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上校眼中的亞洲軍隊:日軍看似兇猛,志願軍最可怕

2020-12-22 騰訊網

約翰·馬丁,原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徵第1師第1170戰術團指揮官,曾參加太平洋戰爭與韓戰,以下為約翰·馬丁的回憶。

我參加的太平洋戰爭中,與日本軍隊交手,已經不是一次的事情了。日本軍隊的進攻與防禦,雖然表面上看似十分兇猛,但是,實際上卻是一種無助的歇斯底裡的最後發作!

而在韓戰時期,我看到了另外一支完全不同的亞洲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這是一支依靠「精神力量」的武裝,一次又一次挫敗「美國將軍們」宏偉計劃的軍隊。他們難以對抗,兼顧了「無畏與魯莽」的特徵;裝備很差,大多數都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遺留的產物,到後期才裝備了約13個師的蘇式裝備。然而,對比日本軍隊,他們卻是一支具有強悍衝殺力量的隊伍。日本軍隊所具備的一切,中國軍隊完全具備;而日本軍隊不具備的,卻正好是中國軍隊最難以徵服的特性。

夜間行軍的志願軍戰士

秋季反攻之前,中國軍隊對於我們與聯合國其他軍隊,採取了類似殲滅中國前政府軍的手段——「分割包圍,逐一消滅」。但是,中國前政府軍,無論是能力還是裝備,都不可能與我們來比較。我們的一個步兵團遣出,會有約1個聯隊的戰術空軍、100-300門的遠程精確打擊火炮的協同支援,大多數參戰的美國軍隊都是來源於前次戰爭的「剩餘產物」。而中國軍隊只有間斷性的地面炮火支援,同時還必須躲避我們的空軍打擊。因此,中國在這個階段採取的「包圍戰術」根本不可能實現,我們獲得了秋季戰役的前期短暫勝利。而這個勝利使麥克阿瑟將軍似乎看到了曙光。

志願軍戰士擊毀美軍坦克

但是,中國軍隊很快調整了自己的戰術。他們到處跑動,利用我們與聯軍之間部隊行進速度差的缺陷,製造消滅我們的戰機。而我們恰恰忽略了這一點。通常情況下,我們經過空軍偵察發現中國軍隊後,便會以正規編製作戰序列快速開往。但是,我們的聯軍部隊前進速度並不能與我們同步。因此,這在局部造成了十分適合中國軍隊作戰習慣的「單兵團冒進」。

上甘嶺戰役中, 志願軍戰士依託坑道射擊

在仁川登陸後,我軍將50萬朝鮮軍隊合圍。而被合圍的朝鮮軍隊,戰鬥力低下,精神潰散。我們以為可以「全面殲敵與快速進攻」。結果我們錯了。在靠近中國領土地段,我們缺乏必要的警覺,前沿偵察隊也受到了中國軍隊的迷惑——他們不斷在丹東等地紛紛撤出部分「警衛部隊」——這讓我們以為中國人已經被我軍實力所震撼。但是,實際上他們在做一種「交換戰術」,把作戰實力不足的由民兵改編的部隊,悄悄替換成中國內地具備戰爭實力的優勢軍隊,準備對我們實施「突襲」。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在朝鮮戰場

在這次戰爭中,我們品嘗了「恥辱」的味道。麥克阿瑟的確是一個出色的將領。但是,他把與日本人作戰所獲得的經驗與見識,運用到中國人身上,這是極端錯誤的。日本軍隊不能與中國軍隊比較。前者是在一種近乎瘋狂自殺的理念驅使下的作戰,他們無所謂戰術和裝備,只要敢於自殺就可以。但後者則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戰術價值而去拼殺,雖然他們的傷亡很大,但是,能夠在極端落伍的裝備下擊潰一支完全進入「裝甲合成化」理念的世界軍隊,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更加「榮耀」。

