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孔」微創手術 成功解除教師10年頑固疼痛

2020-12-16 瀟湘晨報

患者術後CT及三維圖片。

紅網時刻6月30日訊(通訊員 劉維)近日,湖南航天醫院疼痛科接診了一名42歲的男患者,他向疼痛科主任王曉豐傾訴道:「王主任,請您一定要為我想想辦法。我這手痛十多年了,抓抓不得,提提不起,頭也不能偏。這次特地從嶽陽前來求醫,您一定要幫幫我呀。」

原來,唐先生是位初中教師,平時工作繁忙,長期伏案工作。頸肩部疼痛、右手麻木的現象已經持續十年,經常需要靠口服止痛藥控制疼痛症狀。前後求診於多家醫院,疼痛仍無好轉且進一步加重,右手只有保持「敬軍禮」的姿勢時疼痛才能稍微減輕一點,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

頸椎骨頭增生 神經根「消失」

王曉豐對唐先生進行詳細檢查後,初步判斷其疼痛症狀是由頸椎病引起,且由於神經壓迫導致其右側頸肩部疼痛、右手指麻木、右上肢乏力。入院後,唐先生接受相關檢查發現頸椎其中一個節段因為骨頭增生幾乎將神經根壓迫得幾乎「消失」。

在明確了唐先生病痛的原因後,醫院當即採取頸椎內鏡微創手術為其進行治療,解決疼痛。手術全過程在C型臂的透視引導下進行,在頸椎內鏡直視下疼痛科專家們僅建立了「鑰匙孔」大小的通道,通過專用器械徹底摘除增生骨頭,神經根得到充分松解,手術歷經1個半小時順利完成。目前,唐先生症狀得到完全緩解。

頸椎內鏡手術是脊柱微創中難度較大的手術,相對於傳統切開手術具有明顯優勢,創傷極小,不破壞椎旁肌肉和韌帶,症狀緩解明顯。術中直視下操作,神經損傷的風險極低,病變摘除徹底,效果良好。術後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對年輕及老年頸椎病患者均有良好療效。

比起手術,健康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防病於未然,提前預防頸椎病,勝過任何手術效果。今天,湖南航天醫院專家就給大家支招生活中、工作中如何有效預防頸椎病。

端正頭、頸、背姿勢

1、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避免扭轉、傾斜。

2、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鐘,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

3、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急性期或頸椎不穩者,使用頸託制動保護。

選擇合適的枕頭

從醫學角度講,枕頭高度以7~10釐米為佳,最高不要超過15釐米;枕頭與肩同寬即可,不能呈斜坡形,側臥時頭不發生側屈,粗略的標準是,仰臥枕高約一拳(根據各人自己的拳手),側臥枕高應為一拳加二指。

