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093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我們小區有位媽媽說,兩歲的兒子每天除了擺弄樂高,就是坐著看電視,她也就在旁邊刷手機,每天「機械式」帶娃,感覺挺沒意思,但不知道怎麼改變。是啊,現在的孩子,每天除了寫作業就是玩遊戲,運動項目少得可憐。
土耳其親子體育氛圍帶來的思考
說起來朱婷,喜歡體育的人們應該不陌生,她是蟬聯世界盃MVP的第一人,裡約奧運會冠軍,拿過的獎項不勝枚舉。在她效力土耳其女排聯賽時,那裡人們的親子體育氛圍,讓她記憶深刻。
她說,在國外運動員公寓附近的公園空地上,家長帶著孩子們,用一個足球、一個排球,就能玩上大半天。
她還說,國內女排的訓練館和附近場館,經常有家長帶著孩子專程來練習體育。孩子在裡面練習,家長則在外面玩手機,有些甚至坐在旁邊監督,甚至比教練還激動,直接上手去指導,最後往往是大人著急得不行,孩子哇哇哭,不歡而散。
這樣真的能培養好孩子的體育愛好嗎?
確實如此,我也有國外的朋友,他們說,自己的孩子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就跟家長、兄弟姐妹或者是小區的小夥伴一起玩耍。他們從小就擅長好幾種運動項目,最後因為喜歡或特別擅長某個項目,最後投入到更專業的訓練中。
朱婷是因為初中階段個子已經1.73m才去打排球,而國外的孩子們,從小受到體育活動的薰陶,也許身高上不一定比得上,專業訓練時間沒那麼長,但接觸體育的機會多,接觸面也更廣。所以他們在球場上的移動能力、判斷能力、靈敏度等,都顯得比我們國家的運動員要好。這也和國內青少年能接觸的運動項目有關,種類少,時間晚,基礎素質相對較弱等等。
讓孩子動起來,家長別刷手機了
我曾經進修過早期教育的系統課程,教材中明確指出,學齡前兒童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
而我們現在的孩子,和現在的幼兒園,真的很少能達到。而且你會發現,國內兒童和青少年身體素質依然不容樂觀,肥胖率、近 視率逐漸增加。
文章開頭的那位媽媽,刷手機帶娃,應該是很典型的現代家庭教育問題了。我經常會聽到有家長說,自己帶娃,玩手機兩不耽誤。聽起來是不是挺悲涼的?
其實,從幼兒開始,體育項目就應增加,營造幼兒體育教育的環境和氛圍。哪怕只是帶孩子打打羽毛球、玩跳繩、踢足球等,都是可以的。還可以有一些跳格子等專注力訓練的運動項目,也能增強孩子的體質,提升體育學習興趣。在家就能帶孩子玩,也不需要太複雜的道具和多麼寬闊的場地,就能進行了。
家長邊玩手機,邊帶孩子,和沒有家長區別不大,這樣帶孩子,養育的也只能是呆滯、愛玩手機、看電視的娃兒,不要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了,光身體健康就很堪憂。家長扔下手機,跟孩子一起走出去,動起來,才能更好地推動體育教育。
下面按年齡推薦適合孩子的體育項目:
1、3~6歲的孩子:跳舞、跳遠、攀爬、跳繩等,孩子也可以用手接籃球、踢毽子、單腿跳等運動,鍛鍊孩子走、跳的平衡力、柔韌性等。
2、7~12歲的孩子:以跑步、遊泳為主,還可以有一些簡單的對抗項目,比如跆拳道、擊劍練習、啞鈴操、輪滑、打羽毛球、桌球等。
3、13~17歲的孩子:可以嘗試器械練習,比如跆拳道、足球、籃球、排球、騎自行車、滑雪等。
Ps:孩子進行體育鍛鍊,能增強力量感,也能促進肌肉體積的增長。我家哥哥從7歲開始學習跆拳道,每周都會去,現在不僅已經是紅帶學員,而且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
凌晨媽媽來叨叨:
看了這麼多運動項目,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帶孩子參加了?其實,運動是隨時隨地,每天都可以進行的,運動過程中,既能鍛鍊身體,還能增進親子關係,以體育遊戲為契機,還能讓家庭成員養成運動習慣,並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進行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今天,你帶孩子運動了嗎?丟下手機,跟孩子一起動起來哦!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讓作文更高級的秘密,都在詩詞中,用思維導圖獲得「詩詞思維」
相關連結二:孩子在哭也許不是無理取鬧,用更合適的方法讓孩子停止哭鬧!
相關連結三: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