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一個完美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原諒一切,而是在於這點

2020-12-17 青史通鑑

尼採:一個完美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原諒一切,而是在於這點

尼採(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尼採20多歲的時候閱讀了德國偉大哲學家叔本華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後,尼採說:「我自從閱讀了叔本華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知道,叔本華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要聽。」

尼採將叔本華稱之為「我偉大的哲學導師叔本華」,尼採的哲學確實有著叔本華思想的「深刻的印記」。叔本華在世界哲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是現代哲學史不容忽視的重要「巔峰」。叔本華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幾乎所有的哲學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積極向上」的。但是叔本華卻反其道而行之,開創了他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他認為,人生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人總是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搖擺。人生就像擺鐘,人們的目的得到實現的時候就無聊,如果目的沒有實現就痛苦。

叔本華同時還開創了「唯意志論」,這是一種非理性主義哲學。據說,叔本華是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理性主義哲學認為人的行為基於理性,而「唯意志論」卻認為人的行為並非基於理性,人的行為根本就不受理性的控制,而是受到自己某種深藏不漏的「意志」的制約。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提出,世界的一面是我所見到的「表象」,作為表象的世界僅僅是外在的表象而已,並非是世界的本質;世界的本質在於世界的另一面,即「我的意志」,「我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質之所在。叔本華的這些觀點,和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有點類似。弗洛伊德曾經坦言,他心理學上的許多「創見」,首先是由叔本華所發現的。只不過叔本華是站在哲學對高度,憑藉哲學家的直覺發現了許多心理現象,而弗洛伊德則通過心理學這門「科學」對這些現象進行了證明。

叔本華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他的學生」尼採,則在叔本華的基礎上,開創了西方現代哲學,成為現代哲學史上的「雄傑」。尼採反傳統倫理的批判思想,對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曾經發揮了十分重大作用,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就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識中心」。

眾所周知,尼採提出了「超人哲學」、「強人哲學」、「錘子哲學」,尼採心目中的「超人」是人類的理想形象,因為尼採認為他所生活的時代的人們太令他失望了,於是根據自己的想像提出了具有強力意志的「超人」形象。尼採比較認可拿破崙這個人,對拿破崙大帝贊善不已,但他也沒有將拿破崙當作「超人」。由此可見,「超人」僅僅是作為一種追求的完美形象,而非現實當中的人。

至於現實生活當中什麼樣的人才是完美的人,對此,尼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尼採心目中「完美的人」已經比較接近「超人」了。

尼採在《論道德的譜系》中強調說:「一個完美的人,他並不是原諒了別人,而是他忘了一切,記不住任何別人對他的侮辱和詆毀。」

尼採進而解釋說:「當一個高貴的人感受到怨恨的時候,這怨恨會爆發,且這種怨恨會瞬間消耗掉,所以對自己並不會產生毒化作用。然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高貴者並不會感受到怨恨,但是那些所有的無能者、軟弱者卻經常會感受到怨恨。」

