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2020-12-17 騰訊網

上個周末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曬太陽的時候,聽到不少寶媽都說到了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問題,還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玻璃心什麼的,讓我十分不認同。

孩子動不動就哭一定就能說孩子玻璃心嗎?相信不少家長都覺得這兩者的等同的,但是家長忽略的一點是,孩子這麼小,表達能力有限,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只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就拿我一個高中舍友來說吧。她基本算是大學剛畢業就結婚生子了,但那個時候夫妻兩個人都還不成熟,對於這個新生命的到來並沒有感到很歡喜。

孩子剛斷奶她就拉著丈夫一起半工作半玩了,每次看到她發朋友圈基本都是不一樣的城市。而孩子就這樣成了「留守兒童」,後來過了一年多兩年,她來找我,說自己很後悔沒有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現在孩子不僅不和她親,還有點怕他們夫妻兩個,稍微嚴肅一點就眼淚汪汪的。

所以有時候孩子動不動就哭,和安全感的缺失有很大關係。

02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別人家的小孩」。相信家長都不陌生了,畢竟誰不想孩子成為那個人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小孩子」呢?這就造成了家長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並且家長還會自動忽略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總抓著那些弱點一昧地否定孩子的努力。就比如,孩子的學習不好,但體育方面十分優秀,但家長就會覺得別人家孩子都能學好,你為什麼學不好?體育那就是玩,有什麼用!

時間久了,這會讓孩子也逐漸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體育好是不是真的沒什麼用等等。從而形成孩子敏感脆弱的內心和性格上的自卑。

而與之相反的是過度盲目地誇讚。對於家長的稱讚和肯定,孩子肯定是十分喜歡的,但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過度盲目。

因為時間久了,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得到的,這樣的話一旦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就會變得不能接受任何批評、不認為自己有錯,從而形成一種不好的性格。

03

那麼家長們到底在孩子成長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形成強大的內心呢?

首先,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這個東西怎麼說呢?它其實是一個人內心的精神需求,而作為一個小孩子,他們的安全感基本都是源自家長,這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抽一點時間來陪陪孩子,這樣更容易幫孩子樹立起安全感,還能拉近親子關係呢!

其次,在表揚和批評之間,家長要把控好度。

這一點通俗化來講,就是家長要在該表揚孩子的時候表揚,該批評的時候批評,而且最好是具體一點,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哪裡好、或是哪裡不好需要改。當然,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才能更有說服。

最後一點就是,家長要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質。

如果一個孩子動不動就哭,其實和他們的不自信、不勇敢有很大關係。所以擁有包括但不限於自信、勇敢、自律的好品質,更有助於孩子獲得面對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對他們以後的成長也很有幫助。

