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接受過針灸治療的朋友,或者那些沒有接受過針灸治療的朋友,一提到針灸肯定覺得扎針灸很疼。
有朋友說做針灸時出現疼痛是正常現象,並且認為針灸時越疼越好,是這樣的嗎?當然,也有人這樣講,說針灸其實一點都不疼,出現疼痛都是沒有扎對位置。那麼,以上兩種說法到底誰對誰錯呢?
針灸時的感覺很多時候不只是疼痛,更多的是酸脹感,或者放射樣感覺,這些感覺到底是什麼呢?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首先得搞清楚「得氣」這個概念。
很多疾病都會使用到針灸治療,針灸治療療效的發揮最重要的就是「得氣」。所謂得氣,就是指針刺入穴位時在穴位區域出現的酸、麻、脹、重等感覺。
中醫認為,針灸療效的發揮需要得氣,只要容易得氣,就會出現療效。得氣現象的發生可以理解為是氣血經過穴位時產生的一種效應,只有氣血充盛,能夠流經病變部位及病變經絡,才能夠使邪氣祛除,正氣得以存正。
那麼,繼續回到上面的兩個問題。第一,針灸時會出現疼痛嗎?
答案是會。原因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可能是醫生進針速度過慢,破皮不果斷,導致針尖不能在瞬間突破皮膚,從而針尖直接戳在皮膚,形成一種微弱粗暴的牽拉力,從而使患者感到疼痛;
其次,可能醫生對於解剖結構不太熟悉,沒有避開明顯的血管、神經、肌腱等組織,從而直接損傷組織,或者因刺中血管造成局部血腫,從而引起疼痛;
再者,有些穴位的確針感很強烈,容易超出患者的耐受度,針刺這些穴位疼痛會增加,如井穴、面部穴位、耳周穴位、手足部位的穴位等,如少商、合谷、後溪、聽宮、太衝、湧泉等等;
最後,可能患者疼痛過敏,這種情況也有發生,特別是腦損傷患者、焦慮症患者。
第二,針灸時是越疼越有效果嗎?
這是個錯誤的觀點。排除前面講的因施針人員自身技術的問題後,也不能說越疼就越好。中醫治病講究的是陰陽平和,追求的是一種「中庸」的境界,「不及」與「太過」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取的已經是針感很強的穴位,本來已經很痛了,達到了刺激效果就沒必要再去徒增患者的痛苦。如果患者對痛覺過敏,一點疼痛都忍受不了,在達到需要的刺激量之後,也沒必要再去增加患者疼痛,否則不僅治不了病,反而會誘發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血壓升高、意識喪失等等問題。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我,歡迎大家點讚、轉發、評論!#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