相關焦點

  • 尼採:孤獨不是朋友少,而是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尼採:孤獨不是朋友少,而是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此,那些喜愛孤獨的人,就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們要麼是神,要麼是獸。很顯然,如果喜愛孤獨的那些人是神,他們也就不是一般的人了,而是人中之靈傑了。如果這些喜愛孤獨的人不是神,那麼他們就是獸。
  • 有時候,不是別人的錯誤不可原諒,而是我們不願意去原諒
    人生在世,有時候面對一個犯了錯誤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指責,很少有人會去原諒。其實指責永遠不是解決問題、消除他人錯誤的最好方法,只有原諒、寬容才能讓人覺悟到自己的過錯。人生常常有悲歡離合、恩怨情仇伴隨,而這些總是會影響我們的每個決定,當我們的決定錯誤以至於犯下無法彌補的過錯時,才開始幡然悔悟,可是一切已來不及。所以,在你面對一個犯錯的人時,不要一味指責他,而是要原諒他,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要包容他人犯的錯誤,包容他人錯誤的言語,要用原諒、包容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方式要比指責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容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尼採:做到這2點,你將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
    尼採是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他提出的「超人哲學」為我們許多中國人所熟知。按照「超人」的要求,尼採認為一個人必須做到2點,便能夠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當然了,恐怕這只是尼採的偏見,但是畢竟其中也包含不少合理的成分,或許能夠為我們所借鑑。
  • 尼採的心靈咒語-賽德克.巴萊
    雖然日誌的標題是賽德克.巴萊,但其實,當我看到尼採這句話時:」 尊敬一事無成的自己,就能有改變現實的力量「 ,想到的是火影忍者裡,這星期剛出的漫畫587話,鼬對佐助解釋伊邪那美(是一個輪迴的忍術),要破解這個輪迴之術,就是要去原諒自己的無能為力,成為自己,認可自己,其實鼬所說的破解輪迴忍術,個人感覺跟尼採的超人和佛教裡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所說的方法,是有相通之處,
  • 尼採|平庸是時代的危險所在
    只有接觸到尼採思想的起源處,研究尼採才會變得有可能富有意義。尼採所要求的那種『充滿激情的狀態』不是目的,而是思想的源泉。這才有了讀者當做之事。」這種「充滿激情的狀態」嚴格來說並不是一種對思想的範疇而是對人的感受性這一意義上的「實事」。其實這樣的意思在海德格爾的《尼採》中也有所表示。
  • 重構人生的價值:尼採和他的「精神三變」
    尼採(1844~1900),德國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著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他對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文化持批判態度,高喊「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他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並以「太陽」自命。尼採是一個天才和狂人,最終因發瘋而死。
  • 使小楓無法原諒的不是李承尹的欺騙,而是她他自己的愚蠢信任
    李承尹試圖在摧毀對方娘家的前提下,得到原諒的小楓,這只是一廂情願,但奇怪的是,顧劍也是殺害小楓人民的罪魁禍首之一,而小楓是顧劍的原諒。這是否意味著她也有可能會原諒李承陰?實際上,真正讓小楓無法原諒的並不是李承尹的欺騙,而是她自己對李承尹的愚蠢信任。如果不是,我用小楓小公主人格懷疑,何希能保護自己的生命?
  • 海德格爾、加繆論尼採的虛無主義
    尼採所思考的一切,其著眼點是將要來臨的可怕事情。他不想頌揚它,因為他推測到這種可怕的事情最終具有的卑劣面孔,而要避免它,使之重生並加以改造。他承認了虛無主義,把它作為一個臨床病人加以研究。他說自己是歐洲第一個徹底的虛無主義者,不是出於興趣,而是出於他的身份,而且因為他過於偉大,不能拒絕他的時代的遺產。
  • 《尼採經典語錄》一旦選擇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2、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4、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5、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 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使我們更強大。
  • 盛邦和:尼採,希特勒的老師及他的「鞭子」