堅持功能鍛鍊

功能鍛鍊, 應遵循序漸進, 鍛鍊由簡單到複雜,時間由短到長,持之以恆,不可操之過急。

米字操

1.頸中立,做「米」字筆畫的橫

2.頸中立,做「米」字筆畫的豎

3.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順序畫「米」字的四點

犀牛望月操

1.兩腳開立,目平視

2.頸後伸,目上視

3.保持頸後伸,左右緩慢轉動

【來源: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頑固頸椎病讓他痛苦半年 微創解除病痛
    近日,68歲的李先生趕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就診,椎間盤中心主任周紅剛團隊為他進行了全可視脊柱內鏡微創治療,終於擺脫了頸椎病帶來的痛楚。    ●頑固頸椎病,疼痛難忍    68歲的李先生,半年前出現頭痛、頭暈、頸部及雙上肢疼痛、麻木、雙下肢腿軟、無力,腳下有踩棉花感。各種保守治療3個月後,症狀卻總是反反覆覆。
  • 腰椎間盤突出疼痛難耐 微創手術即刻解除病痛
    隨著病情的發展,慢慢疼痛會逐步延伸到腰腿疼、腰部活動受限,影響到正常生活後,不少人才不得不四處求醫。腰疼 10 年 都因腰椎間盤突出41 歲的陳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經常彎腰幹農活,一幹就是好幾個小時。"
  • 一個「鑰匙孔」搞定腰突:微創手術,我能做嗎?
    但是上個月,他和老同學聚會時,聽說對方用一個「鑰匙孔」就搞定了腰椎間盤突出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同樣腰突多年的老同學,斷斷續續地保守治療,效果卻一直不佳,腰腿痛愈發嚴重,後來發展到在床上都沒辦法躺平。最後,在醫生的綜合診斷下,接受了經皮微創內鏡手術。
  • 關節鏡微創手術解除膝關節絞索疼痛症狀
    近日,煙臺的楊女士在煙臺海港醫院骨外二科接受了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後,膝關節絞索的症狀得以完全解除。 膝關節絞索是什麼感覺?兩個月前,楊女士走路時膝關節總會出現「別」住的症狀,特別是在起立的過程症狀更加明顯,在行走、下蹲等活動中,膝關節屈伸突然受限,像被卡住一樣不能活動,並伴有明顯的疼痛。她甩甩腿或者活動一下膝關節,症狀就明顯好轉。為此,楊女士一直心裡納悶,她的膝關節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帶著疑問,楊女士來到煙臺海港醫院骨外二科就診。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成功實施椎間孔鏡微創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管士偉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在醫院手術麻醉科和影像中心的通力配合下,成功為一位重度下脫垂腰椎間盤脫出症患者實施微創椎間孔鏡手術,患者原有的疼痛症狀術後即刻消失,在腰圍保護下可自由下地行走。
  • 南昌市第九醫專項特色微創手術治療腰腿疼痛
    手術採用微創技術,即局麻下行椎間孔鏡下腰4/5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後患者左下肢疼痛立即消失,3小時後就下地行走了。 手術的良好效果讓趙先生感到萬分驚喜,他由衷感嘆道:「這個微創手術解決疼痛就像鑰匙解鎖一樣。早知道有這麼好的技術,這麼快就能解決問題,我就不要忍受1個多月的痛苦了。
  • 小「鑰匙孔」裡的大手術
    胸外科主任楊公政主任醫師看出了她的心思,向他們詳細介紹了醫院開展的胸腔鏡(微創)治療手術,以及手術的優勢,聽了楊主任的介紹後,王先生的女兒稍稍鬆了口氣,看到了一絲希望。劉鵬表示,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只需幾個1.5釐米左右的胸壁小孔就可完成往日需開放性大切口手術治療的疾病,避免了巨大的創傷,術後創傷小,腫瘤切除徹底,恢復快,胸腔鏡微創手術被稱為「小鑰匙孔裡的大手術」。
  • 常寧市首例頸椎微創手術順利完成
    近日,受頸椎病折磨半年的尹阿姨在常寧市人民醫院骨外科接受了頸後路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手術,術後第三天便康復出院。據了解,這是一項高難度的頸椎微創手術,稍有不慎就將造成患者高位截癱,目前在常寧市尚屬首例。
  • 上虞人民醫院開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時代 7.5毫米脊椎內鏡手術...
    據了解,脊柱內鏡下的微創技術,絕大部分在局部麻醉下就能完成,切口從以往的10多釐米減小到7.5毫米,為此類患者提供了一種快速康復的手段,幫助其早日回歸正常工作生活。近期,上虞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就接診了一位患者。
  • 冷水江市人民醫院成功實施腔鏡微創肋骨手術
    6月25日 , 我院普外科手術團隊在主任劉頌軍的帶領下 , 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了胸腔鏡下肋骨骨折復位外固定術 , 通過胸壁一個3-4cm小傷口成功復位和固定了骨折的肋骨 , 解除了患者因疼痛所致限制性呼吸困難的症狀 。
