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空打臉!蔡英文12年前貼文籲「發現金」與今「三倍券」相悖

2020-12-22 海峽新幹線

民進黨當局發放「振興三倍券」方案公布之後,受到島內各界的批評和質疑,藍營堅持發現金更好,還翻出2008年,時任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的網絡發文,說當時蔡英文批評馬英九當局的消費券,一樣也是要求「發現金」,這簡直是跨時空打臉蔡英文。

長長一整篇發文,這是蔡英文大談2008年馬當局時期的消費券政策,其中第二點寫道,發放消費券行政成本高,除了決策到執行作業時間長,還有防偽問題,還容易產生「以券變現」的亂象,所以認為乾脆直接退稅,或是給民眾現金更好,這似乎跟現在藍營的要求一樣。

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很短的時間內,去做一個龐大的消費券體系,要做得成功,我覺得難度非常高。我們之前提出的,退稅加濟貧方案,應該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方案。

2008年,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對馬英九當局發放消費券表達不同看法,但12年後,民進黨當局卻推出的「振興三倍券」,被藍營認為根本是跨時空打臉。民進黨也回嗆,說還原時空其實打得是國民黨自己的臉。民進黨方面聲稱,當時失業率創新高,也有超過20萬的勞工放無薪假,所以在那個時空下,現金跟減稅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案!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為何叫「三倍券」,因為讓你一千變三千

但外界顯然不太同意民進黨的辯解說法。在蘇貞昌公布「三倍券」的幾天裡,外界討論熱烈,有人批評稱,這樣的消費券「替代性消費」明明也很高,就連島內經濟學者也揭示「一千變三千」的假象。

臺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

臺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你這三千元裡面,有三分之一,就是你自己的自備現金嘛,自己的自備款,所以你大概有三成三的比重,是自己本來就是從口袋裡拿出來的錢,所以替代現金的比重,至少就可以減少三成。

民進黨當局的振興「三倍券」還沒發,就引來外界爭議不斷,但店家最希望的卻是,到時候的經濟加乘效益也能像輿論這麼火熱!