    「人之偉大,在於其為橋梁而是非目的;人是一根繩子,繫於禽獸與超人之間。」這是《查拉斯圖拉如是說》開頭的一句話。在尼採眼裡,普通人是凡人,是糞土,是橋梁,是階梯,是繩索,是超人誕生之前的一個過渡,猴與超人之間的一個中介。在大多數的場合,他給普通的大眾起了起了一個別致的名字-「群畜」。尼採認為,一切有機體都在盡心盡力,於可允許的範圍內拓展與蔓延自己的生命。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2、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3、 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天賦的才能而悲觀:要是覺得自己沒有才能,就去學習一種。創造者尋找的是同伴和共同收穫者;因為在他那裡,一切都已成熟,只等著收穫了。但是他還少一百把鐮刀,他沒辦法去收穫,所以他異常憤怒地去拔那些麥穗。 創造者尋找的是同伴和那些會把鐮刀磨得鋒利的人,可是人們卻視這些人為毀滅者和輕蔑善惡者。而事實上,他們才是收穫者和慶祝豐收者。
  • 讓他們怨恨去,我一個都不原諒:勸人大度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在她最需要親情的時候,給了她溫暖的是養父母,而不是那對遲遲沒有現身的親生父母。當女孩一臉尷尬地站在舞臺時,她的表情已經說明了一切。可是節目組不管這一切,他們非要撮合,非要道德綁架,非要她以德報怨。主持人周立波還勸說女孩,應該換位思考,父母當時肯定有難處,應該學會原諒。最後他還以過來人的身份,近乎威脅女孩,「必須原諒,否則你永遠不可能幸福。」當時看到這段視頻,就覺得和周立波同為上海人,是人生的一大恥辱。
  • 尼採的「鐵錘哲學」與「超人理論」-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的人生?
    我們先進行簡單的複習:第一、尼採沉痛的宣告「上帝之死」,並不是在歡呼新世界的到來,而是在感嘆人們用自己編造的虛假思想殺死了上帝;第二、尼採認為西方自古流傳的形上學也屬於虛假思想。既然形上學是虛假的,上帝也已經死了,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精神處境的真相是一片虛無。那麼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呢?
  • 魯迅曾對尼採特別狂熱,還將他作品長置枕邊,卻為何說他發了瘋?
    現代人大多在生活壓力迷失了自己,而面對於這個危機,尼採給出的答案就是:成為你自己!作為20世紀裡最當紅的哲學家,尼採在死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尼採的偉大。因為尼採關注的重心問題,不在於政治,而是人生,他的哲學是人生的哲學。再加上尼採的表達格外具有衝擊力,很尖銳。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2020年10月15日是尼採誕辰176周年。作為十九世紀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文風深刻而又極具顛覆性,也往往發常人所不能發之語,「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等著名論斷影響深遠。其中,他關於女性的諸多論述也極富爭議性,許多表述都讓人覺得,尼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厭女者。那麼,從尼採的哲學著作中看,他如何理解女性?
  • 看錯人,不是因為你瞎,而是....
    -01-有時候看錯人,不是因為你瞎,而是因為你太單純。有時候幫錯人,不是因為你笨,而是因為你太善良。有時候愛錯人,不是因為你蠢,而是因為你太重感情。有時候交錯人,不是因為你傻,而是因為你不懂防備。有時候你沉默,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因為寒心。有時候你流淚,不是因為傷心,而是因為憋屈。有時候你原諒,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珍惜。
  • 被稱為瘋子的尼採,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喜歡他呢,值得了解的生平
    也許,哲學家沒有幾個不是瘋子的!尼採最終是瘋了。但他的哲學思想,對人類影響甚遠。他的每一句話,看似犀利尖銳,揭露了人性最醜惡的一面,但也會讓人醒悟,給人以動力,那是一種在看清事實的絕望後又找到新的出發點的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尼採說強力意志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人生的意義。不可否認意志確實可以激發人的能動性,能夠使人為他人所不能為。意志可以驅散恐懼和懦弱,展現出更強的目標性,讓人忽略掉過程中的痛苦與煎熬,勇敢地面對一切挑戰,創造出想像中的未來。
  • 尼採逝世120周年|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尼採
    在很大程度上,尼採的哲學根本不是哲學,而是去除了故事和感情的愛與生命。我們感受著它的純度、激情、(偶然之後的)必然。「權力意志」正是對生命的主體的勾勒:是在科學化之後再度飽滿的力量。「永恆輪迴」訴說的是生命的運動:每一個生命、每一種語言都變成了永恆。這些思考和語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核心:生命。在短詩《生命的定律》中,尼採寫道,「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
  • 真正讓小楓無法原諒的不是李承鄞的欺騙,而是她自己愚蠢的信任
    李承鄞在滅了對方娘家的前提下,還試圖想要得到小楓的原諒簡直就是痴心妄想,但奇怪的是,顧劍也是害死小楓族人的罪魁禍首之一,小楓卻原諒了顧劍,這是不是代表,她也有可能會原諒李承鄞呢?其實,真正讓小楓無法原諒的不是李承鄞的欺騙,而是她自己對李承鄞愚蠢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