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最近很糾結,今年42歲的他,被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已經5年了,這期間嘗試了各種方法,吃藥、針灸、推拿……但腰痛等症狀總是反反覆覆,令他失去了信心,索性吃起了止痛藥,效果卻越來越差。
但是上個月,他和老同學聚會時,聽說對方用一個「鑰匙孔」就搞定了腰椎間盤突出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同樣腰突多年的老同學,斷斷續續地保守治療,效果卻一直不佳,腰腿痛愈發嚴重,後來發展到在床上都沒辦法躺平。最後,在醫生的綜合診斷下,接受了經皮微創內鏡手術。
醫生表示,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症都可以保守治療,比如服用腰痛寧等藥物、針灸、牽引、手法按摩等,選取出一套綜合治療方案,堅持理療3-6周,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是,許多患者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使保守治療的成功率大打折扣。如果腰椎已經出現實質性神經損傷,或運動、感覺功能受影響,或老年人腰椎退化嚴重,經評估保守治療效果有限的,就需要採取手術了。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可分為開放手術和微創手術,後者由於切口小、創傷小、恢復快,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腰椎微創手術有很多種,比如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術、射頻消融術,而經皮微創內鏡手術,也是其中一種。
這種微創手術,只需要開一個不到1釐米的「鑰匙孔」,多倍率放大,讓醫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腰突病灶,再通過這個極小的通道,送入機械,一點點磨開、摘走突出的髓核。
腰椎微創手術一般無需要破壞骨板,對周圍組織影響小,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精細的手術操作,視野清晰,全程幾乎不出血,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尤其適合體質較弱的中老年患者,以及合併內科疾病的患者。
但是,腰椎微創手術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精準診斷,明確引起神經痛的機理,方可實施。但是,如果腰椎間盤突出比較複雜,比如合併有腰椎滑脫、椎管骨性狹窄等情況的,是不適合微創的。
而且,腰椎微創手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就是適應證較窄,且遠期臨床效果尚不明確;其次,就是髓核切除不完全,易復發,若出現某些併發症可能需要再次進行開放手術。
可以說,微創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理念。它與傳統開放手術一樣,都有著自身的優缺點,患者不能盲目排斥開放手術,也不能過分迷信微創的口號,而是要根據具體病情,實事求是地來選擇。
畢竟,對於大部分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療即可緩解症狀;而手術治療,在醫學上有嚴格的指徵要求。總之,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堅持,才能讓保守療法物盡其用。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