相關焦點

  • 跨時空打臉!蔡英文數年前的承諾,與現在的行為有鮮明對比
    文|三心 審|樂一根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民進黨當局行政部門的負責人蘇貞昌在近日召開會議時講話,針對眼下疫情消費低迷的現狀,打算推出相應的措施來刺激臺灣民眾消費。所以就有了用消費券的方式來鼓勵臺灣民眾走出家門進行消費,這次還真是跨時空打臉!蔡英文數年前的承諾,與現在的行為有鮮明對比。這一消息被爆出的時候,就得到了臺灣民眾的廣泛關注。要知道發放消費券刺激居民消費的事情大家還是第一次聽說,所以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感到十分的好奇。
  • 三倍券都花出去了? 黃士修曝一重點打臉臺灣當局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當局為振興經濟推出的三倍券即將到期,而蔡英文也呼籲民眾趕快用掉三倍券,並指當局最後決定不發現金,而是三倍券的初衷,主要就是為了振興臺灣經濟。對此,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質疑三倍券的效果,並指出重點是在替代消費比例,他還要當局別把疫情後經濟復甦當成三倍券的功勞。
  • 「振興三倍券」一地雞毛,蔡英文這次怎麼洗白自己?
    【環球網報導】臺行政機構日前推出「振興三倍券」措施以振興島內經濟,民眾已可通過超市、郵局、信用卡綁定等方式領取使用。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商家擔心太過麻煩而不收「三倍券」,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有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對此,有許多人認為第一步就錯,「從12年前反馬英九『消費券』時就錯了」。
  • 蔡英文「三倍券」的亂象及其可能的經濟效益
    為振興「疫後」經濟,蔡英文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各部會紛紛加碼推出各種「振興券」,無論是「農委會」的農遊券、「文化部」的藝FUN券、「體育署」的動滋券,還是「客委會」的客莊券等,每一種券的領取時間、條件
  • 三倍券 太難搞
    蔡英文21日到新竹市花三倍券,買了美式拼盤、泰式料理等。(陳育賢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倍券正式上路一周,問題陸續浮現,最令商家頭痛的是市面上可能已經有假券流通,而且因為當初的防偽設計不統一,讓業者莫衷一是,非常擔心拿到偽券會造成權益受損。
  • 振興三倍券是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的笑話」
    為了振興受疫情衝擊的經濟,蔡英文當局祭出振興三倍券,卻屢被拿來跟馬英九的消費券做比較。對此,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表示,三倍振興券根本就是民進黨為了有別於馬英九時期的消費券,硬著頭皮發明出來的一個「為反對而反對的笑話」。
  • 觀察​│強化三倍券效益 做好二件事
    首先,我們不得不佩服政府的創意,從振興「抵用券」、「酷碰券」到正式定案的「三倍券」,就是絕對不用馬政府時期的消費券三字。根據行政院日前公布的內容,振興三倍券7月15日上路,每人支付1,000元購買3,000元「禮券」,使用期限至12月31日止,預算總額逾500億。
  • DNF:武器強化12有多難?強化12券價格是11券的7倍,專治各種不服
    不過地下城重來不缺賭徒和歐皇玩家,隨著大量的盒子被開啟,拍賣行上的11券和12券也是慢慢的多起來,但是,兩者之間的差價卻是相當的大!首先是11強化券,按照跨三A的實時物價,拍賣行的最低價格是3700萬金幣,價格較低。
  • 吐槽「三倍券」蠢?臺灣這麼窮它都能套現
    摘要:「三倍券」如果不是為了提振經濟,它的設計簡直是精妙。細品發現,無論是現金還是免費消費券,當然更便利更刺激消費更提振經濟,但也都意味著民進黨當局要一口氣拿出五百個億。老百姓都是實在人,等這畫了許久的大餅等到春去夏來,終於等到臺當局派出蘇貞昌公布「振興三倍券」,結果竟是預付費的!這要也叫天上掉餡餅,難不成是老天爺新開了自動售賣機業務...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6月2日公布振興券樣張,定名為「振興三倍券」。
  • 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國民黨主張發現金,這樣最簡單、最直接,美國就是這麼做的;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主張發放消費券。民進黨的理由是,如果發放現金,民眾可能就直接存起來了,達不到促進消費的目的,還不如發放消費券,用半強制的方法鼓勵民眾花錢。 爭論到最後,5月底的時候,民進黨當局拍板定案,發放「振興三倍券(簡稱三倍券)」,7月15日正式發放。
  • 振興三倍券輸了?臺灣網友揭「2致命缺陷」
    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中時電子報系資料照/王德為攝)受到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進黨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刺激市場經濟,15日首度開始發放,不少民眾紛紛湧入超商、郵局,拼得搶得先機。不過系統一度出現大當機,更出現抱怨時間太久的聲浪。有網友發起討論「現在來看,消費券是不是贏了?」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
  • 看懂使用方式 搭配振興三倍券玩旅遊更省錢
    華夏經緯網7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振興三倍券今(7/1)日起開放登記,實體券印製1,200萬份,成本斥資9億元新臺幣(下同),不少人都想用三倍券進行島內旅遊、住宿。其實,針對旅遊的「安心旅遊」補助今也上路,並可搭配三倍券使用,但很多人至今仍不清楚如何申請與使用,《中時電子報》整理出相關表格,重點一次讓民眾看懂。
  • 臺海觀瀾|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國民黨主張發現金,這樣最簡單、最直接,美國就是這麼做的;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主張發放消費券。民進黨的理由是,如果發放現金,民眾可能就直接存起來了,達不到促進消費的目的,還不如發放消費券,用半強制的方法鼓勵民眾花錢。爭論到最後,5月底的時候,民進黨當局拍板定案,發放「振興三倍券(簡稱三倍券)」,7月15日正式發放。
  • 三倍券(一周熱詞)
    三倍券,是民進黨當局為了紓困經濟、刺激消費推出的代金券。顧名思義,即臺灣民眾支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現金,可以換3000元的代金券。商家收到三倍券後,可以兌換現金。「三倍券」於本月中旬開始使用,但由於存在諸多缺陷,備受輿論批評。
  • 臺灣振興三倍券上路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為了振興島內經濟,刺激實體消費,臺灣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鼓勵民眾消費。圖為臺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手持東興紙品「 振興三倍券」分為紙質券和電子券兩種,使用期限為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為止。
  • 三倍券成本怎麼越來越高? 網一算大怒:真的是北七
    網友在PTT討論三倍券成本問題。(取自PTT)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振興三倍券15日上路後,券紙本購買超乎預期,讓臺經濟部門趕緊加印至1700萬份,「藍委」鄭正鈐粗估成本將會再增加4、5億(新臺幣,下同),而臺行政機構則表示成本不會增加太多。但全臺1千多家郵局配合加班,還得多支出1億元加班費,無疑又增加一筆成本,網友不禁大怒痛批民進黨當局,「真的是北七」。
  • 民進黨譴責暴力 遭網友翻出蔡英文臉書舊文打臉
    華夏經緯網12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力圖闖關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正草案,引發勞團反彈,昨日還追打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民進黨隨即對勞團發表譴責,但網友卻翻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008年11月6日「馬英九逼民眾上街頭才是最大暴力」臉書網誌,諷刺「原來都是在說自己啊」。
  • 短評│三倍券,三倍欠思量
    振興三倍券方案出爐,引發違法疑慮。
  • 蘇貞昌的三倍券成本,從9億新臺幣變成22.5億新臺幣
    三倍券成本高達22.5億新臺幣據媒體報導,民進黨決定推出「三倍券」來恢復受損的經濟,「三倍券」實際上就是民眾可以用1000新臺幣購買價值3000的券,然後用來購物消費。這個政策看似很不錯,其實在實行起來有著很多繁瑣麻煩的流程,而且在消費的時候也不是可以任意購買,該券有著不少的限制。
  • 振興三倍券的是與非
    振興三倍券上路了,儘管紛擾爭議不少,至少目前在臺灣社會成功塑造了一個生活話題與節慶氣氛,讓大半年來的抑鬱煩悶氛圍稍得紓解,較之仍深受疫情所困的諸多地方,也算是疫災中的小確幸。  振興三倍券的目的,從字面上來看,當然是要振興經濟,只是能否真能達到振興的結果,自始就有不少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