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不如臥床靜養,你被這種觀念忽悠了多久?後附踝扭傷康復過程

2021-01-19 運動康復知識聯盟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定期更新健康知識,讓你少走彎路喲!

你真的認為這種想法是對的嗎?

休息是最好的康復,如果不休息,只會讓你的損傷越來越重,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損傷就需要臥床靜養休息,儘量少或者禁止下地活動?臥床三個月,疼痛遠離我,還能再浪幾十年?

你被這些觀念忽悠了多久了?

本文將從以下內容逐一說明:

休息是最好的康復,損傷就需要臥床休息,對嗎?如何平衡休息與運動的關係?後附踝扭傷康復過程休息是最好的康復,損傷就需要臥床休息,對嗎?

不可否認,在一些特殊的情況,我們需要進行臥床休息,讓損傷的組織有充分的時間去癒合。

但要注意,休息並不是促進損傷組織癒合的唯一方法。

長時間休息,雖然可以緩解部分疼痛,但是它同樣也會讓受損組織變弱,力量下降,變得不能承受過多的負荷。

這樣就容易造成一種結果,即便這些組織看上去似乎癒合了,但是一旦承受壓力過大,超越新生癒合組織承受的範圍,會更容易出現症狀,甚至二次損傷。

另外,長期臥床休息還會影響到受損組織的血液流動,影響到吸收營養物質,代謝排出廢物,反而會延緩康復進度。

這恰恰與我們想要的效果相反。

而損傷後進行運動,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會造成巨大傷害。

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促進組織進行癒合,還可以刺激新生組織,讓新生癒合組織強度變得更加大,能夠承受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施加在他們身上的負荷,達到長遠康復的效果。

相對長期臥床休息,適量運動也可以避免其他關節部位弱化,影響未來正常工作生活的恢復。 畢竟,絕對臥床休息3-5周之後,正常肌肉力量大約會下降50%。

總的來說,當我們骨骼或肌肉受損時,休息在初期階段可以促進癒合,但是隨著疼痛程度的降低,我們需要適當適量運動。此時,在休息與運動之間的尋求平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如何平衡休息與運動的關係?後附踝扭傷康復過程

這裡有一個經驗法則:在疼痛可忍受範圍內進行適量的運動。

簡單來說,這個經驗法則包含了兩個意思:

不要強忍疼痛去運動不要等到完全不痛了才去運動下面以踝關節韌帶扭傷為例,具體說明如何平衡休息與運動的關係,怎麼去應用這個經驗法則。

根據軟組織修復的理論知識,韌帶扭傷會分為三個時期: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

在不同時期裡面,踝扭傷的症狀是不一樣的,能夠選取的運動也是不一樣的。

踝扭傷急性期:損傷部位會出現炎症疼痛,變得腫脹、發紅、發熱,一般持續4-6天。

另外,由於疼痛與腫脹,我們的腳踝活動範圍會減少,被受限。

此時,休息與運動的關係應該是休息為主,微量或不運動。

微量運動是指,可以自己或者讓別人在疼痛可忍受的範圍內活動自己的腳踝(注意:不是自己腳踝發力屈伸),避免損傷後組織黏連,造成踝關節活動長期受限。

注意:疼痛劇烈或者越運動越疼痛,可以暫時不運動。

踝扭傷亞急性期:踝扭傷的韌帶纖維會不斷生長修復。急性期的發熱、腫脹等情況會逐漸消失。一般持續6周。

即便這個時期韌帶會被修復,但是癒合後的韌帶纖維是比較纖細且排列不規則,非常脆弱的。

在前文有提到過,適量運動可以強化損傷組織,長遠康復。

此時,休息與運動的關係應該是減少休息,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是指在不痛的範圍內主動活動腳踝運動,與進行多角度腳踝等長收縮運動。

例如下圖簡單的屈伸腳踝動作。

注意:可忍受範圍內進行運動,並且不會由於過度運動引起再次傷害與發炎。

踝扭傷慢性期:發炎情況基本消失,主要是踝扭傷的韌帶成熟和重塑,這個時期可以超過12個月,即一年。

這個時期內症狀基本會消失。但會有可能由於前期恢復不夠好,會保留一些疼痛與活動受限。比如,正常步行沒有疼痛,但是勾腳到極端時會出現一些疼痛。

在這個階段,休息促進腳踝癒合的作用會變得越來越小,運動的積極作用會更加明顯。

此時,休息與運動的關係應該是積極參與運動康復,讓修復後的踝關節適應正常的工作生活強度。

常見強化運動:雙腿踮腳尖(小腿發力,緩慢抬起腳後跟)

除了常見的強化運動,還需要特別加入一些穩定性的運動,增強損傷踝關節的控制力,可以有效減少再次踝扭傷的機率。例如,在不平衡的平面上單腿站立(初期可以使用枕頭代替球)