出自:文史博覽

相關焦點

  • 美軍上校坦言:日軍看似兇猛,但志願軍才是真可怕
    美國作為一個依靠戰爭發家的國家,他們與很多國家都進行過交鋒,而在這些交鋒中,美軍對於中國軍隊以及日本軍隊的印象絕對是最為深刻的。二戰末期的時候美軍與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整場戰爭前期給美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失,不過由於日本的戰爭潛力並不大,因此戰事越往後進行日軍就越萎靡不振。
  • 美國軍隊指揮官眼中的韓戰:中國軍隊最難以徵服!
    9月15日,以美國軍隊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與韓國軍隊一起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率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10月25日,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打響。曾經參加過太平洋戰爭與日本軍隊交過手的原美國陸軍第二步兵師5117團上校指揮官在書中回憶,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軍隊雖然表面上看似十分兇猛」,但那是「一種無助的歇斯底裡的瘋狂的最後發作」,而在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一支完全不同的亞洲的軍隊」,他們依靠「精神力量」,用「十分接近納粹初期的閃擊戰」一次一次挫敗了「美國將軍們」的宏偉計劃。
  • 美軍老兵:志願軍的格鬥無可挑剔,和日軍的萬歲衝鋒不是一個層面
    在貝裡硫島戰役中,日軍憑藉著精心修建的工事不斷打擊美軍,還時不時向他們發起萬歲衝鋒。對於這種短兵相接,人高馬大的美軍並不擅長,好在他們裝備精良,多數人都用手槍或衝鋒鎗還擊,但麥克瓊斯是個例外,因為他本人就是個徒手搏擊的高手。
  • 抗美援朝後,美國人評價中國軍隊與德軍、日軍的差別,讓人很振奮
    這次失敗沒有讓囂張的麥克阿瑟感到危險,他認為以美軍先進的武器裝備,志願軍在他們面前如同螳臂當車,所以他下令讓部隊繼續北進,11月1日,志願軍向雲山地區發起了猛攻,駐守雲山的美軍騎兵第一師被打得四處潰散,這時美軍才意識到志願軍有多麼的可怕。也徹底粉碎了麥克阿瑟」在感恩節前佔領朝鮮全部的「瘋狂言論。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然而,回憶錄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李奇微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衝鋒時吹起的軍號聲所表達的感受,他多次在回憶錄中提到軍號、軍號、軍號,每一次吹起的嘹亮軍號聲不僅讓美軍心驚膽寒,也讓李奇微無奈到憤怒的感覺。實際上,事實也就是這樣,李奇微在回憶錄中大罵南朝鮮軍隊,只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號聲響起,立即表現出驚慌失措的舉動,並迅速潰敗、逃跑,根本沒有一丁點抵抗的心思在裡面,但對於美軍,李奇微的也無法將美軍在軍號聲音響起時表現,描繪得更加勇敢。
  • 假如志願軍和日軍戰場相遇,誰會取勝,美軍說了這樣一句話
    到了二戰後期,實際上就是美國和日本國之間的較量,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表現最突出了。當年,美國依靠自己強大的工業體系和軍事力量,將號稱戰無不勝的日軍徹底打敗。雖說,日軍當時在整個世界上來說,也是一支非常強悍的軍隊,但是面對比他強大百倍的美軍,就歇菜了。
  • 抗美援朝中最受志願軍喜愛的武器,看似不起眼,卻重創美軍空降師
    這次戰役裡,美國喪心病狂到把101空降師一部都派了上來,不大的戰場上,充斥著硝煙和鮮血的味道,還是志願軍的炮火下失敗了,然而這時候,我軍實際上就只用了手榴彈去應對敵方的劈天蓋地的攻勢,人數不多就算了,我們用的武器看上去也落後很多,讓人忍不住思考,想知道,中國志願軍拿著最簡單的武器,是怎麼打贏手握先進武器的敵人,並取得成功的呢。
  • 韓戰美軍統帥:韓軍隊把中國志願軍看成天兵天將
    戰爭,是人類在浩瀚文明中最具有兩面性的發現,它固然有著自己的目的與好處,但它殘酷兇狠的一面也時時刻刻擺在所有人面前,人類在他的面前,顯得是如此的渺小與無力。在抗美援朝戰爭裡,中國人民志願軍奮勇作戰,多次完成了以少打多的戰役,就連當時的美軍統帥李奇微都說:「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天兵天將。」
  • 美國人眼裡打仗最猛最厲害的五個國家,有三個在亞洲!
    可以說,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都把蘇軍當成了最可怕的對手,內心裡絕對是非常恐懼的。所以,在美國人心裡,蘇聯軍隊一定是打仗最兇猛的。
  • 中美王牌首次交手,中國軍隊用此戰法大敗美軍
