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依然震撼

2020-09-26 五穀能分

今天第一天第一場觀看了反映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為新老女排的拼搏精神所感動所震撼。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頑強拼搏、銳意進取而為國爭光的故事,原本確定是在2020年春節檔上映,因為疫情撤出,今天終於和觀眾見面了。

影片把我們帶入了令人振奮的70年代末。女排剛剛起步,在極其簡陋的環境下,進行著超負荷的體能和排球技術訓練,淚水汗水血水凝結成巨大精神力量,在無數次艱苦磨礪下,終於衝出了亞洲,戰勝了東洋魔女日本隊,為以後連續奪得世界冠軍,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建立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影片開始著重表現了青年時代的郎平,在逆境中奮起,以驚人的毅力刻苦訓練,不斷戰勝自我,成為女排的中流砥柱。郎平女兒白浪飾演的青年郎平,從形體到表情都表演的恰到好處,活靈活現地再現了出當年鐵榔頭的威武神韻,拼搏必勝的風採。

中年的郎平由鞏俐扮演,她以精準的神態,專業的動作,表現出郎平運籌帷幄的大將氣度 ,特別是她在和在職女排運動員的交流上,情感跌宕起伏,細膩感人。

郎平帶領中國女排承受巨大壓力,以高超的指揮能力,和細緻入微的思想啟迪,衝突阻力,用智慧奪得了裡約奧運會冠軍和2018年世界錦標賽冠軍。展現的場面恢宏,國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為祖國爭得了巨大榮譽。教練和隊員們相擁而泣,歡慶來之不易的勝利,讓人為之動容。看完了電影記住了鞏俐扮演的郎平,對真實的郎平記憶有點模糊了。鞏俐的演技高超神奇,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式,每一次吶喊,每一次流淚,都無比真誠可信,讓人的思緒被她帶著走。藝術的魅力如此巨大,直擊觀眾的心田,讓人們在女排拼搏的身影中,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對奪冠的情節久久難以忘懷。

其它配角演員也都表演十分出色,黃渤飾演陳忠和,吳剛飾演袁偉民,劉敏濤飾演陳招娣,彭昱暢飾演陳忠和(青年)等。這是一部愛國主義色彩濃重,讓人振奮的電影,給人以拼搏精神的教育和引導。

