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應力增強STING依賴的抗腫瘤免疫

2020-12-23 科學網

端粒應力增強STING依賴的抗腫瘤免疫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4 15:54:09

美國西南醫學中心Anli Zhang研究團隊發現,端粒應力增強STING依賴的抗腫瘤免疫。2020年7月2日,《癌細胞》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端粒酶靶向藥物6-thio-2'-脫氧鳥苷(6-thio-dG),可以通過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依賴的應答使表達同源和人源化端粒酶的小鼠腫瘤消退。6-硫代-dG處理細胞導致端粒相關DNA損傷產生,其可被樹突狀細胞(DC)感知並激活宿主胞質DNA識別通路STING /幹擾素I,從而導致DC交叉啟動能力增強和腫瘤特異性CD8 + T細胞的激活。

此外,6-硫代-dG克服了晚期癌症模型中對檢查點封鎖的抵抗。該研究結果揭示了端粒應激如何增強先天性和適應性抗腫瘤免疫,並為靶向端粒與免疫治療相結合的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撐。

研究人員表示,端粒酶是抗腫瘤治療的明星靶點,因為它幾乎普遍在癌細胞中表達。

附:英文原文

Title: Telomere Stress Potentiates STING-Dependent Anti-tumor Immunity

Author: Ilgen Mender, Anli Zhang, Zhenhua Ren, Chuanhui Han, Yafang Deng, Silvia Siteni, Huiyu Li, Jiankun Zhu, Aishwarya Vemula, Jerry W. Shay, Yang-Xin Fu

Issue&Volume: 2020-07-02

Abstract: Telomerase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anti-tumor therapy as it is almost universallyexpressed in cancer cells. Here, we show that treatment with a telomere-targetingdrug, 6-thio-2′-deoxyguanosine (6-thio-dG), leads to tumor regression through innateand adaptive immune-dependent responses in syngeneic and humanized mouse models oftelomerase-expressing cancers. 6-thio-dG treatment causes telomere-associated DNAdamages that are sensed by dendritic cells (DCs) and activates the host cytosolicDNA sensing STING/interferon I pathway, resulting in enhanced cross-priming capacityof DCs and tumor-specific CD8+ T cell activation. Moreover, 6-thio-dG overcomes resistance to checkpoint blockadein advanced cancer models. Our results unveil how telomere stress increases innatesensing and adaptiv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provide strong rationales for combiningtelomere-targeting therapy with immunotherapy.