    此時,美軍並不知道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入朝參戰,更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在雲山外圍,已經有志願軍1個軍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就等進攻時刻的到來。 隱蔽在雲山外圍的是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也是中國的王牌部隊,前身是徐海東領導的紅15軍團,曾最早走完長徵。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的英勇無畏,打出了美軍五個「沒想到」
    因此志願軍毅然跨上了朝鮮的土地,在異國他鄉與侵略者作戰,當時不管是從武器裝備還是後勤保障上,志願軍都與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相差很遠,但憑藉著頑強的戰鬥意志,用了三年的時間硬是將美軍趕回了38線,達到了作戰目的。
  • 美國人眼中的全球四大元帥,其中有個中國人,是唯一的亞洲人
    而早前美國就二戰中表現突出的軍事人才做了一個評選,他們選出了4個自己眼中的世界級元帥,其中有個是中國人,也是唯一的亞洲人。第一位,他就是美國的將軍麥克阿瑟,對於這個名字,中國人民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是二戰中美軍的最高指揮官之一,帶領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擊潰了囂張的日軍,將戰爭局勢進行了扭轉。而且麥克阿瑟還在戰後日本受降儀式上接受了日本的投降,可謂是讓人印象深刻。
  • 志願軍眼中的韓軍:雖然師承二戰日軍,但戰鬥力卻低得可憐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鬥中在志願軍的對立面,是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當然這些國家並不包括在數年前就已經投降的日本,但是我廣大指戰員在戰鬥的過程中卻發現有這樣的一支部隊,他們無論是指揮或者軍隊的編制都和當年的日軍一模一樣,這讓我志願軍還以為的是在時隔5年之後再次和日軍作戰。
  • 軍號,志願軍逼不得已的指揮利器,美軍卻認為我們在打心理戰
    如果說志願軍的軍號會讓入朝美軍感到恐懼,很多人難以置信! 但從和俘虜的審訊和「聯合國軍」對韓戰的回憶錄中,可以發現很多他們對志願軍軍號的描述,這種描述中帶著恐懼,當然還有煩躁。
  • 二戰時期的美軍:步兵槍械門類最齊全,是輸出火力最猛的軍隊
    二戰中,許多交戰國軍國裝備的步兵槍械仍然是以5發栓動步槍為主,半自動步槍就很少,衝鋒鎗裝備的軍隊也只有少數國家,真正裝備卡賓槍的只有美國軍隊,那種5發短步槍通常供騎兵和通訊兵用的,也被稱為卡賓槍,但終歸不是軍迷眼中真正的卡賓槍。
  • 被志願軍打降職的張狂軍長,遇到志願軍就跑,升職一天就降職
    南朝鮮軍隊的情況也差不多,其將領大多參加過日軍或偽軍,反倒受過一些正規的軍事訓練,可能比北朝鮮將領的底子稍微厚一點。不過,這也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戰爭初期,南北方的將領都犯過嚴重的錯誤,甚至連軍隊都整體性崩潰過,要不是美軍和志願軍入場,恐怕韓戰也會被後人恥笑為菜鳥互啄。
  • 美軍中將和蘇聯上校同時看出彭老總的破綻,但他們都不懂其中奧妙
    3.正面進攻部隊沒有採取堅決行動,使美軍撤退而沒有抵抗,因此美軍得以重新部署。 4.在美軍最關鍵的時刻,進攻停止了。 這位蘇聯上校對軍事事務並不一無所知。即使被史達林責罵,他實際上還是準確地看到了彭德懷的缺陷。
  • 美軍眼中的長津湖戰役:讓我們害怕的不是寒冷,而是中國的志願軍
    美國人眼中的長津湖戰役:讓我們害怕的不是寒冷,而是中國的志願軍1950年11月,美軍王牌陸軍第一師在茫茫白雪之中,當時的氣溫更是低至零下三十度。雖然過冬的物資非常充足,士兵們也穿著厚厚的衣服,但氣溫實在是太低,更是讓他們感覺到這場戰役的苦難重重。
  • 不怕美軍原子彈!衝鋒鎗手榴彈黃金組合讓志願軍在上甘嶺重創強敵
    當然,志願軍絕非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不知道武器差距,而是巧妙地不斷觀察學習和進步中利用手頭武器和敵人的弱點以及戰場環境,成功實現了以弱勝強的奇蹟。在上甘嶺戰役中韓軍投入了三個步兵師,而美軍也有第七步兵師和大量其他配屬的炮兵坦克兵參戰,總人數超過六萬人,他們同時以可怕的範弗利特彈藥量向志願軍15軍發動猛攻。
  • 長津湖戰役中,美軍炮兵為什麼不是志願軍對手?
    這次戰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第80師、第81師主力,在新興裡一帶殲滅了美軍第7師「北極熊團」,斃傷美軍2807人,俘虜美軍384人,並擊斃美軍第31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第32團第1營營長費斯中校。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次殲滅美軍團級規模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