無論是學生還是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或者是退休在家的老人,都應該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揚女排精神,戰勝自我,戰勝來自學業工作生活中各種困難,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做為一名老人,經歷過女排成長的年代,深刻了解女排奪冠的艱難。正是女排精神陪伴了無數老人們一路走來,走在通往老去的路上,要繼續學習女排不服輸的人生態度,做到不服老。根據老人的自身特點,緩慢執著地面對生活,幸福快樂地走完人生的最後的路程。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是什麼精神。
    今天看見了《奪冠》這部電影,真的太震撼我了。我從來不關注體育,可能是從小以來就不喜歡這種硬邦邦的東西,沒想到在看完這部電影,我居然去搜索了排球比賽,分別是201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2018年,中國女排敗北,2016年,中國女排重回世界巔峰。整個過程讓人無比震撼。
  • 女排精神展 轟動天津城
    中國女排五連冠時期的訓練裝備、女排姑娘奧運奪冠的精彩瞬間……吳順蒲老人看得很認真,也回憶起自己過往的工作和生活。「幾十年了,中國女排陪我一路走過風風雨雨。」吳老說,排球已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年輕時的愛好是打排球,上了年紀依然愛看排球。一輩子從事港口設計工作的吳老說,排球讓自己永葆青春和熱情;女排精神於她而言,就是「踏實肯幹、任勞任怨」。
  • 陳可辛談《奪冠》女排精神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符號
    1978年,16歲的陳可辛在現場觀看了中國女排在曼谷亞運會上的比賽。「我就坐在網邊看,真的覺得很震撼,那股勁兒遠遠超出了排球比賽本身。」40多年之後,陳可辛再談起中國女排,他的感受依然沒有變。在時代的變遷中,女排精神得以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和傳承下來,成為中國人心中堅忍、熱血、永不言棄的符號。
  • 《奪冠》的精彩不止鞏俐,還有郎平,更是中國女排精神
    沒有郎平帶領中國女排的艱苦奮鬥,哪來的鞏俐在《奪冠》中的精彩表演。所以在讚揚《奪冠》好時,首先要讚揚中國女排精神,讚揚女排的好教練郎平。中國觀眾只是出於對女排精神的敬仰,出於對郎平的執教與其愛國精神的認可!郎平這個角色很好的串聯了新老女排,她重塑了女排精神,無論她帶美國隊講「享受你們的比賽」,還是帶中國隊,重新帶女排回去尋找精神,這種精神就是「為何而戰」的精神。
  • 與濟南女排一起回憶重溫「女排精神」
    近200名觀眾與濟南女排的教練員和隊員一起觀影分享,重溫「女排精神」。  《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的劇情運動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隊員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呢?看完《奪冠》,終於理解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在這些過程裡,中國女排是如何置死地而後生的?女排姑娘們又是如何逆轉自己的頹境的?在明知道不可贏的情況下,女排姑娘們還是意志堅定地去奮力一搏,就是不要讓自己輸。比賽過程中的每一個扣球,每一次吶喊,都給人一種非常特別的振奮感。觀眾都會被這種拼搏求勝的精神所感染。
  • 《奪冠》:我們不再需要中國女排秀肌肉,可依然需要女排精神愛國
    現在的中國不需要通過某一項運動來「秀肌肉」,展現實力,但不是不再需要女排精神。不光是運動員需要有女排精神,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需要女排精神,在屬於自己的賽場上,打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場比賽。這種長年累月高強度訓練下身體的磨損程度,幾十年後依然清晰地刻在退役運動員的血肉之軀裡。郎平頭部以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好的。她的隊友,81年帶著腰傷打比賽的陳招娣,最後連冠軍領獎臺都是被人抬上去的。
  • 「女排」珍貴展品震撼人心,女排精神催人奮進
    天津女排將士10月7日也來到現場助力此次展覽,隊員們還各自向球迷們推薦了其中珍貴的展品。中國女排精神不僅鼓舞著全國排球和體育工作者,也鼓勵著每個人為自己的夢想拼搏。老女排的精神也會激勵我們新一代的女排球員,努力延續中國女排、天津女排的輝煌。」王媛媛也表示:「我推薦了公益版塊,因為現在全國的脫貧攻堅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女排精神也能在這項重要工作中發揮作用。」
  • 國足集體觀看《奪冠》,女排精神讓國足震撼不已!
    今天下午,中國男足集體觀看了電影《奪冠》,《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的故事,國足觀看《奪冠》,學習「女排精神」,增強球隊凝聚力和戰鬥力,接受一次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我會努力學習女排精神,它對於每個運動員都有著強烈的教育意義,對我們參加國家隊的比賽會帶來很強的促進作用。」