DOI: 10.1016/j.ccell.2020.05.020

Source: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0)30270-1

相關焦點

  • Cell|肥胖如何抑制抗腫瘤免疫?
    活化的T細胞高度增殖,依賴特定代謝途徑維持T細胞效應器功能。鑑於實體腫瘤的血液供應有限,腫瘤細胞的高營養消耗可能對腫瘤內T細胞的代謝需求構成障礙【5】。眾所周知,腫瘤細胞代謝會以抑制抗腫瘤免疫的方式改變局部代謝格局的許多方面。然而,全身代謝如何影響TME內的局部代謝,以及肥胖如何影響腫瘤和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 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活性口服非核苷酸STING激動劑
    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活性口服非核苷酸STING激動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8:52:37 美國默克公司George H.
  • 《科學》:突破腫瘤內給藥局限 兩項研究發現創新STING激動劑
    以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癌症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已經在治療多種癌症類型中表現出可喜的療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消除腫瘤對T細胞的抑制,增強T細胞的抗癌免疫反應。然而,對於腫瘤周圍沒有自發T細胞反應和T細胞浸潤的癌症患者來說(俗稱的「冷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效果並不好。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院士課題組發現抗腫瘤免疫的新機制
    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如CTL細胞、NK細胞)是免疫系統重要的效應細胞,在識別靶細胞後通過釋放穿孔素(perforin)和其他介質發揮殺傷作用。儘管淋巴細胞的殺傷功能已經有大量免疫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但目前對靶細胞的死亡類型仍普遍理解為細胞凋亡。
  • 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Gary A.Piazza教授:通過靶向RAS增強免疫檢查點...
    Piazza教授在MedComm上發表綜述文章,總結了RAS基因與癌症進程和治療,抗腫瘤免疫,以及腫瘤微環境的相互關係,尤其強調了靶向RAS的抑制劑對增強或擴展免疫檢查點療法抗癌活性的巨大潛力[3]。本文第一作者為南阿拉巴馬大學的Antonio B. Ward,通訊作者為南阿拉巴馬大學Gary A. Piazza教授。
  •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3:1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teven A.
  • 李家平教授團隊在GUT雜誌發表肝癌新抗原抗腫瘤免疫機制新成果
    課題組還發現HAN-high組患者中抗腫瘤抗原肽的數量明顯多於HAN-low組,提示HAN-high組患者中存在更多能夠激活CD39+CD8+ TILs的HAN,以此調動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從而達到更好的預後,此研究成果將有助於篩選出PD-1治療的最佳獲益人群,減少臨床過度治療。
  • Nat Commun:阻斷Siah2可增強PD-1抑制劑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2020年1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利貝斯醫學發現研究所(Sanford Burnham Prebys Medical Discovery Institute)和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方法來提高免疫系統抵抗癌症的能力。
  • ...學院常津教授團隊探索「納米聲遺傳學」系統用於抗腫瘤免疫治療
    本站訊(通訊員 武璇)近年來,基於化學小分子的腫瘤免疫治療作為一種新的治療策略,具有治療效果好、反應迅速的特點,且在預防腫瘤復發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然而,現有的免疫治療往往由於缺乏精確性和可調性,導致治療效果差或對正常組織器官造成嚴重副作用,從而限制了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
  • 同時激活T細胞和NK細胞,這個免疫靶點有望引領免疫治療下一個十年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很多免疫抑制信號通路。臨床前的研究也證實,同時阻斷多個免疫抑制通路,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在臨床研究中,PD-1/PD-L1抑制劑聯合CTLA-4抑制劑[2,3],已經在多個癌種中表現出1+1>2的組合效應。這些研究都表明,不同的免疫抑制性信號通路在功能上是相互獨立的,不冗餘。
  • 腫瘤進展和轉移擴散中的免疫串擾
    腫瘤的免疫環境與病毒感染之間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成功的抗腫瘤免疫就如同抗病毒免疫,是不同的免疫細胞之間精心策劃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結果,依賴於細胞毒性CD8+T細胞(CTLs)的激活。然而在腫瘤患者中,炎症反應持續存在,免疫病理調節機制用於限制炎症反應,但卻同時抑制了CTL的功能,導致機體慢性炎症與免疫抑制共存的狀態。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如何利用代謝幹預措施來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 本文共計約13000字,預計閱讀時長20分鐘。全文內容深度解讀,建議收藏!因此,儘管膽固醇對於Teff細胞的增殖和代謝很重要,但針對膽固醇代謝特定方面改善抗腫瘤免疫反應的益處尚需進一步研究。 05 免疫記憶的代謝 與Teff細胞不同,CD8 + Tmem細胞優先依賴OXPHOS。與CD8 + Teff細胞相比,增強的備用呼吸能力也是Tmem細胞的高度特徵。
  • 研究揭示先天免疫訓練的抗腫瘤效果
    研究揭示先天免疫訓練的抗腫瘤效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0 14:48:16 近日,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Triantafyllos Chavakis、Ioannis Kourtzelis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延長端粒續命有風險,科學家警告:端粒過長反而容易患癌
    如上圖所示,端粒就是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在不斷的分裂中,端粒會越來越小。最後,端粒完全消失,細胞分裂也停止了。因此,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便更主要的集中於延長端粒的研究。這,便引出了科學界持續了數十年的一個爭議。因為先前,就有科學家提出:端粒也有直接的腫瘤抑制途徑,延長端粒,可能也會帶來風險。但是,一直沒有證據能夠證明。
  • ABAQUS熱應力分析
    ABAQUS 提供三種熱應力分析程序:1.
  • 乘風破浪的NK免疫細胞
    傳統的腫瘤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手術、化療和放療達到早期根除腫瘤和減輕腫瘤負荷的目的,但存在腫瘤轉移與復發的危險性,且有損傷正常組織與使免疫功能低下等嚴重副作用。 NK細胞免疫療法能夠最大限度調動人體的免疫功能,利用NK細胞的自然殺傷力,吞併癌細胞保護正常細胞不受侵蝕,恢復體內環境的平衡。
  • 抗4-1BB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激動劑抗4-1BB抗體增強抗腫瘤免疫,保護小鼠免受肝癌侵襲。這種結果是由於這種抗體對細胞毒性T細胞、NK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激活作用。此外,該抗體還會限制抑制抗腫瘤免疫的細胞(如MDSC和調節性T淋巴細胞)的浸潤。在小鼠惡性黑色素瘤模型中,抗4-1BB抗體通過擴增抗原特異性記憶T淋巴細胞來防止原發性腫瘤切除後癌症的復發和轉移。
  • 澤璟製藥:多納非尼正在和多個抗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包括抗PD-1/L1...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公司將採取以下主要措施:(1)多納非尼正在和多個抗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包括抗PD-1/L1抗體進行聯合治療的臨床試驗,以擴大和挖掘多納非尼的療效和安全性優勢。(2)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市場營銷隊伍建設,根據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調整市場和銷售策略,積極開拓多納非尼的市場。
  • 太空飛行520天後,和壽命有關的端粒明顯縮短,這意味著什麼?
    現代科學研究,將染色體末端的端粒,稱作「生命的時鐘」,伴隨著人的生長發育、年齡的不斷增加,端粒的長度也會發生變化,年齡越大,端粒就會越短,等到有一天,染色體末端的端粒沒有辦法再縮短,人體細胞也就無法再繼續分裂,這個時候,人類的壽命也就走到了尾聲。
  • 談談端粒究竟是什麼
    2009年,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研究成果,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以及Jack Szostak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讓大眾第一次聽說了「端粒」這個詞彙。那麼端粒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這就要從DNA複製說起了~DNA複製是什麼?