注意:如果你的踝扭傷比較嚴重,需要在專業醫生與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康復。

總結

總結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

損傷初期,休息確實是有助於癒合,緩解症狀的。但它並不是促進損傷組織癒合的唯一方法。長期臥床休息反而容易帶來延長康復進程的負面效果。科學合理運動,有利於增強損傷組織的強度,反而能夠讓我們更快恢復工作生活。因而,我們需要在休息與運動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即在疼痛可忍受範圍內進行合理運動,既不要強忍疼痛去運動,也不要等到完全不痛了才去運動。如果你有從中學到一些新的知識,麻煩點讚,關注,轉發一下吧。

往期文章:

跑步後小腿又緊又硬,拉伸就夠了嗎?康復師:你還缺了關鍵一步

經常跑步,該怎麼保養膝蓋?康復師:用好3招跑到70歲也不稀奇

上班族該怎麼保護頸椎?康復師:學好這四招,讓頸椎病遠離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踝扭傷半年後還痛?該怎麼辦?康復師:介紹5類方法給你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定期更新健康知識,讓你少走點彎路!不管是對於經常運動的人,還是不運動的人,踝關節出現扭傷,都是比較常見的事情。而踝扭傷之後依然存在症狀,更是一件常見的事情。據相關研究統計:至少40% 的急性踝關節扭傷,在6個月後仍然有殘餘踝關節扭傷症狀。
  • 腰椎間盤突出,臥床休息多久算過度?教你從0開始的運動康復法
    我們今天來聊聊:臥床休息多久算太多了?如何從零開始運動康復?臥床休息多久算太多了?確實,在一些情況下,尤其是急性腰部疼痛時,臥床休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減輕腰椎壓力緩解疼痛。所以,上述關於「臥床休息多久算太多了」的問題,答案是:如果臥床半天已經能夠緩解部分疼痛,讓自己可以在可承受範圍內適量運動了,那麼繼續臥床1天的時間算太多了。再誇張一點,如果臥床1小時後自己已經可以進行一些運動,那麼臥床休息1小時以外的時間也可以算太多了。
  • 腰椎間盤突出,臥床休息多久算太多了?如何從零開始運動康復?
    我們今天來聊聊:臥床休息多久算太多了?如何從零開始運動康復?臥床休息多久算太多了?確實,在一些情況下,尤其是急性腰部疼痛時,臥床休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減輕腰椎壓力緩解疼痛。所以,上述關於「臥床休息多久算太多了」的問題,答案是:如果臥床半天已經能夠緩解部分疼痛,讓自己可以在可承受範圍內適量運動了,那麼繼續臥床1天的時間算太多了。
  • 骨折手術後,鍛鍊好還是靜養好?告訴你康復怎麼做
    如果有骨折這種情況出現,身體的護理工作要做好,相關的養護方法需要掌握。很多人在骨折之後通過手術來治療,不知道應該鍛鍊還是靜養,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應該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或者諮詢醫生,否則身體的護理工作沒有做好,會讓身體的恢復速度變得緩慢。在骨折之後應該鍛鍊還是休息,應該根據病情的恢復情況來判斷。
  • 康復師:比戴護膝更重要的是做好這三點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定期更新健康知識,讓你少走彎路!隨著健康觀念的普及深入,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起跑步健康,該怎麼樣避免跑步損傷。在看跑步貼吧論壇的時候,有跑友提到,跑步戴上護膝,可以預防跑步損傷,緩解膝關節的疼痛。同時也有一些跑友說,跑步戴護膝,根本沒有作用,甚至還有害。
  • 手術後別只光顧著臥床靜養,湘雅專家教您科學康復
    「誒喲,剛做了手術得好好休息」「別下床,好好在床上躺著吧,醫生說了得臥床休息」但是,對於做了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患可要注意啦,手術後可不能天天躺著,術後的康復鍛鍊很重要傷筋動骨100天≠臥床100天「你這樣還躺兩個月就得第二次手術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醫生謝杰對前來複診的王嗲嗲說。
  • 這種觀念真的要糾正了
    隨著全民健康的意識不斷提高,運動成了很多人生活的「必修課」之一,可隨之而來的運動損傷也不容小覷,在我國運動損傷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此前有數據顯示,運動損傷當前發病率佔10-20%,有臨床醫生表示,運動損傷患者的就診人數明顯增多,時常有患者因運動過量、運動方式不科學等原因出現扭傷
  • 傷筋動骨一百天≠靜養一百天 骨折後及時進行康復治療有必要
    骨折手術後,骨頭癒合一般需要2~3個月左右的時間,所以老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有人理解為骨折術後就是要靜養一百天,骨頭會長好的,不需要康復治療,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先進的醫學理念講究「動靜結合」,上海市第二康復醫院康復治療部常務副主任汪伍表示,骨折術後一般需要休養,但不主張靜養,如果純粹靜養,躺在床上不動,就有可能出現關節僵硬、肌肉萎縮、肌力下降、骨質疏鬆等一系列的問題。骨折治療的三大原則是復位、固定和功能鍛鍊。功能鍛鍊即康復治療,在不影響固定的情況下,儘快地恢復患肢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的舒縮活動。