  •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
    如果把女排精神,濃縮到一個人的身上,毫無疑問,當之無愧者應屬「郎平」。作為中國女排的精神圖騰,郎平不僅僅是調兵布陣,更是改變訓練方法。細摳每一個技戰術。體育總局換了三個主教練,依然是屢戰屢敗。在三大球當中,女排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拼搏精神寄託,輸可以,連輸不行。危難時期,郎平再次成為了候選人。
  • 女排版乘風破浪!永遠的女排精神
    近日,一段女排版的高燃混剪被頂上熱搜引起了大家對女排精神的回憶,中國女排的不輕言放棄、稱霸賽場的英姿颯爽是每一代中國人的回憶,女排精神的光芒,永遠的照耀在每一個中國人身上!所有人為了訓練渾身傷痕累累,卻依然咬牙堅持,他們不是沒想過。可是,如若放棄,那個經濟條件和後勤實力都比她們優越的強勁對手,該去怎麼打敗?不拿命去拼,又憑什麼想贏?
  • 致敬「她」精神 | 從女排精神中汲取新時代「奪冠」力量
    「自強不息、堅韌剛毅、智慧豁達」已成為女性精神的代名詞,激揚著一代代女性在新時代奮力書寫「巾幗不讓鬚眉」的美麗華章。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一分一分「死磕」一場一場「硬拼」拖不垮、打不倒永不言敗、永不放棄、永遠拼搏的女排精神猶如當年的紅色娘子軍一樣
  • 女排,女排,你的精神永不倒
    如今我們終於看到了講述中國女排自己的電影——奪冠,多麼霸氣響亮的名字,只有女排有這個底氣擁有。女排的故事從1979年講起,那是一個百廢待舉的時代。簡陋的漳州基地,成為女排冠軍夢開始的地方。而作為這支娘子軍運籌帷幄的人,則必須要提袁偉民。
  • 觀看女排《奪冠》,解讀女排精神
    「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永不言敗、永不放棄、永遠拼搏,是女排精神的真實寫照。
  • 何為女排精神?什麼是「中國女排」我們自己的體育電影《奪冠》
    25日《奪冠》首映,筆者第一時間觀看了這個遲到8個月的大作,看完之後被深深地震撼了,後來郎平受到體育總局邀請回國執教,大刀闊斧的改革陳舊的模式,最後帶領中國女排逆轉奪得裡約奧運會金牌,完美詮釋了女排精神。
  • 奪冠燃哭全場,這不僅僅是女排精神,更是中國精神
    在80年代時的女排訓練條件,對於今時今日的年輕孩子來說,是極大的一種震撼。  直到2013年,郎平正式掛帥,再次執教中國女排,中國女排又一次騰飛。  郎平上任後,也對女排進行了大改革,時代已經變了,不能一直用老方法來教新隊員。  以前的中國女排還有精神,低谷時期,已經把精神弄丟了,重新拾起,精神是堅持的動力。
  • 奪冠―女排精神
    遲到了十多分鐘入場,還沒進去就聽見排球擊打的聲音,十點多電影院裡沒有幾個人,匆忙找到位置坐好,看向熒幕,不得不說,八十年代的條件多少落魄了些,鏡頭一轉,女排竟然和男排打球,這多少有點震驚到了,力量上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啊,可那個時候只能這樣練,用男排來模擬歐美隊伍的力量,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摔跤,看的揪心, 81年世界盃戰勝日本隊的時候,那一刻,我覺得女排精神不單單是女排精神
  • 傳遞女排精神展現團結協作 山東青年女排走進濰坊實驗中學
    12月9日下午,山東青年女排來到濰坊實驗中學,與學校的小排球運動員們進行了熱切地交流互動,讓全校師生切身感受了「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同時積極踐行了國家大力倡導的「體教結合」發展之路。活動現場,在教練李恩亮的指導下,省青年女排的姑娘們先是分組為學校的小排球運動員展示了教學賽,比賽中,無論哪方出現精彩的扣球、攔網或者發球得分,都會獲得場邊觀賽學生隊員熱烈的掌聲和激情的吶喊聲。隨後青年女排隊員與學校學員混編進行了分組教學賽,李恩亮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隨時叫停對場上隊員進行技術和戰術指導。
  • 弘揚女排精神 建設體育強國(圖)── 天津體院思政第一課搬進中國女排精神展現場
    兩位主講人帶領同學們逐一參觀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海河迴響5個展覽部分,通過一件件展品,向同學們講述了中國女排十次勇奪世界冠軍的光榮歷程和拼搏之路,深入闡釋女排精神。就是在這樣艱苦條件下開展『魔鬼訓練』,在錘鍊意志中不斷提升技戰術能力,造就了『五連冠』輝煌,中國女排的精神就是從竹棚『起飛』的,『竹棚精神』也哺育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排球人。」張娜與同學們分享自己在籌備這次展覽以及志願講解過程中對女排精神的深入思考。學生們也為這種吃苦耐勞、團結合作、迎難而上的女排精神所震撼,紛紛拍照並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 《奪冠》背後 女排精神陪伴我們
    早在接拍這部電影時陳可辛就表示,中國女排的故事激動人心,拍這部戲「壓力很大」,希望能儘量還原細節,展現中國女排精神和時代變遷。1978年,陳可辛曾近距離觀摩過中國女排的亞運會比賽,16歲的他被深深震撼。多年後,他掌鏡女排故事,用一個「難」字概括所有感受,笑稱憑藉女排精神完成電影。《奪冠》是一部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帶有使命感的電影。什麼是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