  • 老人腹股溝長6釐米包塊,微創手術2個小孔解決疝氣困擾!
    案例重現來自商河縣的董大媽,患有左側疝氣3年多了,一直沒有治療是因為董大媽擔心開刀手術創傷大,恢復時間長、還有術後的疼痛和瘢痕。經過微創外科專家苗慶松詳細地檢查,董大媽左側腹股溝區可見一個約8.0*6.0cm大小的腫物,診斷為左側腹股溝疝。
  • 德州市人民醫院「鑰匙孔手術」 巧取膝關節膕窩囊腫
    ,困擾了自己一年多的膕窩囊腫竟然通過在德州市人民醫院做的微創手術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美解決了,腿上僅留下三個「鑰匙孔」般大小的痕跡。接診的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何濤建議王先生,通過手術徹底解決腿疼的毛病。其實,王先生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病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他遲遲不願面對手術室的原因,無非是怕疼、怕留疤。「聽說開刀腿上要留10釐米的傷疤,還得住院半個月,多受罪啊!我這次是聽朋友說咱人民醫院能做微創手術,特地來的。」就診時,王先生道出了此前的顧慮,也言明了此行的目的。
  • 老人腹股溝長6釐米包塊,微創手術2個小孔解決疝氣困擾
    案例重現來自商河縣的董大媽,患有左側疝氣3年多了,一直沒有治療是因為董大媽擔心開刀手術創傷大,恢復時間長、還有術後的疼痛和瘢痕。眼看著左側的疝氣越來越大,長時間站立後腹部感到墜脹疼痛,在幾經打聽後來到了濟南顯微外科醫院微創外科尋求苗慶松教授的治療。
  • 1個針眼10多分鐘!微創手術成功解決「天下第一痛」
    哈醫大四院神經外科三病房積極響應醫院號召,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近日為多名三叉神經痛患者實施微創治療,每次手術僅用一個針眼,十幾分鐘,就為患者解除了病痛。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偶發的面部疼痛,呈現為電擊樣、閃電樣、刀割樣疼痛,疼痛發作嚴重時,面部可扭曲或凝固,由於疼痛部位位於兩條較低的三叉神經分支,常被誤診為牙科疾病,以致於患者接受不必要的牙科治療,甚至導致一些不可逆的損害。梁大爺和姜叔叔可以說是三叉神經痛的老熟人了,多年來被三叉神經痛折磨的痛不欲生。
  • 石城縣人民醫院腹腔鏡微創技術再升級!成功開展NOSES手術
    石城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結直腸癌根治術(NOSES手術)。近年來,石城縣人民醫院外二科用此項技術連續為幾位患者輕鬆解決直腸內腫瘤,胃腸外科腹腔鏡微創技術再升級,取得新的突破,使該院腹腔鏡微創技術更加「微創」。
  • 腰突患者疼痛難忍,微創手術後直言「後悔」真相是……
    " 疼痛比手術前好了很多,晚上睡得很好,好幾個月沒睡得那麼好了。"11 月 25 日,在貴州華夏骨科醫院接受了 vista 脊柱微創手術術後 10 天的張阿姨,表示手術效果不錯,恢復得很好。47 歲的張阿姨飽受腰椎間盤突出症困擾一年多,腰痛、左腿疼痛明顯,在當地醫院嘗試了多種治療方法效果不明顯,反而疼痛逐漸加重,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
  • 男子椎間盤突出腰痛一年 東莞醫生微創手術解除病痛
    近日,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就接診了一位苦不堪言的患者,醫生微創手術幫他解除痛苦。張先生今年45歲,一年前開始出現腰痛及左腿牽拉痛,休息後緩解,可一旦工作過於勞累,疼痛就更加劇烈。最終,張先生及家屬決定接受手術治療。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在局部麻醉後,李再學和王志坤醫生為張先生實施手術,術中,在張先生的皮膚上只切開了一個直徑0.8釐米大小的孔道,取出突出髓核組織,手術十分成功。
  • 膽疼久拖成「葫蘆」青島第三人民醫院微創手術保功能
    40多歲的王大叔,多年前查體發現膽囊結石,沒有在意,右上腹疼痛曾時不時地發作。這次他到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行CT和彩超檢查,發現膽囊已經變成「葫蘆」狀,「葫蘆」的上半部分還包裹有結石,下半部分則形成一個相對正常的「小膽囊」。這種表現,就是典型的膽囊腺肌症。王大叔聽了也是滿心疑問,本來就是膽囊結石,怎麼又成了膽囊腺肌症?
  • 84歲爹爹膝蓋疼痛數載 膝關節置換微創手術解難題
    「您疼痛的地方不要熱敷,氨糖可以吃一些。」臨出院時,骨科副主任胡立冬仍不忘囑咐耿爹爹注意事項。今年84歲的耿爹爹,雙膝疼痛40多年。前段時間因膝蓋疼痛反覆發作且不斷加重,在朋友的介紹下來武漢市武昌醫院就診。「前些年膝蓋治療過一段時間,也沒少花錢,但後來痛疼又開始反覆,這段時間疼得厲害,睡覺都不安生。」耿爹爹皺著眉頭為骨科副主任胡立冬介紹自己的病情。
  • 永州市中心醫院:微創通道手術巧解椎間盤突出難題
    紅網時刻永州1月8日訊(通訊員 陳琳)「太感謝永州市中心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了,一個微創手術幫我解除了10年的下肢脹痛和麻木痛苦。」1月7日,在永州市中心醫院零陵院區脊柱外科行完脊柱微創通道手術的患者郭某動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