  • 運動有助於心臟病康復嗎?患者又該如何運動?值得收藏
    很多心臟病患者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運動或是靜養,究竟哪種方式對心臟病康復更有益?幾天前,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出院1個月回來找我複查:「恢復的怎麼樣啊?不錯吧?」我問道;「挺好的,現在也不疼了。」你說,這心臟病人是不是得活動活動才好啊?」心臟病人,尤其是心肌梗死後合併心衰的的患者,過去長期被認為是運動康復的禁忌證。在20世紀70年代末,有醫學證據證明了運動康復可降低這類患者的病死率,減少反覆住院次數,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效降低住院支出。
  • 右側股骨頸摔傷手術後,傷筋動骨100天,需臥床靜養100天嗎?
    這種理解正確嗎?術後如何療養才能夠有效的康復?骨折後是如何癒合的?動物和人骨折後,癒合過程是一樣的,都需要經歷3個時間段:炎症反應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塑形期。可是,手術在切開後,這些「骨折後的營養之泉」就被清除。骨折癒合過程中如何正確理解「傷筋動骨一百天」?我們知道蚯蚓被切斷後,斷端對合後很快的癒合接上;人類血管橫斷後把血管吻合後血流可以再通。
  • 得了心臟病,需要靜養還是多運動?醫生:運動大大改善心功能
    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註定了人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處於不必運動的狀態:出門坐汽車,回家沙發躺,單位圈椅靠……大家都知道運動有好處,不運動帶來危害,可一方面,工作生活忙碌沒時間,另一方面已經懶得動彈,所以在運動這件事上,能拖則拖。不過,最近一項研究可能會讓你眼前一亮:只需要短時間的劇烈運動,就能給身體帶來很大的益處。
  • 查出心臟病,是應該靜養還是多運動?醫生給出了明確答覆
    很多人的固有印象裡,得了心臟病就要多靜養,少運動,不然要是運動導致心臟的負擔過大,會加重心臟病的病情,加快死亡,那得了心臟病真的是要靜養,還是要多運動?尤其是喜歡和年輕人一起玩,可以說是人老心不老,一般在周末空閒的時間經常會約上球友一起到附近的大學操場裡踢足球,不僅可以揮灑汗水,還可以交到很多的新朋友,比平時在餐桌上應酬交際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是某次下班之後因為發生心絞痛,到醫院檢查說是心臟病,在通過手術治療之後就回家了,這時候的李先生除了上下班就是在家休息,連最喜歡的足球也不能踢,但是在出院的幾個月之後又復發了,醫生根據李先生的情況,在藥物的基礎上增加了運動康復治療
  • 出門運動要留心 · 肺癌患者運動注意事項
    相信大家對外出運動一定躍躍欲試,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運動,看看咱們肺癌患者外出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一、這個誤區要看清很多人之前有個觀念:「得了重病必須臥床靜養,用各種藥物進行調理,經常走動反而會造成病情加重」。
  • 得了心臟病,需要靜養還是多運動?
    不過,最近一項研究可能會讓你眼前一亮:只需要短時間的劇烈運動,就能給身體帶來很大的益處。11月18日,權威期刊《循環》刊發了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員發現,哪怕是只有12分鐘的劇烈運動,人體的代謝水平就會發生劇烈變化,而這些顯著變化和心臟代謝、心血管的長期健康有直接的關聯。
  • 傷筋動骨靜養一百天?錯!六天就要動起來
    傷筋動骨靜養一百天?錯!六天就要動起來 原標題: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孫健、遊華玲)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老觀念總覺得骨頭動了手術起碼要臥床靜養兩三個月,可是如果等到下地了才發現骨是接好了,關節卻硬了,路都沒法走,搞不好還要「回廠翻修」二次手術,那可就晚了
  • 老人靜養or鍛鍊,究竟哪個更好?不運動真的影響壽命長短嗎?
    很多人的健身意識比較強,所以不少人每天都會出去運動,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65歲後,已經不用上班,退休在家,平時沒事就會多鍛鍊。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老人上了年紀,適合在家靜養,最好不要鍛鍊。如此,你會更贊成哪一種呢?
  • 你被這老觀念騙多久了?
    例如,如果你喜歡打羽毛球或排球等需要全身配合的運動,可以試一下多角度拋接球,看看會不會出現疼痛不適。三是有無進行康復訓練或預訓練康復訓練,是指腰突後進行的運動康復。它有利於恢復自身因腰突而減少的肌肉力量、耐力與柔韌性等。
  • 骨折術後要靜養?請別忽略康復治療!
    骨折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影響很大,而骨折的治癒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讓自己快點好起來」是每一位患者的心聲,那你知道骨折術後錯過康復的黃金期,會最終留下了不可逆的後遺症嗎?今天顧連專家就為大家分享骨折術後康復的常識,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