如果父母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不如先以身作則,再從繪本入手,給孩子選擇一些積極向上的趣味繪本,不僅孩子更容易接受,還會讓家長的進行更加順利。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哭,也許不是「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那麼到底什麼是玻璃心?經常可以聽到父母長輩在和人聊天的時候說現在的小孩子們也太玻璃心、太脆弱了。一句重話都說不了,在學校也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動不動就哭,跟我們小時候也差太多了。孩子玻璃心多半是父母這兩方面沒做好在網上看到一個形容玻璃心的很有趣的例子:說現在的孩子就像是一塊三明治,承受著兩頭的擠壓,一方面是來自家長的吹捧和誇獎,另一方面是孩子身上被寄予的厚望和期待。
  • 現在的孩子怎麼「動不動就哭」?和家長關係大,越早改正越好
    怎麼那麼玻璃心,太脆弱了……前些天在廚房裡摘菜,突然聽到隔壁孩子在哭,我一想定是孩子又淘氣了,過了沒幾秒鐘,孩子家長大聲吼叫起來,責怪孩子不聽話,我並不是有意想聽,而是聲音太大了,家長吼得聲音越大,孩子哭得越是傷心,感覺有些撕心裂肺。
  • 孩子動不動就哭,真不是「玻璃心」,多半是性格氣質在作妖
    哭,本來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了,娃一兩歲的時候,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遇到任何事都是用"哭"來解決的。此時,父母覺得他們哭是正常的,對之也很有耐心。但如果,娃都四五歲了還是動不動的掉眼淚,父母的心情可就沒有那麼好了,多半會罵孩子是玻璃心,性格懦弱!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和「忍著不哭」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看出差距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你身邊有特別愛哭的孩子嗎?小孩子似乎都比較玻璃心,每當有小磕小碰或者被家長批評時,就會委屈地大哭起來。可身邊好多家長非但不去哄,還對著孩子說出傷人的話,似乎在他們心裡只有不哭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前兩天帶著女兒去超市,逛到玩具區時,看到一名家長雙手叉腰站在孩子面前,大聲喊著你哭什麼哭?再哭就把你扔在超市。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他們「玻璃心」,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對
    但是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經常犯一些錯誤,在這個時候小莉總是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小麗發現一個問題,只要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那麼孩子總是會不停地哭泣。面對這種情況讓小麗感覺到非常煩惱,覺得自己兒子實在是太過於玻璃心了,其實這種情況和小麗的教育方法是有關係的。
  • 這屆家長的玻璃心,讓孩子連兒童文學都看不了!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對「死亡」、「性」的話題閉口不談。甚至視為洪水猛獸,一點點跡象就草木皆兵。不能容忍孩子接收丁點兒「負能量」。真正脆弱的不是孩子,而是這屆家長的玻璃心。兒童讀物頻繁被舉報,現在的孩子已經沒什麼能看得了就拿兒童漫畫作家楊紅櫻的作品來說,誰小時候還沒看過幾本。
  • 孩子動不動就罵人?「詛咒敏感期」到了,這3招幫助家長做好引導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喜歡說髒話,動不動就罵人。家長們不要「反應過激」,這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時期,「詛咒敏感期」,家長們要做好準備,引導孩子度過這個時期,改變孩子說髒話的習慣。
  • 女排朱婷:讓孩子動起來,對「家長看手機」說「不」
    孩子在裡面練習,家長則在外面玩手機,有些甚至坐在旁邊監督,甚至比教練還激動,直接上手去指導,最後往往是大人著急得不行,孩子哇哇哭,不歡而散。這樣真的能培養好孩子的體育愛好嗎?朱婷是因為初中階段個子已經1.73m才去打排球,而國外的孩子們,從小受到體育活動的薰陶,也許身高上不一定比得上,專業訓練時間沒那麼長,但接觸體育的機會多,接觸面也更廣。所以他們在球場上的移動能力、判斷能力、靈敏度等,都顯得比我們國家的運動員要好。
  • 當孩子還是一顆玻璃心時,你就當成鋼鐵心,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別把孩子玻璃心當成鋼鐵心玻璃心是極端脆弱的代名詞,也是家長老師需要謹慎對待的問題。玻璃心就像玻璃,一碰就碎,孩子受點委屈,那顆心瞬間就碎了,後果就叫你無法面對。大人常常無法理解孩子的心,見孩子有問題恨不得馬上就解決,口不擇言,說的話往往很刻薄,動不動就是你去死吧之類的話,殊不知孩子的心還是跟針尖一樣小,你那樣說還真能把孩子說死了。曾有某位高三男生,家長在當地還有點名望,自然希望兒子能很傑出,這樣老子才能長臉。
  • 親子手工:老師用心良苦,家長抱怨。做好這幾點,矛盾迎刃而解
    自己繪畫還可以,可從來沒做過什麼手工。但是老師要求做,又不能不做,這怎麼辦呢?喬麗急忙用手機搜度娘,查抖音,終於找到一個用紙盤做大樹的作品,覺得很不錯。目標有了,材料呢,家裡還沒有膠槍,也沒有彩紙和雙面膠。喬麗馬上開車繞到超市裡買了雙面膠和膠槍、彩紙,回到家時已經7:00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親子情感連結缺失,孩子容易情緒崩潰
