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老師、火鍋、烤串」,
曾一度是疫情期間的最高呼聲。
南國早報記者調查發現,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
被按下暫停鍵近2個月之後,
南寧街頭巷尾那些
熟悉的「煙火味」正在逐漸回歸。
不少人已經脫下口罩
實現吃火鍋、「擼串」的心願,
一些開放堂食的餐飲店
還出現排隊等位的情況。
不過,
多數餐飲店的客流、營業額
仍呈「腰斬」狀態,
完全解凍尚需時日。
餐飲店恢復營業
重現排隊等位現象
連日來,記者在南寧市古城路、東葛路、長堽路、興桂路等多條路段走訪發現,隨著疫情逐漸好轉,不少春節後一直關門停業的大中型飯店及粉店、小吃店已經恢復正常營業,且「不得堂食」的規定已基本取消。
3月20日中午,在興寧區吾悅廣場四樓,除了一家火鍋店因裝修仍處於停業狀態外,其他餐飲店皆已全部開業,並且提供堂食服務。
「顧客正在慢慢增多,每天有20多桌客人了。」一家主營自助餐的餐廳負責人說,3月初剛恢復營業時,即使是周末都沒人逛商場,店裡每天顧客寥寥。
不過,隨著各行各業全面復產復工,從上個周末開始,進店消費的客流逐漸攀升。
▲一些開放堂食的餐飲店還出現排隊等位的情況。
20日中午,記者看到,跟一個月前相比,南寧市桂川路路段所有的粉店、快餐店都已恢復營業,一些餐飲店還出現排隊點餐的情況。
在一家連鎖品牌螺螄粉店,10多名顧客坐在店內用餐,並有意識地與他人隔開而坐。
3月20日、21日晚,記者在飯點走訪南寧朝陽商圈、埌東商圈的多個商場發現,入駐商場的餐飲店也正逐步找回往日的「煙火氣」。
在新朝陽商業廣場、悅薈廣場和會展航洋城,九成的餐飲店已恢復正常營業,一些火鍋店和自助餐店內坐滿了顧客,少數餐飲店甚至出現了排隊現象。
「前面還有100多桌,現在要等3個小時後才能用餐。」一家全國連鎖品牌火鍋店的店員說,3月中旬恢復營業後,每天進店消費的顧客數量與日俱增,但因餐桌開放數量受限,周末的用餐尖峰時段顧客需要排隊,等待時間也相應有所延長。
不過,也有部分入駐商場內的餐飲店尚未恢復堂食服務。
在會展航洋城內,一家全國連鎖品牌的餐飲店仍只提供外賣。一名在門口迎客的店員稱,根據公司的安排,3月26日才能恢復堂食。
店面消毒顧客隔坐
防疫措施到位
儘管餐飲店陸續恢復堂食服務,但眼下疫情警報仍未解除。
記者走訪發現,為了保障堂食期間顧客可以安心就餐,基本所有開放堂食的餐館都將「本店已消毒」的提示張貼在門口,測量體溫和消毒成為「標配」。
有的餐廳還會要求用餐者登記姓名、電話、來源地等信息,門店服務員還積極引導顧客掃碼點餐,以減少人員接觸。
▲餐飲店在候坐區域的座位上放有消毒洗手液供市民使用。
根據自治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印發《公共服務場所疫情防控工作「十嚴格」》等4項措施和工作要求,其中提到餐館上座率宜控制在50%以下,意味著堂食人數有一定限制。
記者在多家餐館看到,餐桌上擺放著「隔桌落坐」的提示牌,基本上沒有兩桌顧客之間相鄰而坐的情況。
此外,一些餐館還將消毒液擺在餐桌、洗手池上,「勤洗手」已經成為不少食客的習慣。
上菜時,不僅服務員都戴著口罩,每桌還配有公筷和公勺。客人離開後,對餐桌椅不僅要打掃還會進行消毒。
「我們的桌椅上都貼著消毒日期、時間和責任人,顧客離店時一座一清一消毒。」悅薈廣場內的一家餐廳負責人說,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餐廳區域每天都會早晚各消毒一次,打掃衛生的工具也是專區專用,以免交叉感染。
▲不少餐飲店在餐桌上擺放提醒市民就餐距離。
在每天開業前,員工都要檢測體溫,進行健康情況登記、匯報。
顧客到店後,同樣要進行體溫測量,然後登記並出示廣西健康碼,再由工作人員引導進入相應區域就餐。
此外,服務員也會提醒顧客,除了吃飯時摘下口罩,其他時間還是建議佩戴好口罩。
營業後生意冰火兩重天
三成餐飲店或將被淘汰
疫情之下,餐飲業成為影響最為直接的行業之一。
3月16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月和2月,我國餐飲收入為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
對於餐飲行業而言,恢復堂食對餐企的幫助有多大?疫情堆積在餐飲業的「冰川」,真的隨著堂食的逐步恢復開始消融了嗎?
「每天晚上只有80多桌客人,客流量不及以前的1/3。」新朝陽商業廣場的一家火鍋店負責人說,該店有上下兩層就餐區域,200餘張餐桌。
在疫情爆發前,每晚6點半後基本都要排隊就餐。如今,儘管客流正在逐步增多,但只開放了一半的用餐區域,連就餐尖峰時段都不用排隊了。
▲燒烤店陸續開放吸引食客。
多家餐館負責人表示,受疫情影響,重新開門營業後,生意有回暖的跡象,但相比疫情爆發前「差遠了」。
雖然有不少市民趁著堂食恢復,趕緊下館子解饞,但更多人還是認為「外面不安全」,非迫不得已還是儘量回家吃飯。
記者了解到,由於到店顧客嚴重下滑,而餐廳恢復堂食前採買防疫物資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等原因,有些餐廳即使被允許恢復堂食了,依然沒有開業計劃,也有些餐廳開了幾天又默默關掉了。
不過,在恢復營業後,一些網紅的餐飲店生意仍然「好到爆」。
3月22日晚,在會展航洋城內,一些經營牛蛙、烤魚、火鍋的餐廳都出現了數十人的排隊情況。「這幾天顧客慢慢增多,恢復到七八成了。」一家餐廳服務員說,根據眼前的形勢,隨著疫情不斷得到控制,越來越多人願意出門消費,預計下個月就能恢復往常的水平。
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東棟表示,
目前來看,餐廳陸續復工,但消費者信心依然受到疫情影響,堂食情況不容樂觀,「大概恢復了40%,估計到今年年底都不能完全恢復原來水平。這次疫情過後,大概有三成的餐飲企業會被淘汰。
吳東棟說,這場疫情倒逼餐飲企業艱難求生,一些企業也將戰場轉移到線上,開始大力開拓外賣業務,但這只能是一個補充,餐飲店更重要的還是堂食,極度依賴客流和現金流。
然而, 在沒有現金流的情況下,一些餐飲店的房租、人力成本等問題開始顯現,行業協會內分析預計,從4月開始有部分企業將出現倒閉情況。
不過,吳東棟認為,本次疫情將加速餐飲行業綠色化、線上化、多業態化、食品工業化的速度,疫情後的餐飲業,將迎來新的結構性變革、健康消費、全渠道運營、食品工業化、零售化、供應鏈升級、品牌優化,將為有能力、有思路、有準備的餐飲企業帶來新的機會。
你去餐館、小吃店吃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