前,西方一直只承認周朝,直到上世紀安陽殷墟的發現,出土了大量殷商時期的青銅禮器和甲骨文,鐵證如山,西方社會才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認可我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600年之前。
  • 夏朝真的鑄造了九鼎嗎?從技術、考古和文獻分析九鼎存在的可能性
    學術界一般認為,廟底溝二期文化,極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黃帝時期文化遺址。 《史記》說黃帝最早鑄造了銅鼎,那麼,考古發掘出土的中國最早的青銅器,是什麼時代的呢?
  • 走進二里頭遺址 解密「最早中國」
    自1959年以來,在這裡陸續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以中軸線布局的宮室建築群、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一系列考古成果震驚中外。博物館正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河南洛陽偃師翟鎮二里頭遺址區南側,是集中展示夏代文化、早期中國文明、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
  • ...訪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溫小娟 祁思元 夏代究竟存在與否?夏商更替是在什麼階段?如何判斷夏的遺存?10月19日,在洛陽舉行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接受了記者採訪。
  • 誰說夏朝不存在,禹會諸侯之地早已發現
    有人說,夏朝不存在,是周朝虛構的一個朝代;也有人說,夏朝是西方來的,比如埃及遷徙來的,夏朝就是埃及。 那麼,如果夏朝不存在,就不會有炎帝、黃帝、蚩尤,更不會有伏羲;如果說夏朝是埃及,那麼炎黃祖先,都是埃及人了。
  • 三星堆遺址會不會就是一直都未找到的夏朝都城?
    歷史文獻記載的夏朝核心區域在伊洛河流域,夏朝的先人,從鯀到禹,其活動中心一直在嵩山周圍。夏朝立國之後,即便頻繁遷都,從陽城(河南登封)、陽翟(河南禹州)、安邑(山西運城)、斟潯(河南洛陽)、老丘(河南開封),夏朝都城也一直未出中原的核心區域。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等4...
    鞏義雙槐樹遺址發掘現場 王羿 攝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1個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產生20個項目進入終評。此次評選河南共有4個考古項目入圍初選流程,分別是: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伊川徐陽墓地、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鞏義雙槐樹遺址:該遺址發現了5300年前「河洛古國」,表明了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實證了以該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 中國最神秘的朝代,時間可能長達1500多年,卻不被世界各國承認
    但是西方人對文明形成的定義是要有考古證據,比如中國夏朝由於缺乏考古出來的文物,因此並不被西方承認,更別提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了。而商朝有大量的青銅器的出土,因此西方人將中國的歷史從商朝開始計算,那中國就只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歷史最短的。
  • 洛陽考古新進展!玄武門遺址歷史真容初現,看看出土哪些文物!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河南志》記載:「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
  • 史書上記載的夏朝,到底是否真實存在?
    夏朝是否真實存在?有些朋友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滑稽。畢竟我們從小就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說夏朝不存在那我們心理上肯定不能接受。然而,我們認為板上釘釘的夏朝,在國際史學界卻並不那麼受待見,部分國外學者甚至懷疑夏朝作為一個國家級的文明是否真的存在。
  • 夏朝——華夏文明的開端
    ,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蹟。
  • 祝賀陝西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為什麼它是石破天驚的?
    這幾天,被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刷屏了。所謂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是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出來的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有且僅有一項入選,就是位於陝北的石峁遺址。
  • 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兩處新考古遺址為何邁不進夏王朝的門檻?
    夏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是中華文化的根脈,夏文化不只是物質文化,還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在夏王朝存在於哪裡都沒有確定的情況下,把二里頭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作為主要夏文化研究對象,更是一種盲人摸象的思維。雖然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的結果未必令所有人信服,然而尋找夏代,尋找更加古老的文明,一直都在進行中。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在安徽的腹地發現了兩處與夏時期和夏王朝有著密切關係的考古遺址——三官廟遺址和禹會村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