    在我們看來不會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就是失去控制的的孩子,並且很多孩子不會出現自閉症的行為,反而出現了一種更加反常的行為去引起家長的注意。所以當很多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這是正常的現在,是因為家裡有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了情感的連結,可是當孩子的情緒崩潰,遊走在自閉症邊緣的時候,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維護這段親子關係。
  • 孩子太玻璃心,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最近陸續有好多家長問我:「孩子心思太敏感,太玻璃心怎麼辦?」這個話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不同情景下,就會不一樣。比如,如果你或者家裡其他人總是習慣說,「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那麼孩子就容易覺得,大人的愛是有條件的,就容易形成所謂的「討好型」人格。
  •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
    其中有個騎自行車的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石凳子,瞬間摔倒在旁邊,手肘磕到凳子上破了皮,滲出血滴,對他來說應該是挺疼,男孩一邊抽泣一邊抹眼淚。他爸爸趕過來時不但沒有安撫他,反而當著眾多家長孩子面前大聲說道:「男兒有淚不輕彈!不就被磕到了麼?這有什麼好哭的!把眼淚憋回去!」孩子聽完呆在一旁,收了收剛剛悲傷的情緒,強忍住沒讓眼淚掉下來。
  • 「說兩句就哭」,孩子「玻璃心」的背後,是家長這4方面沒做好
    人生於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當面對煩惱與困難時,有些孩子就能夠樂觀面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再重新出發,但有些孩子就會被現實壓垮,不斷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終一事無成,那麼我們將這兩種迥然不同的表現都歸咎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出現了差異。
  • 家長群裡,家長動不動就老師辛苦了,老師看到心裏面是什麼感受
    我是一個一線老師,我來談談這個問題,家長群裡, 家長動不動就老師辛苦了,老師看到了心裏面的感受是既開心,又感覺心裡不自在,又感到很無奈,這是為什麼呢?第一、家長群裡, 家長動不動就老師辛苦了, 家長這樣說,老師會感到很欣慰。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打罵或服軟都不可,做好情感連接是關鍵
    最後,她們在罵罵咧咧和孩子的哭鬧聲中離開了商場……相信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也會像上述的媽媽一樣,通過打罵或者對孩子服軟來解決問題。這兩種方法或許都可以讓孩子在眾目睽睽下收住自己的情緒,避免帶來更多的困擾。但今天我想跟各位家長說的是,面對孩子動不動的情緒失控,打罵和服軟都不可取。
  • 為什麼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心理學家:這幾點原因很現實
    「越是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這不是一種偏見,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社會現象。如果你仔細觀察,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可以窺見一二的。一個儒雅翩翩的成功人士,不僅僅在事業上極為成功,在家庭當中,往往也是十分體貼的。
  • 寶寶動不動就哭,家長煩得不行?了解娃的需求,比讓他閉嘴更有效
    家長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他是一個外國人,在說著家長聽不懂的話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家長肯定能理解他,那是不是也同樣可以理解寶寶的處境? 網友小馬說她的寶寶自從2歲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以前不哭不鬧的小淑女變得動不動就炸毛,眼淚說來就來,一旦不如意就立馬開嚎。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可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可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怎麼辦?有些家長會採取說教式的方法,也有的家長會另闢蹊徑。
  • 還在擔心孩子個子長不高?家長堅持做好這5點,孩子想不長高都難
    在這個時間段內孩子體內的生長激素分泌是平時的5倍,因此家長要把握住這段時間,儘量讓孩子在這段時間內處於深度睡眠狀態,那麼對孩子的長高也是非常有幫助的。03還在擔心孩子個子長不高?家長堅持做好這5點,孩子想不長高都難①孩子的運動量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喜歡運動的孩子,他們通常個子都比較高,這也說明了運動對於孩子的身高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主要是因為孩子在運動狀態下,身體的血液循環會加快,全身的筋骨都會舒展開,骨骼也能得到充分的拉伸,那麼這樣對於促進孩子長高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