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臥床休息被認為是急性腰痛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法。即便是現在,也有不少人更喜歡臥床休息而非運動。
不過,近年來,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的康復治療,國內外醫學界主流認為:
臥床休息時間過長容易帶來更多負面影響,更加提倡在可忍受範圍內適量運動。
所以。我們今天來聊聊:
確實,在一些情況下,尤其是急性腰部疼痛時,臥床休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減輕腰椎壓力緩解疼痛。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臥床休息不見得會比適量運動要更好。
有研究發現,在緩解腰部疼痛與改善身體功能上,臥床休息3天和臥床休息7天的效果是相似的。
也有研究發現,相對於維持一定程度的活動,臥床休息疼痛程度更高,功能恢復更差。
並且,長期臥床休息更容易延長整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復進度。
(1)肌肉力量下降,導致腰椎壓力增加
沒有主動收縮的肌肉,每周大約會損失10%-15%的力量。
也就是說,臥床休息的時間越長,肌肉力量下降的越多。
要知道,強壯的腰部肌肉可以減輕腰椎負擔。當腰部肌肉力量下降時,我們在活動時,腰椎受到的壓力會更多,也更容易受傷,或者症狀反覆。
(2)椎間盤體積增加,更容易刺激神經
椎間盤內含有大量水分,在不受壓力的情況(臥床平躺)下,會吸收周圍的液體,體積會慢慢增加。
如此,在臥床期間,我們可能不會受到很多影響。但是,在結束臥床起身活動時(尤其是彎腰的活動),我們更容易刺激到神經,加重症狀。
以上是長期臥床休息常見的2個影響。除此之外,它還會對人體的其他系統造成影響,例如便秘。
說到這裡,既然臥床3天與7天的效果是相似的,且臥床時間越長負面影響越多,為什麼我們不選擇更少的時間臥床呢?
所以,上述關於「臥床休息多久算太多了」的問題,答案是:
如果臥床半天已經能夠緩解部分疼痛,讓自己可以在可承受範圍內適量運動了,那麼繼續臥床1天的時間算太多了。
再誇張一點,如果臥床1小時後自己已經可以進行一些運動,那麼臥床休息1小時以外的時間也可以算太多了。
(注意,如果是正在等待手術,除了腰突外還伴有脊柱不穩定的朋友,請經過主治醫生允許後再結束臥床。)
既然看到這裡了,順手點擊「右側」,關注一下吧。
這裡的從零開始,是指剛剛結束臥床,疼痛有所緩解,可以開始適量運動的朋友。
此時開始運動康復,通常是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步強化肌肉力量,增加腰椎穩定性。
比方說:
強化腰椎深層肌肉「多裂肌」的運動
動作要點:
強化臀部肌肉的運動
動作要點:
小幅度帶動腰椎活動的骨盆運動
動作要點:
如果症狀延伸到小腿後面,平時小腿肌肉也比較緊張,還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溫和的放鬆運動。
動作要點:
以上運動需在疼痛可忍受範圍內進行,若運動後疼痛加重,需要酌情減少。
臥床休息太久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減少臥床休息時間,儘早回歸適度的正常活動。
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運動康復,不宜過早開始進行高強度的腰椎運動(如平板支撐、小飛燕),應當在自己可忍受範圍內開始低強度運動,並逐步增加難度。
有條件的話,最好與康復治療師溝通,定製針對的運動康複方案。
如果覺得對自己有用,記得關注、收藏、轉發一下吧~
參考文獻:
【1】Szpalski M, Hayez J P. How many days of bed rest for acute low back pain?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runk function[J]. European Spine Journal, 1992, 1(1): 29-31.
【2】周謀望, 嶽壽偉, 何成奇, 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復治療」 中國專家共識[J].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7, 32(2).
【3】Belavý D L, Armbrecht G, Richardson C A, et al. Muscle atrophy and changes in spinal morphology: is the lumbar spine vulnerable after prolonged bed-rest?[J]. Spine, 2011, 36(2): 13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